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大别山区野生豆科牧草资源调查与评价
1
作者 熊军波 张鹤山 +3 位作者 田宏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5,共10页
为开发利用野生豆科牧草资源,2017-2021年对分布于鄂东大别山区的野生豆科牧草资源现状、属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资源分属于34属77种,以少种属和单种属为主体,占资源总数... 为开发利用野生豆科牧草资源,2017-2021年对分布于鄂东大别山区的野生豆科牧草资源现状、属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资源分属于34属77种,以少种属和单种属为主体,占资源总数的91%。资源中包括6个中国特有种,2个中国珍稀濒危种,23个栽培牧草野生种及野生近缘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和热带为主要分布型,分别占总属种的47%和38%。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占资源总数的70%。资源中饲用品质优良的占79%,其余均在中等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大别山区 豆科牧草 植物区系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16和地面降水数据的大别山区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响应关系
2
作者 姚瑶 黄治勇 +3 位作者 陈笑笑 朱国良 汤兴芝 鞠英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西北少、东南多,且旱涝年的降水量差异大(最高达875 mm)。(2)大别山区东南部发生气象干旱事件的频率偏高(最高为66.67%),但干旱程度较轻;北部发生干旱频率较低(最低为38.1%),但易发生严重干旱。(3)大别山区农业干旱具有秋冬春季容易发生、北部更容易发生、海拔低处更容易发生的特征。(4)大别山区南部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在次月和第3个月响应程度最高,农业干旱比气象干旱更容易发生,持续时间更久,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游程理论 滞后相关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
3
作者 陈红枫 夏梦丽 吴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08-212,共5页
皖西大别山生态屏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该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研究脉络,总结二... 皖西大别山生态屏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该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研究脉络,总结二者之间的协同机理,以六安市为例,在测算各类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皖西大别山区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及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目标,并对构建皖西大别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乡村振兴 协同推进 皖西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对策建议——以罗山县为例
4
作者 周钊 罗敏玄 +3 位作者 傅梓奇 阮云钊 黄奔 梁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罗山县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结合罗山县的实际情况,对水土流失的类型、危害以及罗山县水土流失成因进行简要探讨,并为此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此,有望今后对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 罗山县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结合罗山县的实际情况,对水土流失的类型、危害以及罗山县水土流失成因进行简要探讨,并为此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此,有望今后对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山县 水土流失 成因 综合治理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干旱对大别山区植被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惠民 彭紫薇 李相如 《治淮》 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
对气候变化下干旱对大别山区植被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NDVI与SPI作为基础指标,使用Sen趋势+MK检验对研究区NDVI和SPI在空间上进行趋势分析,并对干旱与NDVI进行响应分析;同时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对NDVI和降水量的响应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对气候变化下干旱对大别山区植被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NDVI与SPI作为基础指标,使用Sen趋势+MK检验对研究区NDVI和SPI在空间上进行趋势分析,并对干旱与NDVI进行响应分析;同时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对NDVI和降水量的响应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干旱在春夏两季对植被影响较大,NDVI对降水在月尺度上存在1~2月的滞后响应。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别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气候变化 植被响应 NDVI S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水资源保护实践
6
作者 司巧灵 牛子昊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2期18-20,24,共4页
皖西大别山区是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加强大别山区水资源保护,事关江淮之间水资源安全保障。以皖西大别山区典型区域霍山县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质、水生态、水环境以及水资源保护监测等方面评价霍山县水资源... 皖西大别山区是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加强大别山区水资源保护,事关江淮之间水资源安全保障。以皖西大别山区典型区域霍山县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质、水生态、水环境以及水资源保护监测等方面评价霍山县水资源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剖析霍山县水资源保护领域面临的形式与需求,探索研究出“生态一河、保护三库、修复多点”的霍山县水资源保护方略,针对性从“饮水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协同治理、水资源保护监测、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六个方面提出水资源保护建议,以期为皖西大别山区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区 生态屏障 水源涵养地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影像语境下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7
作者 周雪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6期20-22,共3页
红色体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主线,解析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传承困境,探讨数字影像技术... 红色体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主线,解析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传承困境,探讨数字影像技术在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增强相关主体数字化保护意识、建立红色体育数字影像资源库、推动红色体育数字文创品开发的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数字影像化保护与传承路径,为该文化存续、发展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红色体育 数字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研究
8
作者 周雪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数字资源库建设已成为数字时代红色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必然路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系统设计等方法,对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目标、思路、流程、内容、架构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探究,力图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建构出... 数字资源库建设已成为数字时代红色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必然路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系统设计等方法,对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目标、思路、流程、内容、架构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探究,力图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建构出融合保存、传播、共享与开发利用等功能的数字资源库,以实现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双向效能提升,推动大别山区红色体育文化数字化保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体育文化遗产 数字资源库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桐柏一大别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冰 张杰 孙希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生态脆弱性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治理与生态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空间主成分分析 GIS 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柏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荣华 刘霞 +3 位作者 姚孝友 张光灿 张荣 常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0,共7页
