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井注采井井口含水率优化调整分析
1
作者 周新喆 张蕾蕾 +2 位作者 刘金堂 何志国 张怀钰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为解决大庆油田同井注采工业性试验区块投产后整体区块、部分单井未在最佳含水范围内生产,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问题,通过可调节有效冲程抽油泵调整、管柱检测装置回流调整的方法对比,制定同井注采井井口含水率优化调整方案。某工业性... 为解决大庆油田同井注采工业性试验区块投产后整体区块、部分单井未在最佳含水范围内生产,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一问题,通过可调节有效冲程抽油泵调整、管柱检测装置回流调整的方法对比,制定同井注采井井口含水率优化调整方案。某工业性试验区44口井中有32口井需要含水率优化,优化后产油增加5.4%,单井产液降幅43.1%,含水率下降5.97个百分点,实现了整体区块内调整采出液量和注水量之比,使油田在全开发生命周期内都在最佳含水范围内生产,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可调节有效冲程抽油泵 回流 含水率优化 下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适用性分析
2
作者 彭永刚 郑国兴 +2 位作者 郑学成 王洪海 周广玲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含水率已达99%、超过经济开采极限的采油井,为进一步降低地面产出液量,在旋流式井下一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井下水力旋流器串联的方式,将采出液在井下再浓缩,形成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室内实验表... 针对含水率已达99%、超过经济开采极限的采油井,为进一步降低地面产出液量,在旋流式井下一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井下水力旋流器串联的方式,将采出液在井下再浓缩,形成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室内实验表明,两个水力旋流器串联后,分流比在15%~45%时,最大分离效率达到98.5%。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旋流式井下二次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的可行性,可将地面日产液量降幅提高至85%以上,实现了因特高含水关停的井组再利用,提高了油井采收率,为特高含水油田后期经济、有效开发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旋流式 下二次油水分离 分离效率 日产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技术节能降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金堂 张蕾蕾 +2 位作者 王研 何志国 张怀钰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12期28-33,共6页
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占中国年产油量的70%左右,而高含水率是造成举升及水处理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使含水率超过98%的油井达到经济开采极限,同时由于油水处理量逐年递增,大量产出水经过地面循环,导致集输系统能耗增加,地面工程建设工... 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占中国年产油量的70%左右,而高含水率是造成举升及水处理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使含水率超过98%的油井达到经济开采极限,同时由于油水处理量逐年递增,大量产出水经过地面循环,导致集输系统能耗增加,地面工程建设工作量日益增多。文中同井注采技术能够对地层采出液在井下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直接回注到注入层,只采出含油率较高的液体。萨中油田开展水驱21口井和聚驱后10口井现场试验,年减少污水处理量72.2×10^(4)m^(3),年累计创效21.7万元;萨中油田开展50口井同井注采试验,注水单耗1.974 kWh/m^(3),比常规注水降低85.8%;21口同井注采井增加了对应采出井的注水井点和注水方向,起到了1口新钻水井的功能,节约费用5 166万元。该技术将地面无效循环开发变为油藏内部小循环开发,可以控制无效产液,缓解后续水处理压力,减少地面注水量,减少地面油气集输系统建设规模和数量,完善注采关系,减少新钻井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节能降耗 污水处理 无效产液 产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及其矿场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德民 张怀钰 +6 位作者 王研 朱焱 崔建峰 何志国 张蕾蕾 刘金堂 张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共10页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法,大庆油田提出了一种结合高效井下油水分离、桥式封隔器等工艺的有杆泵同井注采技术。结果表明:同井注采技术在不打新井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油水井对应连通方向、增加注水层点和提高波及体积;同时能够将同一区块分采的2套或多套层系构建起一套立体高效开发层系,使大部分水不举升到地面而直接在地层内部循环驱替。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区平均单井产液量降低了94.5%,综合含水率下降了34.1%;地下回注注水单耗降低了83.0%;井下管柱平均工作寿命可增加到1.5 a以上。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收率,实现了超过目前“极限含水”条件下继续经济、有效的开采,对老油田长期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下油水分离 有杆泵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同井注采技术 被引量:20
5
