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减少偏移画弧的方法──同相叠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让 张振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6-441,共6页
在地震记录中的同-CDP道集内,有效波与干扰波在视速度、频率和振幅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相邻地震记录道的相似性及振幅级别的变化。因此,应该设法选择相关性最好、振幅差值最小及振幅平均值适中的地震记录道进行盈前同相叠加,以... 在地震记录中的同-CDP道集内,有效波与干扰波在视速度、频率和振幅方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相邻地震记录道的相似性及振幅级别的变化。因此,应该设法选择相关性最好、振幅差值最小及振幅平均值适中的地震记录道进行盈前同相叠加,以消除地震叠加剖面中存在的局部干扰,减少非相干记录道对有致信号的干涉,使叠加效应最佳;同时计算某一时刻记录的振幅平均值,并根据其大小对CDP道集中记录道的野值进行剔除,从而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减少们移“画弧”现象。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减少倍移“画弧”现象,而且在消除特殊的多次波方面也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 画弧 同相叠加 CDP道集 地震勘探 地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震数据射线束道集叠加压制噪声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华忠 张元巧 任浩然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5期356-360,共5页
提出了一种提高叠前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射线束道集叠加方法。与共反射面元叠加类似,它基于同相叠加原理,将时差在四分之一周期之内的道数据叠加到一道。首先制定叠加规则,抽取叠前地震数据射线束道集;然后根据同相叠加原理剔除不满足条件... 提出了一种提高叠前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射线束道集叠加方法。与共反射面元叠加类似,它基于同相叠加原理,将时差在四分之一周期之内的道数据叠加到一道。首先制定叠加规则,抽取叠前地震数据射线束道集;然后根据同相叠加原理剔除不满足条件的地震道;最后将满足条件的射线束道集通过动校和静校进行叠加。最终得到的叠加道可以起到数据规则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进行高信噪比的构造成像,提高速度分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相叠加 偏移成像 射线柬道集 地震数据规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提高信噪比处理技术 被引量:44
3
作者 苑益军 周芝旭 +2 位作者 牛滨华 王焕弟 刘爱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辩率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最基本问题。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关键技术环节为:1压制噪声,突出有效信号;2力求实现同相叠加;3处理好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针对上述关键技术环节,文中从噪声分类、干扰波压制、噪声衰减... 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辩率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最基本问题。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关键技术环节为:1压制噪声,突出有效信号;2力求实现同相叠加;3处理好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针对上述关键技术环节,文中从噪声分类、干扰波压制、噪声衰减、同相叠加等方面论述了提高信噪比处理中的几项关键技术,比较了每种去噪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对部分方法在使用中的参数选择做了描述。最后,通过实例说明,针对不同类型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高信噪比 处理技术 技术环节 同相叠加 去噪方法 有效信号 噪声衰减 关键技术 参数选择 分辩率 分辨率 干扰波 优缺点 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校正判别准则的改进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单联瑜 王希萍 +1 位作者 李振春 韩文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相位差问题是影响有效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相位校正的关键是依据一定的判别准则求取相位校正角。首先介绍了目前相位校正中常用的几种判别准则,然后对各种判别准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常用的最大... 相位差问题是影响有效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相位校正的关键是依据一定的判别准则求取相位校正角。首先介绍了目前相位校正中常用的几种判别准则,然后对各种判别准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常用的最大方差模方法计算效率低和解析法计算精度不够高的特点,对常用的相位校正判别准则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新的相位校正方法:先用最大方差模方法对模型道的剩余相位进行校正,然后用解析法计算各道的相位校正角,实现精确的相位校正。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改进的方法能够提高相位校正角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在消除剩余相位的影响、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增强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改善叠加剖面的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校正 判别准则 同相叠加 校正角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时偏移技术在VSP数据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可洋 王建民 +3 位作者 关昕 侯维丽 鲍鲲 张在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9-93,10,共6页