基于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分析桐柏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变化规律,探讨侵蚀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预测土壤侵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年桐柏大别山区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23.44%,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主要分布在金寨县、霍山... 基于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分析桐柏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变化规律,探讨侵蚀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预测土壤侵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年桐柏大别山区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23.44%,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主要分布在金寨县、霍山县、信阳市辖区、桐柏县、商城县、新县等南部山区;20a间土壤侵蚀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总体减少,区域增减变化差异明显;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总体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变,但局部地区强烈、极强烈面积增加,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加剧。降雨、土壤、坡度、植被、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土壤侵蚀,既有促进水土保持的一面,也有加速土壤侵蚀的一面,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经济林地和疏幼林地等植被覆盖较少、坡度较大的地区。如果继续保持现有变化速度,未来20a土壤侵蚀面积将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动态变化 影响因子 预测 桐柏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种质资源调查及利用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晴芳 徐育海 何秀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7,共4页
经多年实地调查及引种观察,表明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种质分布有3个种,即板栗Castaneamollissi maBl.、茅栗C.seguinii Dode和锥栗C.henryi Rehd.et Wils.,其中板栗有18个栽培品种(类型)。对各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利... 经多年实地调查及引种观察,表明湖北大别山区板栗种质分布有3个种,即板栗Castaneamollissi maBl.、茅栗C.seguinii Dode和锥栗C.henryi Rehd.et Wils.,其中板栗有18个栽培品种(类型)。对各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评价,为板栗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板栗 种质资源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生姜栽培中气象灾害与高产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胜国 徐建斌 +1 位作者 金红梅 吴云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7-49,共3页
大别山位于豫、鄂、皖3省边境,系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这里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土层深厚,土质呈沙性,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生姜生长。生姜是这里... 大别山位于豫、鄂、皖3省边境,系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这里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土层深厚,土质呈沙性,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生姜生长。生姜是这里的特产,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栽培历史 气象灾害 生姜 季风气候区 北亚热带 土层深厚 土壤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六安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晚珍 黄莉敏 +2 位作者 孙志国 王树婷 胡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875-7878,共4页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特产 地理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扶贫开发 大别山区 连片特困地区 六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信阳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晚珍 孙志国 +2 位作者 胡再 黄莉敏 王树婷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含5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 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含5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信阳市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国家质量标准、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特产 地理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扶贫开发 大别山区 连片特困地区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水土保持农业结构模式——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传凤 李家成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5-20,共6页
谭传凤,李家成。山区水土保持农业结构模式——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为例。生态农业研究,1996,4(3):15~20。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自然环境结构的研究为基础,划分治理类型区,建立以优化农林结构为主的分层治理模式,并以水土保... 谭传凤,李家成。山区水土保持农业结构模式——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为例。生态农业研究,1996,4(3):15~20。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巴河上游自然环境结构的研究为基础,划分治理类型区,建立以优化农林结构为主的分层治理模式,并以水土保持为重点,论证了模式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水土保持 农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史志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2,共4页
皖西大别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山区、库区、多省交界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贫困区于一体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危害。提出了要抓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 皖西大别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山区、库区、多省交界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贫困区于一体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危害。提出了要抓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持开发工作的机遇,编制高水准的皖西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整合资金,加快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积极开展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区 水土流失特征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关传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对皖西大别山区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 :该区有野生草本观赏植物 461种。分为观花类 1 81种 ,观果类 2 5种 ,观叶及地被类 1 4 1种 ,攀缘类 39种 ,水生类 1 6种 ,蕨类 59种。对该区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进行了总体评价 。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区 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资源 分类 评价 资源调查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大别山区牧草引种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金海 王鹤桦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72-74,共3页
在豫南大别山区,对5个牧草品种(百胜杂交狼尾草,海牛甜高粱,标兵高丹草,杰宝杂交苏丹草,美利达墨西哥类玉米)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出高产、优质牧草为"粮改饲"及草牧业发展提供适宜种植牧草品种。通过生育期观测、干草产量测... 在豫南大别山区,对5个牧草品种(百胜杂交狼尾草,海牛甜高粱,标兵高丹草,杰宝杂交苏丹草,美利达墨西哥类玉米)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出高产、优质牧草为"粮改饲"及草牧业发展提供适宜种植牧草品种。通过生育期观测、干草产量测定及营养成分分析,对所引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牛甜高粱生育期最长,为148 d,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151.23 t/hm^2、33.27 t/hm^2和3 455.50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海牛甜高粱高产、质优,可在豫南大别山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牧草 引种 甜高粱 高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实证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荣丽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0,共4页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贫对水、大气、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噪音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大别山区 旅游扶贫 生态绩效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探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志刚 《中国水利》 2012年第12期31-32,共2页
大别山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包括36个县(市、区),面积6.7万km2,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分界线。大别山区总人口2 200多万,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中仅次于秦岭大巴山区的第二大贫困区。大... 大别山区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包括36个县(市、区),面积6.7万km2,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也是我国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分界线。大别山区总人口2 200多万,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山区中仅次于秦岭大巴山区的第二大贫困区。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水土流失特点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