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我会通:“四大奇书”作为现代报刊广告词的生产性批评 被引量:4
1
作者 温庆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3,共9页
以《申报》为首的现代报刊将“四大奇书”作为一种广告策略,用于宣传通俗小说现代整理本的出版。“四大奇书之一”的句式置于广告开头,使“四大奇书”的指称产生诱导读者的接受效应,形成“收效之广”的社会影响。作为历史存在的“四大... 以《申报》为首的现代报刊将“四大奇书”作为一种广告策略,用于宣传通俗小说现代整理本的出版。“四大奇书之一”的句式置于广告开头,使“四大奇书”的指称产生诱导读者的接受效应,形成“收效之广”的社会影响。作为历史存在的“四大奇书”,借助现代广告这个既是批评形式又表征意义的理解手段,在物我会通的审美方式下得以有效介入当时市民消费娱乐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消遣制造品,有效拓展了其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品格。因此,应充分注意历代传播媒介的变化与社会需求的更迭,乃至广告批评现象之于文学作品意义生产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奇书 广告策略 《申报》 批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的栖居:文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以明代四大奇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春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3-34,共2页
生活于21世纪,受高科技极大影响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寻求各种使我们得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途径与方式。本文意在通过"诗意的栖居:文学、电影与文化研究"这一课题的深拓,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抒情性和诗意特征与明... 生活于21世纪,受高科技极大影响当下的我们,更应该积极寻求各种使我们得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途径与方式。本文意在通过"诗意的栖居:文学、电影与文化研究"这一课题的深拓,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抒情性和诗意特征与明代四大奇书的故事性、传奇性特征融会贯通,用符合电影创作规律的表现手段,生产出兼具观赏性、娱乐性、审美性、启示性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让人们在对经典名著的诠释乃至二度诠释的艺术想象中建构出生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奇书 电影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味何来——从四大奇书到《红楼梦》的小说史观照与文化蕴涵
3
作者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6,共10页
《红楼梦》丰富而精美的饮食呈现既是物质文化的留影,也是隐性文化的表达。在对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梳理后发现:《红楼梦》与众不同地插入了一个独特的"野味体系",这在四大奇书中几乎完全没有;反之,四大奇书... 《红楼梦》丰富而精美的饮食呈现既是物质文化的留影,也是隐性文化的表达。在对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梳理后发现:《红楼梦》与众不同地插入了一个独特的"野味体系",这在四大奇书中几乎完全没有;反之,四大奇书中常有的牛羊之类"家味"在《红楼梦》中却也全无踪影。这种野味书写当源于满族食俗,随着满族入主中原而融入到中华饮食文化中来,侧面反映出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身兼汉满文化之长的曹雪芹在大观园中为我们建构出了鲜活的历史文化情境,这一情境既是我们理解、重温过去的凭藉,也是观照、反思当下的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四大奇书 果子狸 野味 满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在日本的流传——与江户时代“四大奇书”的流传相对比
4
作者 徐梅婷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3期38-40,共3页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书籍起到的媒介作用不容忽视。何种书籍以何种方式传入以及传入之后的流传情况等,是理解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清代小说《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日本《红楼梦》流传研究...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书籍起到的媒介作用不容忽视。何种书籍以何种方式传入以及传入之后的流传情况等,是理解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清代小说《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日本《红楼梦》流传研究史的基础之上,对比同于江户时代渡日的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情况,尝试从传入时期、清代禁书政策及文学特征等方面探究《红楼梦》在日本流传的阻碍,发掘其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四大奇书 日本江户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数+大+名”格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露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1,共4页
“大”在汉语中是个无人不识的基本词,人们在使用时不用查字典也知道它的意义。但有两种常见而又特殊的用法,却没有被现行工具书收入:一是用于固定格式“数+大+名”,二是作为新词前缀用于“大+名”(大农业、大粮食)或“大+动... “大”在汉语中是个无人不识的基本词,人们在使用时不用查字典也知道它的意义。但有两种常见而又特殊的用法,却没有被现行工具书收入:一是用于固定格式“数+大+名”,二是作为新词前缀用于“大+名”(大农业、大粮食)或“大+动”(大放送、大流行)。从对“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形容词 应用写作 杰出青年 名词性成分 《新唐书·礼乐志》 外来词 意译 四大奇书 梵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版本演变述略 被引量:9
6
