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枢穴治疗腰痛的理论浅析
1
作者 黄静娴 谢秀俊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6期19-21,共3页
腰痛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痹证”“腰痛”等范畴。阴阳失调为百病之根,气机不利、水湿壅滞、肠腑失通、经筋失养导致腰部“不通则痛”“不荣则通”。天枢穴位于腹部,属胃经腧穴,为大肠募穴,为气机之枢机,故可调阴阳、理气机、利水道... 腰痛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痹证”“腰痛”等范畴。阴阳失调为百病之根,气机不利、水湿壅滞、肠腑失通、经筋失养导致腰部“不通则痛”“不荣则通”。天枢穴位于腹部,属胃经腧穴,为大肠募穴,为气机之枢机,故可调阴阳、理气机、利水道、通肠腑、养经筋。同时天枢穴所在局部之腹直肌、腹横肌等解剖结构形成腹内压,与腰背部肌肉协调互用,可以稳定腹压,调整力学。基于古籍文献及临床经验,探寻天枢穴治疗腰痛的古今理论依据,为治疗腰痛提供部分取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枢 腰痛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枢-带脉”电针法结合行为控制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德恒 郭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17-120,共4页
目的对“天枢-带脉”电针法结合行为控制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观察和讨论。方法选取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天枢-带脉”电针法结合行为控制)与对照组(行为控制),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质量指... 目的对“天枢-带脉”电针法结合行为控制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观察和讨论。方法选取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天枢-带脉”电针法结合行为控制)与对照组(行为控制),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及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BMI、ALT、AST分别为(26.30±1.32)kg/m^(2)、(69.42±14.89)U/L、(56.31±13.25)U/L,治疗后分别为(24.25±1.16)kg/m^(2)、(43.50±9.89)U/L、(41.05±11.87)U/L;对照组治疗前BMI、ALT、AST分别为(26.42±1.45)kg/m^(2)、(68.99±15.37)U/L、(55.89±11.08)U/L,治疗后分别为(24.85±1.13)kg/m^(2)、(56.24±13.05)U/L、(47.89±10.67)U/L。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的BMI、ALT、AST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TC、TG、HDL-C、LDL-C分别为(6.23±0.49)、(3.29±0.47)、(0.87±0.49)、(3.57±0.59)mmol/L,治疗后分别为(4.58±0.56)、(1.05±0.61)、(1.49±0.35)、(2.49±0.48)mmol/L;对照组治疗前TC、TG、HDL-C、LDL-C分别为(6.40±0.54)、(3.41±0.83)、(0.86±0.36)、(3.58±0.62)mmol/L,治疗后分别为(5.07±0.25)、(1.31±0.58)、(1.01±0.38)、(2.95±0.41)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的HDL-C显著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天枢-带脉”电针法结合行为控制治疗NAFLD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可获得病情逆转,同时肝功能及血脂显著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电针 天枢-带脉穴 行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kit、SCF基因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建华 郭慧 +4 位作者 裴丽霞 彭拥军 陆斌 吴晓亮 李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每组各6只。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 d。治疗结束后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分别是正常大鼠的(0.37±0.03)倍和(0.24±0.09)倍,电针组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分别是正常大鼠的(0.48±0.06)倍和(0.38±0.07)倍;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率都有所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C模型大鼠的结肠c-kit和SCF基因表达下调,c-kit/SCF系统受损。电针天枢穴对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可能是针灸治疗慢传输便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天枢 慢传输型便秘 C-KIT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天枢及其配伍组合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于文静 卢明香 +3 位作者 曹新 冯虹 余芝 徐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 目的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池组、天枢配大肠俞组(每组每种状态为10只大鼠)对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天枢单穴在3种胃运动状态下均为抑制效应(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5.83±1.80、-13.95±4.35、-21.30±2.75),兴奋状态下的效应量最高;天枢穴与曲池、上巨虚、大肠俞配伍后,其效应量均降低,3种状态3种组合的9种情况下,7种情况的效应量较单穴效应量的差异(78%)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天枢穴与不同部位腧穴的两两配伍对胃运动的调节呈现拮抗作用。结论电针刺激不同状态下的天枢穴均呈现抑制效应,机体状态可影响效应量,并不影响效应方向;天枢穴与上肢、下肢、背部穴位配伍,对调节胃运动均呈现拮抗作用,这一作用也不受机体状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天枢 腧穴配伍 胃运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枢穴浅、深2种刺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顾一煌 万兴 王玲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以症状评分观察天枢穴浅、深2种刺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口服药物组20例、天枢浅刺组21例、天枢深刺组24例,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1周、4周、12周、... 