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闽庙宇屋顶装饰的审美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孝祥 王永志 《华中建筑》 201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台湾与闽南在血统、语言、宗教信仰与建筑文化上关系密切,因此庙宇屋顶装饰也大体相似。然而台湾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统治政体的影响下,发展出了特殊的风貌,因此在庙宇装饰上也显现出不同于闽南地区的特殊性。虽然这些差异不至于影响整... 台湾与闽南在血统、语言、宗教信仰与建筑文化上关系密切,因此庙宇屋顶装饰也大体相似。然而台湾在多元的移民文化与统治政体的影响下,发展出了特殊的风貌,因此在庙宇装饰上也显现出不同于闽南地区的特殊性。虽然这些差异不至于影响整体建筑的结构,却实际左右建筑风格的形成,本文藉由实际的调查研究,探讨台闽两地庙宇屋顶装饰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解读其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呈现的审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庙宇 闽南庙宇 屋顶装饰 建筑审美 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庙宇建筑中献殿空间剖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勇 石谦飞 +1 位作者 沈纲 武捷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献殿是庙宇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庙宇内献享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在学界缺乏对献殿系统的研究。该文以山西庙宇建筑中献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庙宇建筑中献殿这一特殊单体建筑的发展规律,分... 献殿是庙宇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庙宇内献享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在学界缺乏对献殿系统的研究。该文以山西庙宇建筑中献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庙宇建筑中献殿这一特殊单体建筑的发展规律,分析了献殿在庙宇建筑中的空间布局规律以及对庙宇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时对理解传统祭祀建筑的演变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宇建筑 献殿 空间布局 建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聚落中庙宇选址的结构性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昕 陈捷 《山西建筑》 2006年第19期11-12,共2页
从人类学角度出发,通过村落的标识、各类庙宇的选址方法两方面剖析了移民聚落中公共建筑的结构性特征,同时分析了风水理论的影响作用,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移民聚落 庙宇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新疆呼图壁县域的庙宇与民间信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鹏辉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0,共4页
呼图壁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绿洲聚落,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末民初的呼图壁县域农业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围绕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现象,促进了移民的土著化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呼图壁县域 庙宇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安溪清水岩庙宇看闽南建筑美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璐 《福建艺术》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清水岩庙宇位于福建安溪蓬莱山,距县城17公里。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其后屡有修建,是安溪人供奉清水祖师的祖庙。现存的清水岩庙宇,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庙宇 安溪 闽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降山西村落与庙宇——以山西泽州府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春敏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10,共7页
