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式细胞仪提高乳制品商业无菌检验时效性的研究
1
作者 刘娜 王亚萍 +1 位作者 李景云 崔生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131-139,共9页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仪探究提高乳制品商业无菌检验项目时效性。方法以地衣芽孢杆菌CMCC(B)63552和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菌株制备定量参考品。以4种灭菌乳为基质,制备染菌浓度分别为800、8000、80000 CFU/mL的菌悬液,测试流式细胞仪法... 目的基于流式细胞仪探究提高乳制品商业无菌检验项目时效性。方法以地衣芽孢杆菌CMCC(B)63552和蜡样芽孢杆菌CMCC(B)63303菌株制备定量参考品。以4种灭菌乳为基质,制备染菌浓度分别为800、8000、80000 CFU/mL的菌悬液,测试流式细胞仪法灵敏度。制备染菌浓度为8 CFU/样品和80 CFU/样品的灭菌乳和调制乳样品,经(36±1)℃保温(24±2)h后,按照GB 4789.26法和流式细胞仪法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在灭菌乳基质中,染菌浓度为800 CFU/mL时,流式细胞仪法对人工污染地衣芽孢杆菌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75%,而对人工污染蜡样芽孢杆菌的样品均未检出阳性;染菌浓度为8000 CFU/mL和80000 CFU/mL时,流式细胞仪法对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人工污染8 CFU和80 CFU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灭菌乳和调制乳样品,经保温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法检出率为100%,GB 4789.26法中未见样品膨胀,但是镜检和培养结果检出率为100%。结论当样品中染菌浓度≥8000 CFU/mL时,流式细胞仪法可稳定检出。人工污染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灭菌乳和调制乳样品经保温处理(24±2)h后,流式细胞仪法和GB 4789.26法检出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无菌 地衣芽孢杆 蜡样芽胞杆 乳制品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罐头商业无菌的快速检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焕海 王建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9-121,共3页
芦笋罐头仅商业无菌保温就需要10天,时间较长,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研究了改变保温温度并减少保温检验时间的办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芦笋罐头 商业无菌 快速检验 保温温度 保温检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T乳非商业无菌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江晓 王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4,共2页
分析了UHT奶非商业无菌的原因。依据GB/T4789.26-2003和ATD细菌生化鉴定义对UHT奶进行检测及细菌鉴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牌不同品种的6种UHT奶中,有5种为非商业无菌;分别检出蕈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结论:UHT乳质量把关须从原料乳,生... 分析了UHT奶非商业无菌的原因。依据GB/T4789.26-2003和ATD细菌生化鉴定义对UHT奶进行检测及细菌鉴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牌不同品种的6种UHT奶中,有5种为非商业无菌;分别检出蕈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结论:UHT乳质量把关须从原料乳,生产工艺,生长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奶 商业无菌 蕈状芽孢杆 短小芽孢杆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T/ALERT 3D系统在魔芋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晶 汤敏英 +2 位作者 黄晓蓉 吴谦 陈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3-467,共5页
对BacT/ALERT3D系统在魔芋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采用BacT/ALERT3D系统和GB/T4789.26两种方法对59份魔芋罐头进行孵育培养,并对19个BacT/ALERT3D系统测试阳性样品作验证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BacT/ALERT3D系统检测结合日... 对BacT/ALERT3D系统在魔芋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采用BacT/ALERT3D系统和GB/T4789.26两种方法对59份魔芋罐头进行孵育培养,并对19个BacT/ALERT3D系统测试阳性样品作验证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BacT/ALERT3D系统检测结合日本方法的验证实验,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魔芋罐头中是否存在能增殖的微生物,而GB/T4789.26对高pH值的魔芋罐头商业无菌检测存在较大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ALERT 3D系统 魔芋罐头 商业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赫法则在橘子罐头商业无菌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素文 杨文潮 +2 位作者 倪健波 胡桃燕 王建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89,共4页
参照国家标准对一批出现胖听和泄漏的橘子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接种酸性肉汤和麦芽浸膏汤均未见微生物生长,无法判断是否为非商业无菌。根据柯赫法则的原理,将胖听罐的汤汁接种到正常的糖水橘子汤汁中,汤汁产气变浑浊,经分离鉴定为酿... 参照国家标准对一批出现胖听和泄漏的橘子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接种酸性肉汤和麦芽浸膏汤均未见微生物生长,无法判断是否为非商业无菌。根据柯赫法则的原理,将胖听罐的汤汁接种到正常的糖水橘子汤汁中,汤汁产气变浑浊,经分离鉴定为酿酒酵母。研究表明,柯赫法则可以成功应用于罐头商业无菌检验,解决现行标准不能检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子罐头 商业无菌 酿酒酵母 柯赫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阻抗法检测酸性罐藏食品商业无菌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寒春 叶开富 +3 位作者 刘绍刚 徐蝉 苏梅清 谭学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02-106,共5页
