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1
作者 李振东 陈丹 杨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41-2144,共4页
目的 研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 目的 研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简称castor支架)的应用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纳入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8例T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castor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烟囱技术,castor组接受castor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两组进行随访,比较随访期间上肢缺血、脑梗死、内漏、LSA窃血、夹层逆撕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时的主动脉重塑指标。结果 castor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castor组随访期间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castor组假腔完全血栓化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与烟囱技术相比,castor支架治疗累及LSA的TBAD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有助于患者的假腔血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 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体外开窗与选择性隔绝左锁骨下动脉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华 张军 +7 位作者 林称意 罗玲 刘斌 郭家龙 罗卫民 程栋梁 刘涛 张群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体外开窗与选择性隔绝左锁骨下动脉(L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17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锁骨下动脉处理...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体外开窗与选择性隔绝左锁骨下动脉(L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17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锁骨下动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直接选择性隔绝LSA腔内修复组(endovascular exclusion,EE)和体外开窗LSA腔内修复组(invitro fenestration,IF),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3年随访结果。结果围术期期间,EE组手术时间(62.0±5.4)min,短于IF组,脑梗塞、左上肢缺血发生率分别为7.14%(4/56)、10.71%(6/56),高于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E组的内漏、脊髓缺血、术后30天病死和支架覆盖T10发生率分别为5.36%(3/56)、5.36%(3/56)、1.79%(1/56)和12.50%(7/56)与I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果方面,生存出院患者116例,失访12例,持续随访104例,随访率89.7%(104/116)。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38.1±3.2)月。3年随访结果显示EE组未增加主动脉源性死亡,但脑梗塞和上肢缺血发生率高于IF组。EE组和IF组随访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23%和85.19%。两组间3年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4)。结论选择性隔绝左锁骨下动脉腔内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延长锚定区,降低内漏发生,但增加脑梗塞、脊髓缺血和左上肢缺血发生风险,体外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并发症低。两组中期随访结果满意,远期尚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 体外开窗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煜 贺宝臣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20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在左锁骨下动脉实施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理,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在主动脉中植入覆膜支架,并且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植入烟囱支架,没有I型内漏等情况出现。结论在胸主动覆膜支架植入术实施过程中,若近端锚定区域不足,可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 左锁骨下动脉 直接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4
作者 刘作勤 唐军 +2 位作者 李红旗 宋金龙 黎文镇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0年第1期75-76,共2页
左锁骨下动脉开始部阻塞时,左侧椎动脉通过椎——基支脉系统充盈称之为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我们近遇4例,均经血管造影证实,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本组病例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5.8岁。临床表现为头痛2例,双目失明1例,左上... 左锁骨下动脉开始部阻塞时,左侧椎动脉通过椎——基支脉系统充盈称之为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我们近遇4例,均经血管造影证实,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本组病例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5.8岁。临床表现为头痛2例,双目失明1例,左上肢活动时酸痛4例,左半身偏瘫1例。体检发现左上肢收缩压低于右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椎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双目失明 造影剂 动脉系统 不规则狭窄 先天性异常 血管造影 起始段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评价手术相关情况及患者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植...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评价手术相关情况及患者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1.23±4.7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6.37±1.49)d。术后死亡率为3.00%(3/100),剩余97例患者中,术后随访期间,2例患者诉左上肢酸软无力,确诊为左上肢缺血,采用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偶有头晕症状,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发现缺血病灶;术后6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5例出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血栓形成,此后患者定期复查,血栓无明显进展;所有患者未发现内漏、支架移位等情况。结论使用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预后佳,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护理
6
作者 吴建芳 宋汉歌 +5 位作者 靳雁 杨艳 赵琳 冯向英 崔海燕 刘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69-70,共2页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是经皮穿刺左锁骨下动脉将导管送人靶位置后,尾端连接埋于左胸部皮下的动脉型化疗药泵(药盒),可经皮穿刺药盒反复给药,起到局部化疗作用;并可控制肿瘤生长甚至缩小肿瘤,为手术切除提供机会.我科从199...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是经皮穿刺左锁骨下动脉将导管送人靶位置后,尾端连接埋于左胸部皮下的动脉型化疗药泵(药盒),可经皮穿刺药盒反复给药,起到局部化疗作用;并可控制肿瘤生长甚至缩小肿瘤,为手术切除提供机会.我科从1998年5月至2000年10月共做了130例此手术,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动脉型化疗药泵 并发症 心理护理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的术后护理
7
作者 董艳芬 师兰香 +1 位作者 杨代华 郭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1A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一期覆盖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0例因近端锚定区过短,腔内修复术中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为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2.6±24.2)mmHg,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术后对于上肢血压的监测、上肢血运状况以及窃血综合征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
8
作者 周宁 叶永红 蔡艳 《临床误诊误治》 2001年第4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诊断 误诊 病例报告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李方旭 侯建永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 探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3例,其中45例患者接受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 目的 探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3例,其中45例患者接受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A组),78例患者接受传统支架血管技术(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短于B组,24 h引流量和血浆用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术后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通过对象鼻支架开窗,植入左锁骨下动脉覆膜支架的方法,可以避免左锁骨下动脉位置较深带来的操作困难,简化了手术方案,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同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 血管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病变疗效分析
