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检查的多平面重组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万强 尤云峰 徐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中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mbination,MPR)技术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胸外科收治并确诊为肋骨骨折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检查中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mbination,MPR)技术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胸外科收治并确诊为肋骨骨折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在CT检查后利用MPR技术对肋骨情况开展图像重组。以临床手术确诊结果为检测的最终结果,分析对比CT检查和MPR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的确诊情况、隐匿性骨折的确诊情况及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临床手术确诊,7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30处,其中隐匿性骨折58处,MPR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MPR组诊断效果好于CT组(P<0.05)。MPR组TLICS评分、TLICS评分≥5分比例及TLICS评分≥7分比例均高于CT组(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患者行CT检查的MPR技术,有效提升骨折和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提高TLICS评分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组 肋骨骨折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组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新海 马奎元 +4 位作者 孙立 史瑞华 陈月芹 李娴 董希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3D)及多平面重组 (MPR)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7例骨折病人 ,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 3D处理 ,并比较轴位、MPR及 3D之异同。结果 :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 ,3D...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3D)及多平面重组 (MPR)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37例骨折病人 ,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 3D处理 ,并比较轴位、MPR及 3D之异同。结果 :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 ,3D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 :MPR、3D是轴位图象的重要补充 ,对于复杂解剖部位骨折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三维重建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M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许传军 李晓东 +5 位作者 刘林祥 邵长青 蔡世峰 朱西琪 蓝海洋 贾绍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肠梗阻108例,其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102例,肠镜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采用64层GE light speed VCT机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将薄层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处理,获得兴趣区的MPR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图像。对肠梗阻的梗阻病因作出诊断,然后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逐一对照。结果:MSCT及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肠梗阻总的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肠道本身病变39例,诊断符合数34例(87.2%);肠道外病变50例,诊断符合数46例(92%);肠道内病变19例,诊断符合数18例(94.7%),以上三种分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8.79,P<0.05)。结论: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确定肠梗阻病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付英杰 顾程 +2 位作者 李欣 贾学涛 张利霞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胃癌术前临床T、N分期中的应用效能。方法30例胃癌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对所得图像行交互式实时MPR处理,通过MPR图像对胃癌的临床T、N分期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轴位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胃癌术前临床T、N分期中的应用效能。方法30例胃癌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对所得图像行交互式实时MPR处理,通过MPR图像对胃癌的临床T、N分期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轴位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PR图像对胃癌临床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较常规轴位图像的63.33%高(P<0.05)。MPR图像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的Kappa值为0.72(P<0.01)。病理结果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最好发于小弯组和大弯组,MPR图像提示淋巴结转移最好发于第7组和第3组。结论与MSCT常规轴位图像比较,MPR技术可提高胃癌临床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的一致性高,MPR图像可清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解剖部位及肿瘤周围结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组技术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临床T分期 临床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波 赵泽刚 +3 位作者 罗君华 张国华 谢小雁 王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间经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5例脊柱结核。