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东强 江继中 +2 位作者 楚亚杰 宋进发 张会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19-621,675,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症状严重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功能[膝关节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及生活质量[汉化版36项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治疗后,两组肿胀、活动度、步行疼痛以及上下楼疼痛各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两组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配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能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关节腔清理 高位截骨术 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段晓东 张凯 +1 位作者 蔡长马 张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关节镜下清... 目的:分析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量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量表(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2个月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ysholm、HSS评分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较好,患者疼痛轻,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 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后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3
作者 杜潘志豪 顾言阁 +4 位作者 靳文舒 孙华强 岳耀辉 李树锋 闫新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7-81,共5页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后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FRHF)的影响因素,构建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模型。方法接受PAO手术治疗DDH的患者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后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FRHF)的影响因素,构建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模型。方法接受PAO手术治疗DDH的患者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侧别、患者术前和术后至少一年的改良Harris评分(MHHS)及髋关节X线检查参数(包括外侧中心边缘角、股骨头挤压指数、p/a比值、髋臼前倾角、髋臼深度、髋臼外展角、Tonnis角、股骨头最内侧表面到髂坐骨线的距离、骨关节炎Tonnis分级、关节匹配度、Calve线、Shenton线)。使用R软件和“glmnet”包采用LASSO回归分析法筛选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相关因素,采用“rms”软件包将筛选出的DDH患者PAO术后FRHF相关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影响因素。使用R语言软件构建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计算该列线图的C-index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C-index值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结果术前股骨头内侧距髂坐线距离、手术入路、术前髋臼深度、术前Calve线连续性是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影响因素。构建了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列线图。该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864,ROC的AUC为0.864。DDH患者PAO术后FRHF预测列线图的校准曲线接近参考线。结论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影响因素为术前股骨头内侧距髂坐线距离、手术入路、术前髋臼深度、术前Calve线连续性。成功构建了DDH患者PAO术后FRHF的预测模型,且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 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合并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久 田向东 +4 位作者 谭冶彤 薛志鹏 张伟 李晓敏 刘昂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86-892,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cle-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伴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cle-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伴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1例接受DTT-HTO治疗的内翻型KOA伴MMPRT患者,男3例,女18例;年龄49~75(63.81±6.56)岁;病程0.5~18.0(5.9±4.2)年;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为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3例。MMPRT损伤分型为1型14例,2型7例。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内侧半月板突出(medial meniscusextrusion,MME)距离、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分别于术前,术后1、6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者完成随访,时间12~18(13.52±1.72)个月。MME距离由术前的(4.99±1.05)mm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87±0.76)mm(P<0.05)。WBLR由术前的(15.49±7.04)%增加至术后12个月的(62.71±2.27)%(P<0.05);VAS由术前的(7.00±1.14)分降至术后1、6、12个月的(2.04±0.80)、(0.90±0.62)、(0.61±0.50)分(P<0.05);WOMAC由术前的(147.90±9.88)分降低至术后1、6、12个月的(103.43±8.52)、(74.00±9.54)、(47.62±9.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6.04±7.34)分增加至术后1、6、12个月的(63.19±8.93)、(81.10±6.41)、(89.29±3.04)分(P<0.05)。结论:DTT-HTO治疗内翻型KOA伴MMPRT,能够减少内侧半月板突出距离,改善下肢力线比率,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关节炎 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 内侧半月板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王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骨关节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单髁...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骨关节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单髁置换术治疗组(UKA组)34例患者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组(HTO组)31例患者,其中UKA组选择单髁置换术,采用Oxford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美国Biomet公司)置换。HTO组选择胫骨高位截骨术,采用内侧开放式楔形截骨。疗效评定标准选用膝关节活动度(ROM)、AKS膝关节评分、胫股角(FTA)。结果末次随访两组患者RO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0,P=0.819),AKS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P=0.553),FT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4,P=0.13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中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畸形类型及程度、膝关节活动度、术后护理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间室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 高位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囊切开与髋关节镜分别结合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魏秋月 叶向阳 +1 位作者 李璐 刘红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5-27,77,共4页