目的以症状评分观察天枢穴浅、深2种刺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65例,随机分为3组,口服药物组20例、天枢浅刺组21例、天枢深刺组24例,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1周、4周、12周、6个月便秘症状评分。结果天枢深刺组在治疗后及治疗后随访第1、4、12周便秘症状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天枢浅刺组(P<0.01);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3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天枢深刺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对天枢穴进行深刺,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浅刺,远期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天枢 浅刺 深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枢穴深刺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建华 陈璐 刘兰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观察天枢穴深刺和标准针刺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将39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成天枢穴深刺组和天枢穴标准针刺组,分别观察2组治疗1个月后便秘量表积分、大便性状积分及结肠传输时间(CTT)的差异和针灸... 目的观察天枢穴深刺和标准针刺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将39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成天枢穴深刺组和天枢穴标准针刺组,分别观察2组治疗1个月后便秘量表积分、大便性状积分及结肠传输时间(CTT)的差异和针灸安全性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便秘量表积分、大便性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天枢穴深刺组优于天枢穴标准针刺组;C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天枢穴深刺组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标准针刺组明显,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天枢深刺 便秘 慢传输型 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ChAT、SCF和c-Ki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钟峰 匡泓俊 +5 位作者 文钱 曹洋 袁楠 杨腊媛 袁杨阳 章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干细胞因子(SC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干细胞因子(SC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连续21 d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STC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每日1次,连续14 d,其余各组固定相同时间,不干预。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结肠组织ChAT和c-Ki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结肠组织SCF、c-Kit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盐水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ChAT、SCF、c-Ki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ChAT和c-Kit表达显著降低,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ChAT、c-Kit表达显著升高,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天枢”“大肠俞”能改善STC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hAT表达/激活SCF/c-Ki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电针 天枢 大肠俞 乙酰胆碱转移酶 干细胞因子 C-KIT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天枢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容荣 潘泓华 +6 位作者 文辉 杨华 曾伟星 谭亲友 江伟 符文彬 齐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天枢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电针模型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正常电针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电针模型组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天枢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电针组、模型组、电针模型组,各15只。正常对照组、正常电针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电针模型组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正常电针组、电针模型组在模型制备成功2 h后,电针刺激大鼠天枢穴。造模8 h后,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mRNA、蛋白。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QP-1 mRNA、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电针组(P均<0.05),电针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QP-1 mRNA、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均<0.05),正常对照组与正常电针组大鼠肺组织AQP-1 mRNA、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刺激天枢穴可升高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肺组织AQ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天枢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胰源性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慢性腹泻(脾虚型)天枢穴气至病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日新 陈明人 +2 位作者 付勇 张波 迟振海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腹泻(脾虚型)患者天枢穴热敏态与非热敏态的气至病所出现率,为热敏灸提高灸疗疗效提供中医理论与临床依据。