结果125例脊柱结核中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共显示累及颈椎者5例,占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间经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5例脊柱结核。结果125例脊柱结核中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共显示累及颈椎者5例,占4%,累及颈胸段者2例,占1.6%,累及胸椎者29例,占23.2%,累及胸腰段者10例,占8%,累及腰椎者72例,占57.6%,累及腰骶段者7例,占5.6%。其中125例骨质破坏,27例死骨形成,75例椎旁或腰大肌脓肿,78例椎间盘破坏,35例骨性椎管狭窄。结论脊柱结核的传统X线检查,有其明显局限性,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死骨、脓肿及钙化的形成,椎间盘的破坏,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及脊髓压迫的情况有明显的显示优越性。这二者的结合已成为目前脊柱结核的有效影像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骨质破坏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肺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敏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达到了真正意义的各向同性,能够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在任意角度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克服了横段面扫描角度的限制,在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MSCT的MPR技术在肺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导水管畸形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林省 孙新海 +5 位作者 张丽红 陈月芹 李娴 时克伟 史志涛 孙占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结果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结果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27耳)及囊袋状(2耳),其内缘均显示与前庭(19耳)或总脚(16耳)相通,导水管中段平均管径3.15mm;结合MPR图像可全面地显示导水管。结论CT能准确地判定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存在,MPR图像能更好的显示和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断层摄影 X线电子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胃癌侵犯胃浆膜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传明 孙多成 +3 位作者 夏雨 欧常学 靳瑞娟 张园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24-25,36,共3页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胃癌侵犯浆膜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有完整的术前低张水充盈法MSCT三期增强扫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协商确定...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胃癌侵犯浆膜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有完整的术前低张水充盈法MSCT三期增强扫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协商确定胃癌侵犯胃浆膜层的诊断,最后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SPSS 13.0软件,用卡方检验对横断位图像和MPR图像进行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横断位显示胃癌浆膜层侵犯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67%、63.64%、71.43%;MPR显示胃癌浆膜层侵犯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11%、86.36%、85.71%。MPR在判断胃癌是否侵犯浆膜层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横断位,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能大大增加胃癌周围侵犯的检出率,提高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瑞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0期105-106,133,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下腹进行CT扫描,进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对阑尾的大小、形态及盲肠周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早期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下腹进行CT扫描,进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等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获得任意切面图像,对阑尾的大小、形态及盲肠周围异样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准确快速诊断出早期阑尾炎,并能发现其他病变如阑尾周围脓肿、炎性肿块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结论 64排螺旋CT对早期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早期阑尾炎 多平面重组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间隙通道的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观测
10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吴清武 刘恒兴 李文奇 周小兵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MPR重建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翼管、圆孔、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差异。翼管、圆孔、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翼管前口横径(3.56±0.74)mm,后口横径(1.64±0.63)mm;圆孔前口横径(3.41±0.72)mm,后口横径(3.18±0.60)mm,翼管前、后口横径之间和圆孔前、后口横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MPR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通道 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 三维重建 CT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表面遮盖及多平面重组法在长骨骨肿瘤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周俊林 孙琦 何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多平面重组 长骨 骨肿瘤 表面遮盖法 临床应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多平面重组在腹部巨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倪国才 罗帝林 +3 位作者 赵志清 专庆春 李前国 李合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腹部巨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部巨大肿块患者CT及其MPR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1例腹部巨大肿块多平面重组图像准确定位者10例(91%),区分良、恶性正确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腹部巨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部巨大肿块患者CT及其MPR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1例腹部巨大肿块多平面重组图像准确定位者10例(91%),区分良、恶性正确8例(73%),组织类型估计正确6例(55%)。