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铋纳米棒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艳芳 马新国 +1 位作者 易欣 朱永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4-660,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形貌可控的磷酸铋纳米棒光催化剂,并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甘油含量、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及前驱...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形貌可控的磷酸铋纳米棒光催化剂,并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甘油含量、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及前驱体浓度会影响磷酸铋纳米棒的形貌及结构.甘油含量和前驱体浓度主要影响产物形貌.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产物的长径比先增大后减小.前驱体浓度越低,所得BiPO4纳米棒的尺寸越小,长径比越大.水热时间短时,产物结晶度差,且为六方相,时间延长后转化为单斜相.水热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完美晶体的形成,160°C时产物的结晶度最高.实验结果表明:BiPO4纳米棒在紫外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活性受长径比和尺寸大小影响的总体趋势是长径比越大,尺寸越小,其光催化活性越强.结晶度对BiPO4的光催化性能影响较大,结晶度越高,其光催化活性越好.单斜相BiPO4的光催化活性较六方相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铋 纳米棒 水热法 可控合成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法可控合成BiPO_4纳米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艳艳 刘艳芳 +3 位作者 吕艳辉 王华 凌强 朱永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584,共9页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pH值和反应物浓度对BiPO4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的影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 采用回流法合成了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pH值和反应物浓度对BiPO4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的影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分析(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探针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的形貌尺寸影响较大,反应物比例和pH值对产物晶相结构和形貌尺寸均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BiPO4光催化剂的活性.调控各种因素后可合成出具有单斜相独居石/六方相混晶结构的高紫外光活性BiPO4纳米棒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 可控合成 BiPO4 混晶结构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Bi_4Ti_3O_(12)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雪 关庆丰 +2 位作者 刘婷婷 张瑶 邹春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1-417,共7页
研究了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形貌的钛酸铋(Bi_4Ti_3O_(12),BIT)粒子的光学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进行... 研究了用一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形貌的钛酸铋(Bi_4Ti_3O_(12),BIT)粒子的光学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T样品为层状钙钛矿结构.FES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反应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粒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BIT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88-2.93 eV利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的甲基橙(MO)降解实验评价了BIT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T的光催化活性比掺氮TiO_2(N-TiO_2)高得多.研究了形貌对BIT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BIT纳米带光催化效率最高,经可见光照射360 min,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 纳米球 纳米片 纳米带 可控合成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花形和线状钒酸铋的可控合成及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林雪 于丽丽 +3 位作者 闫丽娜 关庆丰 闫永胜 赵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71-1777,共7页
通过无模板、无助剂的可控水热法,制备出球形、花形和线状钒酸铋(BiVO4),研究了其光学和可见光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观测其结构和形貌特征.XRD谱线显示,所制备的样品为单斜晶体结构.T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过... 通过无模板、无助剂的可控水热法,制备出球形、花形和线状钒酸铋(BiVO4),研究了其光学和可见光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观测其结构和形貌特征.XRD谱线显示,所制备的样品为单斜晶体结构.TEM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热过程的反应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纳米粉体.基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的微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些不同形貌的形成机制.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表明BiVO4样品的带隙能约为2.19-2.33eV.利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的罗丹明B(RhB)降解实验评价了BiVO4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VO4的光催化活性比商用TiO2催化剂P25和掺氮TiO2(N-TiO2)高得多.所制备的球形BiVO4光催化效率最高,经可见光照射180min,Rh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100%.系统地研究了结构和形貌对不同pH值下制备的BiVO4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微米球 微米花 微米线 可控合成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纳米SnO_2的可控合成及催化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名扬 赵景红 +1 位作者 邹明强 刘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2-1117,共6页
