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3
篇文章
<
1
2
…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杉木单交F_(1)代的表型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万柯慧
徐德志
+2 位作者
边黎明
张龙
陈志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F_(1)代群体的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1%~37.97%,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达15%以上。在66对性状的相关关系中,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占36.36%;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为8.21%,与其余11个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131株F_(1)子代表现出正负两个方向的中亲优势,8个性状存在显性遗传效应,中优势率范围为-31.18%~90.44%,其中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超亲优势;聚类分析把131株F_(1)子代分为3个大类群、6个亚群,各类群特征明显。杉木杂交子代在生长和分枝性状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浓密宽冠型杉木在幼龄期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杉木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形态性状具有显性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单交
子代
表型变异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和单交种的优势比较
被引量:
12
2
作者
胡宝成
陈凤祥
+3 位作者
李成
李强生
荚恒斌
陈维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共3页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及其相应的单交种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三交种、单交种相互之间,三交种之间及单交种之间的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主要性状差异极显著。比较各性状平均差异,三交种单株产量略优于单交种,其...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及其相应的单交种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三交种、单交种相互之间,三交种之间及单交种之间的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主要性状差异极显著。比较各性状平均差异,三交种单株产量略优于单交种,其他各性状则相当。12个三交种中有2个的单株产量略高于最优的单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
雄性不育
三交种
单交
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可供北疆冬麦后复播的玉米单交种试种初报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树秀
高永红
+2 位作者
孙保成
赵奇
华静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试种
麦茬地
北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
被引量:
6
4
作者
侯树敏
胡宝成
+3 位作者
陈凤祥
李强生
吴新杰
费维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4期308-309,317,共3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时,需要拔去50% 的可育株,从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隐性核不育
单交
种
三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单交种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举仁
杨爱芳
+3 位作者
张可炜
李蓓
魏爱英
李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9-,共1页
我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淡水资源也相对匮乏,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耐盐耐旱玉米品种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本实验室以我国生产上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转化参数,建立起一套优化程序,将来自E.coli的甘氨酸甜菜...
我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淡水资源也相对匮乏,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耐盐耐旱玉米品种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本实验室以我国生产上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转化参数,建立起一套优化程序,将来自E.coli的甘氨酸甜菜碱合成酶基因betA、来自盐生植物盐芥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和液泡膜上焦磷酸酶PPase基因分别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获得了耐盐耐旱性明显提高的转基因自交系.其中一些自交系的幼苗在0.8%NaCl浇灌下仍能较好生长,耐旱性也显著提高,在干旱或盐胁迫下植株受害程度及细胞膜损伤较轻.一些转基因耐盐耐旱自交系组配的单交种在滨海盐碱地中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在中度含盐量的土地比未转基因的对照杂交种增产1.5倍以上.这些结果表明,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可有效提高玉米的耐盐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
品系(育种)
单交
种
玉米
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及单交种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可炜
王先艳
+4 位作者
王灵芝
张举仁
许方佐
徐立华
周柱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15-17,24,共4页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 4、齐 319和 8112的幼胚为外植体 ,用含有 10g/LNaCl的培养基筛选获取耐盐愈伤组织。耐盐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 ,自交结实。子一代通过水培进行耐盐性测定 ,选择耐盐植株 ,对其后代继续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 ,获得...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 4、齐 319和 8112的幼胚为外植体 ,用含有 10g/LNaCl的培养基筛选获取耐盐愈伤组织。耐盐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 ,自交结实。子一代通过水培进行耐盐性测定 ,选择耐盐植株 ,对其后代继续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 ,获得耐盐突变体。以农艺性状稳定和耐盐性稳定的自交系为材料 ,组配出耐盐杂交种N2 - 1×N1- 4A和 8112 - 1×N1- 6A等杂交组合。盐碱地试验表明 ,这些组合适合于在中度盐碱地种植 ,且在生长后期可以用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愈伤组织
耐盐自交系
玉米
培育
细胞工程
单交
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单交种新玉8号
被引量:
1
7
作者
饶春富
郭斌
+1 位作者
陈树宾
王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7-67,共1页
新玉8号是我所通过有性杂文选育而成的中熟单交种。1 选育过程 新玉8号的母本为黄早4,父本为733。其中,黄早4是从国内品种唐四平头选得的优良自交系,其株型紧凑,生长势强,雌雄发育协调,花粉量大,花丝生活力强,结实率和双穗率都较高。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新玉8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雄性不育化不育单交种利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马冲
苏波
+1 位作者
闫保罗
侯玮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雄性不育单交种与可育单交种按一定种子量比例(量比)掺和和以行数比例(行比)间种,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其中雄性不育单交种与可育单交种以量比3∶1的处理小区产量最高,其次是以行比4∶2的处理,但二者差异...
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雄性不育单交种与可育单交种按一定种子量比例(量比)掺和和以行数比例(行比)间种,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其中雄性不育单交种与可育单交种以量比3∶1的处理小区产量最高,其次是以行比4∶2的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化
单交
种
掺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甜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初探
被引量:
2
9
作者
郭章贤
卢华兵
郭国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甜玉米单交种春季制种产量低、发芽率低是困扰浙江省育种工作者的2个难题。通过分析及参阅有关气象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制种技术,该技术能使春季甜玉米单交种花期和结实期避开恶劣的气候环境,从而明显地提高制种产量。采...
