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症状严重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功能[膝关节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及生活质量[汉化版36项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治疗后,两组肿胀、活动度、步行疼痛以及上下楼疼痛各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两组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能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关节囊切开与髋关节镜分别结合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住我院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囊切开组(n=35)和髋关节镜组(n=37)。...目的:探究关节囊切开与髋关节镜分别结合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住我院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囊切开组(n=35)和髋关节镜组(n=37)。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采用髋骨X线检查测定髋关节情况,采用非骨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on-Arthritis Hip Score,NAHS)测定患者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ip Outcome Scor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HOS-ADL)测定患者活动能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 m术后髋关节情况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髋关节镜组相较于关节囊切开组术后3 m NAHS、HOS-ADL得分更高,坐骨神经损伤表现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髋关节镜截骨术在短期改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患者关节功能方面优势明显,可防止坐骨神经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单纯运用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纯截骨术治疗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20例(32足),男1例(1足),女19例(31足);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2~31年,平均1...目的:观察单纯运用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纯截骨术治疗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20例(32足),男1例(1足),女19例(31足);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2~31年,平均12年。轻度6足,中度20足,重度6足;术前患者均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且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检查正常;手术前后对足的应力正位X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胫侧籽骨位置进行比较;采用拇外翻疗效评定标准从畸形矫正、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95.1%的患者对疗效感觉非常满意或满意。AOFAS评分由术前(53.1±7.5)分提高到最终随访的(93.1±1.9)分(P<0.05);HVA由术前(33.4±7.8)°纠正到(11.9±3.6)°(P<0.05);IMA由术前(12.3±3.0)°提高到(6.3±1.9)°(P<0.05);胫侧籽骨位置由1.9改善致0.9(P<0.05)。结论:.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正常的拇外翻患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跖骨内收,仅利用单纯截骨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无须切断拇收肌。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对上颌骨后部的应用解剖学观察,为Le Fort I型截骨术的手术切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40例干性头颅标本,观测与Le Fort I型截骨术有关的上颌骨后部解剖结构,并比较其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翼上颌联合为骨性融合型占22.5%...目的通过对上颌骨后部的应用解剖学观察,为Le Fort I型截骨术的手术切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40例干性头颅标本,观测与Le Fort I型截骨术有关的上颌骨后部解剖结构,并比较其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翼上颌联合为骨性融合型占22.5%,多见于右侧。翼上颌联合和上颌骨后部高度分别为(13.7±3.1)mm和(18.7±4.2)mm;上颌结节-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切口和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分别为(16.1±2.4)mm、(19.7±3.3)mm和(11.8±1.9)mm;腭中缝与3种切口夹角分别为69.3°±8.0°、89.3°±9.6°和111.1°±9.4°;27.5%的上颌结节-第二磨牙切口经过腭大孔;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为(33.1±3.3)mm,翼腭管与硬腭夹角为64.1°±7.9°。男性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和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大于女性。结论熟悉上颌骨后部的解剖有助于LeFort I型截骨术手术切口的设计。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症状严重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功能[膝关节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及生活质量[汉化版36项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治疗后,两组肿胀、活动度、步行疼痛以及上下楼疼痛各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两组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能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探究关节囊切开与髋关节镜分别结合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住我院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囊切开组(n=35)和髋关节镜组(n=37)。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采用髋骨X线检查测定髋关节情况,采用非骨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on-Arthritis Hip Score,NAHS)测定患者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ip Outcome Scor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HOS-ADL)测定患者活动能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 m术后髋关节情况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髋关节镜组相较于关节囊切开组术后3 m NAHS、HOS-ADL得分更高,坐骨神经损伤表现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髋关节镜截骨术在短期改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患者关节功能方面优势明显,可防止坐骨神经损伤。
文摘目的:观察单纯运用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纯截骨术治疗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20例(32足),男1例(1足),女19例(31足);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2~31年,平均12年。轻度6足,中度20足,重度6足;术前患者均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且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检查正常;手术前后对足的应力正位X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胫侧籽骨位置进行比较;采用拇外翻疗效评定标准从畸形矫正、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95.1%的患者对疗效感觉非常满意或满意。AOFAS评分由术前(53.1±7.5)分提高到最终随访的(93.1±1.9)分(P<0.05);HVA由术前(33.4±7.8)°纠正到(11.9±3.6)°(P<0.05);IMA由术前(12.3±3.0)°提高到(6.3±1.9)°(P<0.05);胫侧籽骨位置由1.9改善致0.9(P<0.05)。结论:.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正常的拇外翻患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跖骨内收,仅利用单纯截骨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无须切断拇收肌。
文摘目的通过对上颌骨后部的应用解剖学观察,为Le Fort I型截骨术的手术切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40例干性头颅标本,观测与Le Fort I型截骨术有关的上颌骨后部解剖结构,并比较其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翼上颌联合为骨性融合型占22.5%,多见于右侧。翼上颌联合和上颌骨后部高度分别为(13.7±3.1)mm和(18.7±4.2)mm;上颌结节-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切口和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分别为(16.1±2.4)mm、(19.7±3.3)mm和(11.8±1.9)mm;腭中缝与3种切口夹角分别为69.3°±8.0°、89.3°±9.6°和111.1°±9.4°;27.5%的上颌结节-第二磨牙切口经过腭大孔;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为(33.1±3.3)mm,翼腭管与硬腭夹角为64.1°±7.9°。男性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和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大于女性。结论熟悉上颌骨后部的解剖有助于LeFort I型截骨术手术切口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