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邦”意识到“天下观”:周人族群地理观的转变
1
作者 唐明亮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周人的族群地理观是随其所处族群地理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演变的。先周时期,周人在对外关系中表现出明显的“小邦”意识。武王克商以后,周人力求确立统治殷民的合法性,于是宣扬“天命”,但尚未树立天下共主的意识。平定“三监”叛乱之后,... 周人的族群地理观是随其所处族群地理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演变的。先周时期,周人在对外关系中表现出明显的“小邦”意识。武王克商以后,周人力求确立统治殷民的合法性,于是宣扬“天命”,但尚未树立天下共主的意识。平定“三监”叛乱之后,周人继续推行分封制,以天下共主自居,初步具备了“天下观”。经由春秋时期的族群融合,周文化取得了完全主导的地位,尽管周王室已经衰微,但周初确立起来的“天下观”却日趋完善。“天命观”和“天下观”思想,是周人针对不同族群地理形势而提出的族群地理观,成为后世历代王朝构建统治秩序、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人 族群地理 天命 天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竞技观的演进:强种观、争光观、天下观
2
作者 赵锋 宋继新 宋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国家竞技观演进的趋势将由近代“强种观”到当代“争光观”,至未来的“天下观”。它将为推进国家体育战略由“强种战略”转向“强国战略”,向往“大同战略”提供了思想依据。其演进的历史背景是前提条件,学界认知是定性基础,社会需求是... 国家竞技观演进的趋势将由近代“强种观”到当代“争光观”,至未来的“天下观”。它将为推进国家体育战略由“强种战略”转向“强国战略”,向往“大同战略”提供了思想依据。其演进的历史背景是前提条件,学界认知是定性基础,社会需求是内生力来源,国家意志是定向主导。竞技天下观是“顺天、夺标、为民”的生态体育思想。其中,中华和谐思想与奥运和谐理念的融合是依据,是根基;“顺天夺标”是前提,遵循的是自然法则,是“大道”;“夺标为民”是本质,守护的是社会规则,是“大德”;三者合一,是国人竞技思想升华、核心竞争力的聚集。创立竞技天下观,培育体育英才,提升国家竞技的境界,能够减少天人对抗,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为建设体育强国、维护世界体育秩序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思想 强种 争光 天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天下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析
3
作者 李云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160,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审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胸怀天下的历史自觉指引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振兴中华、兼济天下、实现大同世界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领...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审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胸怀天下的历史自觉指引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振兴中华、兼济天下、实现大同世界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以历史关怀现实、以理论回应时代,研究阐释毛泽东天下观,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题中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天下观 世界视野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清华简《天下之道》论先秦诸子天下观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兆贵 陈书平 《管子学刊》 2020年第3期86-96,F0002,共12页
清华简《天下之道》提出攻天下、守天下有两种方法(道)。该“天下”指诸侯国政权。天下是先秦思想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重要的观念。为深入了解天下观丰富多样的内涵,了解《天下之道》的历史定位,从历史、文本语境等方面阐论孔子、墨... 清华简《天下之道》提出攻天下、守天下有两种方法(道)。该“天下”指诸侯国政权。天下是先秦思想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重要的观念。为深入了解天下观丰富多样的内涵,了解《天下之道》的历史定位,从历史、文本语境等方面阐论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学派、《老子》学派、荀子、韩非子的天下观。天下观起源极早,由来有自,孔子的天下观有多种含义,包括疆域,此疆域里的百姓及其社会秩序,周朝政权及政治社会秩序,政权(可包括诸侯国的地方政权),最高权力、权位,无限的时空,天下人。他的天下观为先秦诸子奠下基础,深深影响诸子。诸子重视天下观,表示他们的浓烈的家国、人文、民本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天下之道》 先秦诸子 孔子 天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下观与西方国际观的伦理视差 被引量:1
5
作者 靳凤林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中国王道政治的天下观与西方霸道政治的国际观,由于生成初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天壤之别,致使其在本体论上,呈现出共生共在与主客对立的差别;在国家治理层面,凸现出隆礼重仪与法律至上的异质性;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彰显出德性濡化与... 中国王道政治的天下观与西方霸道政治的国际观,由于生成初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天壤之别,致使其在本体论上,呈现出共生共在与主客对立的差别;在国家治理层面,凸现出隆礼重仪与法律至上的异质性;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彰显出德性濡化与契约正义的区别;在处理利益冲突的方式上,显现为贵中尚和与崇力尚争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国际 伦理视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天下观”与西方的世界秩序观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丹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5,共8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封贡体系中的天朝与朝贡国不是现代国际关系意义上平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也绝非殖民体系下的殖民关系。这一秩序在近代以前数千年中的主要特征是和平互利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作为现代国际关系之特征的民族国家分立的标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由列强主导又建立了各种体系,在这一系列世界秩序建立之前都是一场场堪称人类浩劫的大规模战争。西方先行世界其他文明一步,实现了其文化的现代化,提炼出自身优秀的文化价值观,而后挟工业文明之威,完成了世界性传播,并据此构建了世界秩序。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其文化当然具有贡献世界优秀价值观的潜力。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实现其现代性转换的前提下贡献于世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天朝封贡体系 主权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与“天下情怀”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自慧 闵明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5期101-110,197,共11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建基于中华民族“天下情怀”之上的价值观。这种“天下情怀”以“万物一体”的“天下观”为哲学之基,以“义以为上”“以德服天下”为实践理路,以“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为价值旨归,以“精神人文主义”为核...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建基于中华民族“天下情怀”之上的价值观。这种“天下情怀”以“万物一体”的“天下观”为哲学之基,以“义以为上”“以德服天下”为实践理路,以“协和万邦”“万国咸宁”为价值旨归,以“精神人文主义”为核心意蕴,是中华民族德性与智慧的结晶。在全球化时代,“天下情怀”是人类共生共存的“道德积蓄”,是国家民族守望相助、互尊互重的“理性枢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天下情怀 精神人文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窦“世界地图”对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冲击