目的:探究关节囊切开与髋关节镜分别结合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住我院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囊切开组(n=35)和髋关节镜组(n=37)。... 目的:探究关节囊切开与髋关节镜分别结合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入住我院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关节囊切开组(n=35)和髋关节镜组(n=37)。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采用髋骨X线检查测定髋关节情况,采用非骨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on-Arthritis Hip Score,NAHS)测定患者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ip Outcome Scor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HOS-ADL)测定患者活动能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 m术后髋关节情况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髋关节镜组相较于关节囊切开组术后3 m NAHS、HOS-ADL得分更高,坐骨神经损伤表现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髋关节镜截骨术在短期改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患者关节功能方面优势明显,可防止坐骨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囊切开 髋关节镜 髋臼周围截骨术 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截骨术联合强筋健膝方治疗膝关节外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杨海峰 吴成林 +4 位作者 张国福 邱崇慧 曾志奎 涂峰 巫英俊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远端截骨术联合自拟方强筋健膝方治疗膝关节外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赣州市中医院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 目的:观察股骨远端截骨术联合自拟方强筋健膝方治疗膝关节外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赣州市中医院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选用股骨远端截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筋健膝方。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与膝关节HSS评分,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术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IL-6、TNF-α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远端截骨术联合强筋健膝方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外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与外翻畸形,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6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外侧单间室性关节炎 远端截骨术 强筋健膝方 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疗效和安全性
8
作者 李永恒 鹿亮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2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 评估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手足外科收治的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及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中重... 目的 评估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手足外科收治的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及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中重度踇外翻患者19例,其中腓肠肌紧张8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踇外翻角(HVA)、第1和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及前中足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差异。结果 19例患者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30.84±6.15)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HVA、IMA、DMAA均有所降低,AOFAS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42、8.068、4.938、-10.207,P <0.001)。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1足)出现关节转移性跖骨痛,为仅有不理想病例,未发现足趾末节麻木、足内翻、关节僵硬、第1跖骨头坏死、骨不连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Chevron截骨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术可有效治疗中重度踇外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改良Chevron截骨术 软组织松解 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福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25-27,共3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近年来,我国KOA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一类较为常见的KOA。临床上对病情处于晚期的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首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近年来,我国KOA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一类较为常见的KOA。临床上对病情处于晚期的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首选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对于病情处于早、中期的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手术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胫骨近端截骨术、股骨远端截骨术等膝关节周围截骨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本文对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近端截骨术 远端截骨术 近端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延长截骨术与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雷 闫桂森 +1 位作者 郭源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8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跟骨延长截骨术与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简称3C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的柔韧性扁平足患儿28例(44足),其中行跟骨延长截骨术29足(跟骨延长组),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15足(3C截骨组... 目的比较跟骨延长截骨术与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简称3C截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的柔韧性扁平足患儿28例(44足),其中行跟骨延长截骨术29足(跟骨延长组),跟骨骰骨楔骨截骨术15足(3C截骨组)。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学会制定的后足评分系统(ACFAS)评价后足功能(包括主观评分和客观评分);行足负重正位及侧位X线检查,测量正位及侧位跟骨距骨角、跟骨倾斜角、距舟覆盖角、正位及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结果与术前比较,跟骨延长组和3C截骨组术后ACFAS主观评分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ACFAS主观、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跟骨延长组术后正位及侧位跟骨距骨角均降低;两组术后距舟覆盖角、正位及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均降低,跟骨倾斜角均升高(P均<0.05)。跟骨延长组术后正位及侧位跟骨距骨角、距舟覆盖角均低于3C截骨组(P均<0.05)。