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值匹配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闭塞行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管民 李子园 +5 位作者 马振凯 孟淑辉 周志龙 吴立恒 李天晓 朱良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 目的 评价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10月本中心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支架植入术后闭塞组(支架闭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闭塞组(ICAS)。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特征,比较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93例。经倾向评分成功匹配14对,其中支架闭塞组14例,ICAS组27例。支架闭塞组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均低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11/14)vs. 100%(27/27),P=0.062;28.6%(4/14)vs. 44.4%(12/27),χ^(2)=0.976,P=0.323]。支架闭塞组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组[57.1%(8/14)vs. 25.9%(7/27),χ^(2)=3.873,P=0.049]。支架闭塞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I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5/14)vs. 14.8%(4/27),χ^(2)=1.289,P=0.256]。结论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与ICAS闭塞无差异,但90 d死亡率显著高于ICAS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支架植入 支架内血栓 机械取栓 倾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造影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研究
2
作者 何长林 张静 +1 位作者 张琼 王秀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9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 目的分析基于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对老年脑桥梗死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老年脑桥梗死患者9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2组患者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分析其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预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基底动脉直径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动脉直径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与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P<0.01)。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弯曲指数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基底动脉直径是老年脑桥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TA评估的基底动脉弯曲参数联合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70~0.977),敏感性为94.59%,特异性为75.41%。结论CTA可评估基底动脉弯曲程度,直观反应基底动脉形态学特点,为预测老年脑桥梗死患者远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基底动脉 脑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眩晕程度的影响
3
作者 刘世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效果,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眩晕程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39.15±5.26)cm/s、右椎动脉血流速度(39.13±4.89)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8.91±4.0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5.36)、(31.88±4.04)、(31.39±5.1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L-6(9.44±4.37)ng/L、CRP(4.18±1.29)mg/L、ET-1(70.12±9.3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67±5.43)ng/L、(6.47±1.58)mg/L、(75.27±11.75)ng/L,而CGRP(57.49±6.05)ng/L高于对照组的(45.48±5.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DHI评分(28.12±3.06)分低于对照组的(34.72±3.66)分,ESCV评分(28.17±3.56)分高于对照组的(20.31±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减轻眩晕症状,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与椎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阿加曲班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皮损伤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对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岳琳 陈树春 +2 位作者 王玥 位学迎 董细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与颅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至8月健康体检者共1169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经颅多普勒数据。依据BMI分为3组:正常组(<24 kg/m^(2)...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与颅内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6至8月健康体检者共1169例。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经颅多普勒数据。依据BMI分为3组:正常组(<24 kg/m^(2))546例、超重组(24~<28 kg/m^(2))484例和肥胖组(≥28 kg/m^(2))139例。比较3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情况。分析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条分析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并确定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风险增加的临界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颅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P<0.01),与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无相关性(P>0.05)。限制性立方条结果显示,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BMI之间呈线性相关(P>0.05),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与BMI之间呈非线性相关(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BMI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当BMI超过特定值(24.18~24.26 kg/m^(2))时,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超重 肥胖 体质量指数 基底动脉 动脉 颈内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严艺 张珂萌 +4 位作者 钟晚思 严慎强 张冰 程建华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在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进...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在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血管内治疗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级或3级,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超过2分为无效再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471例,平均年龄为68(57,74)岁,男性占比为68.9%,其中298(63.27%)例发生了无效再通。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合并心房颤动(OR=0.456,95%CI:0.282~0.737,P<0.01)、桥接静脉溶栓(OR=0.640,95%CI:0.416~0.985,P<0.05)、mTICI分级3级(OR=0.554,95%CI:0.334~0.918,P<0.05)、动脉闭塞性病变分级3级(OR=0.521,95%CI:0.326~0.834,P<0.01)、术后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OR=0.509,95%CI:0.273~0.948,P<0.05);而危险性因素包括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高(OR=1.068,95%CI:1.049~1.087,P<0.01)、合并高血压病(OR=1.571,95%CI:1.017~2.427,P<0.05)、取栓次数多(OR=1.237,95%CI:1.029~1.488,P<0.05)、术后24 h发生出血转化(OR=8.497,95%CI:2.879~25.076,P<0.01)。此外,心源性栓塞(OR=0.321,95%CI:0.193~0.534,P<0.01)和其他类型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分类试验(TOAST)分型(OR=0.499,95%CI:0.260~0.961,P<0.05)与发生更低比例的无效再通相关。