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MS/MS的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差异代谢物分析
1
作者 李晓慧 马超 +2 位作者 班甜甜 陈卓 刘小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初生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对有机与常规栽培条件下大白菜、叶用莴苣与普通白菜(青梗菜)的叶片,以及辣椒与黄瓜的果实初生代谢物进行研究分析。结...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初生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对有机与常规栽培条件下大白菜、叶用莴苣与普通白菜(青梗菜)的叶片,以及辣椒与黄瓜的果实初生代谢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叶片及果实中共鉴定出12类296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包括异绿原酸A、对-羟基苯乙酸、对-香豆醇、阿魏酸、阿魏酰苹果酸、3-羟基-4-异丙基苯甲基乙醇-3-葡萄糖苷、新绿原酸等酚酸类物质,腺苷5’-单磷酸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S)-2-(4-氨基丁酰胺基)-3-(1-甲基-1H-咪唑-5-基)丙醇、4-乙酰氨基丁酸等有机酸,以及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差异代谢产物以赖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4条通路富集显著。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叶片及果实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不同很可能是这些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差异代谢物
2
作者 奉综涛 买地那·帕尔哈提 +2 位作者 次仁普赤 禄亚洲 黄明贵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混合青稞麸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青稞麸皮... 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混合青稞麸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青稞麸皮共检测出21类共6435种代谢物,共筛选出549种差异显著代谢物,占总代谢物的8.53%,其中上调280个,下调269个;通过对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途径分析,发现两种混合青稞麸皮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存在于亚油酸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抗坏血酸和阿糖二酸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确定了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其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成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灵芝菌株滋味和差异代谢物
3
作者 黄昭宁 罗舒 +4 位作者 宋怡 周州 贺黎铭 杨园 罗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3,共13页
为探究不同灵芝菌株的滋味和代谢物差异性,以不同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为样品,采用电子舌测定21个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滋味,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 为探究不同灵芝菌株的滋味和代谢物差异性,以不同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为样品,采用电子舌测定21个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滋味,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统计学方法对滋味聚类分析的结果选取出3个灵芝菌株(GL229、GL219、GL236)水提液进行代谢物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的酸味、鲜味、苦味和咸味响应值差异比较大。3个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样品共鉴定出6057个代谢物,GL219与GL229、GL236与GL229、GL219与GL236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有1282、1311、1966个。其中,3个对比组间共有差异代谢产物有123个,组间共有差异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环类化合物、有机氧化合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脂类和类脂类化合物等,主要差异代谢物有Jamaicamide C、 2-异丙基苹果酸(2-Isopropylmalicacid)、 1-萘胺(1-Naphthylamine)、对羟基苯乙胺(Tyramine)、京尼平(Genipin)等。差异代谢物L-谷氨酰胺(L-Glutamine)、谷氨酰胺(Glutamine)、辛可宁(Cinchonine)、龙葵次碱(Solanidin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和去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是滋味物质,对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的滋味差异有一定的贡献作用。本研究说明代谢组学可用于分析不同滋味的灵芝的代谢物差异,可为灵芝滋味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株 滋味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2种雪茄烟叶发酵后差异代谢物分析
4
作者 陆岸芷 张乐毅 +7 位作者 王平平 陈新颖 杜姗姗 李先锋 王辉 张强 艾绥龙 张立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通过比较2个雪茄品种‘海研103’和‘青雪204’发酵后烟叶的代谢产物,探究不同品种烟叶间代谢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2个雪茄品种烟叶化学成分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比较2个雪茄品种‘海研103’和‘青雪204’发酵后烟叶的代谢产物,探究不同品种烟叶间代谢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2个雪茄品种烟叶化学成分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海研103’和‘青雪204’的代谢物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2个雪茄品种烟叶共筛选鉴定出179个差异代谢物,‘海研103’较‘青雪204’有114个代谢物显著上调,有65个显著下调。对前40个主要差异代谢物用PLS-DA法进行分析,鉴定为有机酸10种、氨基酸7种、酚酸类4种、核苷酸及类似物4种、碳水化合物3种、黄酮类3种、木脂素和香豆素3种,其他6种。结合KEGG通路分析,发现12条2个品种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品种 烟叶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差异代谢物分析
5
