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校社协同建设中小学欺凌预防体系研究
1
作者 罗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学生欺凌问题是国家、社会、教育者和家长关注的重要安全问题。学生欺凌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内在机制,单靠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方都不能有效化解。“治”“惩”等急救式处理方法治标不治本,治理学生欺凌问题必须以预防为主。目前,学生... 学生欺凌问题是国家、社会、教育者和家长关注的重要安全问题。学生欺凌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内在机制,单靠家庭、学校、社会任何一方都不能有效化解。“治”“惩”等急救式处理方法治标不治本,治理学生欺凌问题必须以预防为主。目前,学生欺凌预防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学校主导机制不健全、家校社协作耦合不充分、反馈改进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家校社协同建设中小学预防欺凌体系需要依据协同的内在机制,遵循平等协作、责任清晰、机制完善的协同理念,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在协同目标统一、路径一致的条件下,建设动态欺凌预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欺凌 家校社协同 交叠影响域 欺凌预防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联三方 共育成长——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数智化平台的构建与研究
2
作者 彭介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分析了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定位及其重要性。文章以杭州市文海第二实验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数智化平台——“文2芯”为例,探讨了数智化平台在促进家校社三方协作中的优势,重点分... 本文分析了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定位及其重要性。文章以杭州市文海第二实验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数智化平台——“文2芯”为例,探讨了数智化平台在促进家校社三方协作中的优势,重点分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数智化平台的构建模式及在推动育人数智化管理、探索新型育人路径和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智化平台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家校社协同育人 数智化平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蓉 吴悦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6,共3页
家校社协同聚焦心理问题成因的系统性,尊重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重视心理育人举措的科学性。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核心是集结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是提升工作实效... 家校社协同聚焦心理问题成因的系统性,尊重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重视心理育人举措的科学性。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核心是集结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是提升工作实效的关键。为此,可通过构建一体化心理育人体系,建立“网格化”联动矩阵,夯实“闭环式”干预链条,切实凝聚合力为学生成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育人 家校社协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的热点分析与发展趋势--基于CNKI(2000-2023年)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
4
作者 周莹莹 陈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3期4-10,共7页
以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为研究主题,运用文献计量法绘制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协同心理育人”文献数量变化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核心研究机构及群体尚未形成;研究对象多聚焦在大学生和小学生上,对中学生的研究不足;研究背景多为... 以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为研究主题,运用文献计量法绘制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协同心理育人”文献数量变化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核心研究机构及群体尚未形成;研究对象多聚焦在大学生和小学生上,对中学生的研究不足;研究背景多为“双减”和“互联网+”。根据时间线图将协同心理育人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从发展趋势来看,应注意提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自觉,精细化区分研究对象,进一步拓展应用研究,多主体参与协同共育。研究结果有助于总结和反思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小学实践探索
5
作者 吉庆燕 《教育界》 2024年第35期140-142,共3页
文章讨论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并分析了“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通过成立教联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等手段,在“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具... 文章讨论了“大思政”教育理念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并分析了“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通过成立教联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等手段,在“大思政”视域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做法,期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顺利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小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
6
作者 归云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0期49-51,共3页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探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和路径,有助于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各个场域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管理不断优化,使协同育人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家校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生涯教育现状调查与路径分析
7
作者 卞雁翎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8期6-10,共5页
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基于对生涯教育的现状调查,可以从课程实施、学科渗透、活动开展三个方面探索研究,构建起“学校积极主导、家庭... 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基于对生涯教育的现状调查,可以从课程实施、学科渗透、活动开展三个方面探索研究,构建起“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参与、社会有力支持”的多元整合生涯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 生涯教育 多元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涯三角”: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方案
8
作者 杨心玥 刘玲 郭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8期61-65,共5页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成长的重要阶段,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起来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设计了名为“生涯三角”的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方案,其中包括生涯课程及活动、生涯实践、个性化生涯辅...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成长的重要阶段,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起来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设计了名为“生涯三角”的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生涯发展方案,其中包括生涯课程及活动、生涯实践、个性化生涯辅导三大部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六条生涯发展路径,由学生指导中心、家委会、校友会、社会实践基地四方面协同努力,帮助学生提升生涯意识、实践自我探索、进行生涯决策评估,科学合理地做出学业和职业的选择,促进个人发展并贡献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生涯规划 生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枯萎的花朵:家校社协同育心创新路径研究
9
作者 丁一鑫 马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1期4-9,共6页
当前,外在环境复杂多变,叠加后疫情时代的深远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让家校社协同联动成了重大议题。实践表明,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中心可作为解决之策,有着整合社会资源、专业心理服务定位、擅长微观视角的重大意义。但现实中,... 当前,外在环境复杂多变,叠加后疫情时代的深远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让家校社协同联动成了重大议题。实践表明,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中心可作为解决之策,有着整合社会资源、专业心理服务定位、擅长微观视角的重大意义。但现实中,社区心理中心建设存在缺乏相应政策支持、受到学术研究冷落、布局仍处起步阶段、各地分布不平衡的困境。对此,可以采取加大立法与政策扶植力度、明确专业服务职能、鼓励社区心理学主动作为、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等策略作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问题 协同联动 区青少年心理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区域探索——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志刚 喻小琴 《江苏教育》 2023年第49期6-9,共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区域层面和校本层面的双重建构,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顶层设计、特色项目行动、多元协同机制、生态式协同育人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形成了学校主导、家长... 江苏省张家港市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区域层面和校本层面的双重建构,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顶层设计、特色项目行动、多元协同机制、生态式协同育人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形成了学校主导、家长主责、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区域推进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三全推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辉 兰登慧 《教育视界》 2023年第16期59-61,共3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全员建档,全面掌握学情和家情,增进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奠定坚实基础;全域课程,用好省级平台优质课程,参与市区级示范性课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全员建档,全面掌握学情和家情,增进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奠定坚实基础;全域课程,用好省级平台优质课程,参与市区级示范性课程,构建学校特色家长学校课程,为家长参与协同育人全方位赋能;全面创新,建设特需家庭的教育辅助机制、特需学生的协同家访机制、高危家庭的“吹哨报到”机制、学生心理安全的研判机制、家长志愿服务机制,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全员建档 全域课程 全面创新 实践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儿童家校社协同康复服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杨 王振洲 《现代特殊教育》 2021年第22期42-47,共6页