作者 程时清 段炼 +2 位作者 于海洋 赵真真 孙忠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60,共10页
针对中高渗透油藏、致密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中存在注水见效不明显、裂缝水窜等问题,设计了3种致密油藏水平井井下注采控制装置,提出了水平井同井注采工艺,并分析了油藏适应性。对于中高渗透油藏高含水水平井,关闭注水井,采用部分水平井... 针对中高渗透油藏、致密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中存在注水见效不明显、裂缝水窜等问题,设计了3种致密油藏水平井井下注采控制装置,提出了水平井同井注采工艺,并分析了油藏适应性。对于中高渗透油藏高含水水平井,关闭注水井,采用部分水平井井段注水、部分井段采油的同井注采方法,能够改变水驱方向,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对于致密油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储层物性和压裂工艺对同井缝间异步注采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井同井注采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驱波及面积,实现均匀水驱,控制油井含水率,提高油井产量,同时减少注水井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中高渗透油藏 多级压裂 水平 同井注采 缝间异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工况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姜民政 张迪 +2 位作者 段天玉 刘金堂 董康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与常规的单泵系统相比,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结构更加复杂,井下工况更加恶劣,现有技术不再适应其井下故障诊断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鉴于此,根据现场实际工况,从Gibbs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反推计算方法,建立并求解动载模... 与常规的单泵系统相比,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结构更加复杂,井下工况更加恶劣,现有技术不再适应其井下故障诊断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鉴于此,根据现场实际工况,从Gibbs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反推计算方法,建立并求解动载模型,进一步结合实测悬点示功图,绘制采出泵和注入泵示功图。现场18口井的应用中,对注入泵故障的判断结果与检泵结果符合度为91.3%,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该诊断方法为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的现场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泵 同井注采 Gibbs模型 泵示功图 工况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油水分离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树人 谢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6-108,129-130,共3页
为实现高含水油井同井注采工艺,根据与多杯等流型气锚相似的分离原理,优化设计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设计过程中,对分离器由上至下每层开口数目和孔径逐级分段增大,各进液孔进液量相近,且各采出液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足够长;通过不同... 为实现高含水油井同井注采工艺,根据与多杯等流型气锚相似的分离原理,优化设计多杯等流型油水分离器。设计过程中,对分离器由上至下每层开口数目和孔径逐级分段增大,各进液孔进液量相近,且各采出液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足够长;通过不同分段方式、开孔数目以及不同孔径的优化组合分析,考虑到机械加工的要求,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对孔径大小、孔径分级和开孔数目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各部位沉降杯内采出液的停留时间超过150s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各沉降杯的作用,有效地缩短了井下油水分离器的长度,节约了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杯等流型 同井注采 高含水油 油水分离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同井注采技术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程心平 刘敏 +3 位作者 罗昌华 张成富 姚智翔 代向辉 《石油矿场机械》 2010年第10期82-87,共6页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生产中出现的油田注水水源不足,采油井多层系开发调整要求分层段、分阶段转注及采油井伴生气回注等技术问题,开发了同井采注工艺技术。将有水层注水井的水层打开提供水源,同时保持原注水井正常注水,与平行双管相比,单...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生产中出现的油田注水水源不足,采油井多层系开发调整要求分层段、分阶段转注及采油井伴生气回注等技术问题,开发了同井采注工艺技术。将有水层注水井的水层打开提供水源,同时保持原注水井正常注水,与平行双管相比,单管大排量同井采水注水技术使同井采水量从800 m3/d提高到2 500 m3/d;对不同目标层位可分别进行采出或注入,即同井采油注气或同井采油注水,相当于把原来的1口井变成2口井使用,提高了单井利用率,实现了一定范围的井网优化。