作者 刘玉凌 任亭 +1 位作者 赵志平 罗远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目的]探究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方法]以腌制6个月的盐脱水榨菜为原料,在陈年泡菜母水中进行二次发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榨菜二次发酵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二次发酵后筛选出147种差异... [目的]探究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方法]以腌制6个月的盐脱水榨菜为原料,在陈年泡菜母水中进行二次发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榨菜二次发酵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二次发酵后筛选出14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类化合物、苯丙烷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等。苦味氨基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下调,乳酸、乙酸、苯乙酸、棕榈酸、亚油酸、酚酸等物质上调。富集分析到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3条代谢通路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榨菜经二次发酵后滋味物质更丰富、香味更浓郁、口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榨菜 二次发酵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冷鲜滩羊肉微生物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同刚 苏春霞 +2 位作者 李俊丽 张丽文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1-296,共6页
以托盘密封包装的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平台对其中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生物样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变量或分子,并将该差异物映射到滩羊肉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应... 以托盘密封包装的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平台对其中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生物样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变量或分子,并将该差异物映射到滩羊肉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应的代谢途径中,分析其代谢的相对强度。采用模式识别方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将不同贮藏时间组完全区分。结果表明:该差异代谢物所映射的代谢途径中三羧酸循环、精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强度相对较高。说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寻找并鉴定差异代谢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微生 差异代谢物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瓠瓜果实鲜味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鲁忠富 李艳伟 +5 位作者 汪颖 吴晓花 吴新义 王尖 汪宝根 李国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口感品尝鲜味差异显著的瓠瓜品系I77和Nanxiu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瓠瓜品系果实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到66种显著差异物质,通过对I77与Nanxiu差异代谢物...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口感品尝鲜味差异显著的瓠瓜品系I77和Nanxiu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瓠瓜品系果实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到66种显著差异物质,通过对I77与Nanxiu差异代谢物的聚类热图比较、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4)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脂类(9-羟基-10,12-十八碳二烯酸、9S-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月桂酸、12,13-环氧十八碳二烯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4:0)、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谷胱甘肽、L-瓜氨酸、N-乙酰-L-亮氨酸)以及黄酮类(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等可能共同影响瓠瓜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果实 鲜味差异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蜘蛛香不同部位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营 俞巧玲 +3 位作者 郭晓云 韦筱媚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619-1626,共8页
目的:研究蜘蛛香不同部位的代谢物差异,促进蜘蛛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从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共鉴定出491个代谢物,主要代谢物有挥发油、... 目的:研究蜘蛛香不同部位的代谢物差异,促进蜘蛛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从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共鉴定出491个代谢物,主要代谢物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蜘蛛香根茎、根和叶中的代谢物差异显著,根与叶、根茎与叶、根与根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145、109、122个,根茎和叶中含莪术烯醇、4-羟基肉桂酸、芥子酸胆碱、5-羟基-1-四氢萘酮、4-乙基苯甲醛、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5-胸苷酸二钠盐较少,而根中较多;根和根茎中含茶碱、芹菜素和阿尔泊酚酸较少,而叶中较多。根茎、根和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类苯丙酸生物合成通路,氨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和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含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大量的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可为蜘蛛香不同部位关键代谢物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香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通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18-三体妊娠羊水差异代谢物
9
