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抗优质的宜机化油菜新品种浙油杂59
1
作者 张泉锋 刘城 +6 位作者 姜聪 张尧锋 倪西源 石江华 王枟刘 余华胜 傅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181-1184,共4页
浙油杂59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育系ZH3A与恢复系HR59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抗菌核病、抗裂荚、抗根肿病、抗寒、抗倒伏等特性,且熟期适宜、油品清亮。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 浙油杂59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育系ZH3A与恢复系HR59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抗菌核病、抗裂荚、抗根肿病、抗寒、抗倒伏等特性,且熟期适宜、油品清亮。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330252,2022年完成长江下游扩区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本文详细介绍了浙油杂59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农艺性状及栽培管理要点,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助力提升我国油料供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浙油杂59 多抗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油菜得中油341的选育及应用分析
2
作者 梁小军 张雁霞 +2 位作者 殷德中 蒋瑞 王佳伟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4-19,共6页
得中油341是以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1A与恢复系D2R配组选育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2016-2018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陕西、四川、重庆)冬油菜多点区域试验2 a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12.43 kg,比对照(蓉油18)增产7.85%;2017-201... 得中油341是以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1A与恢复系D2R配组选育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2016-2018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陕西、四川、重庆)冬油菜多点区域试验2 a区试平均667 m^(2)产量212.43 kg,比对照(蓉油18)增产7.85%;2017-2019年度连续两年参加长江中游区(湖北、湖南、江西)和长江下游区(安徽、江苏、浙江)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在长江中游区2 a平均667 m^(2)产量203.17 kg,比华杂油12增产11.47%;在长江下游区2 a平均667 m^(2)产量210.26 kg,比秦优10号(ck)增产8.97%。在长江流域区试中,该品种在产量、含油量、品质、熟期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且适应性广,中抗菌核病、病毒病,不易倒。2019年度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编号:GPD油菜(2019)610170。本研究通过介绍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生物学特征、产量表现、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和适宜推广范围,旨在为其在长江流域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得中油341 高产优质 广适多抗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精品番茄大粉果品种‘京番401’的选育
3
作者 周明 范小青 +3 位作者 韩晨旭 苑国良 丁海凤 李常保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76-82,共7页
‘京番401’是以‘TB0824’为母本、‘TB099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多抗精品粉果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于2020年6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等多次被评为专家推荐品种。近... ‘京番401’是以‘TB0824’为母本、‘TB099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多抗精品粉果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于2020年6月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在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等多次被评为专家推荐品种。近两年来该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近660 hm^(2),目前已成为四川米易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中早熟;其果实圆形,果面光滑,果色深粉,单果质量230~250 g;果实一致性好,精品果率高,稳产高产。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相比同类型标杆品种‘瑞拉’增产5%以上,节间更短,早熟性更好。对‘京番401’耐贮运以及抗病性进行分析发现,其果实硬度好,耐贮运,且具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1和Ty-3a基因位点、抗番茄花叶病毒病Tm-2a基因位点、抗根结线虫病Mi-1基因位点、抗叶霉病Cf-9基因位点、抗灰叶斑Sm基因位点,综合抗性好。该品种适于夏秋、秋延保护地以及越夏露地种植,是耐贮多抗精品番茄粉果类型的突破性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京番401’ 一代杂种 多抗 精品粉果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田反枝苋对除草剂多抗性及靶标抗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龙 李宁 +3 位作者 尚素琴 李丹 李晓 曲明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对ALS、PPO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了严重抗性,为明确化学防除失败的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反枝苋抗性及敏感种群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克隆了抗性和... 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对ALS、PPO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了严重抗性,为明确化学防除失败的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反枝苋抗性及敏感种群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克隆了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PPO基因(质体型PPX1及线粒体型PPX2),查找突变位点,将突变基因转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验证其功能,明确抗性机理。结果显示:反枝苋抗性种群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抗性倍数分别为55.29倍和17.51倍,抗性植株ALS存在Ala205Val或Ser653Asn突变,PPX2存在Arg128Gly突变。将抗性种群的PPX2转入拟南芥,可导致拟南芥对氟磺胺草醚产生高水平抗性(10.3倍)。综上,东北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产生了高水平多抗性,ALS、PPO基因突变是导致此类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氟磺胺草醚 咪唑乙烟酸 多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5
