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侯卫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现状分析,发现部分工科教师仍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黏度不高、育人模式跟不上工程型人才的需求等问题;明确了在“新工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目标和思路;提...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现状分析,发现部分工科教师仍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黏度不高、育人模式跟不上工程型人才的需求等问题;明确了在“新工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这些举措对其他“新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多学科交叉融合 电子信息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联合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骨科专硕研究生住培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文胜 周东明 +2 位作者 王玉路 吕晓峰 张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骨科专硕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进行住培的50名骨科专硕研究生,按培训时间... 目的分析骨科专硕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进行住培的50名骨科专硕研究生,按培训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CBL教学模式。分析两组研究生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及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临床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满意度评分包括骨科学习兴趣的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临床分析能力的提升、带教医师教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骨科专硕研究生住培教学中效果明显,研究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明显升高,并对教学内容表示满意,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 骨科专硕研究生 住培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3
作者 李敏 孙启微 胡弦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理念,培养设计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识。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探讨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提升环境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形势... 目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理念,培养设计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识。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探讨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提升环境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新需求。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在充分尊重环境设计学科建设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强化理论、引导实践、突出协同创新的综合性培养”为导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针对以交叉融合为手段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等问题进行改革实践,提出“设计+”的教学方法,创建“产、学、研、训、创、赛”多维度的培养模式,形成动态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产教相济、艺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实践体系创新。结果:通过系列改革形成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支撑,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国际视野、问题意识和跨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环境设计类高质量人才,成为一流专业建设中的特色。结论:新文科建设以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发展性等主旨特征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学校发展目标为依托,在教学中以“权威赛事牵线+科研课题带动+实践项目交叉+教学资源互补”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协同教学,连接贯通学校发展目标、区域地方发展、学科成长需要的主线,最终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多学科交叉融合 环境设计 人才培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人体血压和血管弹性实验
4
作者 陈明东 黄晓东 李潮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22-27,33,共7页
如何解决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人体血压和血管弹性... 如何解决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是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人体血压和血管弹性实验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考核方式、评价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特朗普制 核心竞争力 血压 血管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强 吴彪 +2 位作者 姜莉 庞然 张鹏 《物流技术》 2021年第1期12-15,18,共5页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在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得到了交通运...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在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得到了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多学科交叉融合 交通运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理念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洪杰 幸福堂 +1 位作者 施耀斌 卢颖 《中国冶金教育》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变革和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变革和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索。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教学理念、跨学科交融新型组织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跨界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工科”理念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多学科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类高职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天禹 周明欣 王巍 《居业》 2020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学科交叉融合型高职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对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创新团队建设管理为例,从管理目标、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学科交叉融合型高职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对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创新团队建设管理为例,从管理目标、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类高职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型教学创新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高职院校 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创新团队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观照下的手语舞蹈教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佳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第17期35-36,共2页
多学科交叉融合观照下的手语舞蹈教学研究,是指在把握特殊教育、舞蹈教育、生命教育等现象基础之上,以舞蹈学、手语语言学、现代人体动作科学、生态学、审美人类学5个相关学科研究范式为手语舞蹈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寻求学科交叉融合... 多学科交叉融合观照下的手语舞蹈教学研究,是指在把握特殊教育、舞蹈教育、生命教育等现象基础之上,以舞蹈学、手语语言学、现代人体动作科学、生态学、审美人类学5个相关学科研究范式为手语舞蹈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寻求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手语舞蹈教学策略,使手语舞蹈教学功能不断提升并向多维目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语舞蹈教学 多学科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婷 穆原 +1 位作者 鲁佩辰 王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及分子生物技术、免疫标记技术、质谱技术等新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不仅为医学检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学科体系的改革和教学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其... 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及分子生物技术、免疫标记技术、质谱技术等新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不仅为医学检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学科体系的改革和教学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其学科内涵,也促使医学检验走上“医理工”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之路。随着医学检验本科学制“五改四”并被归入新设置的“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培养以医学技术为主、临床医学为辅的检验技师成为本科教育主要任务。这些变化也促使了医学检验教育教学发展重点的转变,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医学检验教育的关键。本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立足学科交叉融合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当前医学检验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检验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应牢牢把握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方向,培养出兼具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检验实践能力和前沿检验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多学科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信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端 石金晶 +2 位作者 张玲 奎晓燕 施荣华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2年第3期1-4,共4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中南大学通信类专业的工科建设为例,积极探索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理念,力求结合中南大学通信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建设适合通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多...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中南大学通信类专业的工科建设为例,积极探索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理念,力求结合中南大学通信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建设适合通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研团队,打造金课,提升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交流,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多学科交叉融合 通信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笑宇 李超逸 +2 位作者 薄佩玉 张兰娣 石树正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第2期147-148,共2页