建立间接阻抗法快速检测酸性罐藏食品商业无菌的方法。选取酸性罐藏食品中易污染的多粘芽孢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和异常汉逊酵母作为试验菌株,对间接阻抗法的临界值、适用性、灵敏度、测量持续时间及罐头样品取样量等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并... 建立间接阻抗法快速检测酸性罐藏食品商业无菌的方法。选取酸性罐藏食品中易污染的多粘芽孢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和异常汉逊酵母作为试验菌株,对间接阻抗法的临界值、适用性、灵敏度、测量持续时间及罐头样品取样量等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并与国标法GB 4789.26-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进行比对。研究表明,建立的间接阻抗法与国标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但比常规方法缩短7 d,3 d内即可判定样品是否为商业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阻抗法 酸性罐藏食品 商业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装传统五香烧牛肉的生产工艺与商业无菌检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彭伟国 肖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4-115,146,共3页
对传统五香烧牛肉进行了真空包装、高压蒸汽灭菌,制成软包装食品,后对制品进行了微生物学检验,制品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要求。
关键词 软包装 传统五香烧牛肉 生产工艺 商业无菌检验 真空包装 微生物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肉、鱼类罐头商业无菌检验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向红 程苏云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4-55,共2页
对59种肉、鱼类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12种样品胖听试验阳性,其中4种培养试验阳性。对所有罐进行接种培养,胖听罐与未胖听罐的接种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0>P(0.001)=10.8∴P<0.001)。胖... 对59种肉、鱼类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12种样品胖听试验阳性,其中4种培养试验阳性。对所有罐进行接种培养,胖听罐与未胖听罐的接种培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0>P(0.001)=10.8∴P<0.001)。胖听罐的pH值与同批未胖听罐的pH值无显著性差异(t=1·265<t(0.05)=2·57.∴P>0.05)。保温前后的pH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1.52<t0(0.05)=2.12∴P>0.05)。本实验结果显示:罐头商业无菌的结果判定应根据保温试验、内容物状态、pH值变化、培养试验作出综合判定,不能根据胖听这一项指标就作出判定,以免造成假阳性。建议增加pH值变化范围和对胖听罐进行培养试验和确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头 胖听 商业无菌 肉类罐头 鱼罐头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T/ALERT 3D在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晶 黄晓蓉 +3 位作者 陈彬 汤敏英 林杰 张永祥 《食品安全导刊》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长期以来都用作罐头商业无菌检验,即通过将样品保温观察至少5—10天后,再做内容物感官检查、测定pH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罐头食品中有无细菌繁殖。包括我国的CB/T4789.26—2003《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标...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长期以来都用作罐头商业无菌检验,即通过将样品保温观察至少5—10天后,再做内容物感官检查、测定pH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罐头食品中有无细菌繁殖。包括我国的CB/T4789.26—2003《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罐头食品商业无菌常规检验法》、美国FDA和AOAc的方法,对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都采用这种商业无菌检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头食品 商业无菌 无菌检测 微生物学检验 联合国粮农组织 无菌检验 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份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结果分析
10
作者 陈卫国 俞年生 +1 位作者 王文英 张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9-60,共2页
在110份罐头食品中检出非商业无菌13份。检测结果显示,非商业无菌和罐装容器有关,而与pH测定结果关系不大。
关键词 罐头食品 商业无菌检验 PH值 商业无菌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乳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商业无菌的最低可视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凤月 周燕霞 +6 位作者 巩有博 杨亚芳 郭淼 王青龙 张跃川 杨文炼 蔡雪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409-9414,共6页