作者 张晓娟 李雅红 +2 位作者 张燕 孙云 蒋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26-928,948,共4页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8-三体(trisomy 18,T18)妊娠母体羊水样本,探索其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8例18-三体妊娠母体羊水样本为病例组,40例正常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8-三体(trisomy 18,T18)妊娠母体羊水样本,探索其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8例18-三体妊娠母体羊水样本为病例组,40例正常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MS)检测两组羊水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分析代谢谱差异,通过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结果PCA和OPLS-DA模型分析均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分离趋势。通过单维分析在两组间共发现5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甘油醛、葡萄糖酸、硫酸吲哚酚、磷酸盐和泛酸(P<0.05)。结论羊水代谢组学证实18-三体妊娠存在多种代谢物水平的差异,为疾病的发生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三体综合征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冷鲜滩羊肉贮藏中脂肪差异代谢物检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苑昱东 尤丽琴 +2 位作者 罗瑞明 剧柠 赵晓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95-202,共8页
以宁夏滩羊脂质为研究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冷鲜贮藏期为0、4、8、12 d滩羊脂肪的差异代谢物,找出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以宁夏滩羊脂质为研究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冷鲜贮藏期为0、4、8、12 d滩羊脂肪的差异代谢物,找出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的种类随贮藏期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贮藏8 d时,次黄嘌呤、丙氨酸及苏氨酸的含量显著上升,说明与甜味、苦味有关的风味物质前体在贮藏中已产生。而脂肪产生的多种风味物质前体如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在此期间脂肪酸代谢活跃。因此,研究宰后脂肪代谢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变化,能为冷鲜滩羊肉生产技术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差异代谢物 风味质前体、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糙海参雌、雄亲参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菲菲 程楚杭 +5 位作者 陈廷 张鑫 吴小芬 江晓 任春华 胡超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7,共13页
本研究基于LC-MS/MS代谢物分析方法,探究了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体腔液中性别特异性代谢物,同时分析了代谢通路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与雄性糙海参(M)相比,在雌性糙海参(F)的体腔液中共筛选出1352个上调代谢物和943个下调代谢物。... 本研究基于LC-MS/MS代谢物分析方法,探究了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体腔液中性别特异性代谢物,同时分析了代谢通路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与雄性糙海参(M)相比,在雌性糙海参(F)的体腔液中共筛选出1352个上调代谢物和943个下调代谢物。根据数据库比对和注释,共筛选出66个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P≤0.05,VIP≥1),其中,β-胡萝卜素具有作为性别差异代谢标志物的潜力。结果还显示,体腔液中会积累其他器官需求较少的代谢产物,如亚精胺在雌性中浓度较高,而脂肪酸在雄性中种类多且含量较高,这些产物可能在体腔液中发挥其他生理功能。另外发现,雄性体腔液倾向于积累外源物质。通过KEGG进行的代谢通路分析表明,雄性糙海参的性腺发育相关通路——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甾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酪氨酸代谢均发生在体腔液中;雌、雄糙海参性腺发育受到性激素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受到多巴胺的调节并具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海参 LC-MS/MS 体腔液 性别差异代谢物 性别差异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发酵大头菜差异代谢物及其关联代谢通路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钰麟 陈泓帆 +7 位作者 赵志平 王卫 聂鑫 程杰 张崟 刘达玉 徐跃成 罗淮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92-198,共7页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主要关联代谢通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并比较0、5、10 a大头菜的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0 a与5 a、发酵5 a与10 a、发酵0 a与10 a分别鉴定出53、11...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主要关联代谢通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并比较0、5、10 a大头菜的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0 a与5 a、发酵5 a与10 a、发酵0 a与10 a分别鉴定出53、113种和174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3,P<0.05),主要为有机酸、氨基酸及核酸及其衍生物等。3个处理组共同的差异代谢物有19种,包含L-苯丙氨酸、β-D-果糖-6-磷酸等。差异代谢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苯丙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途径与主要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和主要差异代谢物及其关联代谢通路,为定向调控大头菜特征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长期发酵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和普通蛹虫草的差异代谢物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梦雪 王升厚 +4 位作者 柳叶飞 王泽 赵洪新 赵晓云 徐方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探究功能性蛹虫草和普通蛹虫草在代谢、成分、功能等方面的差别,以功能性蛹虫草和普通小麦蛹虫草为研究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和多元统计分析法,检测两种蛹虫草的差异代谢物... 为探究功能性蛹虫草和普通蛹虫草在代谢、成分、功能等方面的差别,以功能性蛹虫草和普通小麦蛹虫草为研究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和多元统计分析法,检测两种蛹虫草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共检测出差异代谢物69种,为脂肪酸酰基、苯及取代衍生物、甘油脂类、羧酸及衍生物、吲哚及衍生物、嘌呤核苷、羧酸及衍生物、类固醇及衍生物、羧酸及调节剂、酚酸及酚酸环醚等甘油脂类10类物质,另有23种未知代谢物未能分类。