作者 厚艳芬 《北方论丛》 CSSCI 1996年第4期84-92,共9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三国志演义》的版本演变过程,清晰地阐述了各阶段的不同特色及其递嬗关系。《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可分为四个系统:通俗演义系统、志传系统、批评本系统、毛本系统。嘉靖元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现之前,应存在一... 本文全面考察了《三国志演义》的版本演变过程,清晰地阐述了各阶段的不同特色及其递嬗关系。《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可分为四个系统:通俗演义系统、志传系统、批评本系统、毛本系统。嘉靖元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现之前,应存在一种或数种“旧本”,这种版本的文字与嘉靖本不完全相同。在嘉靖本之后出现的余象斗本中有比较详的关索故事为嘉靖本所无,此外,在细节描写上,在文字上,在引用诗赋论赞上,在人名、地名、时间、名物上都存在诸多差异,这实际是保留着嘉靖本以前更早版本形态的表征,是嘉靖本之前存在“旧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本 《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索 《三国志》 李卓吾 四大奇书 才子书 毛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再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纪德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69-76,共8页
"世代累积"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虽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更强调"民间艺人"或"说书艺人"乃至"出版商"的集体智慧,而对"四大奇书&qu... "世代累积"与"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虽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更强调"民间艺人"或"说书艺人"乃至"出版商"的集体智慧,而对"四大奇书"之写定者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轻描淡写,对这些名著较之于民间创作表现出的巨大成就很少作出富有说服力的诠释;至于说《金瓶梅》是根据民间"词话"改编的,也未必符合民间长篇说唱文学的特点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代累积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 四大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美学精神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知常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11期9-11,共3页
22年前,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中国美学精神》一书。同时,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也还陆续出版过一系列的中国美学专著,它们是:《美的冲突》(上海学林,1989)、《众妙之门》(黄河文艺,1989)、《生命的诗境》(杭州大学,1993)、《中西比较... 22年前,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中国美学精神》一书。同时,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也还陆续出版过一系列的中国美学专著,它们是:《美的冲突》(上海学林,1989)、《众妙之门》(黄河文艺,1989)、《生命的诗境》(杭州大学,1993)、《中西比较美学论稿》(百花洲,2000)、《独上高楼——中西美学对话中的王国维》(文津,2004)、《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学林,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精神 中国美学 四大奇书 潘知常 众妙之门 美学传统 江苏人民出版社 百花洲 生命美学 中西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评《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
9
作者 齐森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西游记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小说研究 重复现象 四大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书名寓意新诠
10
作者 李金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金瓶梅》 书名 寓意 明代四大奇书 李瓶儿 潘金莲 中国小说 西门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11
作者 马兴国 《阴山学刊》 1989年第3期18-24,共7页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中叶以后问世的一部优秀白话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为四大奇书,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而且也深为日本人民所喜爱。 (一)《金瓶梅词话》的传入日本《金瓶梅词话》的最早传入日本,...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中叶以后问世的一部优秀白话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为四大奇书,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而且也深为日本人民所喜爱。 (一)《金瓶梅词话》的传入日本《金瓶梅词话》的最早传入日本,大约是在江户时代的元禄、宝永(1688—1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日本人民 《金瓶梅》研究 江户时代 武泰 国内读者 《水浒》 张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理解“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
12
作者 周明初 《长江学术》 2017年第4期43-52,共10页