康复是残疾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学校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重要场所。目前康复物质资源有待完善、人力资源急需优化、社会支持略显薄弱、家庭参与能力明显不足、配套政策亟待出台等问题制约着学校康复服务的效率与发展。从价值、支持和... 康复是残疾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学校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重要场所。目前康复物质资源有待完善、人力资源急需优化、社会支持略显薄弱、家庭参与能力明显不足、配套政策亟待出台等问题制约着学校康复服务的效率与发展。从价值、支持和能力角度对家校社协同康复服务机制进行分析,建议通过推广家校社协同康复的社会价值,深度挖掘家校社康复主体间的协作能力,借助广泛的社会康复资源,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以破解学校康复服务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会价值 协作能力 康复资源 家校社协同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学校特殊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的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红霞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3年第12期60-64,共5页
研究者立足特殊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普通中小学、幼儿园337名特殊学生的家长开展了家庭教育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调研发现:特殊学生差异性大;家长学历水平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诸多... 研究者立足特殊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普通中小学、幼儿园337名特殊学生的家长开展了家庭教育基本情况及需求调查。调研发现:特殊学生差异性大;家长学历水平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家长对于专业支持需求较高。对此,研究者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宽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加大家长培训的力度;扩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学生 庭教育 家校社协同 育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品格: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指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霞芳 浦丽玲 《江苏教育》 2021年第53期135-137,共3页
学生自主品格养成就是让学生通过自理、自治、自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大儒中心小学校探索实施了“学生自主品格养成”模式,让学生成为在家庭中能自理的小当家、在学校中能自治的小主人、在社会上能自立... 学生自主品格养成就是让学生通过自理、自治、自立,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江苏省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大儒中心小学校探索实施了“学生自主品格养成”模式,让学生成为在家庭中能自理的小当家、在学校中能自治的小主人、在社会上能自立的小公民,达到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自主品格养成 家校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识到行动:绘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同心圆”
15
作者 陈宇峰 丁怡婷 《江苏教育》 2023年第49期20-23,共4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时代之应然。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秉持“不论何时,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时代之应然。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秉持“不论何时,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体联动、优势互补、课程关联、多元激励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生发展 德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变革: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动指南
16
作者 郑艳 钱品红 《江苏教育》 2023年第49期10-13,共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区域工作目标,以渐进式变革思路与方式,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理念的渐进式体认、新格局的渐进式路径、新蓝图的渐进式再构”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宏观处谋篇布局、... 江苏省张家港市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区域工作目标,以渐进式变革思路与方式,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理念的渐进式体认、新格局的渐进式路径、新蓝图的渐进式再构”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宏观处谋篇布局、顶层架构实施蓝图,中观处依法治理、调研取证,理性建构体系机制,微观处科学规划,分层分级分类设置实验项目,开发实验内容,积极探索行动策略,促使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研究持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渐进式变革 区域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传承创新地方传统文化模式的策略研究——以传承创新金山农民画为例
17
作者 侯雨豪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133-135,共3页
当今社会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功能,合力传承创新地方传统文化。该文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前京中学(以下简称前京中学)传承创新地方民间美术金山农民画为例,探讨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学... 当今社会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功能,合力传承创新地方传统文化。该文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前京中学(以下简称前京中学)传承创新地方民间美术金山农民画为例,探讨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学、家庭教育、社区实践,打造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课堂,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 地方传统文化 金山农民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润心”共同体:校家社协同赋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18
作者 周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第4期67-70,共4页
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针对校家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积极创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校家社“润心共同体”。通过引领“学习共同体”,搭建“润心”研修平台;凝聚“情感共... 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针对校家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积极创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校家社“润心共同体”。通过引领“学习共同体”,搭建“润心”研修平台;凝聚“情感共同体”,营造“润心”融洽氛围;打造“实践共同体”,形成“润心”和谐生态圈,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效,增强学生心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教育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预防中学生自杀的策略探究——基于动机-意志整合模型
19
作者 王若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第11期8-12,共5页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自杀意念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预防自杀行为,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关键途径。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基于...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自杀意念阶段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预防自杀行为,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关键途径。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自杀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探究家校社协同预防中学生自杀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 动机-意志整合模型 自杀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体育服务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建武 钟丽萍 +1 位作者 范成文 隋晓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发现我国家校社推进课后体育服务的“分离式”困境表现为:家校社协同意识不强、家校社协同供给缺乏、家校社有效沟通不足、家校社协同管理不到位。以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基础,构建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发现我国家校社推进课后体育服务的“分离式”困境表现为:家校社协同意识不强、家校社协同供给缺乏、家校社有效沟通不足、家校社协同管理不到位。以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基础,构建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体育服务机制,提出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体育服务机制的实践路径:营造协同氛围,达成体育育人目标共识;协调三方资源,强化课后体育服务育人成效;健全沟通机制,促进家校社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平台,优化课后体育服务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课后体育服务 家校社协同 交叠影响域 服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