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国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静脉血氧分压(P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血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Ldyn)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定位时间(4.26±0.57)min、插管时间(124.75±14.61)s均短于对照组的(6.89±0.85)min、(173.41±19.43)s,肺萎陷时间(8.21±1.01)min长于对照组的(5.82±0.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vO_(2)(61.21±6.57)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185.32±22.65)mm Hg、Qs/Qt(19.24±4.37)%低于对照组的(68.49±6.43)mm Hg、(214.38±21.45)mm Hg、(23.87±4.52)%,CLdyn(35.89±5.74)ml/cm H2O(1 cm H_(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的(26.23±3.14)ml/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肺隔离各有优势,但支气管封堵器插管耗时较短,对患者下气道损伤也比较小,但其肺萎陷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右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被引量:28
2
作者 关健强 黑子清 +2 位作者 马武华 孙海云 罗刚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17-18,21,共3页
目的对右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进行研究,进一步指导右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方法40例病人,拟行左侧入路胸科手术。所有病人均采用右侧35 F 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后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支气... 目的对右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进行研究,进一步指导右侧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方法40例病人,拟行左侧入路胸科手术。所有病人均采用右侧35 F 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后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支气管纤维镜检查DLT位置作出分析并调整导管。调整好导管位置后,记录插管深度。病人摆好体位后,再一次纤支镜检查导管位置并调整。观察不同方法下右DLTs插管分隔的情况及体位变动对导管位置的影响。结果听诊下有8例经反复调整导管无法到位,在纤支镜下直接定位。在听诊定位后经纤支镜检查,发现导管位置不当5例,导管位置严重不当的24例,以远端错位为主21例。在纤支镜直接定位下仍有8例病人导管位置严重不当。改变体位后再检查,有14例发生了导管移位。其中8例出现严重位置不当。以近端移位为主12例。结论右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纤支镜可以有效进行分析定位。而改变体位常使导管位置改变,在体位改变后应常规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分隔 单肺通气 胸科手术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凌海 史志国 +2 位作者 刘涛 王春 陈玢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在全身麻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薛广星 于建民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在全身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纤支镜检查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在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组(A组)与局部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组(B组),记录... 目的观察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在全身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纤支镜检查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在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组(A组)与局部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1)、进镜时(T2)、术中(T3)时的MAP、HR值,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完成后进镜时间(T4)、进镜后手术时间(T5)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A组患者在T1、T2、T3时的MAP、HR值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进镜时间、进镜后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接头连接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支气管镜检查,解决了检查中通气问题,保障了患者安全,患者无痛苦记忆、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接头 纤维支气管 喉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位置改变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涛 罗太君 +2 位作者 陈玢 曹晓曼 刘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 目的探讨头颈部位置变动对可视双腔气管导管(DLT)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行胸科手术的患者40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DLT,所有患者均采用可视F35号左侧DLT。患者头部处于正中位固定气管导管,随后在可视DLT的引导下,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分别测量患者头颈部处于正中位、前屈位、后仰位、左侧位(左偏90°)及右侧位(右偏90°)时双腔气管右侧导管尖端与隆突的距离。结果头颈部屈曲引起DLT向内移位(5.6±2.0)mm,头颈部后仰引起DLT向外移位(12.9±4.3)mm,患者头颈部位于前屈位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明显小于头颈部后仰时双腔管移动的距离(t=-15.48,P<0.01);头颈部左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3±1.3)mm,头颈部右偏引起DLT向外移位(4.2±1.3)mm,患者头颈部左偏与右偏时,可视DLT的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气管导管移位多少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可视化技术展示头颈部移动引起气管导管位置的改变,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可视双腔气管导管 体位 头颈部 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麻醉期间气道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秀才 齐英凯 +2 位作者 韩倩 王雷 单士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麻醉期间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 80例周围型肺癌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组Ⅰ和组Ⅱ,各40例。组Ⅰ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麻醉插管后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组Ⅱ患者在麻醉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麻醉期间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 80例周围型肺癌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组Ⅰ和组Ⅱ,各40例。组Ⅰ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麻醉插管后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组Ⅱ患者在麻醉前相应时间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麻醉插管后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观察侧卧位双肺通气(T1)、单肺通气(T2)、术中离断支气管(T3)、术后双肺通气(T4)时的平台压和气道峰压。结果组Ⅰ患者T1、T2、T3、T4时平台压(15±3)、(24±3)、(23±3)、(21±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及气道峰压(18±4)、(25±5)、(25±3)、(23±3)cm H_2O均低于组Ⅱ患者(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预防性静脉给予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通气压力,减少气压伤,改善单肺通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双腔气管导管 气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科胸腔镜手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丁薇 林淑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8期112-113,共2页
总结了60例心脏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应用纤支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的护理体会,包括导管的选择,双腔气管导管的准备,气管插管的配合,纤支镜的准备、使用、清洗和消毒等方面。认为良好的护理配合对应用纤支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成功,减少相应... 总结了60例心脏外科电视胸腔镜手术应用纤支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的护理体会,包括导管的选择,双腔气管导管的准备,气管插管的配合,纤支镜的准备、使用、清洗和消毒等方面。认为良好的护理配合对应用纤支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成功,减少相应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纤支镜 双腔气管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腔气管导管行肺隔离术的麻醉管理
