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朝丁忧制度与政治斗争——以“李定匿丧”与“史嵩之起复事件”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丁建军 贾亚方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0-63,共4页
丁忧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制,即遇到直系尊亲逝世时,人们要居家守丧,官员更是要主动申请离职守丧三年。但因为贪恋权位,一些官员便做出有悖"孝道"的行为,即营求夺情或起复,甚至匿丧。在宋朝,官员的这种不孝行为不仅会... 丁忧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制,即遇到直系尊亲逝世时,人们要居家守丧,官员更是要主动申请离职守丧三年。但因为贪恋权位,一些官员便做出有悖"孝道"的行为,即营求夺情或起复,甚至匿丧。在宋朝,官员的这种不孝行为不仅会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更会成为反对派攻击的把柄,从而使丁忧制度成为宋朝党争的利器,这在李定匿丧和史嵩之营求起复事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丁忧制度 政治斗争 儒家礼制 匿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 被引量:1
2
作者 谢贵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由于《明实录》“国史”的权威地位,明代君臣各派均将之作为争夺的一个制高点。于是,作为明朝政府组织修纂的史书,《明实录》便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明代政治和权力斗争之中。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君主干预修纂,借机贬斥与自己有仇... 由于《明实录》“国史”的权威地位,明代君臣各派均将之作为争夺的一个制高点。于是,作为明朝政府组织修纂的史书,《明实录》便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明代政治和权力斗争之中。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君主干预修纂,借机贬斥与自己有仇怨的前任君主,以立己威,巩固统治;二是史臣利用修纂实录的机会,攻击政敌,任情褒贬;三是明末政治集团染指《明实录》,利用该书进行政治决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实录 修纂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政治斗争与地方民生——1946—1949年苏北解放区救灾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一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0-64,84,共6页
近代苏北遭遇了多次天灾人祸,尤其是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在此展开了激烈角逐,社会动荡加上连年灾荒,使得民生凋敝。当时解放区为巩固后方,非常重视救济灾荒。但救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政治军事需要,缺乏稳定性、连续性,战勤负担... 近代苏北遭遇了多次天灾人祸,尤其是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在此展开了激烈角逐,社会动荡加上连年灾荒,使得民生凋敝。当时解放区为巩固后方,非常重视救济灾荒。但救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政治军事需要,缺乏稳定性、连续性,战勤负担也制约着救济的效果。因此,苏北解放区的灾害、斗争和民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解放区 自然灾害 政治斗争 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品格教育的回潮与核心价值的寻求——基于政治斗争的分析视角
4
作者 高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品格教育在美国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回潮"现象。这场品格教育运动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一场改革,也是美国国家文化与核心价值层面的一场政治运动。从政治斗争的角度重新考察美国的品格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进... 20世纪80年代之后,品格教育在美国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回潮"现象。这场品格教育运动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一场改革,也是美国国家文化与核心价值层面的一场政治运动。从政治斗争的角度重新考察美国的品格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美国近30年德育改革的历史,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这场品格教育运动背后的政治意图——对于核心价值的寻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教育 核心价值 新保守主义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质在丕植政治斗争漩涡中的双重身份
5
作者 杨朝蕾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吴质虽出身寒微却想出人头地,才学通博而不甘为文士,足智多谋又飞扬跋扈,他应时而动,虽遭贬谪,但终被封侯。他在与曹丕曹植的交往中,是曹植的文友,是曹丕的心腹与谋士。因此,他在丕植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具有双重身份。
关键词 吴质 曹丕 曹植 政治斗争 双重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彘肩”管窥《鸿门宴》中的政治斗争
6
作者 张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4期128-130,共3页
《鸿门宴》中记载了樊哙闯营,项羽命令赐其“彘肩”,最后却“与一生彘肩”的离奇情节。其中,对“生”的注解,历来多有争论。如果我们跳出传统语义训诂的狭隘路径,立足《项羽本纪》全篇,重新审视“生彘肩”这一问题,则可以发现司马迁这... 《鸿门宴》中记载了樊哙闯营,项羽命令赐其“彘肩”,最后却“与一生彘肩”的离奇情节。其中,对“生”的注解,历来多有争论。如果我们跳出传统语义训诂的狭隘路径,立足《项羽本纪》全篇,重新审视“生彘肩”这一问题,则可以发现司马迁这一看似闲笔的安排,却在不经意间将《鸿门宴》前后刘邦、项羽政治集团间斗争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实乃生花妙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门宴 生彘肩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红楼梦》的政治背景——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7
作者 文雷 《北方论丛》 1975年第1期60-68,共9页