10
作者 刘煜 贺宝臣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5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诊治的30例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诊治的30例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主动脉内与左锁骨下动脉内各植入1枚支架;未有患者出现脑、上肢缺血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随访调查均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的方式可有效延长锚定区,同时使左锁骨下动脉保持通畅,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覆膜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烟囱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仲伦 成官迅 郭晓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胸片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患者行胸主动... 目的探讨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胸片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患者行胸主动脉CTA检查,1例行胸腹主动脉CTA和MRA检查。结果25例患者胸部平片见右位主动脉弓,12例见"双主动脉弓",9例误诊为纵隔病变。CT和MR能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降段左侧壁,起始段膨大形成Kommerell憩室,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横跨食管后方,"双主动脉弓"的左弓为膨大的Kommerell憩室及其远侧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左锁骨下动脉近段动脉硬化并形成动脉瘤。1例患者偶觉吞咽不适。结论右位主动脉弓伴起源于Kommerell憩室的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变异,胸片容易误诊为纵隔病变,CT和MR能明确诊断并显示变异血管继发病变。正确认识此变异,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右位主动脉 Kommerell憩室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主动脉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术 左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开窗左锁骨下动脉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菲 黄明魁 《巴楚医学》 2022年第1期4-6,共3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裂处进入中膜层,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撕裂,形成真假两腔的状态。Dake等[1]在上世纪末报道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AD,开创了AD治疗...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裂处进入中膜层,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撕裂,形成真假两腔的状态。Dake等[1]在上世纪末报道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AD,开创了AD治疗的新时代。目前,TEVAR治疗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2]。早期TEVAR主要局限于治疗部分Standford B型AD,其特点是夹层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植入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定位于LSA根部以远的主动脉段,不影响弓上分支血管供血。但是,临床中常见到夹层破口累及LSA根部区域,手术需拓展近端锚定区,即支架近端覆膜段跨越LSA,从而充分覆盖病变,减少内漏发生。同时,需要对被覆盖的LSA进行血运重建,以保障左上肢动脉和左侧椎动脉等重要分支的血供。在传统TEVAR基础上,实施体外LSA预开窗技术,是解决近端锚定区不足和LSA血运重建问题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预开窗技术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一例
14
作者 刘晓园 张祥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7-237,共1页
患者,女,69岁,主诉右膝部肿胀疼痛1个月就诊,肺CT提示胸腺瘤.行肺CT增强扫描中发现,左位主动脉弓发出3支血管,从右至左依次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其中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水平段侧壁,其起始部膨大呈... 患者,女,69岁,主诉右膝部肿胀疼痛1个月就诊,肺CT提示胸腺瘤.行肺CT增强扫描中发现,左位主动脉弓发出3支血管,从右至左依次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其中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水平段侧壁,其起始部膨大呈憩室状,发出后经气管及食管后方近似水平向右走行,于上腔静脉后方向上反折.主动脉弓及双侧锁骨下动脉壁可见多处钙化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右颈总动脉 憩室 共干 CT增强扫描 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肿胀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中PTCA球囊替代栓子保护装置的应用
15
作者 许向东 谷翔 +1 位作者 罗余生 余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PTCA球囊 支架植入术 保护装置 栓子 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造影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中PTCA球囊的应用
16
作者 许向东 谷翔 +1 位作者 罗余生 余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PTCA球囊 支架植入术 保护装置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伴头臂干分支变异一例
17
作者 夏敦玲 朱翠玲 +1 位作者 张晨晨 方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9-719,共1页
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同时伴头臂干分支异常则较为少见,笔者在解剖I例成年女性标本时遇此种变异,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4支分支。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依次为13.7... 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同时伴头臂干分支异常则较为少见,笔者在解剖I例成年女性标本时遇此种变异,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4支分支。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依次为13.70、8.60、3.64、7.86mm,相邻两支动脉起点间距分别为1.54、1.28、2.6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动脉 分支变异 动脉 头臂干 动脉弓凸侧 左锁骨下动脉 女性标本 侧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凸阵探头检测锁骨下动脉近端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刘成玮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63-1464,共2页
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LSCA)近端(起始部)斑块引起的狭窄继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以往都是用高频探头检查椎动脉,发现椎动脉频谱异常后再用心超探头检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然而,心超探头频率太低,分辨... 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LSCA)近端(起始部)斑块引起的狭窄继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以往都是用高频探头检查椎动脉,发现椎动脉频谱异常后再用心超探头检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然而,心超探头频率太低,分辨率不够,部分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但对右侧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则显示不清。高频阵探头频率则太高,不能到达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探讨腔内凸阵探头在检查锁骨下动脉近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凸阵探头 近端 腔内 左锁骨下动脉 价值 应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下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StanfordBS型主动脉夹层2例
19
作者 白向锋 张桂敏 +4 位作者 段冰松 杨百晖 段玉印 刘寅强 朱俊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夹层 治疗方式 植入术 S型 支架 直视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管壁分层报道一例
20
作者 方欣 宋嵬 +1 位作者 闫旭升 贾建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9-399,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以及胸主动脉血管管壁分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动脉管壁 左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动脉血管 男性尸体 升主动脉 动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