作为传统"乡土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是研究明清社会的关节点。"无庙不成村"是明清以降华北农村的基本特点,是理解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切入点。本文以清代山西泽州府为例,以田野调查所获碑刻和村志为... 作为传统"乡土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是研究明清社会的关节点。"无庙不成村"是明清以降华北农村的基本特点,是理解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切入点。本文以清代山西泽州府为例,以田野调查所获碑刻和村志为基本史料,深入研究华北村落的发展及其与庙宇的关系,把实体存在的庙宇放入村落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中去认识,并尝试揭示其与村落历史发展、空间环境、社群宗族以及自然资源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山西村落 庙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趾陶,庙宇之外 被引量:1
7
作者 文丽君 吕世仁 《中华手工》 2013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吕世仁手中,交趾陶不单单是建筑装饰品,更是精致的生活实用品和艺术收藏品。广东五岭以南古称"交趾",当地陶匠发明了这种集捏塑、彩绘、低温烧窑技术于一身的工艺,故称"交趾陶"。交趾陶于清朝道光年间传入台湾,在寺庙建筑中发展... 在吕世仁手中,交趾陶不单单是建筑装饰品,更是精致的生活实用品和艺术收藏品。广东五岭以南古称"交趾",当地陶匠发明了这种集捏塑、彩绘、低温烧窑技术于一身的工艺,故称"交趾陶"。交趾陶于清朝道光年间传入台湾,在寺庙建筑中发展起来。交趾陶在传承中也产生了不少宗派,如宝石釉系"叶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宇 寺庙建筑 装饰品 收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潘山庙宇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8
作者 宗明明 王永志 万千 《家具》 2014年第3期69-75,共7页
闽南建筑木雕与浙江木雕、广东木雕一道,被称为中国三大木雕。时至今日,世代传承下来的福建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庙宇木雕,在晋江东石等地被广泛传承,其中尤以潘山庙宇木雕为盛。传统木雕技艺一般采取口传身授或祖传秘授的方式来逐代传... 闽南建筑木雕与浙江木雕、广东木雕一道,被称为中国三大木雕。时至今日,世代传承下来的福建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庙宇木雕,在晋江东石等地被广泛传承,其中尤以潘山庙宇木雕为盛。传统木雕技艺一般采取口传身授或祖传秘授的方式来逐代传承,随着老一代木雕手艺人的身老故去,很多传统绝技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一些珍贵的传统技艺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传承和保护闽南古建筑木雕这一传统技艺,应以佛教用品与生活居住文化产品研究为切入点,利用地方珍贵资源传承与可持续设计研究来丰富和完善人们的现代生活,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闽南古建筑之中的不朽经典——潘山庙宇木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本文在研究闽南木雕与闽南古建筑的基础上,从制作过程、工艺特点、传承意义等对闽南潘山庙宇木雕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特别指出其在传承过程中凸显的传承模式局限、从业者年龄老龄化、缺乏产业意识等问题,最后通过对晋江市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的个案分析,提出以申遗为契机、创建文化产业基地、完善理论研究等有助于潘山庙宇木雕技艺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潘山庙宇木雕 木雕技艺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闽南、粤东、台湾庙宇屋顶装饰之审美共性
9
作者 唐孝祥 王永志 《华中建筑》 2014年第5期135-139,共5页
闽南、粤东、台湾三地之建筑审美文化,乃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共同建构与导引出的文化现象,此审美文化共性并非单纯独立存在,紧系于各种庶民生活文化积累的生活形态与审美之中,并以建筑形式与装饰图样表现于庙宇屋顶装饰。... 闽南、粤东、台湾三地之建筑审美文化,乃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共同建构与导引出的文化现象,此审美文化共性并非单纯独立存在,紧系于各种庶民生活文化积累的生活形态与审美之中,并以建筑形式与装饰图样表现于庙宇屋顶装饰。藉由文化解读与审美分析的方式,解析闽南、粤东、台湾三地庙宇屋顶装饰的分布与图样,辅以对照此三地的庶民文化,得悉此三地因为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建构出同质性高且形态相似的审美体制、装饰观念、审美文化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闽南 粤东 台湾地区 庙宇装饰 审美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庙碑刻镜像中的村落公共组织——评姚春敏著《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
10
作者 张师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9-70,共2页
