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有光《项脊轩志》细读 被引量:8
1
作者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对《项脊轩志》文本、背景及其风格渊源作了较细致的解读分析 。
关键词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生活环境 细节描写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史记》评点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主要对归有光的《史记》评点作出研究,揭示归有光对《史记》的接受状态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 《史记》 归有光 圈点 评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文学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1,共5页
本文对归有光文学观的本体论、创作论、目的论、审美论和修辞论作了全面论述,并指出他和七子派文学观念的异同,其文学观虽然没有太多创新,却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值得关注。
关键词 归有光 文学观 养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蒲松龄科举经历与态度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乾隆 《蒲松龄研究》 2012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科举对于封建文人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但却不是人人都能蟾宫折桂,摆脱困厄。归有光和蒲松龄就是这可悲的大多数中的代表。他们有相似的科考经历,对于科举制度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但他们在批判力度和角度上又表现出了一些差异。
关键词 科举 归有光 蒲松龄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重读归有光《项脊轩志》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卫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5-86,共2页
本文剖析了归有光的散文精品《项脊轩志》,将他抒写亲情与友情的散文风格定位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叙述平常事件,表现平常人情方面。归有光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平淡而不单调;... 本文剖析了归有光的散文精品《项脊轩志》,将他抒写亲情与友情的散文风格定位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叙述平常事件,表现平常人情方面。归有光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平淡而不单调;抒情时,自然含蓄、平淡蕴藉,所呈现的"欲语还休"的韵致,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项脊轩志》 不事雕琢 自有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似其貌 神理斯述——归有光与蒲松龄散文情味相通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2期77-84,共8页
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 归有光和蒲松龄具有相似的出身和经历,二人的散文也存在相通性:其文以情感人、以悲动人,但却含蓄简练、余味悠长。他们的散文与正统道德文章相比面貌迥异,但却并不脱离儒家文化的精神气质:抒发失意文人悲情继承了《诗经》抒情言志的传统;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温柔敦厚"的美学追求;言简义丰的语言则与《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存在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散文 归有光 蒲松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俗的共容与交融——论归有光散文中的“小说笔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善娥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大家,他成功地将小说笔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之中,实现了"雅"与"俗"的完美融合,在明代散文衰微之际起到了"转移风气"之效。文章从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分析... 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大家,他成功地将小说笔法运用到散文创作之中,实现了"雅"与"俗"的完美融合,在明代散文衰微之际起到了"转移风气"之效。文章从人物形象塑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分析其散文中的小说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史记》的影响、所处时代环境的因素;并试图探讨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对清代桐城文派创作的影响。归有光用其创作实践证明"雅"与"俗"两种文学是在不断地碰撞交融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推动着中国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散文 小说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鲍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6-60,共5页
归有光和桐城派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归有光重道又不轻文的文道合一观和关注国运世情的文以致用观一定程度上启发和影响了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建立;归有光的自然本色、言生于情等文学理论和融小说笔法于散文中等创作技巧直接影响... 归有光和桐城派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归有光重道又不轻文的文道合一观和关注国运世情的文以致用观一定程度上启发和影响了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建立;归有光的自然本色、言生于情等文学理论和融小说笔法于散文中等创作技巧直接影响到桐城派内容醇正、文辞雅洁的散文风格的确立。桐城派奉归为宗师是与清初文风的转变和散文自身的发展变化分不开,也与桐城派始祖方苞最早师承归氏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桐城派 渊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9
