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伯恩序列音乐中的“主和弦”——集合3-3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士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0-62,共3页
不少现代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形成对某些特定音高组合材料的偏爱,并多次在不同的作品中加以运用,成为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集合3-3可说是威伯恩最为喜欢运用的一种三音音高材料,是他较为重要的乐音语汇,并且是造成其音乐初听使人... 不少现代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形成对某些特定音高组合材料的偏爱,并多次在不同的作品中加以运用,成为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集合3-3可说是威伯恩最为喜欢运用的一种三音音高材料,是他较为重要的乐音语汇,并且是造成其音乐初听使人迷惘难懂,在“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中最为激进,而又被一些后学者所推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作曲家 序列音乐 主和弦 集合3—3 音高材料 音乐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勋伯格、威伯恩、贝尔格作品总目录 被引量:2
2
作者 刁刻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00-105,共6页
勋伯格、威伯恩和贝尔格是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些作品的完整翻译尚不为多见,本文即希望通过翻译来有助于学界对“新维也纳乐派”三位作曲家... 勋伯格、威伯恩和贝尔格是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些作品的完整翻译尚不为多见,本文即希望通过翻译来有助于学界对“新维也纳乐派”三位作曲家的了解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威伯恩 贝尔格 作品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中所蕴含的“结构对位” 被引量:1
3
作者 明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1,共10页
文章运用多重分析视角对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六的结构进行研究,以期管窥该作品的结构途径、"结构对位"现象、艺术特色以及通过具体分析所引发的关于"结构对位"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 威伯恩 《六首管弦乐小品》Op.6 No.6 “结构对位” 艺术特色 创新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对位视域下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多重结构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奥地利“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威伯恩的《五首管弦乐曲》(Op.10)从音高结构上看整首作品呈两个三分性结构并置的三分性套叠式多重结构。在“永恒展开”美学理念的感召下,多元结构力参数“各司其职”,形成结构间的纵深性多边互动:在集合... 奥地利“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威伯恩的《五首管弦乐曲》(Op.10)从音高结构上看整首作品呈两个三分性结构并置的三分性套叠式多重结构。在“永恒展开”美学理念的感召下,多元结构力参数“各司其职”,形成结构间的纵深性多边互动:在集合的纵横交错运动中,各级集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节奏性元素被作为“主题核心凝聚态”细胞使用,使纷繁的离散表象下暗藏统一性元素;节拍律动的变化及富于符号化节奏的呼应型使用,固化了三分性结构形态;从最高音点的布局方面设计看,结构具有了二分性特征;从音域音区的整体布局看其中又蕴含着呈示—对比—再现的三分性结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管弦乐曲 结构分析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No.2音高、音色结构分析
5
作者 卞小艺 《北方音乐》 2010年第12期6-6,共1页
本文以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No.2乐谱为分析"文本",以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为分析口径,以文字说明与图表诠释相结合的方式为认知手段,借鉴现代音乐分析学的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探讨该作品音高与音色元素的结构思维与结构方式。
关键词 威伯恩 五首管弦乐小品 音高结构 音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结构原则在威伯恩《交响曲》中的体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雒鹏翔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8-66,共9页
威伯恩是20世纪"十二音序列音乐"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个时期的写作"共性"是需要有新的结构组织原则来重新结构音乐,此特点在音高组织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众多的作曲家们喜欢使用自己"个性"的结构... 威伯恩是20世纪"十二音序列音乐"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个时期的写作"共性"是需要有新的结构组织原则来重新结构音乐,此特点在音高组织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众多的作曲家们喜欢使用自己"个性"的结构方法来创作作品。威伯恩1928年所创作的《交响曲》,无论是在作品整体的结构布局方面,还是在局部中对具体的音高、音色和复调技术的运用方面,都能体现出高度"对称"的结构原则,是一部能够反映出威伯恩创作技术与风格特征的有研究价值的力作。以作品的十二音序列技术、复调技术和音色技术运用等视角,来综合、深入地分析音高与音色要素在作品的整体和局部中所体现出的"对称"结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对称结构 十二音序列 复调技术 音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的点描技术与我国古琴音乐中的音色性手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鸿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5-76,共12页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威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乃勋伯格的嫡传弟子.他不但继承了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及表现主义风格,而且将勋伯格的"音色旋律"技术的设想,作为配器的基本原则,在音乐的纵横向结构中加以运用,从...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威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乃勋伯格的嫡传弟子.他不但继承了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及表现主义风格,而且将勋伯格的"音色旋律"技术的设想,作为配器的基本原则,在音乐的纵横向结构中加以运用,从而发展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对现代许多"新潮、先锋"流派都有深远影响的现代作曲技法——点描法(Pointillisme,亦称点彩法).这种技法如同新印象主义画派将不同的颜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古琴音乐 音色旋律 结构因素 点描法 勋伯格 音质 手法 音乐学院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威伯恩对称与回文之美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家棋 《音乐时空》 2016年第3期54-56,共3页