8
作者 李军利 刘有才 +1 位作者 王宁 刘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72-72,74,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胸科麻醉时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8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用听诊法定位。观察插管对位成功例数,摆体位后或手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单肺通气的时间。结果 47例插管一次到...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胸科麻醉时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8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用听诊法定位。观察插管对位成功例数,摆体位后或手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单肺通气的时间。结果 47例插管一次到位,占总例数的69%。2例定位失败,占2.9%。侧卧后或手术中有6例需要调整深度,占9.1%。单肺通气的时间(62±15)min。结论应用DLT插管可隔离两肺通气,有利于手术野暴露。若遇单肺或双肺呼吸音听不清,如肺大泡(或合并气胸)的病人,常使肺部听诊法定位失败。插管后改变体位应保持头部、颈部、躯干部位的相对位置与平卧位一致,尽量避免DLT在气管内的位置移动。手术中气道压力和SPO2变化对判断DLT位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多次调整DLT仍无法行单肺通气时,应小心施行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技术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明亚 许挺 李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26-730,共5页
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s,DLT)可快速可靠地实现肺隔离,减少肺损伤,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1]。但DLT直径较大,容易遮挡操作者视线,且其前端容易弯曲,在插管过程中相比于单腔气管导管更易对患者的口咽造成损伤[2],使DLT插管成为一... 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s,DLT)可快速可靠地实现肺隔离,减少肺损伤,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1]。但DLT直径较大,容易遮挡操作者视线,且其前端容易弯曲,在插管过程中相比于单腔气管导管更易对患者的口咽造成损伤[2],使DLT插管成为一项偏难的技术[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导管插管 可视化技术 DLT 肺损伤 肺隔离 操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可视化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化雯 陈萍 《安徽医学》 2016年第2期230-232,233,共4页
双腔气管导管作为一种特殊的气管导管,在一些特定的手术中,用于隔离双肺,起到保护一侧肺能正常通气的作用。较普通导管而言,双腔气管导管管身更长,管径更粗,且质地坚硬难以塑形,使得插管过程更为困难,因此对麻醉医师的插管技术要求也更... 双腔气管导管作为一种特殊的气管导管,在一些特定的手术中,用于隔离双肺,起到保护一侧肺能正常通气的作用。较普通导管而言,双腔气管导管管身更长,管径更粗,且质地坚硬难以塑形,使得插管过程更为困难,因此对麻醉医师的插管技术要求也更高;加之如患者存在困难气道,或者普通喉镜暴露下C-L暴露分级为III-IV级时,则更难以完成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插管 对位 可视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海峰 翟宇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7期100-102,共3页
目的对比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管方式进行肺隔离,研究组则选取支气管封堵器的置... 目的对比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管方式进行肺隔离,研究组则选取支气管封堵器的置管方式进行肺隔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气道压和术后声嘶咽痛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定位时间和插管时间短于参照组,萎陷时间则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气道压(22.69±3.02)cm H2O(1 cm H_(2)O=0.098 kPa)低于参照组的(27.45±3.27)cm H_(2)O,声嘶咽痛的发生率17.39%低于参照组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均能起到较好的气道控制效果,其中使用支气管封堵器的插管耗时短,且对下气道的损伤较小,但是相对而言肺萎陷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气管导管 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玉辉 马改改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比较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行单肺通气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实施封堵支气管导管,B组实施双腔气管导管。观察两组不... 目的:比较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行单肺通气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实施封堵支气管导管,B组实施双腔气管导管。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气指标、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结果:A组插管及定位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和60 min时,A组血氧分压(PaO 2)高于B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术野暴露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腔气管导管相比,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手术中可缩短插管及定位时间,改善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手术 封堵支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在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汉兴 李锦润 林泽霖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2期20-21,共2页
目的:比较单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在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手汗症患者70例,均接受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行... 目的:比较单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在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手汗症患者70例,均接受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心率低于麻醉前,且膨肺维持正压时、另一侧膨肺维持正压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汗症患者在胸腔镜下胸行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应用单腔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采用单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操作时间更短、患者耐受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插管 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手汗症 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棒导索芯引导下更换双腔气管导管临床效果观察
14
作者 曾建强 温小平 +2 位作者 邹平 袁磊 黄金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术毕,利用光棒装置中导索芯引导将双腔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开胸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喉镜组40例,导索芯组46例,并记录以下数据:换管前1 min(T1)、双腔气管导管拔出时(T2)、喉镜或导索...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术毕,利用光棒装置中导索芯引导将双腔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开胸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喉镜组40例,导索芯组46例,并记录以下数据:换管前1 min(T1)、双腔气管导管拔出时(T2)、喉镜或导索芯经口插入时(T3)、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时(T4)、成功插入后3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导管更换时间;术后48 h随访咽痛、声音嘶哑、插管创伤的发生率。结果:T3时喉镜组与导索芯组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2比较,喉镜组SBP,DBP,HR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索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更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咽痛、声音嘶哑发生率,导索芯组较喉镜组低(P<0.05)。喉镜组发生2例插管创伤导致出血,喉镜组3例插管2次,而导索芯组均一次性成功。结论:利用光棒导索芯引导更换双腔气管导管,不仅具有安全、损伤小、廉价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而且术后气道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索芯 引导 更换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导管塑形方法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比较分析