方法:选取50例患者,根据首次检测天枢穴有无热敏灸感分为天枢穴热敏态组和非热敏态组,其中热敏态组27例,非热敏态... 目的:比较慢性腹泻(脾虚型)患者天枢穴热敏态与非热敏态的气至病所出现率,为热敏灸提高灸疗疗效提供中医理论与临床依据。方法:选取50例患者,根据首次检测天枢穴有无热敏灸感分为天枢穴热敏态组和非热敏态组,其中热敏态组27例,非热敏态组33例,观察两组气至病所出现率及其动态过程。结果:(1)天枢穴热敏态组气至病所出现率为86.7%;天枢穴非热敏态组气至病所出现率为22.4%,两组气至病所出现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2)无论是天枢穴热敏态组或非热敏态组,随着艾灸次数的增加,气至病所出现率均有提高,各组在第5次艾灸与第1次艾灸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热敏态腧穴能高效激发经气,气至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腹泻(脾虚型) 天枢 气至病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肠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富春 逄紫千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虚泄泻的免疫学机理。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脾虚模型组、针灸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 ,观察针灸对脾虚模型大鼠尿中淀粉酶活性、尿中D 木糖排泄率和粪便中SIgA含量的影响。结果 :脾虚泄... 目的 :探讨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虚泄泻的免疫学机理。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脾虚模型组、针灸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 ,观察针灸对脾虚模型大鼠尿中淀粉酶活性、尿中D 木糖排泄率和粪便中SIgA含量的影响。结果 :脾虚泄泻模型大鼠淀粉酶活性降低、D 木糖排泄率下降 ,针灸天枢穴后 ,均有所回升 ;造模后SIgA减少 ,经过针灸天枢穴治疗后 ,SIgA分泌增多。结论 :针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机理可能与改善肠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枢 针灸治疗 脾虚泄泻 模型大鼠 肠道功能 排泄率 实验研究 淀粉酶活性 肠道免疫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天枢穴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栋斌 葛淑琦 邱荃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6期15-15,共1页
泄泻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1]。临床上患者泄泻反复发作,食少,食后脘闷不舒,进食油腻食物大便次数增加,伴面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脾胃虚弱型泄泻。笔者2... 泄泻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1]。临床上患者泄泻反复发作,食少,食后脘闷不舒,进食油腻食物大便次数增加,伴面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脾胃虚弱型泄泻。笔者2014年9月—2015年9月采用艾条悬灸天枢穴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弱型 天枢 神疲倦怠 临床观察 悬灸 脉细 完谷不化 消化系统疾病 排便次数 油腻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天枢穴治疗子宫肌瘤36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温秉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81-581,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天枢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天枢穴治疗膜样痛经24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刚 甄德江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12期14-14,共1页
膜样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常于经期第1~2天小腹疼痛难忍,甚则昏厥,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手足厥冷、恶心呕吐、腹泻等,直至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开始缓解。此证属于中医学“痛经”范畴。近年... 膜样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常于经期第1~2天小腹疼痛难忍,甚则昏厥,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手足厥冷、恶心呕吐、腹泻等,直至子宫内膜呈大块腐肉样物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开始缓解。此证属于中医学“痛经”范畴。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甄德江教授针刺天枢穴经验方治疗膜样痛经2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样痛经 验方治疗 天枢 针刺 小腹疼痛 妇科常见病 面色苍白 手足厥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配合大承气汤离子导入天枢穴治疗脑梗死后便秘临床观察
14
作者 吴玉敏 赵浩 +1 位作者 丁文涛 张博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3Z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大承气汤离子导入天枢穴治疗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2例住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入院第1天起采用电针配合大承气汤离子导入天枢穴治疗便秘,用电针刺激天枢穴,大承气汤方煎汤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大承气汤离子导入天枢穴治疗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2例住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入院第1天起采用电针配合大承气汤离子导入天枢穴治疗便秘,用电针刺激天枢穴,大承气汤方煎汤50mL采用ECM99-1E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爱沃斯洁翔云科技有限公司),将大承气汤药液加热约40℃,药垫浸泡药液后放于电极片下,两路电极分别置于腹部两侧天枢穴,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留置30min,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每次2粒,1d2次。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9%(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电针配合大承气汤离子导入天枢穴对于促进脑梗死后便秘患者的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疗法 大承气汤 骨质增生药物电泳治疗仪 天枢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压天枢穴治疗便秘
