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剖面分析
1
作者 李闪闪 王新敏 +3 位作者 董万里 韩景怡 彭小荷 于桂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4期180-185,192,共7页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369例初次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 目的探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369例初次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类别,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可分3个潜在类别:低水平运动恐惧组(16.0%)、中水平运动恐惧组(56.4%)、高水平运动恐惧组(27.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心功能分级、疼痛程度、运动自我效能在不同类别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18,P=0.039)、小学及以下(OR=4.170,P=0.002)是运动恐惧潜在类别的危险因素;城镇(OR=0.423,P=0.032)、运动自我效能高(OR=0.046,P<0.001)是运动恐惧潜在类别的保护因素。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存在显著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潜在类别和影响因素,实施精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运动恐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运动恐惧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粲那 王福军 罗亚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55-58,共4页
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而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传统心脏起搏器其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居高不下。导线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心内膜炎、导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而囊袋也可致皮肤溃烂、感染甚至败血症的发生。无导线心脏... 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而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传统心脏起搏器其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居高不下。导线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心内膜炎、导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而囊袋也可致皮肤溃烂、感染甚至败血症的发生。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没有导线,无需制作囊袋,明显降低了起搏器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目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由单腔起搏发展至房室同步起搏甚至多个起搏器联合起搏,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安全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理韧性成长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李慧 柏晓玲 +2 位作者 杨曾桢 逄锦 郭世鸿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9-1743,1748,共6页
目的了解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pacemakers,PM)患者出院后的心理韧性体验,深度探究其感受变化过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我院起搏器随访门诊的11例携带PM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 目的了解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pacemakers,PM)患者出院后的心理韧性体验,深度探究其感受变化过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我院起搏器随访门诊的11例携带PM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借助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经历2个时期,各时期分别提炼出5个主题:植入第1个月的心理韧性建立危机期(无奈、强烈的不确定感、心理机能调节失衡、自我形象受损、渴求康复锻炼的指导)。植入第6个月的心理韧性调控期(调整与适应变化,接纳现状;重塑认知;生活态度的调节;延续护理服务及医疗技术的空缺;渴望获取疾病管理信息)。结论建议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韧性特点,分类制定携带PM患者的术后管理方案,重视植入初期心理韧性建设的影响因素,注重患者心理发展形势,强化术后患者的信息与情感支持,持续关注术后调控期康复患者的心理韧性,发挥其带动同伴患者的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理韧性 质性研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导向的运动康复管理在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耀梓 袁丽 +1 位作者 张真 尚彤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导向的运动康复管理模式在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80例老年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为观察对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为标准进行... 目的探讨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导向的运动康复管理模式在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80例老年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为观察对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为标准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采取常规运动康复管理模式和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导向的运动康复管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心理弹性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2个月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运动耐力相关指标及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评分均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以应激系统理论为导向的运动康复管理模式用于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能让其在治疗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运动耐力,降低MACE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老年 应激系统理论 运动康复管理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邹文博 李立 +1 位作者 张进 王会莲 《巴楚医学》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4年4月期间在宜都市中医医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的49例患者,根据静脉入路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即... 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4年4月期间在宜都市中医医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的49例患者,根据静脉入路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即经股静脉置入),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置管用时[(1.67±2.24) min vs (4.87±1.28) min]及放射量[(13.07±3.92) mGy vs (15.63±4.65) mGy]均显著降低,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66.04±3.12)分vs (52.23±4.56)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经肘正中静脉路径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器 置入术 肘正中静脉 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心脏起搏器并发症27例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安亚平 王咏梅 +1 位作者 俞杉 吴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398-399,共2页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难以完全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广泛应用,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80例,其中发生...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作为一项有创性治疗技术,难以完全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广泛应用,起搏器置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本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2月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280例,其中发生并发症27例,发生率9.6%,与文献^[1]报道相似。现对发生并发症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起搏器并发症 永久心脏起搏器 原因分 起搏器置入 防治 临床资料 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儿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护体会