MPR重建图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更全面地、多方位地显示病变特征。结论 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对腹部巨大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能为临床医生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巨大肿块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关节斜冠位多平面重组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马振波 马得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对肩关节进行斜冠位成像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肩关节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20例(40侧),均应用多向调整MPR(AMPR)、在旋转容积再现(VR)图像的基础上行MPR(...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对肩关节进行斜冠位成像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肩关节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20例(40侧),均应用多向调整MPR(AMPR)、在旋转容积再现(VR)图像的基础上行MPR(旋转式MPR,RMPR)及常规MPR(CMPR)技术对重建图像进行斜冠位重组,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0侧肩关节中,三种MPR技术均获得了斜冠位图像。在显示肩关节图像质量方面,AMPR与RMPR模式优于CMPR模式(UAMPR:CMPR=-6.648,URMPR:CMPR=-6.388,P值均=0.000),AMPR与RM-PR模式无差异性(U=-0.338,P=0.735);在肩关节成像的简易程度方面,AMPR模式优于RMPR模式(P=0.000)。结论:AMPR、RMPR技术获得的斜冠位图像均能直观显示肩关节,优于CMPR技术,RMPR技术较AMPR技术简便,在评价肩关节疾患方面斜冠位图像较常规冠状位图像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耳蜗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侯琨 钟玲玲 +5 位作者 郝青青 徐良慰 任丽丽 李佳楠 郭维维 杨仕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索耳蜗多平面重组技术的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只正常的小型猪颞骨行Micro-CT扫描,所得的图片导入Mimics软件中并行内耳的三维重建。通过Mimics软件的在线重切片功能获得连续的耳蜗横截面图像。利用软件自带的测量工具包测量... 目的探索耳蜗多平面重组技术的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只正常的小型猪颞骨行Micro-CT扫描,所得的图片导入Mimics软件中并行内耳的三维重建。通过Mimics软件的在线重切片功能获得连续的耳蜗横截面图像。利用软件自带的测量工具包测量前庭阶及鼓阶的相关参数。结果小型猪颞骨图像重组后能够清晰的显示耳蜗内的精细结构,同时获得了小型猪沿耳蜗全长分布的鼓阶及前庭阶参数(横截面积、宽度及高度)。结论耳蜗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技术提供耳蜗全长鼓阶及前庭阶的结构和大小,可以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术,特别是疑难复杂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更全面的资料,指导术者选择合适的植入电极,减少植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多平面重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植入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慢性泪囊炎复发患者的泪道CT造影多平面重组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立华 白芳 +5 位作者 陶海 刘昊 周希彬 王朋 王菲 柳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1-655,共5页
目的应用泪道CT造影(CT-DCG)多平面重组(MPR)检查研究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慢性泪囊炎复发患者吻合道的特征,分析慢性泪囊炎复发的原因,为合理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 目的应用泪道CT造影(CT-DCG)多平面重组(MPR)检查研究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慢性泪囊炎复发患者吻合道的特征,分析慢性泪囊炎复发的原因,为合理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泪器病中心就诊的87例(87眼)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慢性泪囊炎复发患者资料。87例患者均行CT-DCG MPR检查,对吻合道的骨孔大小、位置情况、吻合道前瓣塌陷及缝线肉芽肿形成情况、鼻腔狭窄粘连、中鼻甲遮挡及鼻黏膜萎缩糜烂情况、吻合道误入鼻窦及吻合道内瘢痕异常增生等情况进行分析。根据CT-DCG MPR检查的特征推测吻合道阻塞泪囊炎复发的原因,并在二次手术中观察验证。结果CT-DCG MPR检查结果显示,骨孔异常25眼骨孔过小16眼(18.39%),骨孔位置偏高8眼(9.20%),骨孔位置偏低1眼(1.15%)。吻合道膜性组织异常21眼前瓣塌陷12眼(13.79%),缝线肉芽肿至黏膜闭锁9眼(10.34%)。鼻腔异常病变22眼术侧鼻腔狭窄粘连6眼(6.90%),鼻中隔偏向术侧6眼(6.90%),中鼻甲遮挡吻合孔7眼(8.05%),鼻黏膜萎缩糜烂3眼(3.45%)。误吻入鼻窦8眼泪囊筛窦吻合7眼(8.05%),泪囊上颌窦吻合1眼(1.15%)。吻合道瘢痕异常增生6眼(6.90%)。另外,混合型5眼(5.75%)。术后验证与术前推测的结果符合率达97.70%。结论CT-DCG MPR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慢性泪囊炎复发患者的泪道及鼻腔的组织结构,可以显示吻合道阻塞的特征,有助于判断慢性泪囊炎复发的原因,并指导合理制定再次治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CT造影多平面重组 泪囊鼻腔吻合术 复发性慢性泪囊炎 骨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于食管癌淋巴结术前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金玉 孙大伟 +2 位作者 宋晓瑜 朱建国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于食管癌淋巴结术前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MSCT增强扫描图像,由两组同年资医师分别应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及常规轴位图像,对37例食管癌No....