15
作者 宋春雨 宋晓英 杨秀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7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天枢穴按压 穴位疗法 便秘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天枢穴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排气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王彦斐 《甘肃中医》 2002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术后 排气 天枢 艾条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观下浅谈针刺双侧天枢穴缓解经行后腹痛 被引量:4
17
作者 耿维平 张秀云 +4 位作者 徐萍 杜茜茜 余雪林 王红 刘立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203-205,共3页
升降观是由晚清医家倡导的一种辨证论治体系,总结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由蒋星墀率先提出,最后由周学海详细整述而成。《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 升降观是由晚清医家倡导的一种辨证论治体系,总结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由蒋星墀率先提出,最后由周学海详细整述而成。《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气之升降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不外乎升、降、出、入4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观 天枢 经行后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慧 徐利飞 牛文民 《国医论坛》 202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针刺,常规针刺得气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番泻叶泡水服用。观察两组患...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选取双侧天枢、大肠俞针刺,常规针刺得气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番泻叶泡水服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治疗后2周、4周、6周大便次数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经治后2~4周,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安全性良好。结论:针刺双侧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相对稳定,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天枢 大肠俞 俞募配穴 针刺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针灸大成》论天枢穴探析其当代临床应用规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仁洁 曾觉铭 李金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精读《针灸大成》中对天枢穴的论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探讨天枢穴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全面辑录《针灸大成》中有关天枢穴的论述原文,利用 Excel 表格建立条文数据库,分析归纳其定位归经、穴性主治、刺灸操作及具体临床应用,并... 目的:精读《针灸大成》中对天枢穴的论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探讨天枢穴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全面辑录《针灸大成》中有关天枢穴的论述原文,利用 Excel 表格建立条文数据库,分析归纳其定位归经、穴性主治、刺灸操作及具体临床应用,并检索阅读近年来天枢穴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相互印证,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结果:对《针灸大成》中原文进行概括,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为大肠募穴,历代医家对其命名、定位、归经基本无疑议;天枢穴具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活血调神等功效;操作有“灸百壮、针五分、留七呼”等特色刺灸法和针刺深度、灸法壮数、留针时间等具体记载,临床常用于治疗肠胃病症;根据其定位近于胞宫,常用灸法治疗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癥瘕等;还可治疗神志病、奔豚气等经络所过病症;当代天枢穴的临床应用研究有了进一步验证和拓展。结论:天枢穴临床应用范围以肠腑病症、脾胃病症为主,涉及妇科及其他内科杂病,临床操作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临证时强调辨证施治。鉴古论今,《针灸大成》对天枢穴的论述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天枢 定位 刺法灸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以国针灸建里配天枢调理“气机升降”辨治杂病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孔怀德 陈以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1-24,共4页
陈以国教授依据《内经》"四海""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和津液输布理论,提出腹部用穴是调理中焦气机基础,也是调和全身脏腑气机之首要。临证以建里配天枢为用穴基础,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相和,津液滋生而安中缓急;陶道使三... 陈以国教授依据《内经》"四海""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和津液输布理论,提出腹部用穴是调理中焦气机基础,也是调和全身脏腑气机之首要。临证以建里配天枢为用穴基础,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相和,津液滋生而安中缓急;陶道使三焦阳气布散而祛邪扶正,共奏升清降浊,调和气血,输布阳气之功效。先针刺背部,疏通郁滞的阳气,再针腹部来培补中焦生化气血,再针头面使气血上达,最后针刺四肢的穴位完成气血输布的过程。腹部用穴是调理中焦气机的基础,亦是调和脏腑气机之首要。用针配合上病下取、局部配伍远端、放血等方法,疏导经气机运行,涵养脏腑,强壮支节来调治外感、内伤杂病、情志失调等病证。附三叉神经痛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 针灸 天枢 建里 陶道 调理中焦气机 陈以国 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