文章分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新工科对专业教师工程素养的要求,提出了地方高校工科教师专业化培养与发展的改革模式,进而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融合机制,促进... 文章分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新工科对专业教师工程素养的要求,提出了地方高校工科教师专业化培养与发展的改革模式,进而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融合机制,促进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新工科 智能制造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块化教学设计
12
作者 蔡晓龙 徐广彬 +4 位作者 冀秉魁 姚雪萍 金鑫 范珺 李明达 《集成电路应用》 2023年第5期56-58,共3页
阐述PLC控制技术课程的新工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围绕传统电气及PLC控制技术理论及课程实践,改革传统学生培养模式,结合在机器人领域长期积累的科研和工作经历,探索建立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及材料加工工程等多学科交... 阐述PLC控制技术课程的新工科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围绕传统电气及PLC控制技术理论及课程实践,改革传统学生培养模式,结合在机器人领域长期积累的科研和工作经历,探索建立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及材料加工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PLC课程体系。探讨突破学科界限,以模块化项目式教学为载体,面向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设计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项目式教学内容,以新理念、新模式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控制技术 PLC 多学科交叉融合 模块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土木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凯 吴优 +1 位作者 刘兵 李治 《中国新通信》 2022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在互联网新时代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提出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类高校应顺应新时代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工科优势和教学资源,立足于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 在互联网新时代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提出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类高校应顺应新时代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工科优势和教学资源,立足于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土木类高校的教学现状和人才发展需求,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类高校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推动土木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土木类高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新工科建设 土木类高校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新论域》
14
作者 张小飞 王凯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93-93,共1页
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而言,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力度,创新学科发展的方法论,拓展学科建设体系。为此,由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冯... 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而言,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力度,创新学科发展的方法论,拓展学科建设体系。为此,由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冯刚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新论域》(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第1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治理学、文本学、阐释学、叙事学、生态学、评估学等九个学科相结合,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发展,为构建统一的“大思政”格局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该书立意鲜明,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学 大思政 评估学 多学科交叉融合 研究力度 传播学 新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引领、德技并修、三课融合、四方共育”中职食品类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曹柏营 《食品界》 2025年第1期99-101,共3页
为探索“思政引领、德技并修、三课融合、四方共育”中职食品类教师培养模式,学校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构建“食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德技并修”的中职食品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体系,“三课融合”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搭建“... 为探索“思政引领、德技并修、三课融合、四方共育”中职食品类教师培养模式,学校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构建“食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德技并修”的中职食品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体系,“三课融合”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搭建“四方共育”中职食品类教师培养平台,使培养出来的中职食品类教师能够满足地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一定的示范和推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 教师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提升 思政课 培养平台 中职食品 多学科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居易:用心布局,学科再攀登
16
作者 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24年第17期50-51,共2页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重中之重。用心布局,才能助力学科再进阶。作为全省三大医学中心之一,服务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区域近6000万群众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按下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其中,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重中之重。用心布局,才能助力学科再进阶。作为全省三大医学中心之一,服务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区域近6000万群众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按下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其中,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医院推行学科“攀登计划”,不仅形成了核医学、肿瘤、心血管、神经、代谢五个学科特色方向,建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区域医学中心,还打造了有针对性的专病中心,并在人才和科研上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登计划 核医学 学科特色 学科建设 多学科交叉融合 用心 加速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岩石破裂时空观(一):科学定义及应用前景
17
作者 王运敏 刘祥鑫 游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大数据、大模型、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矿业、岩土、信息、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新兴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后,岩石破裂在时空尺度的表征及评估取得了长足进步。纵观岩石破... 当前大数据、大模型、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矿业、岩土、信息、安全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新兴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后,岩石破裂在时空尺度的表征及评估取得了长足进步。纵观岩石破裂问题的研究历程,所存在的不足在于人为将时序和空间特征割裂研究。究其本质,是对岩石破裂的时空一致性缺乏深度认知。在此背景下,分别从唯物主义哲学和物理学发展的视角总结了事物的时空变化性和物质运动的时空延展性规律,以能量时空性为主线,提出了岩石破裂时空观学术思想,从“岩石→能量→破裂”完全统一角度定义了岩石破裂时空观。结合新时代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岩石破裂时空观理论体系的提出将为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第四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岩石破裂时空观 时空一致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第四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融合一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17
18
作者 史小峰 张小庆 +1 位作者 曹莹 陈丽敏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3期22-27,30,共7页
为适应大健康FSMP产业对多元化食品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挖掘医药院校食品、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资源,本文提出构建“新工科”食品专业“三融合一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新工科”食品专业人才服务于大健康FSMP产业战略的能力。
关键词 大健康FSMP产业 多学科交叉融合 新工科 融合一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推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质量发展——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建设与成效
19
作者 阮永红 翁玉华 +10 位作者 吴平平 吕银云 陈招斌 董志强 王翊如 张慧君 吴丽娜 袁汝明 任艳平 曹晓宇 邓顺柳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37-246,共10页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全新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心科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通过整合和共享优质资源,构建具备多学...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全新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心科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通过整合和共享优质资源,构建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教学团队,打造一个科教协同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有力推进了实验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多学科交叉融合 科教协同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简介
2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F0002-F0002,共1页
赣南医科大学位于著名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学校设黄金、章贡、龙南3个校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 赣南医科大学位于著名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学校设黄金、章贡、龙南3个校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科大学 工学 护理学院 江西省赣州市 教育学 多学科交叉融合 革命老区 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