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比例高,血管内治疗前桥接静脉溶栓和术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可能可以降低无效再通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再通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迈 程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其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证素及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①60例VBIV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痰湿质者>阴虚质者>血瘀质者>气虚质者>阳虚质者。②60例VBIV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55例(91.6%),眩晕为主要症状,其次为盗汗(40%)、发热(30%)、呕吐(30%)、心悸(32%)、头疼(28%)、健忘(26%)、多梦(24%)等。③通过对症状、舌脉分析得到的VBIV中医证候主要为肝肾阴虚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风痰上扰证等。④主要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痰湿质者易出现痰浊中阻证(P<0.05)、风痰上扰证(P<0.05);阴虚质者易出现肝肾阴虚证(P<0.05);血瘀质者易出现瘀血阻窍证(P<0.05);气虚质者易出现气血亏虚证(P<0.05)等。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VBIV患者的体质类型与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为未来从中医体质与证候方面研究VBIV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医体质 中医证候分析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控LC3B/p62自噬通路抑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进展的机制
7
作者 束宁德 刘庆新 曹晓雨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构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大鼠模型,观察VB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水平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影响,探讨自噬在VBD病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VB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将64只雄性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假手术组(S组)、... 目的:构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大鼠模型,观察VB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水平变化及二甲双胍的影响,探讨自噬在VBD病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VBD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将64只雄性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假手术组(S组)、VBD模型组(V组)、二甲双胍组(M组)、二甲双胍+硫酸羟氯喹组(MH组)。向后三组大鼠枕大池内注射2.5μL弹性蛋白酶构建VBD大鼠模型,S组以同样的手法向大鼠枕大池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h后,M组、MH组给予二甲双胍(200mg/kg)灌胃,S组、V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MH组在二甲双胍灌胃30分钟前给予硫酸羟氯喹(40mg/kg)灌胃预处理。干预8周后解剖并留取大鼠基底动脉,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血管重构相关指标,应用Western blot检验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LC3BI、LC3BII、p62蛋白水平,分析各组大鼠基底动脉自噬水平等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V组大鼠血管迂曲指数、血管直径及直径增加比率明显增加,LC3BII/I比值降低,p62蛋白水平升高;与V组相比,M组大鼠血管迂曲指数、血管直径及直径增加比率均明显降低,LC3BII/I比值增加,p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M组相比,MH组大鼠血管迂曲指数、血管直径及直径增加比率改善程度明显下降,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以上实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D大鼠血管迂曲扩张程度增加;VB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活性降低;二甲双胍可延缓VB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提升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自噬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窦晓光 丁亮吾 赵军伟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解郁方治疗。经治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阻力(R)、脑平均血流量(Qmean)]情况、脑氧代谢[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脑静脉血氧饱和度(Cjv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水平、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血清细胞核因子κB(NF-κB)、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水平,并随访1年后统计复发、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经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81.13%(43/53)(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Qmean高于对照组,R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SjvO_(2)、CjvO_(2)高于对照组,CaO_(2)、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F-κB、RBP4、IGFBP-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TIA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解郁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TIA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脑氧代谢,有助于维持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可降低复发率及脑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化痰解郁方 椎-基底动脉血流 脑氧代谢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分析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不同节段病变
9
作者 张诗雨 孙如镜 +1 位作者 程旭 乔鹏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3,共6页
目的基于CT血管成像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不同节段病变特点,研究其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识别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1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PCCI组98例及前循环脑梗... 目的基于CT血管成像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椎基底动脉不同节段病变特点,研究其危险因素,提高早期识别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1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PCCI组9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组101例。比较两组椎动脉优势比例、椎基底动脉各节段狭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的差异,并分析确定PCCI的危险因素。结果PCCI组椎动脉优势型比例(63.3%比48.5%)及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33.7%比20.8%)明显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χ^(2)=4.387、4.174,P均<0.05)。两组间椎动脉V1段(Z=2.029,P=0.042)、V4段(Z=3.315,P=0.001)及基底动脉(Z=2.254,P=0.024)管腔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CI组重度狭窄/闭塞率较高。右侧椎动脉优势型(OR=4.285,95%CI 1.530~12.003)及右侧椎动脉V4段中-重度狭窄/闭塞(OR=5.883,95%CI 1.458~21.022;OR=5.537,95%CI 1.623~21.329)是发生PC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CI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有关,右侧椎动脉优势型及右侧椎动脉V4段中-重度狭窄/闭塞发生PCCI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 基底动脉 CT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附1例报告)
10