作者 彭国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707,共11页
归有光的诗歌成就,被文名掩盖,以致有人认为他不能作诗。清初钱谦益、朱彝尊都对归诗有较高的评价。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倭寇入侵,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忧心于世道人心之大坏,以实录之笔关怀现实,体现出与文学散文的不同旨趣。人物形... 归有光的诗歌成就,被文名掩盖,以致有人认为他不能作诗。清初钱谦益、朱彝尊都对归诗有较高的评价。他的诗多方面地反映了倭寇入侵,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尤其忧心于世道人心之大坏,以实录之笔关怀现实,体现出与文学散文的不同旨趣。人物形象上,他更善写帝王、历史上的非凡贤臣,以及出世高人、当代英雄。他的诗往往将历史、现实、想像交融一处,具有历史的深度,诗意想像的厚度及现实批判的高度。形式上,他的诗自由不受限制,多使用仄声韵,或是平声韵转仄声韵,两句一转韵、三句一转韵,灵活多变;语言上熔经铸史、出《庄》入骚,恣肆汪洋。从渊源论,他的诗祖唐祧宋,不主一家;善发议论,用散文句式、结构,倾向于宋诗一路。在无所拘束的同时,归诗又采用冷僻字,大量使用叠字、颜色字及艳丽字,显示出锻炼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诗歌 宏大主题 现实关怀 恣肆汪洋 祖唐祧宋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寿序经典地位的确立及其文学史意义
10
作者 代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52,共9页
清代文坛名流对寿序虽有贬抑和推尊之别,但都显现出祛除积弊的强烈意愿,最终在标举归有光寿序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他们既从中总结出足资借鉴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叙事的简练与真实以及时时运用议论和白描等,又将其化用到在自身创作实... 清代文坛名流对寿序虽有贬抑和推尊之别,但都显现出祛除积弊的强烈意愿,最终在标举归有光寿序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他们既从中总结出足资借鉴的写作手法,特别是叙事的简练与真实以及时时运用议论和白描等,又将其化用到在自身创作实践中。以此为前提,清人将其当作衡量同类文体写作水平的准绳,同时借助选本的力量进一步确认了其经典地位。归氏寿序经典地位的形成具有丰富的文章学内涵和文学史意义。其地位的提升与其古文声誉的走高相同步,反过来又促成了后者地位的巩固。清人通过对归氏寿序与古文相通之处的推扬与趋从,将寿序从大众文化心理与世俗趣味的载体,部分转变为抒发士大夫情志与学识的工具。寿序也从为人所轻的应酬文体,成功跻身古文的行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寿序 经典地位 文学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心”与“情韵”:李贽与归有光散文创作比较
11
作者 林春虹 《阴山学刊》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明中期唐宋派"文以明道"复古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李贽与归有光二人独具禀赋,颇为鲜明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散文创作及批评中,引发了明中后期散文创作从"理"到"情"的演变趋势。李贽散文是对其&qu... 在明中期唐宋派"文以明道"复古运动方兴未艾之际,李贽与归有光二人独具禀赋,颇为鲜明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散文创作及批评中,引发了明中后期散文创作从"理"到"情"的演变趋势。李贽散文是对其"童心说"的创作实践,归有光散文则呈现出独具风格的情感韵味。二人对散文的情感抒写功能皆有独特体会,但他们对情感的阐释及运用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归有光 童心 情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爱波 《蒲松龄研究》 2002年第3期64-76,共13页
归有光和蒲松龄分别被誉为“明文第一”和“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文学中的两颗闪烁的巨星。本文意在通过对文章形制结构、结尾艺术处理、语言运用的起伏和文章内容与表现方法四方面来探讨归有光和蒲松龄古... 归有光和蒲松龄分别被誉为“明文第一”和“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文学中的两颗闪烁的巨星。本文意在通过对文章形制结构、结尾艺术处理、语言运用的起伏和文章内容与表现方法四方面来探讨归有光和蒲松龄古文创作艺术的相通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刻地揭示明清文学所体现出的古文、时文、小说等各文体融合交叉的时代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蒲松龄 古文艺术 相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与王世贞关系考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雅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从《明史.文苑传》入手,着眼于各类文献,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对"自悔说"进行再探,并从归王二人的性情方面和学术关系方面对二人的关系加以考证。认为二人只是文学上的思想有所不同,而且逐渐趋同存异,世人对王世贞的贬抑印象是钱... 从《明史.文苑传》入手,着眼于各类文献,以文学批评的方式对"自悔说"进行再探,并从归王二人的性情方面和学术关系方面对二人的关系加以考证。认为二人只是文学上的思想有所不同,而且逐渐趋同存异,世人对王世贞的贬抑印象是钱谦益的失误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王世贞 交谊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散文中的女性人物描写手法研究——以《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明乐 《语文学刊》 2016年第4期55-56,70,共3页