结论跟骨延长截骨术和3C截骨术治疗柔韧性扁平足效果均较好,但前者对足部顺列的纠正效果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韧性扁平足 延长截骨术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13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成 朱勋兵 +2 位作者 韩俊柱 袁伶俐 张仲传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13例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患者,均行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股胫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特... 目的观察股骨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13例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患者,均行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股胫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特殊外科医院(HSS)评分、双下肢长度差、膝关节Stevens分区,评价手术效果。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13例患者术后6个月股胫角变大、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变大、膝关节活动度大、膝关节HSS评分高、双下肢长度差小(P均<0.05)。术后12个月13例患者Stevens膝关节分区下肢机械轴均位于±1区。术后12个月13例患者均骨折愈合,其中切口延迟愈合1例、钢板刺激髂胫束1例。骨折愈合率100%,不良事件发生率15.4%。结论股骨远端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膝外翻畸形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畸形 创伤性膝外翻畸形 远端内翻截骨术 远端外侧开放楔形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截骨术矫正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涛 邹春平 +2 位作者 李修成 冯殿鹏 杨茂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2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运用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纯截骨术治疗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20例(32足),男1例(1足),女19例(31足);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2~31年,平均1... 目的:观察单纯运用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纯截骨术治疗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20例(32足),男1例(1足),女19例(31足);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2~31年,平均12年。轻度6足,中度20足,重度6足;术前患者均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且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检查正常;手术前后对足的应力正位X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胫侧籽骨位置进行比较;采用拇外翻疗效评定标准从畸形矫正、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95.1%的患者对疗效感觉非常满意或满意。AOFAS评分由术前(53.1±7.5)分提高到最终随访的(93.1±1.9)分(P<0.05);HVA由术前(33.4±7.8)°纠正到(11.9±3.6)°(P<0.05);IMA由术前(12.3±3.0)°提高到(6.3±1.9)°(P<0.05);胫侧籽骨位置由1.9改善致0.9(P<0.05)。结论:.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正常的拇外翻患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跖骨内收,仅利用单纯截骨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无须切断拇收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拇外翻 矫形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转子后半截骨术在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攀峰 许硕贵 +5 位作者 张春才 付青格 章云童 刘欣伟 牛云飞 汤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1期956-959,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大转子截骨方法,并评估后外侧入路联合该方法治疗累及髋臼顶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大转子后半截骨治疗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3...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大转子截骨方法,并评估后外侧入路联合该方法治疗累及髋臼顶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大转子后半截骨治疗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35.2岁。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7例,横形骨折5例,T形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根据Matta标准评估复位结果,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定标准评估外展肌力。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截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4周(6~12周)。无骨不连、截骨块近端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1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优11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外展肌力4级3例,5级27例。结论:大转子后半截骨术可以增加臼顶部手术视野,有效提高股骨头与髋臼的解剖对应率,降低复位和固定难度,并发症少,为累及髋臼顶的骨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截骨术 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截骨术后可吸收与金属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爱民 陈梓锋 +3 位作者 叶艳平 江曦 张伟 侯春林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螺钉或棒和可吸收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张力带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骨端治疗33例肘内翻。可吸收张力带固定组15-g4,其中男12... 目的:比较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螺钉或棒和可吸收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张力带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骨端治疗33例肘内翻。可吸收张力带固定组15-g4,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3~24岁,平均16岁;术前内翻角为17°~34°,平均26°。金属张力带固定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2~22岁,平均14岁;术前内翻角为17°~40°,平均29°。根据术后畸形矫正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7个月。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可吸收张力带组优13例,良2例,差0例;金属张力带组优15例,良2例,差1例。2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吸收张力带是固定肱骨髁上截骨治疗肘内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无须Ⅱ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简单方便,降低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截骨术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明 张浩军 +4 位作者 方超华 章云峰 刘华 狄正林 章军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膝前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采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病患者109例(111膝),其中男41例,女68例;年龄38~78(57.98... 目的:探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膝前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采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病患者109例(111膝),其中男41例,女68例;年龄38~78(57.98±7.07)岁;病程1~36(8.58±6.91)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负重位力线(weight bearing line,WBL)百分比,CD指数(Caton-Deschamps index),髌骨外倾角(lateral patella tilt angle,LPTA)和髌骨外移(lateral patella shift,LPS)。