作者 丁立山 郑鸣 +3 位作者 梁昊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突发头晕、意识丧失入院,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因左椎动脉严重迂曲上行困难,术中反复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术中造影见左侧椎动脉V4段内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堵塞基底动脉。因反复尝试导引导管及颅内支撑导管均不能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术中讨论后改为经肱动脉入路经右侧椎动脉进入基底动脉内将血栓取出。抽吸出暗红色坚硬血栓及部分红色血栓后,可见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通畅。继续释放支架覆盖瘤颈部、放置弹簧圈入动脉瘤内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再次造影示动脉瘤填塞致密,瘤颈部无残留,支架贴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再次发生梗塞,患者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属严重并发症,需结合术中造影结果迅速判断,抽出血栓或药物溶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颅内动脉 基底动脉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杨丽华 宋蕊楠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中间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12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振芳 司秋霞 +2 位作者 郑建彪 赵娜 黄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PCIV患者,根据颅脑MRI、MRA检查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各39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PCIV患者,根据颅脑MRI、MRA检查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各39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价眩晕程度。两组均采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倍他司汀改善脑循环等经典治疗,随访1.5年观察两组阳性事件(眩晕反复发作或后循环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与非VBD组比较,VBD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增高,DARS和DHI评分显著升高(P均<0.05)。随访期间VBD组阳性事件发生率为46.15%,高于非VBD组的28.21%(P<0.05)。结论 PCIV合并VBD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更明显,眩晕程度更严重,更容易反复发作眩晕或发生后循环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基底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效果及对血流状态的影响
14
作者 薛小芬 裴玲玲 范翔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的效果及对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的效果及对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阿加曲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的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且安全性高,还能降低TIA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倍他司汀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血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基底动脉的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浩 朱磊 +7 位作者 游潮 刘窗溪 韩国强 高方友 宋伟正 王超 马骏 王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88,806,共5页
目的:对人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探讨其疾病与相关解剖结构的联系。方法:尸体头颅20个,经手术显微镜下行解剖后观察其结构,分析其解剖特点。结果:本组标本显示Willis环变异,小脑上动脉的双干变异。人脑基底动脉下段较... 目的:对人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探讨其疾病与相关解剖结构的联系。方法:尸体头颅20个,经手术显微镜下行解剖后观察其结构,分析其解剖特点。结果:本组标本显示Willis环变异,小脑上动脉的双干变异。人脑基底动脉下段较中上段粗,上段及中段直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基底动脉有很多变异,熟悉该部位的解剖学特点可帮助临床上选择该部位病变如动脉瘤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解剖学 变异 动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椎-基底动脉先天变异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裴昌军 王琨 +1 位作者 裴敏 王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椎-基底动脉先天变异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对椎-基底...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椎-基底动脉先天变异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对椎-基底动脉进行观察,分析椎-基底动脉起源、行径、管径、数目、窗式等变异。结果160例患者中,共发现起源变异1例(0.6%),椎动脉颅外段入横突孔变异11例(6.8%),椎动脉颅内段走行迂曲变异74例(46.3%),一侧优势椎动脉变异105例(65.6%),一侧椎动脉缺如变异2例(1.3%),窗式变异5例(3.1%),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3例(14.4%)。结论 MSCTA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全程、直观、多角度显示椎-基底动脉先天性解剖变异,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部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TCD与BAEP检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艳 高峰 +1 位作者 赵玉红 董梅 《安徽医学》 2005年第5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BAEP TCD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检查 患者 短暂缺血性发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2004年2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特点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力英 朵振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 探讨国人基底动脉分支和形态与脑供血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4例正常国人 (尸体 )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和结论 发现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同基底动脉的行程、基底动脉主干与其分支的管径比 ,基底动脉主干... 目的 探讨国人基底动脉分支和形态与脑供血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4例正常国人 (尸体 )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和结论 发现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同基底动脉的行程、基底动脉主干与其分支的管径比 ,基底动脉主干与其分支间的夹角大小 ,基底动脉分支的血流方向等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解剖学 局部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郭晓洁 李浩 +2 位作者 刘营营 李瑞红 章晓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9-281,287,共4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罂粟碱30 mg bid治疗,联合组增加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qd治疗。治疗2 w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Advanced central injury severity,MES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量(Blood flow,Q)、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V),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R)等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adher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kine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Q、V均高于对照组,R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VE-cadherin、MCP-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状态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神经功能 脑循环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栓塞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东潇博 王君 +2 位作者 李宝民 刘新峰 吕彦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1-872,共2页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26日收治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后出现基底动脉尖...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6月26日收治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后出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顶端动脉 栓塞治疗 血管内治疗技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基底动脉顶端 解放军总医院 动脉瘤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