作者 韩金泽 牛鑫鑫 +12 位作者 王国栋 葛成菲 张玉龙 黄萌萌 许萌萌 于航博 刘润杭 韩京哲 吴子文 于晓雪 高玉龙 李留安 祁小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VP5蛋白,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VP5多抗,并对多抗进行了鉴定和检测不同IBDV毒株的应用。结果显示,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分子质量约为17 kDa;制备的VP5多抗特异性良好,ELISA效价可达1:64000;VP5多抗可通过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识别IBDV rHLJ0504-HT株,不识别VP5基因缺失株。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表达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并制备了VP5多抗;VP5多抗可对IBDV及其VP5编码基因缺失毒株进行鉴别检测。本研究对于IBDV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5编码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5 表达 多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多抗霉素后烟叶叶际微生态变化规律
6
作者 冯瑞超 汪汉成 +4 位作者 邱雪柏 蔡刘体 陆宁 许灵杰 章松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0,共13页
多抗霉素常用于防控烟草叶斑类病害,为探究其施用后烟叶叶际微生态的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施用后不同时期叶际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利用Biolog-ECO技术解析了叶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结果表明:多抗霉素施用前... 多抗霉素常用于防控烟草叶斑类病害,为探究其施用后烟叶叶际微生态的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施用后不同时期叶际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利用Biolog-ECO技术解析了叶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结果表明:多抗霉素施用前,健康与感病烟叶叶际真菌均主要分布于子囊菌门(64.20%、94.05%)和担子菌门(6.77%、2.40%);细菌均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7.16%、38.81%)和厚壁菌门(16.00%、0.78%);健康烟叶叶际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感病烟叶;健康烟叶叶际微生物代谢活性强于感病烟叶。多抗霉素施用后,感病烟叶中链格孢属、Boeremia、泛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先降低后增加,而枝孢霉属、附球菌属、亚隔孢壳属、Symmetrospora、Stagonosporopsis、鞘氨醇单胞属等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加后降低;健康烟叶中链格孢属、附球菌属、Symmetrospora、Stagonosporopsis、鞘氨醇单胞属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加后降低,而枝孢霉属、Boeremia、泛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感病烟叶叶际真菌和细菌多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健康烟叶的真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细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在代谢功能方面,多抗霉素施用后,感病与健康烟叶叶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代谢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代谢活性随施药时间延长逐渐恢复。研究结果揭示了多抗霉素施用后烟叶叶际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可为杀菌剂防控植物病害的微生态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多抗霉素对健康烟叶菌群结构和微生物代谢的影响均高于感病烟叶,建议该药剂在生产上作为一种预防保护剂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霉素 烟草赤星病 叶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代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食品中多抗霉素B、四霉素A和申嗪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耀 黄科 +5 位作者 赵凤娟 张建莹 赵旭 吴凤琪 张毅 黄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84-91,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的多抗霉素B、四霉素A和申嗪霉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BEH 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的多抗霉素B、四霉素A和申嗪霉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BEH 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多抗霉素B、四霉素A和申嗪霉素在5.0~2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蔬菜、水果中多抗霉素B、四霉素A的定量限均为0.050 mg/kg,申嗪霉素的定量限为0.010 mg/kg。谷物中多抗霉素B、四霉素A的定量限为0.100 mg/kg,申嗪霉素的定量限为0.025 mg/kg。多抗霉素B在0.050~10.000 mg/kg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0.5%~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0.72%~9.22%,申嗪霉素在0.010~10.000 mg/kg添加水平回收率为70.3%~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1.52%~9.80%,四霉素A在0.050~1.000 mg/kg添加水平回收率为80.4%~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1.45%~9.2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多抗霉素B、四霉素A和申嗪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 多抗霉素B 四霉素A 申嗪霉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洛玉612的选育及种质资源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晓兵 李小东 +3 位作者 梁晓伟 宁龙龙 张海英 赵保献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3-15,19,共4页
洛玉612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以自选系Z21141为母本,以外引系L119A为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90046,适宜河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该研究对玉米新品种洛玉612的选育过程进行... 洛玉612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以自选系Z21141为母本,以外引系L119A为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该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90046,适宜河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该研究对玉米新品种洛玉612的选育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种质资源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玉米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洛玉612 品种选育 高产 优质 多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泛区农场黄淮南片抗赤霉病及多抗组小麦大区试验