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为模板,采用液相沉积法,通过改变煅烧温度可控合成了SnO2-CNT复合纳米材料、SnO2纳米棒和SnO2纳米粒子3种形貌的SnO2纳米材料,研究了3种形貌的SnO2纳米材料对乙酸乙酯催化发光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形貌... 以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为模板,采用液相沉积法,通过改变煅烧温度可控合成了SnO2-CNT复合纳米材料、SnO2纳米棒和SnO2纳米粒子3种形貌的SnO2纳米材料,研究了3种形貌的SnO2纳米材料对乙酸乙酯催化发光的影响.考察了3种不同形貌SnO2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度和结构,讨论了影响纳米材料催化发光特性的因素,研究了3种不同形貌SnO2纳米材料对乙酸乙酯催化发光图谱和强度的变化,建立了3种新型、高效的不同形貌纳米催化发光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合成 不同形貌SnO2纳米材料 催化发光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纳米晶体的液相法可控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承玲 谢明 +7 位作者 刘满门 崔浩 杨有才 陈永泰 张吉明 王塞北 王松 胡洁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SnO2纳米晶体广泛应用于电极材料、气敏材料及催化材料。概述了纳米SnO2结构液相法可控合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均匀沉淀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4种主要合成方法,并结合各种方法的特点对其在纳米SnO2各应用领域... SnO2纳米晶体广泛应用于电极材料、气敏材料及催化材料。概述了纳米SnO2结构液相法可控合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介绍了均匀沉淀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4种主要合成方法,并结合各种方法的特点对其在纳米SnO2各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纳米晶体 液相法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Nd_2(CO_3)·_38H_2O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文庆 邢西萍 +2 位作者 张超 袁煜昆 陈亚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6-1040,共5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钕[Nd(NO3)3]溶液(碳酸钠溶液)所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为反应介质,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Nd2(CO3)3·8H2O,并考察了水/核比([H2O]/[CTAB])和Nd(NO3)3的浓度对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利...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钕[Nd(NO3)3]溶液(碳酸钠溶液)所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为反应介质,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Nd2(CO3)3·8H2O,并考察了水/核比([H2O]/[CTAB])和Nd(NO3)3的浓度对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DSC-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Nd2(CO3)3.8H2O的晶型、形貌及尺寸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不同形貌Nd2(CO3)3·8H2O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水/核比的增大,Nd2(CO3)3.8H2O的形貌从多面体变成鱼尾状,再变成针状;随着Nd(NO3)3浓度的增大,针状Nd2(CO3)3.8H2O的尺寸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微乳液溶剂热法 Nd2(CO3)3·8H2O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环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8
8
作者 彭银 鲍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六次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C6H12N4)和水合硝酸锌[Zn(NO3)2.2H2O]为原料,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poly(acrylamide-co-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缩写为PAM-CTAC]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液相沉淀法... 以六次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C6H12N4)和水合硝酸锌[Zn(NO3)2.2H2O]为原料,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氯化二烯丙基二甲基铵[poly(acrylamide-co-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缩写为PAM-CTAC]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ZnO纳米环.产物的结构与形貌经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形貌与尺寸的影响.讨论了PAM-CTAC作用下ZnO纳米环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六方Wurtzite型结构的ZnO纳米环,环内径约为220nm,壁厚约为70nm.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对ZnO纳米环的形成以及纳米环的尺寸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起关键作用的是PAM-CTAC.通过改变PAM-CTAC的浓度,能有效地实现ZnO纳米环的可控合成.室温荧光光谱显示,ZnO纳米环的紫外发射峰具有较窄的半高宽(FWHM)(约7nm),表明合成产物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可控合成 纳米环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材料可控合成及在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丁艺 卢喜瑞 +2 位作者 旦辉 袁世斌 毛雪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8-41,共4页
介绍了介孔材料可控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了介孔材料在核工业中的应用,如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离和废物固化等,并对介孔材料控制合成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对介孔材料进行孔道结构及形貌控制合成、修饰或功能化研究,制备... 介绍了介孔材料可控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了介孔材料在核工业中的应用,如用于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离和废物固化等,并对介孔材料控制合成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对介孔材料进行孔道结构及形貌控制合成、修饰或功能化研究,制备具有短孔道特殊形貌的介孔材料,提高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寻求更经济可行的合成路线,降低介孔材料的生产成本,逐步实现产业化;深入研究可控合成机理及介孔材料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可控合成 核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功能化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娜 苏琪 +2 位作者 杨高玲 刘柏雄 杨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28,共9页