目的测定灭菌乳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商业无菌最低可视浓度。方法随机购买3种不同品牌的灭菌乳,分别添加105、104、103、102、101、100CFU/mL浓度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制成模拟样品,分别对培养4、7、9、10 d的样品按照GB 4789.26-2013《... 目的测定灭菌乳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商业无菌最低可视浓度。方法随机购买3种不同品牌的灭菌乳,分别添加105、104、103、102、101、100CFU/mL浓度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制成模拟样品,分别对培养4、7、9、10 d的样品按照GB 4789.26-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的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培养7d和10d后的3种品牌模拟样品从编号(X-1)-(X-5)(X代表表1中样品信息编号)均可在视野范围内观察到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同时镜检发现培养10 d后样品中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无百倍或百倍以上增殖也无菌落形成芽孢。对培养10 d后的模拟样品进行菌落计数验证以上结论。结论灭菌乳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商业无菌最低可视浓度为101CFU/mL。灭菌乳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在培养10d后无明显增殖,也无菌落进入休眠状态。表明灭菌乳中污染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符合商业无菌相对无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脂肪芽孢杆 商业无菌 检出限 漏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商业无菌国内外标准法规对比研究及标准化工作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东思源 仇凯 +5 位作者 孟镇 邵懿 吴刚 张媛媛 王亚 屠振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05-310,共6页
该文介绍了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六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制定的与商业无菌相关的标准及法规,从商业无菌概念、满足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的生产过程、商业无菌检验方法等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进行综... 该文介绍了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六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制定的与商业无菌相关的标准及法规,从商业无菌概念、满足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的生产过程、商业无菌检验方法等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进行综述与对比分析。发现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对商业无菌建立了完善的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确保该类食品在生产过程、发生商业无菌不合格后有法可依,并通过良好生产规范、良好密封、科学杀菌(杀菌强度F值检测)及保温检验来确保整批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我国的商业无菌检验主要以生产后产品检验为主,主要依靠生产后抽样微生物检验进行监督管理,对于过程控制和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无菌过程控制管理及产品微生物检验双控制的思路,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商业无菌标准体系,对促进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规范产品质量管理和推动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无菌 标准化 法规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调制乳核桃奶加工工艺达到商业无菌快检要求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俊龙 杨小剑 +3 位作者 张淑丽 冷霜 崔国庆 乔磊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12期146-147,共2页
随着快消品消费者对产品日期新鲜度的需求和关注的提高,乳制品生产厂为了给市场交付更新鲜的产品,采用快速检验检测方法缩短检测周期,成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力补充措施。通过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配料、混料和待装工序对检测假样性结... 随着快消品消费者对产品日期新鲜度的需求和关注的提高,乳制品生产厂为了给市场交付更新鲜的产品,采用快速检验检测方法缩短检测周期,成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力补充措施。通过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配料、混料和待装工序对检测假样性结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商业无菌流式细胞快检仪器法,针对性分析调制乳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供相关质量管控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奶工艺 商业无菌快检阈值 影响因素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14
作者 马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期55-55,共1页
食品安全是当今时代,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内容。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后果恶劣的案例对于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文章重点的分析了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相关的要素。
关键词 罐头食品 商业无菌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鱼、肉类罐头商业无菌检验的探讨
15
