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筋膜平面阻滞在微创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吕彦函(综述) 李民(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692,共6页
微创心胸外科技术相较于传统心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1]。然而,患者在微创心胸外科手术后仍能感到中度至重度疼痛[2]。合理的镇痛方案能更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近年来,麻醉领域发展出多种新型... 微创心胸外科技术相较于传统心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1]。然而,患者在微创心胸外科手术后仍能感到中度至重度疼痛[2]。合理的镇痛方案能更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近年来,麻醉领域发展出多种新型胸部区域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一部分,主要为筋膜平面阻滞(fascial plane blocks,F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多模式镇痛 区域阻滞 患者满意度 筋膜 创伤小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刁晶艳 孙桂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6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胸外科2023年1—12月13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施行传统管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7—12月施行风险管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风险事件...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心胸外科2023年1—12月13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施行传统管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7—12月施行风险管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共发生4起不良事件,其中,2起护理投诉、2起护理差错。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100.00%(13/13),高于对照组的69.23%(9/13)。结论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护士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护士 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郭光伟教授团队成功摘除罕见奇静脉瘤
3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郭光伟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54岁女性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奇静脉瘤完整切除手术,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该患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右后纵隔存在一肿物,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增...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郭光伟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54岁女性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奇静脉瘤完整切除手术,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该患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右后纵隔存在一肿物,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增强CT检查明确显示,该肿物为奇静脉瘤,且瘤体较大(4.8cm×4.0cm×3.2cm),壁薄如纸,随时面临破裂风险,手术难度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静脉瘤 切除手术 血管疾病 增强CT检查 手术难度 意外发现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成功实施再次手术治疗重症联合瓣膜病患者
4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马捷主任医师团队携手多学科成功为一名重症联合瓣膜病患者实施再次心脏手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胸外科 联合瓣膜病 再次心脏手术 再次手术治疗 重症 有效改善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
5
作者 朱媛媛 宣炜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其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等比分为对照组(59例,进行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其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8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等比分为对照组(59例,进行常规护理)与研究组(59例,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Braden压疮量表评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Braden压疮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其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减轻其压力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心胸外科手术 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陈聪颖 丁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患者应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全程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48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患者应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全程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48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全程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比较2组的自我效能、心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以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更佳(P均<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将全程护理与呼吸功能锻炼联合用于心胸外科患者,有助于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改善、自我效能的提高,且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呼吸功能锻炼 全程护理 自我效能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压疮全程预防干预的做法与效果 被引量:23
7
作者 仲继红 陈雪莲 +3 位作者 王晓峰 钱慧 汪英娟 丁沭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及术后康复等诸多环节都易使患者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文中探讨心胸外科压疮高危人群压疮预防预测护理的方法,进行环节质量控制,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针对心胸外科患者专科疾病及治疗处理的特点及护理难点,... 目的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及术后康复等诸多环节都易使患者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文中探讨心胸外科压疮高危人群压疮预防预测护理的方法,进行环节质量控制,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针对心胸外科患者专科疾病及治疗处理的特点及护理难点,分析压疮发生可能危险因素,结合压疮预防、预测的最新护理理念,逐一采取应对措施。结果 2008年6月1日起至2009年7月30日住院的1327例手术患者发生压疮3例,其中院外带入2例,经积极处理3周治愈,1例循环不稳定紧急床边开胸止血要求绝对卧床2 d出现Ⅲ度压疮外。结论对于压疮的预防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正确评估压疮的危险性,把握好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切实落实预防措施,避免某些干预措施的误区,即可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患者 压疮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丁飚 伍爱群 +1 位作者 朱瑞文 马俊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040-2041,共2页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实践与体会。方法制订管道护理流程图应用于实践。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出院患者满意率增加,护理质量提高。结论管道护理流程图的实施,可规范护理工作,形成一个惯性运转的有序流...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实践与体会。方法制订管道护理流程图应用于实践。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出院患者满意率增加,护理质量提高。结论管道护理流程图的实施,可规范护理工作,形成一个惯性运转的有序流程,使护理工作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住院 管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综合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林世红 韦成信 +7 位作者 戴艳萍 蒙巧 刘永春 罗辑 蔡洁 黄琦 徐向新 黄蔼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11月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7年9月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进行规范的呼吸系统... 目的探讨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11月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7年9月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进行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缩短胸管留置和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呼吸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心胸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常田 许飚 李德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299,共3页
心胸外科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学时短。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利用有限学时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心胸外科的主要内容,需要改善教学和评估的手段和方法。文中从教学方法、教学质控等方面探讨提高心胸外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 心胸外科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学时短。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利用有限学时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心胸外科的主要内容,需要改善教学和评估的手段和方法。文中从教学方法、教学质控等方面探讨提高心胸外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具体途径。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和基础结合、理论授课和临床见习结合,可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心胸外科学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临床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滕莉 燕鞠萍 +3 位作者 赵轲 陈宝均 张涛 桂韵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 目的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肺部感染 心胸外科手术 痰液引流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对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周珽 黄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36-39,57,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干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 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干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照护,共有患者38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为干预实施后组,应用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责任护士根据集束化护理方案与医生协同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照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的面罩漏气、恐惧焦虑心理、腹胀、误吸、鼻面部损伤以及口咽及呼吸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aO_2、PaCO_2明显改善,而患者的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并应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显著减少了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心胸外科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负荷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梅 赵英娜 +6 位作者 康颖 徐乃伟 张怡然 原志芳 刘亚婷 董文菁 张倩倩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6-720,共5页