WO_3基纳米材料具有光催化降解、光解水、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等特性,在光催化剂、新能源利用、智能窗口、传感器和平板显示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模板法在制备WO_3基纳米材... WO_3基纳米材料具有光催化降解、光解水、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等特性,在光催化剂、新能源利用、智能窗口、传感器和平板显示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模板法在制备WO_3基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各制备方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综述了WO_3基纳米材料近年来在催化降解、污染物吸附、光解水制氢、电致变色等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纳米材料 可控合成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基水杨酸钠辅助下CuO纳米结构的维度可控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小燕 金涌 +3 位作者 臧洪梅 宋珏 汤继辉 陈飞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以磺基水杨酸钠(SS)作为形貌调控剂,采用水热方法可控合成了各种不同形貌和维度的CuO纳米材料。结果表明,通过简单调节SS/CuCl2的摩尔比,分别合成了CuO纳米棒,纳米枝晶和海胆状球形分级结构。如果体系中不引入SS,产品则是CuO纳米片。紫... 以磺基水杨酸钠(SS)作为形貌调控剂,采用水热方法可控合成了各种不同形貌和维度的CuO纳米材料。结果表明,通过简单调节SS/CuCl2的摩尔比,分别合成了CuO纳米棒,纳米枝晶和海胆状球形分级结构。如果体系中不引入SS,产品则是CuO纳米片。紫外-可见光谱显示了各种CuO纳米结构与尺寸和形貌相关的吸收现象,为了探索CuO各种形貌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纳米结构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2O4多孔球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晓晶 彭银 +1 位作者 刘正银 刘述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7,共5页
采用温和水溶液法,以CuCl2.2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合成了新颖结构的CuC2O4多孔球。产物结构与形貌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不同体积阴离子等对产物形貌与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温和水溶液法,以CuCl2.2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合成了新颖结构的CuC2O4多孔球。产物结构与形貌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不同体积阴离子等对产物形貌与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斜结构的CuC2O4多孔球直径为400~540nm,每个多孔球由50~80nm的纳米粒子自组装而成。反应物浓度及阴离子体积能调节纳米粒子的团聚尺寸,而反应温度可有效地调节多孔球的尺寸。刻蚀过程解释了CuC2O4多孔球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2O4多孔球 可控合成 刻蚀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晶体的微波辅助polyol法可控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成文 刘先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微波辅助polyol法合成多种形态的镍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镍纳米晶体的磁性能。XRD结果显示,样品为面心立方结构;TEM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通过微波辅助polyol法合成多种形态的镍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镍纳米晶体的磁性能。XRD结果显示,样品为面心立方结构;TEM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得到单分散的球状、链状、头发状镍纳米晶体。VSM分析结果,表明头发状镍纳米晶体具有典型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晶体 微波辅助polyol法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iO_3纳米粉体粒度的可控合成
14
作者 张文莉 魏超 +1 位作者 王钊 倪良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以Ti(OC4H9)4、醋酸铅作为原料,在水热体系内首先合成具有2~5nm尺寸的非晶态PbTiO3,将得到的产品进行退火处理,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00℃时退火得到的PbTiO3纳米粉体为平均粒径在30nm左右,没有明显... 以Ti(OC4H9)4、醋酸铅作为原料,在水热体系内首先合成具有2~5nm尺寸的非晶态PbTiO3,将得到的产品进行退火处理,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600℃时退火得到的PbTiO3纳米粉体为平均粒径在30nm左右,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出现。800℃时其平均粒径增加至80nm左右,粒径分布范围变宽,而且发生严重的团聚。物质的结构从非晶态转化为四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bTiO3 退火 结晶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无机晶体的可控合成
15
作者 吴春艳 张梓晗 周国方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文章介绍了晶体形状的形成机理并综述了复杂结构无机晶体的可控合成方法。晶体形状是由其生长习惯和分形生长确定的,液相合成利用实验条件调整晶体本身的生长习惯,被证明是复杂结构无机晶体最广泛使用也是最成功的合成方法之一;电沉积... 文章介绍了晶体形状的形成机理并综述了复杂结构无机晶体的可控合成方法。晶体形状是由其生长习惯和分形生长确定的,液相合成利用实验条件调整晶体本身的生长习惯,被证明是复杂结构无机晶体最广泛使用也是最成功的合成方法之一;电沉积法由于可以随意地设计晶体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同时可以随时停止和随时重新开始结晶,为探讨复杂微结构的结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种通用且简单的实验途径;自相似生长为晶体生长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尺寸、取向和形貌可控的较大的等级结构的合成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晶体 可控合成 复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溶剂热法微/纳米La_2O_3的可控合成
16