其中功能性蛹虫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著差异代谢物有腺苷、α-亚麻烯基乙醇酰胺、L-组氨酸、(-)核黄素、1-十六烷基-2-锡-甘油-3-磷酸、9-氧代-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10-二羟基-12Z-十八烯酸和1,2-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结果表明功能性蛹虫草较普通小麦蛹虫草具有更高的显著差异代谢物、更高含量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和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天葵不同部位差异代谢物及其主要代谢途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广秀 林杨 +4 位作者 刘寒 杨晓男 刘安辉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582-1591,共10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核苷酸、有机盐、内酯、有机酸、内源性植物激素、氨基酸和13个其他物质。通过聚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天葵不同部位的DAMs代谢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代谢途径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ABC转运途径、氨酰-tRNA合成途径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通过天葵不同部位间DAMs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析,确定天葵茎、叶、花富含多种具有药用功效的代谢活性物质,可为天葵茎、叶、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葵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不同部位 聚类分析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母体羊水中先天性心脏病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雅红 孙云 +6 位作者 张晓娟 杨佩颖 洪冬洋 王艳 胡平 许争峰 蒋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49-654,共6页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78例CHD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作为CHD组,126例非CHD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78例CHD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作为CHD组,126例非CHD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2组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建模,通过多维和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KEGG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R语言绘制ROC曲线。结果CHD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分离趋势,2组间共发现43种差异表达的代谢物(P<0.05),主要涉及谷氨酸和精氨酸等多条代谢通路。苏氨酸和核糖醇在室间隔缺损(VSD)及法洛四联症(TOF)之间存在差异(P值分别为0.018和0.037)。苯丙氨酸检测VSD敏感性最高(100%),谷氨酸/焦谷氨酸比值检测VSD特异性最高(97.5%);尿酸和天冬酰胺检测TOF敏感性最高(100%),谷氨酸/焦谷氨酸比值检测TOF特异性最高(82.5%)。结论羊水代谢组学分析证实CHD存在多种代谢物的变化,且多条代谢通路被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羊水 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毛竹笋不同生长阶段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明阳 贺曰林 +2 位作者 潘凯婷 鲍方艳 应叶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291,共9页
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基础生理指标测定,对毛竹笋破土期(S1-5 cm)、生长期(S2-20 cm)和快速生长期(S3-40 cm)3个时期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展开研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破土期具有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通过代谢组学共鉴定出765... 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基础生理指标测定,对毛竹笋破土期(S1-5 cm)、生长期(S2-20 cm)和快速生长期(S3-40 cm)3个时期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展开研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破土期具有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通过代谢组学共鉴定出765个代谢产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时期代谢物成分差异性明显,差异累积代谢物有203个,其中脂质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酚酸类以及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变化较为显著。破土期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主要同多数黄酮类、游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新绿原酸的富集密切相关。而在竹笋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主要包含脂质类、氨基酸衍生物、有机酸类、酚酸类以及褪黑激素,其中仍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它们与提高竹笋的环境适应力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毛竹笋的营养价值研究以及毛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不同生长阶段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菌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娟 江小丽 +5 位作者 黄媛 任玲 高斯婷 董蕊 周红杰 李亚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62-269,共8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菌种发酵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热图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菌种处理的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变化... 为探究外源添加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菌种发酵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热图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菌种处理的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代谢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H组香气花果香带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厚较甜醇;A组香气花香浓郁带蜜香,汤色红亮,浓厚回甘;R组香气果香带乳香,汤色黄亮,滋味浓厚、但涩且透苦,这些品质的不同与锦葵色素、芫花素、儿茶素、咖啡碱、莴苣苦素等代谢物的含量的高低有关。