毛主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离开对具体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的分析,就不能正确地评价任何文艺作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杰出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的创作,就必须... 毛主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离开对具体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的分析,就不能正确地评价任何文艺作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评论杰出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的创作,就必须密切地注观它同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之间存在的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政治背景 政治斗争 创作 曹雪芹 政治历史小说 马克思主义观点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争与理性对话——拉克劳与拉莫尔在多元社会中的交流
8
作者 刘冬冬 余子浩 《南腔北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拉克劳的“霸权”理论认为,社会秩序与认同并非固定的,而是通过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政治斗争与话语重构实现的。在他看来,政治斗争不仅是权力重构的核心,也反映了社会多元性中不可避免的冲突。而拉莫尔则倡导理性对话,他认为在多元社会中,... 拉克劳的“霸权”理论认为,社会秩序与认同并非固定的,而是通过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政治斗争与话语重构实现的。在他看来,政治斗争不仅是权力重构的核心,也反映了社会多元性中不可避免的冲突。而拉莫尔则倡导理性对话,他认为在多元社会中,尽管存在道德与文化的深刻差异,理性对话提供了解决冲突与建立伦理共识的可能途径。拉莫尔主张,在公共领域中进行理性讨论能够为不同群体提供一个共同的道德框架,从而实现共存与理解。尽管他们的理论路径有所不同,但是拉克劳的冲突与话语霸权理论与拉莫尔的理性对话理论并非对立,可以在当代多元社会中形成互补关系。政治斗争为社会提供了变革的动力,而理性对话则为包容差异和建构共识提供了基础。在面对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时,拉克劳与拉莫尔的理论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两种互补的路径——通过权力斗争实现变革和通过理性对话促进社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斗争 话语权力 理性对话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非政治哲学的排异性与其思维方式的绝对性
9
作者 赖美琴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韩非 绝对性 政治哲学 思维方式 对立 政治斗争 异性 政治矛盾 政治问题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讲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0
作者 俞思念 《社会主义研究》 1984年第2期39-49,共11页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这个斗争必然发展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以往任何一次革命所无法比拟的。为着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解决正确...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这个斗争必然发展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以往任何一次革命所无法比拟的。为着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解决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问题。第一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杠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杠杆。在阶级社会里,始终存在着被剥削者反对剥削者、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 阶级斗争 革命斗争 战略策略 无产阶级政党 政治革命 政治斗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蔡锷的政治态度初探
11
作者 熊慧群 刘云波 郭六云 《云梦学刊》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袁世凯 政治态度 革命派 孙中山 蔡锷 民国初年 中央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爱国主义者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概况(下)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学智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1期171-178,共8页
近年来的概况如果说前十七年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以肯定“从属”说、“服务”说、“工具”说为基本前提的话,那么近一、二年来的讨论则大大跨进了一步。这次讨论实际上是从一九七九年四月号《上海文学》发表该刊评论员《为... 近年来的概况如果说前十七年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以肯定“从属”说、“服务”说、“工具”说为基本前提的话,那么近一、二年来的讨论则大大跨进了一步。这次讨论实际上是从一九七九年四月号《上海文学》发表该刊评论员《为文艺正名》一文开始的,最初争论的重点,是“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提法是否科学、正确?第四次文代会之后,进一步对于“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些传统观念提出讨论。一年多来,尤其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刊物发表大量文章,展开了热烈的争鸣。现将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综述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与政治 政治需要 阶级斗争 前十七年 上海文学 政治斗争 阶级性 无产阶级文学 说者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政治化思维应该革除了
1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7-57,共1页
李宗桂在1992年9月23日《文汇报》发表的《唯政治化思维的危害及产生原因》中指出:唯政治化思维的泛滥,是过去诸多造成不应有的困难和挫折,却尚未得到揭示的重要原因之一。错误地估计国内外政治形势。
关键词 政治化思维 阶级斗争 政治斗争 产生原因 政治形势 文汇报 文化批判 思想文化 国内外 学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概况(上)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学智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3期62-71,共10页
目前,我国文艺界正在开展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其中包括党如何领导文艺工作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和文艺领导部门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文艺与政治 概念化 政治斗争 文艺工作者 现实主义 十七年 阶级斗争 公式主义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申奥中的政治较量