归有光的散文中有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描写这些女性人物时归有光采用了不同的手法。《项脊轩志》中对祖母和老妪的描写侧重于人物语言,《寒花葬志》中对寒花的描写则侧重于外貌与神态的刻画。归有光在他的散文中对女性的描写使用最多... 归有光的散文中有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描写这些女性人物时归有光采用了不同的手法。《项脊轩志》中对祖母和老妪的描写侧重于人物语言,《寒花葬志》中对寒花的描写则侧重于外貌与神态的刻画。归有光在他的散文中对女性的描写使用最多的是细节描写,通过记叙人物的生活细节和琐事,详细、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此外,侧面描写也是归有光常用的描写手法,通过侧面反映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种对亲人的思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女性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贞女论与清代女性传记中的礼之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君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80,共9页
归有光曾撰文指“女子未嫁而夫死,或殉或守”不如“礼”。清人或专门撰文,或于贞烈女性传记中,对归氏之论多有激烈批判,而对归氏所作张贞女事之文又多有引用,并将之作为同类女性传记文的楷模,但他们对归氏晚年观点的转变却视而不见。这... 归有光曾撰文指“女子未嫁而夫死,或殉或守”不如“礼”。清人或专门撰文,或于贞烈女性传记中,对归氏之论多有激烈批判,而对归氏所作张贞女事之文又多有引用,并将之作为同类女性传记文的楷模,但他们对归氏晚年观点的转变却视而不见。这种辩论经历了从清初单纯针对“礼仪”的争论,到清中以考据方法论证,再到围绕“礼意”对“中庸”等儒家核心理念的阐释,特别强调女性贞烈事件的风教效应。其辩论的初衷及依据,与“礼治”理想、“政治忠贞”、旌表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归氏的批判或肯定,同时也是清人表达自身立场的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 传记 贞女论 归有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寓意与小说驰情──归有光和蒲松龄心态相似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爱波 《蒲松龄研究》 2001年第1期86-97,共12页
关键词 蒲松龄 归有光 小说家 《聊斋志异》 古文家 寓意 时代 回答 知道 疑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归有光圹志散文的生命悲情书写
17
作者 罗艳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1Z期37-38,共2页
归有光的文章以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而闻名,在他的文章中有一类与众不同的文章——圹志(葬志)。在这类文章中,有《女二二圹志》、《寒花葬志》这两篇都不足200字的短文却是归有光写尽生命悲情的典范。其中归有光没有大发感慨,而是在平淡... 归有光的文章以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而闻名,在他的文章中有一类与众不同的文章——圹志(葬志)。在这类文章中,有《女二二圹志》、《寒花葬志》这两篇都不足200字的短文却是归有光写尽生命悲情的典范。其中归有光没有大发感慨,而是在平淡间将生命之活与生命之死作了对比,愈悲情而愈悲情,使得悲情被最大地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生命悲情 《女二二圹志》 《寒花葬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归有光寿序的写作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浪 《写作》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归有光主要运用题外生意、因事立言、每有我在和不避琐屑等写作策略,突破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读者需要、文体内在规范及作者能动创造诸因素对寿序写作的种种制约,极大地提升了寿序的文学品格和境界,使这种地方性的平民文学得以跻身雅... 归有光主要运用题外生意、因事立言、每有我在和不避琐屑等写作策略,突破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读者需要、文体内在规范及作者能动创造诸因素对寿序写作的种种制约,极大地提升了寿序的文学品格和境界,使这种地方性的平民文学得以跻身雅文学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寿序 写作策略 写作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不经意 独具匠心——读归有光《项脊轩志》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立群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4期41-44,共4页
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目前已成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开设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必修的课程.笔者在该书选编的古文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在明朝期间,该书只选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同样,笔者在清代桐城... 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目前已成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开设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必修的课程.笔者在该书选编的古文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在明朝期间,该书只选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同样,笔者在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鼎编选的《古文辞类篡》中,发现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姚氏在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当中,也只选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大概要求我们应从作家本身去寻找入选的原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散文创作 唐宋八大家 母亲 细节描写 祖母期 《大学语文》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境人所有,笔妙人所无——略谈归有光和他的《项脊轩志》
20
作者 张书启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95-97,共3页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一位很有名气的散文家。他“九岁能属文”,以后又博览群书,虽产有“用世之志”,而垂老犹“困千闾里”、仕涂蹭蹬终生抑郁不得志。
关键词 归有光 散文 《项脊轩志》 桐城派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