20世纪是一个作曲技法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世纪。在这个强调个性语言的世纪,我们仍能在某些表现主义的作曲家里发现一些审美法则的作曲技法。本文以新维也纳流派威伯恩作品21、24、27为例探析其作品中的对称与回文之美。
关键词 威伯恩 对称 回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豪拜 被引量:3
9
作者 R.史密斯·布林多 陆民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6年第2期39-43,33,共6页
在许多论述二十世纪音乐的书藉、文章中,都把“威伯恩以后”after Webern 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是史密斯·布林多 R.mifhS Brindle 著《新音乐——1945年以后的先锋派音乐》的第三章,前面两章都是背景性的论述,第三章刚刚... 在许多论述二十世纪音乐的书藉、文章中,都把“威伯恩以后”after Webern 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是史密斯·布林多 R.mifhS Brindle 著《新音乐——1945年以后的先锋派音乐》的第三章,前面两章都是背景性的论述,第三章刚刚进入正题,也同样反映这一观点。正因为这样,本文不是对威伯恩的全面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乐曲 勋伯格 变奏曲 作曲家 音乐作品 音乐家 卡农曲 电子音乐 作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自由无调性管弦乐作品中的节奏特征(下)
10
作者 赵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1,共7页
在20世纪众多作曲家之中,威伯恩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他的"节奏比例模式",使传统节奏发生了质变,并为后来的节奏序列化和整体序列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威伯恩早期自由无调性时期的两部管弦... 在20世纪众多作曲家之中,威伯恩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他的"节奏比例模式",使传统节奏发生了质变,并为后来的节奏序列化和整体序列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威伯恩早期自由无调性时期的两部管弦乐作品《六首管弦乐小品》Op.6和《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为对象,从"节奏细胞"的形成以及关系原则着手进行剖析,挖掘、揭示作品中节奏的组织方式;并进一步用作品文本说明、论证节奏细胞的变值发展手法与节奏细胞的谱面组成方式;最后总结出威伯恩早期管弦乐作品中的节奏特征以及对作者晚期节奏风格产生的影响[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07年第三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细胞 节奏比例 节奏细胞的变值 节奏特征 威伯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自由无调性管弦乐作品中的节奏特征(上)
11
作者 赵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2,共9页
在20世纪众多作曲家之中,威伯恩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他的“节奏比例模式”,使传统节奏发生了质变,并为后来的节奏序列化和整体序列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威伯恩早期自由无调性时期的两部管弦乐作品《... 在20世纪众多作曲家之中,威伯恩在节奏方面的创造性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他的“节奏比例模式”,使传统节奏发生了质变,并为后来的节奏序列化和整体序列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威伯恩早期自由无调性时期的两部管弦乐作品《六首管弦乐小品》Op.6和《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为对象,从“节奏细胞”的形成以及关系原则着手进行剖析,挖掘、揭示作品中节奏的组织方式;并进一步用作品文本说明、论证节奏细胞的变值发展手法与节奏细胞的谱面组成方式;最后总结出威伯恩早期管弦乐作品中的节奏特征以及对作者晚期节奏风格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细胞 节奏比例 节奏细胞的变值 节奏特征 威伯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自由无调性管弦乐作品中节奏的结构力体现
12
作者 赵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9,共11页
文章对威伯恩早期的两部管弦乐作品《六首管弦乐小品》Op·6和《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进行研究,从"节奏细胞"入手,通过"节奏细胞"的整体运用及时间比例,来观察作品的宏观结构及其对作者晚期节奏风格的影... 文章对威伯恩早期的两部管弦乐作品《六首管弦乐小品》Op·6和《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进行研究,从"节奏细胞"入手,通过"节奏细胞"的整体运用及时间比例,来观察作品的宏观结构及其对作者晚期节奏风格的影响,即节奏细胞与曲式结构的同步性及其对结构段落的确认和"节奏比例"的实验所能产生的结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管弦乐作品 《六首管弦乐小品》Op.6 《五首管弦乐小品》Op.10 节奏细胞 节奏比例 曲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威伯恩《小交响曲》的综合再分析——兼谈理性思维在序列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哲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3-6,共5页