9
作者 孙艳华 朱高纪 +3 位作者 理东生 陈亚光 张雨萌 程芮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本试验以2022-2023年小麦黄淮南片抗赤霉病及多抗组大区的19个小麦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对各参试材料的生育期、茎蘖动态差异、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黄淮南片抗赤霉病及多抗冬水组生产试验提供... 本试验以2022-2023年小麦黄淮南片抗赤霉病及多抗组大区的19个小麦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对各参试材料的生育期、茎蘖动态差异、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黄淮南片抗赤霉病及多抗冬水组生产试验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麦175、新麦81、西农98、兆丰31、安麦25、安农217等品种增产显著,建议进入生产试验;安麦24、尚农12、洛麦64、安科2102、漯麦61等品种建议继续参加区试,留待进一步观察;兆丰106、泛麦30、徐麦20147、安麦218、西农871、涡麦909、宛麦270、咸麦088等品种综合性状不理想,比对照周麦36增产,但增产不明显,比对照百农207减产,且倒伏及穗发芽发生重,建议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泛区农场 小麦 黄淮南片 抗赤霉病 多抗组大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多抗霉素及其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继芝 王继师 +4 位作者 龚国淑 陈华保 张敏 王学贵 肖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27-4628,4630,共3页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多菌灵 多抗霉素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多抗、高产花生新品种粤油79的选育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桂元 梁炫强 +2 位作者 李一聪 李少雄 黎穗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73,共3页
粤油79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一粒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79在广东省花生区域试验和国家南方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均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并表现高抗青枯病、抗锈病和叶斑病。粤油79蛋白质含量为32.2... 粤油79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一粒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多抗花生新品种。粤油79在广东省花生区域试验和国家南方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均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并表现高抗青枯病、抗锈病和叶斑病。粤油79蛋白质含量为32.23%,油酸 亚油酸比值1.67。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多抗 花生 新品种 粤油79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及水中多抗霉素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陶宁 龚道新 +2 位作者 杨友才 伍一红 杨丽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5-71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稻田土壤及水中多抗霉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水样品经氨水调节pH值至8.0,以乙酸乙酯萃取去除有机杂质,水相经浓缩后定容;土壤样品用碱性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70∶30)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定容。上述萃取液采用C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稻田土壤及水中多抗霉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水样品经氨水调节pH值至8.0,以乙酸乙酯萃取去除有机杂质,水相经浓缩后定容;土壤样品用碱性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70∶30)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定容。上述萃取液采用C18亲水性不锈钢色谱柱(AQ-C18,4.6 mm×250 mm,5μm)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为水(用冰乙酸调节pH值为4.0)-甲醇(87∶13),流速:0~8 min为1.0 mL/min,8~16 min为0.3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2 nm。结果表明,多抗霉素的浓度在0.05~2.00 mg/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8 8;多抗霉素的最小检出量为1.00×10-9g,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L,在稻田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在0.06、0.60、1.00 mg/kg加标水平下,多抗霉素在稻田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99%,相对标准偏差为0.71%~2.4%;在稻田土壤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97%,相对标准偏差为1.7%~4.5%。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符合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霉素 稻田土壤 稻田水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大豆品种‘合农85’选育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郭美玲 郭泰 +5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赵海红 张振宇 刘忠堂 《农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12,共8页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抗Phytophthora sojae;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省级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0.8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4.6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0%;国家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7.0 kg/hm^(2),较对照平均值A和‘合交02-69’平均增产9.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7.5 kg/hm^(2),较对照‘合交02-69’增产8.1%。