15
作者 桂贤亮 刘小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703-1705,1770,共4页
目的: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中应用两种导管塑型方法的效果。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对象60例,纳入时间2017年6月~2021年6月。均为DLT插管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双腔气管导管塑成小J型,观察组双腔气管导管塑成大J型,比较两组效果,... 目的:双腔气管导管(DLT)插管中应用两种导管塑型方法的效果。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对象60例,纳入时间2017年6月~2021年6月。均为DLT插管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双腔气管导管塑成小J型,观察组双腔气管导管塑成大J型,比较两组效果,以及检查后炎性指标情况及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暴露声门时(T3),插管后1 rain(T4)、3rain(T5)、5min(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观察组插管操作时间更少,插管阻力评分更低,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导管对准声门契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支气管插管错位率、口唇损伤率、牙齿损伤率、声音嘶哑率、咽喉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炎性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T1、T2、T3、T4、T5、T6的MAP和HR间无差异(P>0.05)。结论:大J型双腔气管导管塑形,导管与声门契合率更高,可减少插管时间,减轻插管阻力,且能减轻插管后炎性反应,但在其他指标上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塑形 双腔气管导管 导管与声门契合率 插管阻力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应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晓峰 邓洪海 肖晓山 《现代医院》 2017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在胸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U组)和传统听诊定位组(C组),每组...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法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Tube,DLT)插管定位在胸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U组)和传统听诊定位组(C组),每组各40例。U组患者在超声扫描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并确定导管位置,C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听诊法确定导管位置。最后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判断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病例数以及定位所需插管时间。结果通过纤维支气管镜验证,U组和C组定位正确例数分别为35例和26例,对位正确率分别为87.5%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时间分别为(155.10±23.4)s和(151.60±22.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和C组确定DLT位置的准确率分别为92.5%和67.5%,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扫描法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在判断DLT位置的准确率较传统听诊法高,提高了DLT定位的成功率。应用超声扫描法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是除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外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扫描 BLUE点 气管导管 听诊法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晓琼 夏书江 +1 位作者 张庆梅 赵兵 《安徽医学》 2009年第5期578-579,共2页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气管塞器 气管导管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羡河 楼静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71-72,74,共3页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开胸病人 2 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 ,B组用纤支镜进行引导和定位 ,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单肺通气时SpO2 的变化 ,...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开胸病人 2 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 ,B组用纤支镜进行引导和定位 ,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单肺通气时SpO2 的变化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位的准确率都大大高于A组 ,在单肺通气的不同时段 ,SpO2 下降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 ,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引导和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 ,能提高对位的准确率和一次就位率 ,能减少术后相应的并发症 ,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 气管导管 引导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景佳 赵桀 +2 位作者 孙加晓 江长城 童美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 DLT)插管深度( 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X)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胸科手术115例,分为男性右DLT 33例( MR组),女性右DLT 32例( FR组),男性...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 DLT)插管深度( 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X)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胸科手术115例,分为男性右DLT 33例( MR组),女性右DLT 32例( FR组),男性左DLT 29例(ML组)和女性左DLT 21例(FL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测量患者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麻醉诱导采用经静脉血浆靶控泵注丙泊酚2.8~3.8μg/ml和瑞芬太尼4.5~5.5 ng/ml,患者入睡后再静注肌松剂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插入DLT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B)直视下调整并确定DLT管端位置对位准确,观察标定DLT尖端至门齿的距离,即插管深度(Y)。对4组X和Y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每组DLT 插入的适宜深度(Y)与该组患者的年龄无相关(r=0.096,P=0.309),但与患者的体重、身高、性别(女)有显著性相关(r=0.231,P=0.013;r=0.512,P=0.000;r=0.790,P=0.000)。 MR组回归方程:Y∧=0.9806X+2.8132( n=33,r=0.9364,P=0.000);FR组回归方程:Y∧=0.9409X+3.2516(n=32,r =0.8573,P =0.000);ML 组回归方程:Y∧=1.0182X +1.8134(n =29,r =0.9662,P =0.000);FL组回归方程:Y∧=0.9227X+3.6046(n=21,r=0.9180,P=0.000)。结论测量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可指导老年患者DLT的插管深度,且和FB的定位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老年患者 体表测量 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文 李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56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身高预测组(H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每组28例。H组根据患者身高预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 目的比较两种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56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身高预测组(H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每组28例。H组根据患者身高预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进行插管,F组在插管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测量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并引导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与插管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F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H组(92.9%vs 42.9%,P<0.01),而插管时间少于H组[(52.3±7.3)s vs(75.6±36.7)s,P<0.01],咽喉疼痛和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H组(10.7%vs 35.7%,P<0.05;7.1%vs 32.1%,P<0.05)。结论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测量和引导功能的插管效果明显优于身高预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 左侧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