目的:应用工作抽样法测量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负荷率并进行护理工作占比分析。方法:编制护理工作状态观察表,采用随机起点等时间间隔法,观察员每5分钟对随机抽取的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判断观察瞬间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结果:本研究获得1 766... 目的:应用工作抽样法测量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负荷率并进行护理工作占比分析。方法:编制护理工作状态观察表,采用随机起点等时间间隔法,观察员每5分钟对随机抽取的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判断观察瞬间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结果:本研究获得1 766个有效数据,心胸外科工作负荷率高达96.3%,直接护理占护理工作的12.0%,间接护理占护理工作的62.5%,相关护理占护理工作的4.5%,其他项目占护理工作的17.2%,个人时间占护理工作的3.7%。结论: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负荷率较高,直接护理工作占比较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时间浪费,需要进行护理工作的梳理和流程改善,也需要在与不同科室工作负荷率对比后进行人力资源及绩效分配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抽样法 护理工作负荷 心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心胸外科电话汇报病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霞 黄润 费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在心胸外科电话汇报病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的电话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模式于...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在心胸外科电话汇报病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的电话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模式于电话汇报病情后,医护间沟通加强,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满意率由原来的76.4%提高到了92.6%;有效沟通保证了患者安全,因沟通不良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从7.4%下降到了3.3%;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从90.2%提高到了97.8%。结论:在电话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是医护人员之间快速、准确传递病情的一种方式。运用SBAR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医护关注的重要信息一致,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稳步提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模式 心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丹薇 倪广生 +1 位作者 杨进 徐朝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4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ICU收治的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外循环、气管插管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导...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ICU收治的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外循环、气管插管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导尿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输血情况、深静脉置管时间)及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并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3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83%。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共25例。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革兰阳性菌15株,真菌10株。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气管插管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等是引起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对头孢克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主要有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血葡萄球菌,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但其对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拉氧头孢、美罗培南、头孢克肟、头孢氨苄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心胸外科ICU患者术后感染率偏高,且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给予针对性干预。病原菌的耐药率偏高,临床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ICU 术后感染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盛华 陈海生 林秋伟 《现代医院》 2012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P.blem-Based Leaming,PBL)在中医院校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中医专业学生共46名,根据临床教学模式的不同随机将其...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P.blem-Based Leaming,PBL)在中医院校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中医专业学生共46名,根据临床教学模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成两组,PBL组和对照组。PBL组全部采用PBL教学方式,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 PBL组理论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病例分析及拟诊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结论 PBL教学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型、实用型的医学人才,值得推广应用。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应用PBL教学,两者优势互补才能适合现代医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肺部感染的影响价值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静 宗卫华 周利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100例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排痰效果、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100例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排痰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其术后排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综合护理干预 排痰效果 肺部感染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安全活动手杖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克清 许乐 +1 位作者 张曦 李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75-76,共2页
早期下床活动与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恢复和健康维护,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广泛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 早期下床活动与锻炼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恢复和健康维护,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目前临床上医护人员广泛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但大部分患者因疼痛、虚弱、认识误区、管道安置、静脉治疗等原因很少或直接拒绝早期下床活动。多项研究证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术后活动 安全 手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的研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克清 许乐 +1 位作者 张曦 李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97-98,共2页
为了提高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活动的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量,根据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治疗需求,研制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助行器应用于268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瓶及静脉输液患者下床活动,未发生活动中跌倒、意外脱... 为了提高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活动的安全性,减少护理工作量,根据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的体质特点及治疗需求,研制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助行器应用于268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瓶及静脉输液患者下床活动,未发生活动中跌倒、意外脱管、胸腔闭式引流瓶倾倒引起的人工气胸或静脉外渗等护理不良事件。助行器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术后活动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术后因活动导致管道及静脉输液针头脱落等危险,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术后活动 安全助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患儿术后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芬芬 徐霞 符广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1期77-78,共2页
脯要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患儿术后营养状况,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200例心胸外科手术后患儿纳入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0~3岁组、3~6岁组和6~12岁组。营养状况研究指标包括患儿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 脯要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患儿术后营养状况,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200例心胸外科手术后患儿纳入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0~3岁组、3~6岁组和6~12岁组。营养状况研究指标包括患儿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T淋巴细胞(TLC)及白蛋白(Alb)。护理对策为给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模式的个体化给予,对症支持,不同营养方式联合应用。结果0—3岁、3~6岁和6—12岁3组之间术后的BMI、Hb、TLC和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TLC、Alb的数据与鼻饲、输入白蛋白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心胸外科患儿术后营养支持需严格遵从医嘱,及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重,以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患儿 营养状况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