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前痛程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系统评价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进展情况。结果:10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12.41±2.40)个月。术前FTA、MPTA、WBL百分比、CD指数、LPTA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8.79±7.90)分增加到末次随访(76.05±7.36)分(P<0.05)。膝前痛VAS由术前的(3.28±1.95)分降低到末次随访(1.07±1.75)分(P<0.05)。膝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呈进展性改变,但手术前后K-L分级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出现了位置降低和外倾,但膝关节功能和膝前痛均有显著改善。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引起髌骨位置的不利改变可能并没有影响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折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周围截骨术前的三维CT测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雁伟 程晓光 +2 位作者 吴志刚 王予生 及松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使用三维CT测量无晚期骨关节炎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并分析覆盖缺损类型和程度。资料与方法 30例患者共46个髋关节于髋臼周围截骨术前行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分别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前方中心边缘角,及三维CT上的... 目的使用三维CT测量无晚期骨关节炎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并分析覆盖缺损类型和程度。资料与方法 30例患者共46个髋关节于髋臼周围截骨术前行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分别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前方中心边缘角,及三维CT上的髋臼前倾角、髋臼前角、髋臼后角。应用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结果三维CT和X线片测得的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和前方中心边缘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髋臼覆盖缺损部位分为外侧缺损(7个髋)、外侧+前方缺损(12个髋)、外侧+后方缺损(9个髋)和完全缺损(18个髋),4组前方中心边缘角、髋臼前倾角、髋臼前角和髋臼后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侧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髋臼覆盖率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能更直接显示和精确测量不同类型的髋臼发育不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全 髋臼 截骨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术后白介素-17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玉明 张海森 +5 位作者 刘畅 靳胜利 王文杰 刘颖 张艳平 吕志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因内侧间室K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30例膝...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因内侧间室K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30例膝关节正常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抽取肘部静脉血液以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均获至少18个月随访。断端愈合后测量股胫角平均为(168.6±3.4)°。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和K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血清IL-17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IL-1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各时间点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可显著改善内侧间室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7水平,但不能恢复至健康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截骨术 关节炎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 FortI型截骨术相关的上颌骨后部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见明 王峰 +2 位作者 陶冶 朱友余 邓雪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颌骨后部的应用解剖学观察,为Le Fort I型截骨术的手术切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40例干性头颅标本,观测与Le Fort I型截骨术有关的上颌骨后部解剖结构,并比较其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翼上颌联合为骨性融合型占22.5%... 目的通过对上颌骨后部的应用解剖学观察,为Le Fort I型截骨术的手术切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40例干性头颅标本,观测与Le Fort I型截骨术有关的上颌骨后部解剖结构,并比较其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翼上颌联合为骨性融合型占22.5%,多见于右侧。翼上颌联合和上颌骨后部高度分别为(13.7±3.1)mm和(18.7±4.2)mm;上颌结节-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切口和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分别为(16.1±2.4)mm、(19.7±3.3)mm和(11.8±1.9)mm;腭中缝与3种切口夹角分别为69.3°±8.0°、89.3°±9.6°和111.1°±9.4°;27.5%的上颌结节-第二磨牙切口经过腭大孔;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为(33.1±3.3)mm,翼腭管与硬腭夹角为64.1°±7.9°。男性翼上颌联合切口深度和鼻腔外侧壁切口长度大于女性。结论熟悉上颌骨后部的解剖有助于LeFort I型截骨术手术切口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上颌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40例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旭 李岩 +1 位作者 范广宇 梁庆威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22-24,共3页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 目的总结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疗效,从而提高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单侧先天性髋脱位40例,门诊复查,拍摄并收集髋关节正位像,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和CE角变化。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10年±13个月的随访。与非手术侧比较,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CE角无显著差异。结论 Salter改良法骨盆截骨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先天性髋脱位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强 高延征 王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16例,观察患者后凸矫正、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全部患者腰痛症状缓解,后凸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矫正38°... 目的观察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16例,观察患者后凸矫正、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全部患者腰痛症状缓解,后凸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矫正38°,4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得到了良好恢复,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经椎弓根截骨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