本研究初步探明不同菌种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含量变化,其变化对茶叶的滋味、香气、汤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后续普洱茶发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外源添加菌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差异代谢物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品丽珠’葡萄转色中果皮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亭亭 苏东平 +4 位作者 杜宜龙 陈景辉 赵红军 孙磊 王鹏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以‘品丽珠’葡萄转色前约4周(S1)、转色前约1周(S2)、转色前期(S3)果皮为试材,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葡萄果皮代谢物组分及变化。结果表明,S1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4种,S2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401种,S3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7种,3个取... 以‘品丽珠’葡萄转色前约4周(S1)、转色前约1周(S2)、转色前期(S3)果皮为试材,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葡萄果皮代谢物组分及变化。结果表明,S1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4种,S2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401种,S3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7种,3个取样期果皮中共检测出29类416种代谢物,其中373种为三者共有;转色过程中3个比较组果皮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2个(S1 vs S2)、195个(S1 vs S3)和186个(S2 vs S3),其中共有差异代谢物20个。通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S1 vs S2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二苯乙烯、二芳基庚酸类和姜酚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异黄酮的生物合成等通路;S1 vs S3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花青素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S2 vs S3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代谢途径、异黄酮、花青素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丽珠 转色 果皮 差异代谢物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
19
作者 陈升 吴鑫雨 +5 位作者 何建杨 周懂 刘振洋 汤利 郑毅 肖靖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4-916,共13页
为了解单作、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侵染的代谢差异,揭示间作提高小麦抗白粉病的生理机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75 mg·kg^(-1)(N1)、150 mg·kg^(-1)(N2)、225 mg·kg^(-1)(N3)3个施氮水平,研究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小麦单一... 为了解单作、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侵染的代谢差异,揭示间作提高小麦抗白粉病的生理机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75 mg·kg^(-1)(N1)、150 mg·kg^(-1)(N2)、225 mg·kg^(-1)(N3)3个施氮水平,研究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小麦单一种植和小麦蚕豆间作下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并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单作、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差异。结果表明:氮水平和氮水平×种植模式显著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3个氮水平下,间作降低白粉病发病率25.54%~38.81%、降低病情指数20.11%~21.97%,其中低氮水平控制效果较好。白粉病菌侵染后,单作、间作小麦叶片中共检测到822种代谢产物,N1、N2和N3水平下分别发现差异代谢物69种、52种和88种。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单间作小麦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其中N1和N2水平下,差异代谢物富集在代谢途径,N1和N3水平下差异代谢物富集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进一步对上调、下调差异倍数前10的代谢物分析发现,与单作相比,N1水平间作上调了谷胱甘肽还原型、L-色氨酸、L-天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N3水平间作上调了L-天冬酰胺、L-高甲硫氨酸和L-色氨酸。除此之外,少数生物碱类、酚酸类和有机酸类等代谢物质在氮胁迫下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之,单作和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病菌侵染的应答过程受氮水平调控。在白粉病病菌侵染中,间作调控差异代谢物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和有机酸类等在植物体内的变化,可能是间作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机制之一。其中,氮胁迫条件下间作调控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与小麦白粉病抗性提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蚕豆间作 小麦白粉病 氮水平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筛选羊水中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
20
作者 李雅红 杨佩颖 +4 位作者 张晓娟 孙云 胡平 蒋涛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羊水中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临床遗传实验室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样本14例,其中产前胎儿超声心... 目的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羊水中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临床遗传实验室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样本14例,其中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存在VSD且产后随访VSD自然闭合胎儿母体羊水样本5例,对照组为产前诊断为VSD但产后随访未自然闭合胎儿母体羊水样本9例,采用GC-TOF/MS技术检测所有样本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比较VSD自然闭合组和未自然闭合组代谢谱差异,通过多维和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结果PCA和OPLS-DA模型均显示VSD自然闭合组和未自然闭合组间无明显分离趋势。单维和多维分析均显示鼠李糖和苯甲酸在VSD自然闭合组较未自然闭合组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发现了VSD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为预测VSD能否自然闭合提供了潜在的标志物,也为VSD自然闭合病理机制的探索提供更多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代谢组学 自然闭合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