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于食管癌淋巴结术前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MSCT增强扫描图像,由两组同年资医师分别应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及常规轴位图像,对37例食管癌No.105组、No.106组(No.106rec、No.106tb、No.106pre)、No.107组、No.108组、No.110组、No.111组、No.2组、No.7组淋巴结进行评估。转移淋巴结标准为:淋巴结短径大于7mm或淋巴结有不均质强化或淋巴结之间相互融合。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PR重建图像与常规轴位图像,对于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nden指数。淋巴结分组参考日本食管癌协会第十版指南。结果 37例患者术中共清理肿大淋巴结366枚,其中转移淋巴结72枚。MPR重建图像标记转移淋巴结80枚,正确诊断60枚;常规轴位图像标记转移淋巴结76枚,正确诊断42枚。MPR重建图像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3.1%、75%、95.8%,约登指数为0.765;常规轴位图像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3%、88.4%、55.2%、89.6%;约登指数为0.467。结论 CT多平面重组技术的运用对检出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食管癌术前影像评估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 被引量:6
17
作者 毛齐心 曹和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simple omental diaphragmatic hernia,SODH)的价值。方法 31例SODH均行MSCT容积扫描并作亚毫米重组,3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单纯性横膈网膜疝(simple omental diaphragmatic hernia,SODH)的价值。方法 31例SODH均行MSCT容积扫描并作亚毫米重组,3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以发现膈肌中断缺损、膈上脂肪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作为诊断SODH依据;横断位及MPR征象显示及诊断差异采用2检验。结果 31例SODH中Bochdalek疝15例、Morgagni疝4例、医源性膈疝3例、食管裂孔疝6例及腔静脉裂孔疝3例,膈肌中断缺损、膈上疝囊、"狭颈征"及"阳性血管征"横轴位和MPR依次分别显示:6例和22例(2=16.67,P<0.01)、31例和31例、6例和28例(2=31.52,P<0.01)及3例和11例(2=5.90,P<0.05)。横轴位诊断12例,MPR全部明确诊断(2=27.40,P<0.01)。结论 MSCT MPR清晰显示SODH多种特征性征象,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脂肪 网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工业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及交互可视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冰 李政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大型工业CT是检测大型火箭和导弹的重要手段,在需要了解被检部位上下关系时,需要对获得的断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并应用交互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上获得空间图形或任意平面的图像,讨论了各种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及其特性,描述了如何... 大型工业CT是检测大型火箭和导弹的重要手段,在需要了解被检部位上下关系时,需要对获得的断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并应用交互可视化技术,在计算机上获得空间图形或任意平面的图像,讨论了各种多平面重组的方法及其特性,描述了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用OpenGL实现三维交互可视化,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三维交互可视化程序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多平面重组 交互可视化 OPENGL 螺旋CT 断层图像处理 火箭 导弹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检查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吉林 何花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4期830-831,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3例,均给予CT薄层扫描检查,将其原始数据以CT多平面重组技术展开各个方向的图像重建,观察图...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3例,均给予CT薄层扫描检查,将其原始数据以CT多平面重组技术展开各个方向的图像重建,观察图像表现,并与横断位上对比。结果:与横断位图像观察结果相比,CT多平面重组技术图像在短毛刺征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片状阴影、大片实变、支气管征、空气半月征以及磨玻璃方面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采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实现早期诊断,早发现,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肺部真菌感染 CT多平面重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导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及最小密度投影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小琴 黄凯 +2 位作者 吴诏周 赖寿伟 廖显才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胸部高分辨率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作用。方法将80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住院病人以单纯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分A、B两组;分别对其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用多平面重组及最小密度投影联合应... 目的探讨胸部高分辨率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作用。方法将80例支气管扩张并咯血住院病人以单纯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分A、B两组;分别对其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用多平面重组及最小密度投影联合应用,并以不同层厚及窗口技术进行观察。结果广泛性支气管扩张A组占60.00%,以囊状型(蜂窝样)及混合型为主。2~4肺叶支气管扩张B组占约66.66%,以柱状型(柱状、杵状)及混合型为主;肺结核继发支气管扩张约占17.50%。结论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薄层及最小密度投影3~5 mm厚度层块(厚块)对诊断支气管扩张有明显优势,利于发现病变支气管,减少诊断时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多平面重组 最小密度投影 CT 诊断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