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物质文化中的女性器物与审美观念研究——以闺阁之物为例
1
作者 谭思芮 王建华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6期86-88,100,共4页
目的:中国古代器物设计于明代达到巅峰,同时随着奢华之风的盛行,女性独树一帜的审美取向通过器物得到反映。文章通过对女性器物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审美观念与思想内涵,以期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明代女性形象。方法:采取文献梳理法,聚焦于... 目的:中国古代器物设计于明代达到巅峰,同时随着奢华之风的盛行,女性独树一帜的审美取向通过器物得到反映。文章通过对女性器物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审美观念与思想内涵,以期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明代女性形象。方法:采取文献梳理法,聚焦于器物层面,深入剖析女性在文化、休闲等诸多领域所展现的“光彩之处”。结果: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她们热衷于文玩书画、外出游玩、听歌赏曲等活动,这些兴趣爱好在明代的物质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和绘画资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通过书画、戏曲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女性思想的逐渐觉醒。从女性器物变化背后的因素来看,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作为家庭成员,使用的物品往往受到男性的影响,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男性所构想和构建,这折射出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与期待。结论:女性通过品鉴文玩之物,得以寄托精神追求,实现文娱生活的满足。此外,女性形象亦在男性的审视下成为男性霸权意识的视觉体现,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阁之物 女性器物 明代 物质文化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俑文化的审美观念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呈现——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2
作者 涂焰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0期128-130,140,共4页
目的: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逐步崛起,作品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愈发丰富,而中式审美对角色造型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唐代艺术重要代表的唐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特征。研究唐俑... 目的: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逐步崛起,作品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愈发丰富,而中式审美对角色造型设计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唐代艺术重要代表的唐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特征。研究唐俑文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丰富动画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能让唐俑在现代艺术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唐代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方法:文章追溯唐俑的起源和基本概念,梳理其发展脉络,总结唐俑文化不同时期的造型特点和审美观念,并以《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电影为例,分析唐俑文化在角色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唐俑文化蕴含的民族审美在动画中的体现路径。结果:在《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中,唐俑文化开放兼容、丰腴英武、明丽浪漫的审美观念在角色的身材、服饰、色彩纹样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不仅有利于观众深入了解唐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还能为学者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审美风尚提供宝贵的资料。结论:深入挖掘唐俑所呈现的唐朝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唐俑的民族美感,可以赋予动画角色独特的生命力和张力,强化动画作品整体呈现效果,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俑文化 审美观念 《长安三万里》 动画角色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朴素与摩登:抗战时期延安军民服装中的审美观念与设计思想
3
作者 陈燕玲 黄厚石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5期34-44,共11页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物质生活相当匮乏,这种情况既源于大西北的自然条件,同时又受到战时环境的影响。如此,陕甘宁边区军民在服装方面呈现出朴素的审美观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在设计方面则体现为3种设计策略:一、量体裁衣——以节约为...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物质生活相当匮乏,这种情况既源于大西北的自然条件,同时又受到战时环境的影响。如此,陕甘宁边区军民在服装方面呈现出朴素的审美观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在设计方面则体现为3种设计策略:一、量体裁衣——以节约为中心的设计观念;二、知识分子影响下的自发性设计改造模式;三、同一性与多面性的灵活设计方法。延安的个性与时尚是有限度的,但也是弥足珍贵的,由此可以看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延安人民群众的乐观精神和设计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服装设计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徵明隶书所受品评管窥明代审美观念丕变
4
作者 刘心源 《大学书法》 2024年第4期124-129,共6页
