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4年4月期间在宜都市中医医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的49例患者,根据静脉入路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即...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4年4月期间在宜都市中医医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的49例患者,根据静脉入路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即经股静脉置入),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置管用时[(1.67±2.24) min vs (4.87±1.28) min]及放射量[(13.07±3.92) mGy vs (15.63±4.65) mGy]均显著降低,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66.04±3.12)分vs (52.23±4.56)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经肘正中静脉路径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与晚期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系统评价,从而确定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与晚期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系统评价,从而确定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辅以其它检索。收集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和常规24h后下床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9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全性评价,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与24h后下床在电极脱位和囊袋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性评价,二者在肩肘关节疼痛[RR=0.21,95%CI(0.12,0.36),P〈0.01]、腰背酸痛[RR=0.19,95%CI(0.13,0.28),P〈0.01]、排尿困难或尿潴留[RR=0.09,95%CI(0.05,0.17),P〈0.01]、排便困难或便秘[RR=0.17,95%CI(0.09,0.31),P〈0.01]和睡眠障碍[RR=0.25,95%CI(0.16,0.38),P〈0.01]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3~6h后下床不会增加电极脱位及囊袋出血的风险,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为术后最佳卧床时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4年4月期间在宜都市中医医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的49例患者,根据静脉入路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即经股静脉置入),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置管用时[(1.67±2.24) min vs (4.87±1.28) min]及放射量[(13.07±3.92) mGy vs (15.63±4.65) mGy]均显著降低,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66.04±3.12)分vs (52.23±4.56)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经肘正中静脉路径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