8
作者 谢雪扬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6期212-213,共2页
天下观作为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延续了数千年,隐含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权威性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依据。而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传入将地圆学说以及一系列与天下观相悖的地理学说引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开始受... 天下观作为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延续了数千年,隐含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权威性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依据。而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传入将地圆学说以及一系列与天下观相悖的地理学说引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开始受到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世界地图 中国 天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天下观及其人文意蕴——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的阐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英华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5期58-67,共10页
孟子的天下观诞生于轴心时代,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其中,人性论及其修养之道是孟子天下观的思想基石,民本论及其治国之道是孟子天下观的政治基础,王霸之辩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伦理准则是孟子评判诸侯国关系的道德原则,&qu... 孟子的天下观诞生于轴心时代,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其中,人性论及其修养之道是孟子天下观的思想基石,民本论及其治国之道是孟子天下观的政治基础,王霸之辩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伦理准则是孟子评判诸侯国关系的道德原则,"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体现了孟子心性之中的天下情怀,"定于一"和"平治天下"反映了孟子对天下的统一向往与共同体愿景,"先立其大"和"王道精神"表明了孟子对人类共同体的一种价值理念。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诸多艰难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启一个"新轴心时代",需要确立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意识。孟子的天下观对于我们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下观 人文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传统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0
作者 丁俊萍 贾书衡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对接起来,指明了中国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强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应诚恳接受人民监督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世界各民族互学互鉴。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下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四大名著里的人名,悟中国人的雅趣、侠义、信仰和天下观
11
《教育家》 2016年第30期52-57,共6页
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就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红楼梦》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水浒传》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西游记》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三国演义》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同... 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就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红楼梦》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水浒传》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西游记》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三国演义》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同样地,四大名著中的人名,由于社会环境、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意味深远。《红楼梦》:雅《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讲求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珠宝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多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著 天下观 三国演义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环境 三国故事 孟起 吕奉先 李师师 颜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观与秦皇汉武时代的美术史——《秦始皇至汉武帝时代对“天下”观念的视觉艺术形塑》导论
12
作者 刘晓达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8-15,共8页
本文从东周至秦汉中期政治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在细致回顾与评析学界对"天下"观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美术史视角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衍生的带有皇权建构与空间表现特征的美术材料,从而提出对该课题进行重新研讨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东周至秦汉转型 秦皇汉武时代 天下观 学术史回顾 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文化考古的维度看中原观念的出现与形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驽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41-50,共10页