明代书论中关于文徵明隶书的品评颇丰,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由推崇到质疑的转变。品评差异的深层矛盾是审美观念的差异,书家对曹魏隶书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他们在隶书“古”的标准上的分歧,取法对象从名家到非名家的转变也反映诸家对... 明代书论中关于文徵明隶书的品评颇丰,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由推崇到质疑的转变。品评差异的深层矛盾是审美观念的差异,书家对曹魏隶书的不同态度体现出他们在隶书“古”的标准上的分歧,取法对象从名家到非名家的转变也反映诸家对“名家”因素的权衡考虑。隶书“古”的标准和“名家”因素权衡所体现的审美观念差异,是造成文徵明隶书品评转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隶书 品评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茶散文中的文人茶器审美观念研究
5
作者 陈沁 《湖南包装》 2024年第6期24-27,45,共5页
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现代文人饮茶与论器中所蕴含的茶器审美观念上,以民国时期文人创作的现代茶散文为主要研究资料,通过文本解读及结合具体实物来分析探究现代文人对茶器的择用偏好及审美取向。对现代茶散文中涉及到茶器论述的文字片段以... 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现代文人饮茶与论器中所蕴含的茶器审美观念上,以民国时期文人创作的现代茶散文为主要研究资料,通过文本解读及结合具体实物来分析探究现代文人对茶器的择用偏好及审美取向。对现代茶散文中涉及到茶器论述的文字片段以主要器具类型进行梳理,并从外在形式及内在文化内涵层面分析茶器在文人生活中呈现的时代新特征,由此探析出蕴含其中的朴素审美观念,这一审美观是现代文人崇雅文化意识与现世社会大众化思潮结合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人 茶器 审美观念 茶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新艺术史观 被引量:15
6
作者 方李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5-12,共8页
本文是作者所写的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新艺术史观——以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为例的系列文章之一,旨在以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重写中国陶瓷史。笔者遵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本文是作者所写的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新艺术史观——以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为例的系列文章之一,旨在以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重写中国陶瓷史。笔者遵照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通过写史来认识中国文化,认识中国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值得当今时代探讨的有关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新价值观的问题。写史不仅是为了过去,也是为了现在与将来。所以,写的虽然是中国陶瓷史的问题,但所涉及的内容却是所有中国艺术史或中国文化史都值得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新艺术史观 陶瓷艺术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间艺术的审美观念与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杨雨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6-257,共2页
"善"是陕北民间艺术审美的标准,对陕北民间艺术的表达主题和叙述样式产生限定,陕北民间艺术一直能固守传统,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由于民间艺术特殊的功利性和艺人个体独立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构成,陕北民间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个... "善"是陕北民间艺术审美的标准,对陕北民间艺术的表达主题和叙述样式产生限定,陕北民间艺术一直能固守传统,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由于民间艺术特殊的功利性和艺人个体独立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构成,陕北民间艺术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民间艺术 审美观念 表达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审美观念中的文人情怀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衍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晚明政治腐朽、经济繁荣、思想解放的特定语境下,晚明文人的审美观念发生重大变异,其审美情感始终逡行于雅与俗之间,大众审美趣味渐成主流,社会审美转向感官享乐,文人们在关注当下社会和世俗生活的同时,亦保留了文人所特有高雅情致和... 在晚明政治腐朽、经济繁荣、思想解放的特定语境下,晚明文人的审美观念发生重大变异,其审美情感始终逡行于雅与俗之间,大众审美趣味渐成主流,社会审美转向感官享乐,文人们在关注当下社会和世俗生活的同时,亦保留了文人所特有高雅情致和趣味。特定时代语境下文人的审美情怀可概括为富有时代色彩的隐逸超脱之情,彰显时代特色的闲适逸趣之情,标举君子情怀的风雅高洁之情,饱含时代审美趣味的世俗之情等四个方面。与前代相比,晚明文人情怀呈现出世俗化、娱乐化和人性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让晚明文人情怀更具时代性、现实性和现代性,闪耀着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情怀 审美观念 时代特性 晚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国初期女性服饰的艺术风格演变看审美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29,共3页
民国初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旧与新、中与西的碰撞与融合中翻开了崭新一页。其中,女性服饰直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审美观念的种种变化。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开始在审美关系上发生一种由"衣"到"人"的主客体转... 民国初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旧与新、中与西的碰撞与融合中翻开了崭新一页。其中,女性服饰直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审美观念的种种变化。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开始在审美关系上发生一种由"衣"到"人"的主客体转向,观照人体本身的自然美,追求简洁、实用。