作者 朱文庆 苟宝成 +2 位作者 李莉 樊盼 师兰婷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碳酸铵、六水合硝酸镧、正辛烷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针状微/纳米La_2O_3及其前驱体LaOHCO_3。利用XRD、TG-DTG、FT-IR表征手段测试和分析前驱体,并确定了前驱体为LaOHCO_3,适宜的焙...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碳酸铵、六水合硝酸镧、正辛烷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针状微/纳米La_2O_3及其前驱体LaOHCO_3。利用XRD、TG-DTG、FT-IR表征手段测试和分析前驱体,并确定了前驱体为LaOHCO_3,适宜的焙烧温度为900℃;利用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产物进行了晶型结构,形貌和尺寸的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和尺寸的影响,提出了微/纳米La_2O_3前驱体LaOHCO_3的可能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微/纳米La_2O_3及其前驱体LaOHCO_3分别为六方和斜方晶相结构,针状微/纳米La_2O_3的尺寸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变的细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溶剂热法 微/纳米La2O3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棒和纳米片构建的CuO空心微球可控合成及其形貌依赖的声催化活性
17
作者 张丽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0-1236,共7页
在180℃下,CuCl_2和NH_3·H_2O水热反应制备了纳米片构建的CuO空心微球。在上述体系中,加入乙二醇,制备了纳米棒构建的CuO空心微球。其形成机理是以NH_3气泡为模板的原位吸附生长过程。以酸性大红为例,比较了两者的声催化性能,结果... 在180℃下,CuCl_2和NH_3·H_2O水热反应制备了纳米片构建的CuO空心微球。在上述体系中,加入乙二醇,制备了纳米棒构建的CuO空心微球。其形成机理是以NH_3气泡为模板的原位吸附生长过程。以酸性大红为例,比较了两者的声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棒构建的CuO空心微球声催化性能强于纳米片构建的CuO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微球 可控合成 声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掺杂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振湖 马玉荣 齐利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93-2499,共7页
通过油酸盐前驱体高温热解法制备出大小均匀的钴掺杂四氧化三铁球形纳米粒子,其钴/铁摩尔比可以通过调节油酸钴与油酸铁的比例进行调变.当产物中钴/铁摩尔比从0.024增加到0.156,所制备的氧化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矩从39emu·g-1逐渐... 通过油酸盐前驱体高温热解法制备出大小均匀的钴掺杂四氧化三铁球形纳米粒子,其钴/铁摩尔比可以通过调节油酸钴与油酸铁的比例进行调变.当产物中钴/铁摩尔比从0.024增加到0.156,所制备的氧化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矩从39emu·g-1逐渐减小到30emu·g-1,而矫顽力从0Oe升至190Oe.在305°C下,随着反应体系的热解时间由0.5h增加到3h,所制备出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尺寸逐渐由7nm增加到14nm.热解时间较短时,以高价态的四氧化三铁的晶型为主,辅之以少量的氧化亚铁;热解时间增加至2h,产物的晶型为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的复合物;而继续增加热解时间至3h,除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之外,还出现少量的零价态的CoFe合金,说明铁(钴)元素经历了由三价到二价,最后被还原为零价的过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的尺寸逐渐增大,同时产物中氧化亚铁的含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掺杂 磁性 氧化铁 可控合成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O-5分子筛的可控合成及晶化过程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哲超 夏坤 +3 位作者 王婧 周丹 鲁新环 夏清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4-1230,共7页
在非醋酸体系下分别通过动态和静态水热晶化方法合成了SAPO-5分子筛,并考察了转速、晶化时间及凝胶体系水硅比对SAPO-5分子筛晶相及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静态、动态水热条件下SAPO-5分子筛的... 在非醋酸体系下分别通过动态和静态水热晶化方法合成了SAPO-5分子筛,并考察了转速、晶化时间及凝胶体系水硅比对SAPO-5分子筛晶相及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静态、动态水热条件下SAPO-5分子筛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静态水热条件下晶化6 h得到的SAPO-5分子筛为球状、六边形柱状聚集晶体;而在20 r/min转速下晶化2和6 h得到的SAPO-5分子筛分别为分散的凹面柱状晶体(凹面直径约6~8μm)及均一分散的球状晶体(直径为16μm);在60 r/min转速下晶化3 h即可得到高度分散的六边形柱状晶体(六边形直径约5~8μm);提高转速至100和140 r/min时仅需晶化1 h即可得到六边形柱状晶体.通过考察体系水硅比(H2O/Si摩尔比)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水硅比为70,此条件下所得晶相为纯相且分子筛的分散度最好.综上可知,相较于静态晶化,动态晶化不仅从形貌上改善了晶体的分散度,通过缩短晶化时间、降低晶化转速也提高了SAPO-5分子筛的晶化效率.本文采用较小的水硅比(H2O/Si摩尔比为70)、较低的模板剂用量在非醋酸体系下合成了SAPO-5分子筛,为SAPO-5分子筛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更简单、经济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5分子筛 水热转动晶化 可控合成 晶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最新进展:可控合成与电催化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天怡 崔铖 +2 位作者 戎宏盼 张加涛 王定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116,共22页
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因其高度有序的结构特点,优异的抗氧化及耐腐蚀性能,作为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催化反应,目前已有的PtCo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在燃料电池阴极反应(氧还原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均达到了美国能源部(DOE)2020年... 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因其高度有序的结构特点,优异的抗氧化及耐腐蚀性能,作为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催化反应,目前已有的PtCo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在燃料电池阴极反应(氧还原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均达到了美国能源部(DOE)2020年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电催化性能,需要对影响纳米晶电催化性能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可控合成策略及其在电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基金属间化合物 纳米晶 可控合成 结构有序 电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