二、织体的复调化形式与组织方法这部作品在写法上多体现为复调音乐的创作形式。第一乐章本身就是一部严格的二重卡农曲,而第二乐章的七个变奏中有六个为复调化写法。虽然这部作品采用的乐队编制不大,但是旋律线条的音色化使我们从总... 二、织体的复调化形式与组织方法这部作品在写法上多体现为复调音乐的创作形式。第一乐章本身就是一部严格的二重卡农曲,而第二乐章的七个变奏中有六个为复调化写法。虽然这部作品采用的乐队编制不大,但是旋律线条的音色化使我们从总谱的谱面上很难一眼看出清楚的声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序列音乐 小交响曲 理性思维 再分析 曲式结构 乐章 音色旋律 变奏 声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东·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色思维研究
14
作者 金宏兆育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5-50,共6页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威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是20世纪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数不多的音乐作品在20世纪的音乐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作品以篇幅短小精炼、音色音响色彩细腻著称,极富创造性的作曲技法为20世纪音...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威伯恩(Anton Webern,1883-1945)是20世纪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数不多的音乐作品在20世纪的音乐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作品以篇幅短小精炼、音色音响色彩细腻著称,极富创造性的作曲技法为20世纪音乐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创作于1911年至1913年间的《五首管弦乐曲》(Op.10)是威伯恩从自由无调性向序列音乐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着重对该作品的音色音响构成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威伯恩创作中特有的音色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音色旋律 音色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协奏曲》(Op.24)音高组织分析
15
作者 张家棋 《当代音乐》 2022年第7期22-26,共5页
威伯恩是20世纪表现主义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音高组织的浓缩与凝练。通过本文剖析威伯恩作品《协奏曲》(Op.24)的音高组织特点,是笔者的专业学术研究,愿与同行们进行相互交流。
关键词 威伯恩 音高组织 十二音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三首作品的集合分析——结构统一性的体现
16
作者 黄珩 《北方音乐》 2018年第2期68-69,125,共3页
通过音级集合的分析方式对威伯恩三首作品的序列进行分析,对作品所使用的序列和集合进行初步的探讨,以证明在音级集合的分析方式下,十二音作品中的音乐结构和组织方式仍然是有高度的统一性的。
关键词 威伯恩 序列 集合 结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洽无间的“音乐”与“数学”——以分析威伯恩《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No1为例
17
作者 郭晓敏 《北方音乐》 2016年第5期36-37,共2页
20世纪初的作曲家们,在不满足于调性、和声的传统技法,而又还未形成规范的十二音序列写作方法时,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风格介于调性与无调性之间,被人们称为"自由无调性"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采用音级集合作为特殊的写作技法对作品进行创作。
关键词 音级集合 威伯恩 自由无调性 管弦乐小品五首Op.10 N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小交响曲》(Op.21)新论——基于序列组合、对称原则、五度框架的综合分析
18
作者 孙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103,167,共13页
《小交响曲》(Op.21)是威伯恩创作的一首逻辑严谨、构思缜密的十二音序列作品。该作品在序列的选择与布局方面,有三条规则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序列本身的特征而延伸出的序列组合规律、以对称原则为指导的结构特征、以纯五度关系为框架的... 《小交响曲》(Op.21)是威伯恩创作的一首逻辑严谨、构思缜密的十二音序列作品。该作品在序列的选择与布局方面,有三条规则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序列本身的特征而延伸出的序列组合规律、以对称原则为指导的结构特征、以纯五度关系为框架的音高骨架。这三条规则相辅相成,渗透在作品的每一个片段之中。文中对这三条规则的原理与作用进行了分别阐述,并以这三条规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该曲在音高与结构上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小交响曲 序列组合 对称原则 五度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序列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表现——以Op.24《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
19
作者 张家棋 《当代音乐》 2018年第5期21-23,共3页
20世纪音乐的结构是旧的"曲式"、新语汇和技术观念革新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一种结果。威伯恩的序列作品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种结构:1.变奏曲式;2.二段曲式;3.三段曲式;4.奏鸣曲式。本篇文章将综合采用序列分析法和音级集合法分... 20世纪音乐的结构是旧的"曲式"、新语汇和技术观念革新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一种结果。威伯恩的序列作品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种结构:1.变奏曲式;2.二段曲式;3.三段曲式;4.奏鸣曲式。本篇文章将综合采用序列分析法和音级集合法分析威伯恩的第24号作品为九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十二音序列技术以及相关材料的组织特点,从而揭示了威伯恩《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思想在奏鸣曲式结构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伯恩 音乐思想 十二音序列 奏鸣曲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伯恩《六首管弦乐小品Op.6之三》音高与音色结构研究
20
作者 胡马峰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7期76-78,共3页
威伯恩的作品具有结构简单、织体点状、音色多变、多态一致性发展等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音高、音色结构的分析,来探究作品结构特点。
关键词 威伯恩 音色旋律 音级集合 多态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