透过女性服饰的演变来解读民国初期审美观念的转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进而梳理20世纪上半叶国人审美观念变迁的大致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民国时期 女性服饰 艺术风格 审美观念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电影的审美观念嬗变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星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5期82-90,共9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市场为指针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很显然,从而也形成了市场的因素放大成为笼罩一切要求的偏狭性。严重忽略电影作为审美对象,电影本身所需要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审美心态表现重要性的丢失,制约了其向创作高... 近年来中国电影以市场为指针的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很显然,从而也形成了市场的因素放大成为笼罩一切要求的偏狭性。严重忽略电影作为审美对象,电影本身所需要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审美心态表现重要性的丢失,制约了其向创作高峰的行进。而近两年来,《湄公河行动》以及《战狼2》所体现出来的大众内心对于内容产品的需求,和对于英雄主义的审美需求,是如何的强烈!《二十二》《冈仁波齐》作为纪录片重在人心审美,却能够得到继续好的市场的回馈,就意味着有更多艺术追求的好作品,坚持其审美追求,应该能为中国电影新的跃进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地协调市场和艺术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继续推出建设市场、推崇市场的大投资大技术和大作品,来占据我们市场的主流地位,为持续性的多样化的艺术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背景;另一方面,我们也该精耕细作,让对于多样化创作里未必得到市场支持,或者需要有市场支撑来感染更多人,能够长效培育好市场和好创作的具有艺术质量的作品,与之相提并论地前行。我们不能够以市场性压抑艺术性,以流观审美替代静观审美,以群体性抹杀个体性,在主流创作中舍弃审美。中国电影应该有更好的审美的创作指标:首先,要是有创造性想象力的文化创造。其次,要有英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艺术表达。第三,对人的心理情感的细致描绘也应该纳入创作追求,而不是继续落入人物形象塑造耳提面命的窠臼。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迫切需要三种走向:首先走向现实,其次走向传统审美文化,第三走向个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下中国电影 审美观念 嬗变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匠意:晚明文人设计的审美观念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树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晚明文人创立了新的评价设计品的审美尺度,即“文心匠意”,这主要表现为艺术形式上以“士气”和“天趣”为核心,追求“古”、“朴”、“俭”、“雅”的审美格调,崇尚“凡器必有用”的价值观,要求设计充分体现设计师和使用者的精神面貌,... 晚明文人创立了新的评价设计品的审美尺度,即“文心匠意”,这主要表现为艺术形式上以“士气”和“天趣”为核心,追求“古”、“朴”、“俭”、“雅”的审美格调,崇尚“凡器必有用”的价值观,要求设计充分体现设计师和使用者的精神面貌,既满足实用要求,又体现文人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人设计 文心匠意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审美观念及其在当代绘画中的价值体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芦甲川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本体是一种观念形态,其所有的笔墨造型不过是通向审美终极的一个过程。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其在审美本体、审美目的等方面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美学同源共根,也可以说,中国历代的人物绘画都是... 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本体是一种观念形态,其所有的笔墨造型不过是通向审美终极的一个过程。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其在审美本体、审美目的等方面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美学同源共根,也可以说,中国历代的人物绘画都是一定社会审美思想的体现。但是,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哲学、美学与艺术渐行渐远,诸多画家与理论家多是居于画科之内来就画论画,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审美观念及其在当代绘画中的价值性,无疑是对传统人物绘画理论的一个补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绘画 审美观念 当代绘画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观小”审美观念的嬗变与中国艺术理论的本体诠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51-56,共6页
中国传统艺术是气韵生动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方式呈现出中国艺术独特的风貌与价值。如果说气韵生动是对中国艺术从艺术之外所做的宏观而整体的把握的话,那么沈括的"以大观小"的审美观照是从艺术自身之义法出发总结得出的一个艺... 中国传统艺术是气韵生动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方式呈现出中国艺术独特的风貌与价值。如果说气韵生动是对中国艺术从艺术之外所做的宏观而整体的把握的话,那么沈括的"以大观小"的审美观照是从艺术自身之义法出发总结得出的一个艺术规律。中国艺术理论揭示了"以大观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方法与工具,有效地阐述了中国艺术气韵生动的义理,突显了中国艺术学本体诠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以大观小 心画 邓以蜇 艺术学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雄浪漫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的潜移——论新时期我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审美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小凤 《船山学刊》 2005年第4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革命现实主义 审美观念 浪漫主义 新时期 创作 英雄 长篇小说 红色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母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观念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亚雄 《美育学刊》 2010年第1期60-67,共8页