中华帝国的历史绵延不绝,星罗棋布的村落是她最基本的细胞组织,帝国文明的整体属性、根本共性及发展逻辑与共同命运等,一定会具体而微地体现在村落中。从解读村落的文明形态入手,既可以在较为简洁的形式上观摩刻画帝国文明的整体,... 中华帝国的历史绵延不绝,星罗棋布的村落是她最基本的细胞组织,帝国文明的整体属性、根本共性及发展逻辑与共同命运等,一定会具体而微地体现在村落中。从解读村落的文明形态入手,既可以在较为简洁的形式上观摩刻画帝国文明的整体,也可以具体而微地展示帝国文明发展的逻辑。村落文明的研究受到诸多局限性因素的制约,其中材料的制约与研究方法的制约尤为突出。从材料来源来看,村落文明的材料在通行正史及纪传体史书中很难找到,地方志在反应村落文明的完整性上也非常欠缺。就研究方法来看,历史学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主要偏重于解决宏达的历史结构与历史走势,集中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整体结构与互动,偏重于解读和解释宏观历史。村落文明的整体性研究不仅需要在资料来源上另辟蹊径,而且需要选择一种特定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姚春敏博士的《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依托村落中的社庙碑刻材料,研究区域社会中的特定村落文明,以乡土村落里的社与社庙为关注点,对村落文明中的神灵信仰与综合治理等进行了研究,不仅细致分析了乡土村落里的社在公共治理中的多种作用与角色等,而且还将社与官府治理进行了角色沟通,相对完整地呈现了乡土村落的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华北乡村 村落 公共组织 社庙 庙宇 清代 碑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光十年磁州地震后乡村社会整合——基于安阳庙宇碑刻考察
11
作者 吴志远 贺明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1-85,115,共6页
清道光十年大地震发生后,河南北部安阳地区的安阳县、林县是重灾区。地震对当地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百姓压毙无数,建筑墙倾瓦解,安阳地区陆续修葺庙宇的碑刻中记录了这一过程。道光年间经济萧条,导致震后庙宇资金筹集困难、修葺时间长... 清道光十年大地震发生后,河南北部安阳地区的安阳县、林县是重灾区。地震对当地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百姓压毙无数,建筑墙倾瓦解,安阳地区陆续修葺庙宇的碑刻中记录了这一过程。道光年间经济萧条,导致震后庙宇资金筹集困难、修葺时间长。庙宇修葺形成了以乡村社首为主导,联合村民出钱出力的运行模式,以民间信仰为支撑的庙宇修葺成为整合乡村的纽带,这既是清代后期安阳地区,更是华北地区灾后乡村社会整合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 磁州地震 庙宇修葺 碑刻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庙宇漕天主教堂的风格形制与建构逻辑研究
12
作者 侯实 左茜 王斌 《华中建筑》 2016年第10期44-49,共6页
17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南地区传播,留下了一批独特的教堂建筑遗产。巫山庙宇漕天主教堂位置偏远,体现了西南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其平面形制与建构逻辑,反映出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既满足教堂的礼仪,又符合中国本土传统技术的特点... 17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南地区传播,留下了一批独特的教堂建筑遗产。巫山庙宇漕天主教堂位置偏远,体现了西南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其平面形制与建构逻辑,反映出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既满足教堂的礼仪,又符合中国本土传统技术的特点,是西方传教士在理想与现实中妥协,并与本土工匠合作的结果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宇漕天主教堂 平面形制 立面风格 建构逻辑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结构庙宇建筑整体平移前的加固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建永 卢文胜 +4 位作者 李伟 张凤亮 谢丽宇 谷志旺 邱会安 《建筑施工》 2018年第3期302-305,共4页
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需带佛像进行整体平移,故不仅要加固建筑结构,而且要加固所有佛像。为保证项目万无一失,加固措施要求能够抵抗0.05g水平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经过方案比选,采用轻型钢桁架及框架夹板式加固方案对木结构及佛像进... 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需带佛像进行整体平移,故不仅要加固建筑结构,而且要加固所有佛像。为保证项目万无一失,加固措施要求能够抵抗0.05g水平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经过方案比选,采用轻型钢桁架及框架夹板式加固方案对木结构及佛像进行加固。之后,在建筑整体平移施工过程中对加固构件、原结构构件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加固措施效果良好,证明临时加固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木结构建筑平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平移 顶升 加固 钢桁架 庙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京日常生活中的庙宇
14
作者 岳永逸 《住区》 2016年第3期50-52,共3页