该技术在渤海湾SZ36-1J、Z9-3、LD10-1等油田成功应用8口井,已成为老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新开发油田生产完井开辟了一个新的完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多用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对聚驱采出井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曹明君 杜焱 张凤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根据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原理,利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分析了该技术对聚驱油田的适应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能够降低产液量,降低含水率,北2-J5-P25井和北2-J5-P27井日产液分别下降25 t和6t,含水率分别下降1.4%和2.7%.北2-... 根据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原理,利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分析了该技术对聚驱油田的适应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能够降低产液量,降低含水率,北2-J5-P25井和北2-J5-P27井日产液分别下降25 t和6t,含水率分别下降1.4%和2.7%.北2-J5-P27井日产油由2 t上升为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光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民政 张德实 +3 位作者 李葳 刘伟 董康兴 韩丽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70,共6页
为了研究同井注采系统抽油机方卡子对光杆疲劳强度的影响机制,基于Von Mises准则及接触非线性理论,利用Workbench建立了悬绳器-方卡子-光杆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悬点载荷与方卡子预紧力复合作用下光杆应力分布状态,以及方卡子预紧... 为了研究同井注采系统抽油机方卡子对光杆疲劳强度的影响机制,基于Von Mises准则及接触非线性理论,利用Workbench建立了悬绳器-方卡子-光杆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悬点载荷与方卡子预紧力复合作用下光杆应力分布状态,以及方卡子预紧力及安装误差对光杆应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古德曼图对其疲劳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作用下,光杆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方卡子与光杆接触位置的底部,且最大值变化趋势与悬点载荷变化趋势一致;方卡子螺栓的预紧力矩适用范围为200~350 N·m;悬绳器倾斜角度越大,光杆不对中度越大,光杆最大应力值越大;悬绳器倾斜极限角度为2.5°,悬绳器倾斜角度设置为极限角度时光杆不对中度疲劳断裂界限值为50 mm。研究成果可为同井注采系统抽油机现场安装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系统 方卡子 光杆 悬绳器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同井注采双管环空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仲浩 张成富 +2 位作者 罗昌华 王胜 邹明华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0期72-74,共3页
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时没有双管环空安全控制技术及配套工具。为此,对同井注采双管环空安全控制技术的整体方案与关键配套工具进行研究。在同井采油注水/注气管柱上建立了采油通道、注入通道和采油排气通道,每一通道配套井... 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时没有双管环空安全控制技术及配套工具。为此,对同井注采双管环空安全控制技术的整体方案与关键配套工具进行研究。在同井采油注水/注气管柱上建立了采油通道、注入通道和采油排气通道,每一通道配套井下安全阀、环空液压控制装置及过电缆封隔器。环空液压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地面液压控制系统实现井下双管环空的安全控制,在密封活塞开启的情况下可以正常采油、注入和反洗井作业。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环空液压控制装置在工作压力条件下整体密封性和反向密封性良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所得结论可为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在海上油田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双管环空 安全控制 液压控制 管柱 Y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技术应用及节点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姜民政 段天玉 +1 位作者 刘金堂 张怀玉 《石油机械》 2017年第7期97-100,共4页
为了在特高含水油井实现有效的稳油控水,设计了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该系统利用重力作用在井下将油水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水直接被注入到地层中,分离后的浓缩液举升至地面,从而降低采出液中的含水量。由于同井注采系统结构和受力情况复杂... 为了在特高含水油井实现有效的稳油控水,设计了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该系统利用重力作用在井下将油水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水直接被注入到地层中,分离后的浓缩液举升至地面,从而降低采出液中的含水量。由于同井注采系统结构和受力情况复杂,基于理论力学方法,由下至上建立了注入泵、密封活塞和采出泵的力学模型,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同井注采系统现场应用15口井,采出液平均含水质量分数下降7.2个百分点。因此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能够有效降低采出液含水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泵 同井注采 力学分析 力学模型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系统封隔失效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民政 徐书凡 +2 位作者 董康兴 刘耀 魏永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86,共7页