作者 李士凯 《山东食品科技》 2000年第2期19-19,共1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罐头的需求逐渐增多,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自90年起将罐头的微生物检验、即商业无菌检验作为国家标准方法(以下称“方法”)。我们采集了10个厂家的鱼、肉类罐头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鱼类罐头 肉类罐头 商业无菌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法测定奶中的细菌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丽 宋晓东 +7 位作者 喻东威 刘志楠 刘晓川 赵源 薛志清 李梅 李海礁 王志开 《中国食品工业》 2011年第7期58-59,共2页
为了评价ATP法在UHT奶中菌藩总数和商业无菌检测的实用性,本研究通过检测UHT乳中ATP本身的含量,以及微生物平板计数法和商业菌落总数Petfifilm俐测试片法对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商业无菌检测,建立样品中ATP含量与菌落总数的对应关系。... 为了评价ATP法在UHT奶中菌藩总数和商业无菌检测的实用性,本研究通过检测UHT乳中ATP本身的含量,以及微生物平板计数法和商业菌落总数Petfifilm俐测试片法对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和商业无菌检测,建立样品中ATP含量与菌落总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类UHT牛奶中ATP法结果与菌落总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和国标平板计数法结果的相关性强,复现性好。由此可知,ATP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检测UHT奶中菌落总数和商业无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法 检测 落(cfu/mL) 总数 商业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水荔枝罐头生产中应用微波杀菌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昌实 黄智洵 +4 位作者 余恺 胡卓炎 黄志民 朱东福 白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3,共5页
采用微波杀菌技术生产糖水荔枝罐头,确定了应用微波杀菌后无菌封罐技术的生产新工艺。研究糖水荔枝罐头在隧道式微波能杀菌机中的罐距、位移速度、灌注、补充糖液的温度和操作方法等因素,确定新工艺的参数。
关键词 微波杀 荔枝 质构 颜色 商业无菌 微波杀技术 荔枝罐头 罐头生产 糖水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杀菌条件对凡纳滨对虾软烤虾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淑彦 迟海 +1 位作者 李学英 杨宪时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9,共9页
通过基于栅栏效应的工艺将凡纳滨对虾加工成高水分软烤虾,对产品进行二次杀菌,测定不同杀菌条件下软烤虾的色泽、质构、p H值、感官品质,并判定是否处于商业无菌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杀菌温度的增加,L*值、a*值与b*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随... 通过基于栅栏效应的工艺将凡纳滨对虾加工成高水分软烤虾,对产品进行二次杀菌,测定不同杀菌条件下软烤虾的色泽、质构、p H值、感官品质,并判定是否处于商业无菌状态。结果表明,随着杀菌温度的增加,L*值、a*值与b*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随杀菌时间增加,L*值略有下降,a*值与b*值略有上升。杀菌温度上升,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弹性在一定范围内先上升再下降;而粘附性一直上升,内聚性一直下降但变化相对较小,最大剪切力的整体趋势也下降。杀菌时间增加,硬度、粘附性与咀嚼性升高,内聚性与最大剪切力下降,胶粘性先下降再上升,而弹性先上升再下降。软烤虾的p H值随着杀菌温度升高变化较复杂,但杀菌时间增加时p H值上升。当杀菌条件为90℃·(30 min)-1时,软烤虾的感官品质最好,并且达到商业无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软烤虾 二次杀 色泽 质构 商业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康在PET无菌冷灌装线清洗消毒方面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被引量:2
19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第7期57-57,共1页
PET无菌冷罐装简单而言就是在无菌的灌装条件下将无菌的产品以常温灌注到无菌的PET包装容器内进行密封保存,并维持货架期内商业无菌的一种灌装工艺。同常见的热灌装工艺相比,无菌冷灌装具有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减少营养损失,... PET无菌冷罐装简单而言就是在无菌的灌装条件下将无菌的产品以常温灌注到无菌的PET包装容器内进行密封保存,并维持货架期内商业无菌的一种灌装工艺。同常见的热灌装工艺相比,无菌冷灌装具有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减少营养损失,维持饮料产品原汁原味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咖啡、植物蛋白类产品的产生,热灌装工艺已逐渐不能完全满足生产要求。未来,随着饮料向绿色、营养、保健方向的不断发展,无菌冷灌装工艺将会逐渐成为果汁、茶及蛋白类饮料的主要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无菌 PET 灌装线 清洗消毒 差异化 热灌装工艺 无菌冷灌装工艺 饮料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果汁巴氏杀菌降温节能,您准备好了吗?
20
作者 Peter Jensinger 《饮料工业》 2015年第3期79-80,共2页
利乐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许多果汁生产商可能在对某些果汁饮料进行巴氏杀菌时有些过度,因而造成了能源、金钱和时间的浪费。鉴于一些具体发现,利乐公司针对有关果汁巴氏杀菌的建议作了相应调整。按照果汁生产厂和装瓶厂的惯例,果汁在到... 利乐研究小组的发现表明,许多果汁生产商可能在对某些果汁饮料进行巴氏杀菌时有些过度,因而造成了能源、金钱和时间的浪费。鉴于一些具体发现,利乐公司针对有关果汁巴氏杀菌的建议作了相应调整。按照果汁生产厂和装瓶厂的惯例,果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需要进行两次巴氏杀菌——第一次是在果汁萃取之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是在果汁灌装之前。二次巴氏杀菌的目的就是消灭在散装储存阶段以及还原果汁时产生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生产 巴氏杀 利乐公司 果汁饮料 浓缩汁 温度 商业无菌 换热器设计 中试结果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