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选育不仅为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同时也为高油大豆育种及资源利用探索了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高产 多抗 广适性 大豆品种‘合农85’ 选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杰 周敏 +4 位作者 马永钧 司长代 米娟 刘彩云 陈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2,548,共7页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多抗霉素B可在4min内得到分离,其ECL强度值与多抗霉素B浓度的对数值在质量浓度为1.0×10-4~5.0×10-4 g/L和5.0×10-4~5.0×10-2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σ)为9.2×10-5 g/L。对5.0×10-3 g/L多抗霉素B溶液进行5次平行测定,ECL强度和迁移时间的日内及日间RSD值均小于5%。将该法用于膨润土、高岭土及黄土中多抗霉素B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4%;多抗霉素B在3种土壤中吸附2 h后的吸附率分别为89.0%、45.5%和40.4%,表明3种土壤对多抗霉素B的吸附能力依次为膨润土>高岭土>黄土,其原因可能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比表面积及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多抗霉素B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和黑星病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艳飞 李平 王惠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霜霉病 多抗 黑星病 鉴定方法 白粉病 评价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甲素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晓慧 鲍德虎 +1 位作者 王建安 刘如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92-294,共3页
本文研究多抗甲素对S_(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多抗甲素能促进巨噬细胞定向趋化及活化强度,并提高其吞噬鸡红血球和产生TNF_α能力。提示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TNF_α细胞毒作用可能是多抗甲素抗肿瘤作用的一... 本文研究多抗甲素对S_(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多抗甲素能促进巨噬细胞定向趋化及活化强度,并提高其吞噬鸡红血球和产生TNF_α能力。提示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TNF_α细胞毒作用可能是多抗甲素抗肿瘤作用的一个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甲素 腹腔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兔源多抗的ELISA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晶 王耀 +6 位作者 王方雨 邓瑞广 胡骁飞 余秋颖 郝俊芳 邢云瑞 侯玉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9,共5页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法和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法,合成了草甘膦(N-(phosphonomethyl)glycine,PMG)人工抗原,通过免疫制备高敏感性、特异性的... 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法和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法,合成了草甘膦(N-(phosphonomethyl)glycine,PMG)人工抗原,通过免疫制备高敏感性、特异性的兔PMG多克隆抗血清并进行鉴定。将PMG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PMG-BSA和包被抗原PMG-OVA。经紫外扫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抗。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多抗效价,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的3只兔血清效价均达1∶104以上,2号兔多抗效果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9μg/m L,且具备良好的特异性。本实验成功合成了PMG人工抗原,并制得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兔多抗,为PMG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人工抗原 多抗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型高产优质多抗矮败小麦基础群体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裘敏 刘旺清 +3 位作者 李红霞 张双喜 樊明 魏亦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802-16804,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宁夏型优质高产多抗矮败基础群体的有效方法与实际应用方向。[方法]对回交2代可育株和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4个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 [目的]研究建立宁夏型优质高产多抗矮败基础群体的有效方法与实际应用方向。[方法]对回交2代可育株和回交亲本的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4个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部分矮败后代可育株叶绿素含量的相对比值(SPAD值)高于回交亲本,蛋白质含量增加0.48%~2.24%,湿面筋含量增加1.34%~6.58%,沉降值增加21.2%~42.5%。[结论]已初步转育成具有宁夏农艺亲本遗传背景的宁夏型不育系基础群体,为组建轮回选择集团创制了基础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优质多抗矮败基础群体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番茄新品种京番102的选育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明 苑国良 +3 位作者 邓磊 李保思 马德峰 李常保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2-94,共3页
京番102是以自交系TB0098为母本,以自交系TB099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多抗性冬春茬粉果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播种至始收112 d(天)左右,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中大型果,果实正圆形,果色靓丽,单果质量220~260 g;每穗坐果数3~5个,果实均匀... 京番102是以自交系TB0098为母本,以自交系TB099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多抗性冬春茬粉果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播种至始收112 d(天)左右,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强。中大型果,果实正圆形,果色靓丽,单果质量220~260 g;每穗坐果数3~5个,果实均匀,商品果率高,持续坐果能力强。含有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1和Ty3基因位点、抗番茄花叶病毒病Tm2a基因位点、抗根结线虫Mi-1基因位点和抗灰叶斑病Sm基因位点,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每667 m2产量9000 kg左右,适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北方地区冬春茬保护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京番102 一代杂种 多抗 冬春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苗期接种多抗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光明 王冰 谭增亮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黄瓜 苗期 接种 多抗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