中原的概念取决于以政治地理五方为表象的天下观,而天下观取决于地中概念。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分析,对比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地中理论概念标准与政治地理五方的观念,提出地中和天下观同时出现于陶寺文化,确立于王湾三期文化,普... 中原的概念取决于以政治地理五方为表象的天下观,而天下观取决于地中概念。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分析,对比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地中理论概念标准与政治地理五方的观念,提出地中和天下观同时出现于陶寺文化,确立于王湾三期文化,普及于二里头文化。于是中原概念在陶寺文化开始出现,只是在邦国林立的当时,这一概念并不一定能得到周边文化和族群的承认。中原概念被王湾三期文化通过文化扩张和政治作为所推出,至少被江淮地区或海岱地区的文化和族群所接受,既可自称,也可他称。作为王湾三期文化直接后裔的二里头文化,则通过王朝的各种手段,普及中原概念。而黄河中游地区的地中的理论标准,是依据政治中心的夏至晷影通过政治话语霸权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考古 地中 天下观 中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德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共5页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影响了冷战史研究范式?“概念史”将会给国际关系史研究带来哪些借鉴?“羁縻”概念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宏观演进脉络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天下体系”理论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内涵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有助于避免对非西方和西方重要概念的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有益于从中国视角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学术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国际关系 学术体系 国际关系研究 天下观 历史路径 学术对话 概念史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价值观基础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强 陈吉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7,共4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基础。“怀柔远人”的天下观展现世界情怀,践行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理念;“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对于破除西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困扰,为改善全球治理和推动新型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基础。“怀柔远人”的天下观展现世界情怀,践行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理念;“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对于破除西方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困扰,为改善全球治理和推动新型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国际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下观 文明 义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到“天下”——王粲诗文时空意象探微
16
作者 赵豫陇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3-27,36,共6页
王粲诗文对时空意象的大量使用在魏晋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细读王粲一生的创作可以发现其诗文意象伴随着人生经历和政治地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王粲笔下的时空意象意蕴深刻,映衬着政治意图。
关键词 王粲 时空意象 天下观 政治 国家 《登楼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
作者 刘钊 《辞书研究》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和第二版“佴”字内容没有变化,如下:《说文解字·人部》:“佴,佽也。从人,耳声。”(一)èr《广韵》仍吏切,去志日。之部。①相次,随后。《说文·人部》:“佴,佽也。”徐锴系传:“佴,次也。”《文选...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和第二版“佴”字内容没有变化,如下:《说文解字·人部》:“佴,佽也。从人,耳声。”(一)èr《广韵》仍吏切,去志日。之部。①相次,随后。《说文·人部》:“佴,佽也。”徐锴系传:“佴,次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蠺室,重为天下观笑。”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②贰;副。《尔雅·释言》:“佴,贰也。”郭璞注:“佴,次。为副贰。”邢昺疏:“佴,次。次即副贰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广韵》 说文解字 郭璞注 天下观 李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发展作为中国国家理想与民族品性——兼谈建构中国国家历史形象
18
作者 冯国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9-33,共15页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国家理想、国家目标本身,也是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内容,这是中华民族固有品性内在决定的,有着坚实的历史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和文化,这种文化浸润了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和合品性。以中原为核心的单元历史在对外...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国家理想、国家目标本身,也是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内容,这是中华民族固有品性内在决定的,有着坚实的历史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和文化,这种文化浸润了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和合品性。以中原为核心的单元历史在对外关系上呈现整体上的和平礼仪外交与非攻击性,历朝历代都以天下太平四海咸宁为最高理想,从来没有主动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即使有战争也是“平天下”,以天下太平为目的,而不是屠杀、占领、掠夺、奴役乃至种族灭绝。所谓“朝贡制”主要是保证天下太平四海咸宁的礼仪,经济上基本都是倒贴的。中国自身数千年“协和万邦”的实践为当今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了具有特殊启示意义的宝贵经验,“中和天下观”的构想,可以为人类走向善善与共的美好明天提供新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发展 中和天下观 协和万邦 国家理想 民族品性 适度世界 归化和合 善善与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悦读中国”编创团队的心得和寄语
19
《基础外语教育》 2024年第5期52-52,共1页
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于2024年1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悦读中国”主编梅德明教授满怀深情地表示,这套读物将“悦读英语”与“悦读中国”有机结合,体现中华文化立场,旨在帮助青少... 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于2024年1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悦读中国”主编梅德明教授满怀深情地表示,这套读物将“悦读英语”与“悦读中国”有机结合,体现中华文化立场,旨在帮助青少年学习英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好”字上下功夫;传播中华文化,在“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上下功夫;展现中国形象,在“可信”“可爱”“可敬”上下功夫;展示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在“真实”“立体”“全面”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发布会 悦读 天下观 中华文化 海南省海口市 分级读物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6,共8页
中国古典美学有四大特点,即与中国宇宙观相连而来的特点,与中国天下观相连而来的特点,与中国文化以整体性为主而非区分性为主而来的理论形态,以及由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丰富性而来的多样内容和发展逻辑。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宇宙 天下观 讲整体的文化形态 历史丰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