在一定意义上,基于农耕文明,有城墙包裹的旧京仅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子。如同乡野的村庙,旧京密布的坛庙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庙宇中举行的替身、停厝等人生仪礼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九龙二虎"等名... 在一定意义上,基于农耕文明,有城墙包裹的旧京仅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子。如同乡野的村庙,旧京密布的坛庙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庙宇中举行的替身、停厝等人生仪礼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九龙二虎"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凝固着街区认同。供奉老娘娘的"三山五顶"则拱卫着京师。这些都使得庙宇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空间,而是一种精神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京 日常生活 庙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结构庙宇建筑整体平移与托换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建永 袁苗苗 +4 位作者 卢文胜 陈晓文 曹永康 季鑫焱 邱会安 《建筑施工》 2018年第3期306-309,共4页
上海玉佛禅寺整体平移工程需对佛台及木柱进行托换,而常规的托换技术并未涉及如何对既有木结构庙宇建筑内超宽佛台及木柱进行托换。结合工程实际,并经方案比选,决定采用管棚托换法托换佛台,采用可拆卸抱柱托换法托换木柱,最终施工得以... 上海玉佛禅寺整体平移工程需对佛台及木柱进行托换,而常规的托换技术并未涉及如何对既有木结构庙宇建筑内超宽佛台及木柱进行托换。结合工程实际,并经方案比选,决定采用管棚托换法托换佛台,采用可拆卸抱柱托换法托换木柱,最终施工得以顺利完成,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庙宇 整体平移 管棚法托换 可拆卸抱柱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庙宇建筑在蔚县传统村落仪式空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苗苗 孔敬 孙丽平 《中外建筑》 2018年第5期55-58,共4页
论文针对村落空间的研究,从仪式空间的视角出发,引入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通过调研庙宇类建筑在蔚县传统村落中的作用,总结出以庙宇建筑为主导的仪式空间在整个村落堡寨空间有着统领性和凝聚性作用。
关键词 庙宇 蔚县传统村落 仪式空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建筑与中国传统聚居区——庙宇建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文俊 《中外建筑》 2016年第5期58-60,共3页
全球普世城化的今日,应当在吸纳西方城市建设经验的同时保持中国城市自身的本土性,以本土文化唤回曾经的聚居区生命力,本文旨在讨论传统文化建筑对于聚居区活力保持的作用。
关键词 人类聚居学 文化建筑 闽地庙宇 金鸡庙 迪化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塑瓦脊在岭南建筑中的运用研究——以澳门庙宇普济禅院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懿聪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2年第4期59-62,共4页
陶塑瓦脊别名“花脊”,通常采用陶瓷雕塑的戏曲人物、山水动物、亭台阁楼等作为建筑装饰,大多设置在屋顶正脊上,具有浓厚的地区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普济禅院的陶塑瓦脊种类多样,既有神话故事及粤剧主题的“瓦脊公仔”,又有花... 陶塑瓦脊别名“花脊”,通常采用陶瓷雕塑的戏曲人物、山水动物、亭台阁楼等作为建筑装饰,大多设置在屋顶正脊上,具有浓厚的地区文化特色,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普济禅院的陶塑瓦脊种类多样,既有神话故事及粤剧主题的“瓦脊公仔”,又有花鸟神兽、山水风景作装饰,在众多澳门庙宇中独树一帜,体现了澳门明清时期在岭南建筑及民俗文化方面的运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塑瓦脊 岭南建筑 澳门庙宇 传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庙宇建筑木屋面-铜瓦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晓文 《建筑施工》 2022年第4期715-717,721,共4页
上海玉佛禅寺屋面修缮工程拟以特色的铜瓦施工工艺,展现各建筑屋面层次感,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体现绿色环保的主题理念。通过难点分析与对策实施,解决了铜材1∶1还原脊饰、吻兽及铜瓦与木屋面间的连接等技术问题,做到了木屋面-铜瓦的... 上海玉佛禅寺屋面修缮工程拟以特色的铜瓦施工工艺,展现各建筑屋面层次感,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体现绿色环保的主题理念。通过难点分析与对策实施,解决了铜材1∶1还原脊饰、吻兽及铜瓦与木屋面间的连接等技术问题,做到了木屋面-铜瓦的有效融合,诠释了庙宇特色建筑屋面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宇 铜瓦屋面 仿古建筑 屋脊吻兽 铜材举折压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城古镇的庙宇建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泽玉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0期212-213,共2页
汾城古镇作为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集合体,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山西省汾城镇为研究主体,研究古镇庙宇建筑要素,对古镇的景观文化背景展开梳理分析,这对古镇传统庙宇建筑的再利用与修缮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汾城古镇 庙宇 传统建筑 保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