纪德君教授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再思考》,对徐朔方先生提出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仍多误解。徐先生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是综合考察了宋(金)元明时期包括杂剧、南戏、话本在内的小说戏曲传世之作的结果... 纪德君教授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再思考》,对徐朔方先生提出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仍多误解。徐先生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是综合考察了宋(金)元明时期包括杂剧、南戏、话本在内的小说戏曲传世之作的结果,并非仅仅是考察了明代"四大奇书"所得的结论。如果仅仅从明代"四大奇书"出发批评徐先生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难免以偏概全。纪教授一再认为徐先生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是贬低了四大奇书写定者的创造性劳动,当与纪教授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代累积型作品 集体创作 个人创作 四大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游戏笔墨的艺术结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圣昔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3期122-128,共7页
《西游记》有什么独到之处竟能与《三国》《水浒》《金瓶》并驾齐驱而被誉为明代的四大奇书之一?又为什么能在漫长年代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历久不衰?我以为不是别的原因,契机就在于作者的游戏笔墨,是游戏笔墨给这部小说带来了不可代... 《西游记》有什么独到之处竟能与《三国》《水浒》《金瓶》并驾齐驱而被誉为明代的四大奇书之一?又为什么能在漫长年代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历久不衰?我以为不是别的原因,契机就在于作者的游戏笔墨,是游戏笔墨给这部小说带来了不可代替的独特成就和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游戏笔墨是《西游记》的艺术标志,《西游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笔墨 艺术结晶 四大奇书 艺术生命力 小说史 创作思想 艺术技巧 《水浒》 古代通俗小说 吴承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叙述法
14
《鲁迅研究动态》 1987年第3期58-59,共2页
如果乔艾斯,福克纳,西蒙等人的文字源自传统,都发展出特异的现代面目,我们自元、明以来的“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出现,而在万历年间达到高峰的“人情物理”小说的写实文体,它的观点和心灵,因为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时空,有没有... 如果乔艾斯,福克纳,西蒙等人的文字源自传统,都发展出特异的现代面目,我们自元、明以来的“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等出现,而在万历年间达到高峰的“人情物理”小说的写实文体,它的观点和心灵,因为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时空,有没有发生过基本上的改变,触生了新的动机,演变出新的现象呢?回看这一段历史过程,要找突出点,也许只有鲁迅一人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叙述法 福克纳 四大奇书 人情物理 文体 文字 历史过程 三言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明清小说研究体系与格局的讨论体系:正面临严峻挑战
15
作者 康成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5期21-22,共2页
自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小说的研究可谓是纷争叠起,仅围绕明代"四大奇书",就屡有激烈论战发生。作品的著作权不同程度地遭到怀疑,有的作者身份还须得再作审核。作品问世年代也出现了新的说法,版本嬗变状况则在被重新检讨。《金... 自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小说的研究可谓是纷争叠起,仅围绕明代"四大奇书",就屡有激烈论战发生。作品的著作权不同程度地遭到怀疑,有的作者身份还须得再作审核。作品问世年代也出现了新的说法,版本嬗变状况则在被重新检讨。《金瓶梅》研究的纷争似更醒目,先后被认定为作者的已有五十人之多,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研究 研究体系 四大奇书 八十年代 著作权 作者身份 作品 研究方法 质疑 保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水浒》人物塑造的对比艺术
16
作者 吴习云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2-36,共5页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水浒》,被视为我国明代以来的“四大奇书”之一。无论从它深刻的思想性、还是精湛的艺术性而言,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夺的名著。《水浒》这部伟大小说,从它的孕育到成书,其间经历了长...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水浒》,被视为我国明代以来的“四大奇书”之一。无论从它深刻的思想性、还是精湛的艺术性而言,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夺的名著。《水浒》这部伟大小说,从它的孕育到成书,其间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演化及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 人物塑造 四大奇书 林冲 世界文学 柴进 戴宗 鲁智深 金圣叹 处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纸、声、影的祭礼演绎跨世纪的情欲
17
作者 辛戈 《音乐爱好者》 1994年第6期10-11,共2页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四百年前,《金瓶梅》的作者以上述四句作为对世人“空去色”箴言。 时空跳越,四百年后的今天,著名作曲家谭盾和编舞家曾筱竹却以舞、纸、声、影等混合媒介去对男女情... 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四百年前,《金瓶梅》的作者以上述四句作为对世人“空去色”箴言。 时空跳越,四百年后的今天,著名作曲家谭盾和编舞家曾筱竹却以舞、纸、声、影等混合媒介去对男女情欲作另一艺术语言的意念传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人 谭盾 艺术语言 筱竹 去色 秋露 四大奇书 音乐音响 当代艺术家 人物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