针对同井注采系统井下封隔锚定失效检测困难且时效性差,造成生产及能源浪费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井下油管封隔锚定松脱预警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同井注采系统封隔失效检测装置。通过检测井口套管应变以及受力状况,推导油管受力情况,从而分... 针对同井注采系统井下封隔锚定失效检测困难且时效性差,造成生产及能源浪费的问题,研究了一种井下油管封隔锚定松脱预警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同井注采系统封隔失效检测装置。通过检测井口套管应变以及受力状况,推导油管受力情况,从而分析判断井下封隔锚定装置的工作状态。基于WIN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了便携式油管封隔锚定失效预警检测仪器,以12 V蓄电池作为能源,在井口套管贴应变片组成惠斯通电桥,以此测量井口套管应变,利用油管封隔锚定失效预警检测仪器采集并记录井口套管应变数据,通过对比井口套管应变历史数据,即可判定井下油管锚定工作状况。在对30口同井注采井的长期监测中,发现4口井的坐封载荷远低于坐封时加载的载荷,判定这4口井属于封隔锚定失效井,这与实际情况相符。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及时预警井下封隔锚定装置松脱故障,有效指导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系统 套管应变 封隔器 锚定装置 失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同井注采泵合理排量的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继成 匡力 +3 位作者 郑灵芸 李倩茹 崔建峰 王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4,72,共7页
为了实现同井注采井回注层的合理配注,利用劈分方法、注采平衡原理、垂直多相管流计算方法、泵效计算方法以及泵的理论排量计算方法等理论,推导出了一套计算同井注采泵合理排量的方法。该方法表明,应该同时考虑泵筒参数优选与抽油机生... 为了实现同井注采井回注层的合理配注,利用劈分方法、注采平衡原理、垂直多相管流计算方法、泵效计算方法以及泵的理论排量计算方法等理论,推导出了一套计算同井注采泵合理排量的方法。该方法表明,应该同时考虑泵筒参数优选与抽油机生产参数调整,以保证井筒举升与地层供液相互协调,稳定生产,从而实现回注层的合理配注。利用该方法对大庆油田同井注采试验区的某一井组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适用于该井组的泵筒参数以及抽油机参数调整数据,为该井组回注层的合理配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合理泵效 泵的理论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技术与油藏工程一体化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永刚 李巍巍 +2 位作者 周广玲 郑学成 马志权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3年第10期63-66,71,共5页
以“井下油水分离、注采一体化”为理念,自主研发了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在井下对高含水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举升至地面,分离出的水直接回注到地层,可大幅降低地面采出液量,节约开采成本。将该技术与油藏工程结合应用,... 以“井下油水分离、注采一体化”为理念,自主研发了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在井下对高含水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举升至地面,分离出的水直接回注到地层,可大幅降低地面采出液量,节约开采成本。将该技术与油藏工程结合应用,通过调整注采层系,重构注采关系,可以改变并增加驱替方向,提高采收率。井组试验表明,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实现高关井组复产,4口试验井平均含水率降低4个百分点,累计增油528.5 t,恢复了经济开采价值,为探索延长高含水老油田生命周期、拓展开发极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油田 同井注采 油藏工程 驱替关系 经济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井区隔层窜流界限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继成 郑灵芸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0-65,98,共7页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可使产出液在地下实现油水分离,达到减少地面水处理量,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但实施此项技术之后,同井注采井区回注层与产出层之间的压差增大,当二者之间压差大于隔层启动压力梯度时,隔层流体发生窜流。为防止隔层流体...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可使产出液在地下实现油水分离,达到减少地面水处理量,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但实施此项技术之后,同井注采井区回注层与产出层之间的压差增大,当二者之间压差大于隔层启动压力梯度时,隔层流体发生窜流。为防止隔层流体发生窜流,根据A油田实际地层参数,建立同井注采模型,研究实施同井注采技术之后隔层发生窜流的范围及单井日产液量的上限值,得到隔层渗透率-厚度-单井日产液量界限图版。分析图版可知,当前A油田同井注采井单井日产液量为70m^3条件下,隔层渗透率为1×10^(-3)μm^2时,隔层厚度下限值为2.3m;隔层厚度为3m时,隔层渗透率上限值为1.25×10^(-3)μm^2。在隔层物性参数变化时,可根据图版确定同井注采井合理的单井日产液量,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隔层窜流 启动压力梯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研制及分离效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德民 王研 +4 位作者 刘金堂 何志国 张怀钰 张蕾蕾 张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2,共7页