7
作者 徐竹梅 辛向华 周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后并发症 防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儿童 并发症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3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 护理工作 缓慢型心律失常 人工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安装 危重患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9
作者 李刚 饶桠琼 李杰 《四川精神卫生》 2007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 心理健康状况 植入后 心脏起搏器植入 健康水平 患者心理 正常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0
10
作者 邹彤 王志蕾 +3 位作者 佟佳宾 李梅 吴素娟 杨杰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随访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观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情况,分析和探讨电极导线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106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7例为VVI/VVIR起搏器,其余15例为DDD/DDDR起搏器。结果共24根电极导线脱位,其... 目的随访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观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情况,分析和探讨电极导线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106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7例为VVI/VVIR起搏器,其余15例为DDD/DDDR起搏器。结果共24根电极导线脱位,其中15例电极导线明显移位,9例电极导线微脱位,11根为心室电极导线,13根为心房电极导线。脱位电极导线中23根为双极电极导线,1根为单极电极导线。脱位后3例发生晕厥,3例有黑矇症状。结论心房电极导线脱位率高于心室电极导线,大多数电极导线脱位发生于术后1周内。双极电极导线在临床应用增多后引起的起搏电极脱位率高于单极电极导线,老年人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者电极导线脱位的危险性增高。此外,电极导线脱位与术者置入经验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脱位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1
作者 石瑾 汶斌斌 +4 位作者 于振涛 崔亚军 张永涛 王岚 程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639-645,共7页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途径,新型的无导线微型心脏起搏器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文章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电池需要定期更换及由于电极导线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其次,着...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途径,新型的无导线微型心脏起搏器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心脏起搏器。文章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电池需要定期更换及由于电极导线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其次,着重阐述了国外压电、超声、电磁感应及微型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临床应用及中国传统和新型心脏起搏器的研发情况;最后,对心脏起搏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无导线 电池寿命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2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锦容 韩伟华 +1 位作者 林永霞 古伟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长期随访的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92例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后患者术后随访及程控资料,随访时间1~10年,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生存率、起搏器故障发生情况,行多导... 目的 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长期随访的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92例置入永久性起搏器后患者术后随访及程控资料,随访时间1~10年,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生存率、起搏器故障发生情况,行多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需要对部分患者行起搏方式及起搏参数调整.结果 292例患者中,术前主诉的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包括头昏、黑矇、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平均LVEF值由术前的0.43±0.07提高到术后的0.57±0.06(P<0.05),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随访期间,12例患者死亡,其中4例患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5例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3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死亡.共发现各种并发症39例,包括起搏器囊袋破溃、起搏电极脱位、起搏或感知不良、心律失常、膈肌刺激、起搏器综合征等,均及时以不同的方法处理.结论 基层医院对置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非常重要,可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及排除起搏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最佳卧床时间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琦 田金徽 +1 位作者 张志刚 张彩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20-23,52,共5页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与晚期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系统评价,从而确定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与晚期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系统评价,从而确定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辅以其它检索。收集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和常规24h后下床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9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性评价,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与24h后下床在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性评价,二者在肩肘关节疼痛[RR=0.21,95%CI(0.12,0.36),P〈0.01]、腰背酸痛[RR=0.19,95%CI(0.13,0.28),P〈0.01]、排尿困难或尿潴留[RR=0.09,95%CI(0.05,0.17),P〈0.01]、排便困难或便秘[RR=0.17,95%CI(0.09,0.31),P〈0.01]和睡眠障碍[RR=0.25,95%CI(0.16,0.38),P〈0.01]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不会增加电极脱位及囊袋出血的风险,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为术后最佳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早期下床活动 最佳卧床时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4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秋林 周鹏 +5 位作者 蔡国才 蒋利成 李文章 杨震 李璐 蒲静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6月42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1例(9.7%)。其中,术中气胸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1年6月42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41例(9.7%)。