VSP成像技术已在油藏地球物理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VSP资料的成像精度仍有提升余地。在常规地面地震资料逆时偏移的基础上,采用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综合应用时频域数据规则化重建技术和优化叠加技术,有效压制因采集不均引入的断层... VSP成像技术已在油藏地球物理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VSP资料的成像精度仍有提升余地。在常规地面地震资料逆时偏移的基础上,采用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综合应用时频域数据规则化重建技术和优化叠加技术,有效压制因采集不均引入的断层假象问题,提高了成像精度和可信度。三维岩丘理论模型和松辽盆地L井Walkaway VSP(WVSP)资料应用实例验证了改进的VSP逆时偏移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逆时偏移 模型研究 成像条件 规则化重建 同相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常相位校正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宗平 李建军 章黎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0,78,共2页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相位问题是影响有效地震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岩性勘探、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等),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相位显得更加重要。在放松地表一致性...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相位问题是影响有效地震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岩性勘探、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等),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相位显得更加重要。在放松地表一致性等苛刻条件限制的前提下,根据最大叠加能量准则提出了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持叠前动校正的CMP道集中有效信号波形的一致性,使有效信号在叠加时能够同相叠加。理论数据的验证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叠加剖面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相位校正 同相叠加 最大叠加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低损耗六路功分器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力平 周彭博 +2 位作者 左秀权 王兵 孙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0-123,共4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对功率放大器轻重量和小体积的要求,采用基于功率分配合成技术中的同相叠加原理,设计了一种C波段的结构紧凑型窄带6路功率分配器。该分配器通过射频同轴N型连接器输入射频信号,通过环形无氧铜窄带线等相均分为6路。利用CS... 针对高功率微波对功率放大器轻重量和小体积的要求,采用基于功率分配合成技术中的同相叠加原理,设计了一种C波段的结构紧凑型窄带6路功率分配器。该分配器通过射频同轴N型连接器输入射频信号,通过环形无氧铜窄带线等相均分为6路。利用CST软件对该器件进行了初步结构优化设计和S-parameter模拟仿真,理论传输系数为-7.78 dB。结果表明,该器件能承受5.0~5.3 GHz的工作频率,功率容量达到1 000 W,各端口的功率传输效率达到97.5%以上,插入损耗为0.2 dB以内,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高功率微波 C波段 功分器 同相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震勘探中野外静校正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喻兵良 刘玉红 解建建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以山西沁水地区煤层气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为例,对比分析三种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认为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山地地震勘探中解决静校正问题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但由于两种方法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在资料处理时需针对不同勘... 以山西沁水地区煤层气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为例,对比分析三种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认为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山地地震勘探中解决静校正问题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但由于两种方法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在资料处理时需针对不同勘探区的浅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和初至波复杂程度对这两种静校正方法进行选择或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勘探 层析静校正 折射静校正 高程静校正 同相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倾斜地层地震偏移的空间采样参数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蔡锡伟 何宝庆 +2 位作者 张阳 王延 唐东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3-978,930,共7页
地震数据采集中空间采样间隔是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参数。常用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只考虑反射波无假频采样,或只对偏移孔径内的绕射波无假频采样,未考虑倾斜地层偏移成像空间采样的要求。为此,从地震偏移成像的实质和倾斜地层... 地震数据采集中空间采样间隔是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参数。常用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只考虑反射波无假频采样,或只对偏移孔径内的绕射波无假频采样,未考虑倾斜地层偏移成像空间采样的要求。为此,从地震偏移成像的实质和倾斜地层绕射波场的分布特征出发,通过建立倾斜地层反射波时距方程,根据地震波同相叠加原理推导出满足倾斜地层偏移成像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层倾角面向地震成像的空间采样间隔计算公式,为地震数据采集设计和偏移成像提供了可靠的空间采样参数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采样 倾斜地层 绕射波场 反射波时距方程 同相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