同井注采技术是指在井下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回注到注入层,剩余含油较多的油水混合物举升至地面。利用多杯等流原理、聚并原理、浅槽原理和相渗原理研制高效井下油水分离器是实现同井注采技术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最佳井下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技术是指在井下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回注到注入层,剩余含油较多的油水混合物举升至地面。利用多杯等流原理、聚并原理、浅槽原理和相渗原理研制高效井下油水分离器是实现同井注采技术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最佳井下油水分离器的结构(包括沉降杯杯底瓦棱状倾角、棱数、杯高、杯间进液间隙)、杯底形状以及杯内填料。结果表明,当沉降杯底部瓦棱状倾角为30°、棱数为12个、进液间隙为0.5 mm、杯高为15 mm,并且在钻石杯底、杯内装填亲油介质4的条件下分离器分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下油水分离 有杆泵 多杯等流 分离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配套工艺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德民 王研 +4 位作者 张蕾蕾 刘金堂 张怀钰 何志国 张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同井注采技术中存在采注泵、封隔器故障难以判断、柱塞故障率高、注采比调整困难等问题,为此研发同井注采井下工况检测方法、可调有效冲程及防气锁液力反馈泵、柱塞组件螺纹防脱技术等配套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基于载荷曲线法和回注系统... 同井注采技术中存在采注泵、封隔器故障难以判断、柱塞故障率高、注采比调整困难等问题,为此研发同井注采井下工况检测方法、可调有效冲程及防气锁液力反馈泵、柱塞组件螺纹防脱技术等配套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基于载荷曲线法和回注系统完整性检测法的同井注采系统管柱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现场应用458口井,故障识别率达100%;在改变有效冲程抽油泵在不动管柱、不改变冲程和冲次条件下,可实现注采率在1∶6~200∶1间调整,该泵采用螺纹防脱技术和防气锁反馈泵有效解决抽油泵柱塞及丝扣断裂等故障和切槽液力反馈泵气锁现象;防上浮封隔器和稳水器能缩短地层产出的原油充满泵吸入口至封隔器胶筒之间的油套环空的时间,缩短低含油井含水率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工况检测 可调冲程 防气锁 螺纹防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同井注采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贵川 杨进 +2 位作者 严德 田瑞瑞 周波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86-388,共3页
针对海上油田采油平台油井投资高、井间距大、井槽数量少的特点,在充分进行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制适宜的工艺管柱及配套的井下工具,研发了同井注采一体化技术,包括同井注气采油、同井采油注水、同井采水注水和水聚分注技术,可以... 针对海上油田采油平台油井投资高、井间距大、井槽数量少的特点,在充分进行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制适宜的工艺管柱及配套的井下工具,研发了同井注采一体化技术,包括同井注气采油、同井采油注水、同井采水注水和水聚分注技术,可以把原来的1口井变成2口井,在不增加新井的前提下成功缓解了海上油井数量对油田增产的制约,节省了油田钻井和平台建设的开发成本,降低了油田生产投资风险,为油田产量快速增长和节能减排(减排污水、CO2减排)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并在现场应用中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一体化 水聚分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井注采泵抽系统抽油杆柱纵向振动与悬点示功图仿真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赛 姚春东 +2 位作者 赵超 张佳妮 董子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6,共6页
由于同井注采泵抽系统抽油杆柱受到双泵柱塞载荷的共同作用,现有的抽油杆柱单泵力学模型不能用于同井注采双泵力学模型的研究,需要在抽油杆柱单泵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鉴于此,综合考虑柱塞的运动规律、泵筒内流体的可压... 由于同井注采泵抽系统抽油杆柱受到双泵柱塞载荷的共同作用,现有的抽油杆柱单泵力学模型不能用于同井注采双泵力学模型的研究,需要在抽油杆柱单泵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鉴于此,综合考虑柱塞的运动规律、泵筒内流体的可压缩性及泵筒内气体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抽油泵柱塞载荷仿真模型。基于同井注采系统双柱塞载荷作用下的抽油杆柱工作原理,建立了双柱塞载荷作用下的抽油杆柱纵向振动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悬点最大载荷与实测悬点最大载荷误差仅为2.35%,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而且悬点最大载荷随着气油比RGO的增大而减小,悬点最小载荷随着气油比RGO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双柱塞载荷 纵向振动 仿真模型 示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