其中,术中气胸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10例,术后起搏器囊袋血肿18例,起搏器囊袋破溃1例,电极移位2例,导线断裂1例,起搏综合征3例,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1例。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加强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观察随访,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使之发挥最佳治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永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萍 江时森 +1 位作者 张华 王立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系统埋置于体内,治疗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微创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原因。方法门诊随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324例,其中双腔起搏器(du-al-chamber pacemaker,DDD... 目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系统埋置于体内,治疗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微创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原因。方法门诊随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324例,其中双腔起搏器(du-al-chamber pacemaker,DDD)104例,单腔起搏器(singal-chamber pacemaker,VVI)220例。根据患者是否有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138例,DDD54例,VVI84例;无症状组:186例,DDD50例,VVI136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当天至16年不等,根据患者的主诉、心电图及起搏器功能测试情况,进行起搏器参数优化和调整,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无症状组患者中,其中13例患者虽无不适主诉,却发现心电图及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功能障碍表现为电极脱位或微脱位共14例(外院植入4例),女10例,男4例,平均年龄(67.2±9.7)岁。有症状组患者,心室电极脱位VVI1例,DDD3例,心房电极脱位2例,微脱位5例;无症状组患者,VVI电池耗竭2例,DDD心房电极脱位2例,微脱位1例。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原因,除了患者起搏器系统障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外,主要是由于起搏器植入后未及时随访和优化起搏器参数,造成不适合的起搏工作状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临床症状 起搏系统障碍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符建平 熊乐平 +2 位作者 王小华 尹秋林 陈东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58-558,560,共2页
目的探讨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方法34例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老年拟行LC患者,于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LC术中应用超声刀切开、止血,不使用电刀。结... 目的探讨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方法34例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老年拟行LC患者,于术前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LC术中应用超声刀切开、止血,不使用电刀。结果34例LC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无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中使用超声刀可有效提高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LC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减少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心脏起搏器 超声刀 缓慢型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9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分析及处治体会 被引量:6
17
作者 苗云波 邓旭 +3 位作者 谢红 孟洁 叶琼枝 周乐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我院自1987年至今已完成319例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medhronie,vitatron,SJ,biotronic)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27例,年龄16-92岁。VVI172台,VVIR23台,VDD3台,DDD137台,DDDR63台,CRT2台。随访时间1周至20年。并发症有:气胸... 我院自1987年至今已完成319例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medhronie,vitatron,SJ,biotronic)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27例,年龄16-92岁。VVI172台,VVIR23台,VDD3台,DDD137台,DDDR63台,CRT2台。随访时间1周至20年。并发症有:气胸3例、血胸1例、气体栓塞1例、心律失常12例、心肌穿孔与冠状静脉窦口撕裂2例、囊袋血肿7例、囊袋皮肤坏死1例、起搏导线断裂2例、起搏导线脱位5例、慢性阈值升高1例、导线连接部松动2例、心外肌肉抽动5例、静脉血栓栓塞1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电池提前耗竭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并发症 心脏起搏器置入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 vitatron 冠状静脉窦口 起搏导线 静脉血栓栓塞 起搏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个体化康复护理 被引量:21
18
作者 田萍 杨晓燕 +1 位作者 朱云 李星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于术后4周开始实施个体化运动干预,包括成立康复运...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于术后4周开始实施个体化运动干预,包括成立康复运动指导小组、出院及返院运动指导、个体化运动量的设计、运动监测及督导。连续1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依从性、运动试验结果及左室射血分值(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有益于其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运动 个体化计划 心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早期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靳春荣 马锋 +5 位作者 张水旺 李学文 吕吉元 李思进 王陆建 闫晓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特点。方法 全组患者27例,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 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GSPECT)采集心肌...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特点。方法 全组患者27例,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 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GSPECT)采集心肌显像资料,测定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后随访时(随访期4.6±1.5个 月)自身心律状态时下列左心室参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ESV)。EDV增加或降低10%及以上者,为重构。结果 13例(48.1%)出现重构,VVI组10例(66.7%),DDD组 3例(25%)。其中,EDV增大7例(25.9%),VVI组5例(33.3%),DDD组2例(16.7%);EDV减少者6例 (22.2%),VVI组5例(33.3%),DDD组1例(8.3%)。结论 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即可出现左心室重构,表现在 EDV增大或缩小。本研究提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在获得电生理学益处的同时,可能对左心室结构带来某些 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左心室重构术 电生理学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家友 廖德宁 +3 位作者 顾兴建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49,共1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在高龄(≥80岁)人群中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逐渐增多,多例数系统分析该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不多,通过对我院83例高龄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观察,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