15
作者 张星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1,共2页
人称“中国奥林匹克先生”的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老先生的成长之路和体育外交经历,展示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在体育战线的反映这一规律。尤... 人称“中国奥林匹克先生”的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老先生的成长之路和体育外交经历,展示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拓与发展历程,揭示了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在体育战线的反映这一规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围绕着申办奥运会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无不体现出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何振梁老先生的传记《何振梁:五环之路》一书。围绕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展开的角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读者深刻理解体育外交是国际政治斗争的继续有着极大的帮助,令人深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斗争 北京申奥 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体育 中国奥委会 较量 政治经济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16
作者 王亚光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3期49-51,共3页
如何调整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呢?首先要认识到文艺的社会职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它既有政治作用,也有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即使在阶级社会中,文艺为政治服务也只能是其社会职能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 文艺与政治 政治作用 政治斗争 娱乐作用 审美作用 认识作用 历史时期 文艺工作者 作家 阶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苦于脆弱的政治吗?
17
作者 沉浮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5年第7期53-53,共1页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苦于脆弱的政治吗?政局稳定,一党承担责任,推行一贯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的确是自民党一党统治时期的成果。而自民党因腐败崩溃之后,众多党派的意见一直不能统一,政策极不稳定,为摆脱当...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苦于脆弱的政治吗?政局稳定,一党承担责任,推行一贯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的确是自民党一党统治时期的成果。而自民党因腐败崩溃之后,众多党派的意见一直不能统一,政策极不稳定,为摆脱当前经济不景气而进行的预算编造,税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和经济 自民党 政局不稳 多党政治 政治斗争 税制修改 政治稳定 企业国有化 经济政策 英国保守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铁道游击队》的主体关系及其意义
18
作者 丛新强 《百家评论》 2024年第5期52-57,共6页
军事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铁道游击队》最为重要的主体关系。铁道游击队不仅是一支特殊的抗日队伍,而且形成一条影响全局的革命战线,并且具有鲜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属性。相对于从农村土地关系入手表现农... 军事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铁道游击队》最为重要的主体关系。铁道游击队不仅是一支特殊的抗日队伍,而且形成一条影响全局的革命战线,并且具有鲜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属性。相对于从农村土地关系入手表现农民阶级成长和政治斗争的革命文学文本,《铁道游击队》从工业资本关系入手来表现工人阶级的成长和经济斗争的意义,反映了战争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的介入,在文学史上显示出特殊的价值。在人物关系的对照中,作者自觉地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笔法,还有意识地把人物放在故事中去表现,这是作品赢得读者的重要因素,也使得读者感受到绵延不断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游击队》 战争关系 经济介入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时期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与政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7,共6页
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源于五四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随着农民运动及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不断深化,认识到乡村宗族文化是乡村政治经济的一种反映,族权与地主政权既相联系又有所区别,宗族公产与农民祖先崇拜文化的... 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源于五四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随着农民运动及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不断深化,认识到乡村宗族文化是乡村政治经济的一种反映,族权与地主政权既相联系又有所区别,宗族公产与农民祖先崇拜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及宗族公产性质的复杂性。正是在对乡村宗族认识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党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乡村宗族政策,从而促进了农村革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乡村宗族 政治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湖北农民运动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国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得最为迅速而激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湖北农民的支援下,北伐的西路国民革命军得以击溃吴佩孚的反动势力,并把他们逐出湖北。其后,武汉成为中国的革命首都。
关键词 农民运动 农民协会 政治斗争 经济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