若要进行以审美为核心的"母语音乐教育",通过"审"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实现陶养感情的目的,首先应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美"在何处,其审美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 若要进行以审美为核心的"母语音乐教育",通过"审"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实现陶养感情的目的,首先应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美"在何处,其审美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语言的特点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对这一问题从音高、节奏和节拍及音色三方面进行探索,可以发现运用腔音、散板和弹性节拍以及音色的多样性是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观念方面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音乐教育 审美观念 传统音乐的形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寒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音乐剧,兼扮与角色的流动可能有限度,但对于音乐剧作品而言,则是技术重构与主题性的表达。《窈窕淑女》可以让我们用一个“迁”字来阐述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缝合”,之所以称之为“缝合”,关注点在于从更为宽泛与理性的视... 音乐剧,兼扮与角色的流动可能有限度,但对于音乐剧作品而言,则是技术重构与主题性的表达。《窈窕淑女》可以让我们用一个“迁”字来阐述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缝合”,之所以称之为“缝合”,关注点在于从更为宽泛与理性的视角去观审传统概念中的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一道拉锁,有效牵起两个端点,在相对的独立中找到共融,这并非是两股排斥,而是一种平衡术。拙文在阐述萧伯纳《匹克梅梁》创作思维革新背景基础上分析20世纪改编音乐剧《窈窕淑女》中主人公伊莉莎的代表唱段,透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以点带面、微观中见宏观,探析艺术形式革新下的音乐剧声乐演唱特点,并与20世纪音乐审美新规律进行串联与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重构 《窈窕淑女》 音乐剧 演唱风格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记谱法与中国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建国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3-55,共3页
中国传统记谱法是与中国哲学精神、美学思想相统一的。其“不精确”的记谱方式 ,具有不同于五线谱、简谱的精确妙用 ,显示出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方式。探寻中国传统记谱法与中国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的关系 ,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记谱法是与中国哲学精神、美学思想相统一的。其“不精确”的记谱方式 ,具有不同于五线谱、简谱的精确妙用 ,显示出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方式。探寻中国传统记谱法与中国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的关系 ,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神 ,面向未来 ,使中国音乐艺术精神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记谱法 哲学思想 审美观念 美学思想 音乐创作 民族文化 音乐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学堂乐歌的创作观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审美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学堂乐歌出现前,我国传统音乐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交融性特征。而学堂乐歌出现后,其音乐创作理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音乐的审美倾向,因此,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审美观念与传统音乐审美观念重要的转折点。研究清楚这一... 学堂乐歌出现前,我国传统音乐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交融性特征。而学堂乐歌出现后,其音乐创作理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音乐的审美倾向,因此,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审美观念与传统音乐审美观念重要的转折点。研究清楚这一转折点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与音乐创作的价值取向等问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中国传统音乐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品味与审美观念的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晓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美学的概念源自“品味”的概念,它兼具即时性和无利害的特点。审美观念主要在基于审美对象的艺术形式理论、基于审美判断的感受理论、基于审美态度的无目的和有意理论、基于审美体验的内在论和外在论理论的四个方面不断演化推进。
关键词 品味 审美观念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审美观念与艺术品包装设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尉欣欣 《美术大观》 2016年第1期103-103,共1页
本文通过调研艺术品包装的市场现状、设计现状、消费者现状,在大众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从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功利性、原创性、民族性、可操作性、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探讨艺术品包装设计的策略,为设计师在实践中提供思维... 本文通过调研艺术品包装的市场现状、设计现状、消费者现状,在大众审美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从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功利性、原创性、民族性、可操作性、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探讨艺术品包装设计的策略,为设计师在实践中提供思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审美观念 包装设计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