甜玉米单交种春季制种产量低、发芽率低是困扰浙江省育种工作者的2个难题。通过分析及参阅有关气象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制种技术,该技术能使春季甜玉米单交种花期和结实期避开恶劣的气候环境,从而明显地提高制种产量。采用该技术制种,单交种浙甜7号产量可达957 kg/hm2,比常规制种对照增产48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单交
种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性状分析
被引量:
3
10
作者
魏文武
易泽林
陈绍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对是空秆率、千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行粒数、千粒重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西农
单交
2号
种植密度
产量分析
植株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的选育及利用
11
作者
刘建华
李余良
+2 位作者
王晓明
方志伟
刘晓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玉米自交系478的改良系为母本,与优质玉米自交系77杂交,于1991年育成了优质、高产、中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1993年又采用温-热杂交模式,以粤单1号为母本与属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育群体改良品种...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玉米自交系478的改良系为母本,与优质玉米自交系77杂交,于1991年育成了优质、高产、中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1993年又采用温-热杂交模式,以粤单1号为母本与属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育群体改良品种泰苏黄杂交,成功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粮饲兼用型玉米顶交种粤农9号。这两个品种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粤单l号品种
选育
利用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姊妹系配制玉米改良单交种
12
作者
王叔明
李绍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单交种的亲本是经多年自交育成的自交系,因多年自交,生活力衰退,制种产量低,加上有些单交种制种技术难于掌握,故农民不愿制种。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玉米面积不断扩大,但其种子生产却逐年萎缩,因玉米种子数量不足,只好四处调种。这个问...
单交种的亲本是经多年自交育成的自交系,因多年自交,生活力衰退,制种产量低,加上有些单交种制种技术难于掌握,故农民不愿制种。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玉米面积不断扩大,但其种子生产却逐年萎缩,因玉米种子数量不足,只好四处调种。这个问题不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姊妹系
改良
单交
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
13
作者
王新勇
王主选
王建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1-22,共2页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王新勇(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王主选,王建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叶城县种子公司)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系原新疆八一农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用自交系81-27作母本,...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王新勇(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王主选,王建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叶城县种子公司)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系原新疆八一农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用自交系81-27作母本,引进自交系甸11B作父本,于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八农701
复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单交种衡单3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14
作者
彭海成
谢俊良
+1 位作者
李建兵
卜俊周
《作物研究》
2007年第3期316-317,共2页
衡单311玉米单交种组合为H23×H72,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育成.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适宜河北省春播玉米区推广种植,种植密度4.50~5.25万株/hm2.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衡单3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单交种龙作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15
作者
于金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3期144-145,共2页
龙作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交系"L201"为母本、自交系"L2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单交种。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龙作2号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平均增产13.6%;生产试验...
龙作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交系"L201"为母本、自交系"L2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单交种。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龙作2号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平均增产13.6%;生产试验龙作2号较对照增产19.5%。该品种具有抗倒性极强,高产、稳产、籽粒品质好、出籽率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2013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作2号
玉米
单交
种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选育报告
16
作者
王鹏文
王国琴
+1 位作者
辛德财
新楠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9-10,共2页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0802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作为鲜食玉米,可以在国内多数地...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0802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作为鲜食玉米,可以在国内多数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单交
种
津农08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955”选育报告
17
作者
王鹏文
王国琴
+1 位作者
辛德财
新楠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6,共2页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95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糯955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天津市品...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95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糯955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作为鲜食及加工保鲜专用糯玉米可以在天津及国内多数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单交
种
津农糯9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的选育
18
作者
宋儒
徐福春
+2 位作者
杨永华
郭志有
刘洋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其选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产量超过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5%以上,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倒伏,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为重点,丰产性好,无空秆,活秆成熟,制种容...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其选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产量超过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5%以上,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倒伏,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为重点,丰产性好,无空秆,活秆成熟,制种容易,生育期在125d左右的中晚熟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选育
玉米品种
主栽品种
丝黑穗病
品质优良
大斑病
小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糯玉米单交种垦粘3号的选育
19
作者
张亚田
刘晓广
+1 位作者
常大军
刘清海
《现代化农业》
1998年第6期18-18,共1页
白糯玉米单交种垦粘3号的选育张亚田刘晓广常大军刘清海(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佳木斯154007)白糯玉米在食品加工、淀粉、纺织等行业有其特殊的利用价值,而且它适口性好,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青食品种。白糯玉米农家品种产...
白糯玉米单交种垦粘3号的选育张亚田刘晓广常大军刘清海(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佳木斯154007)白糯玉米在食品加工、淀粉、纺织等行业有其特殊的利用价值,而且它适口性好,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青食品种。白糯玉米农家品种产量低,抗性差,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白糯玉米
单交
种
垦粘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甜玉米单交种金穗6号
20
作者
朱永平
周苏文
赵磊峰
《云南农业》
2002年第7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品种特性
栽培
超甜玉米
单交
种
金穗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单交F_(1)代的表型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万柯慧
徐德志
边黎明
张龙
陈志强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杉木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研究”(2022YFD2200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杉木4个连续世代育种群体的变异模式与基因组选择信号研究”(32171818)。
文摘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F_(1)代群体的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1%~37.97%,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达15%以上。在66对性状的相关关系中,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占36.36%;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为8.21%,与其余11个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131株F_(1)子代表现出正负两个方向的中亲优势,8个性状存在显性遗传效应,中优势率范围为-31.18%~90.44%,其中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超亲优势;聚类分析把131株F_(1)子代分为3个大类群、6个亚群,各类群特征明显。杉木杂交子代在生长和分枝性状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浓密宽冠型杉木在幼龄期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杉木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形态性状具有显性遗传效应。
关键词
杉木
单交
子代
表型变异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聚类分析
Keywords
Chinese fir
single⁃crossed offspring
phenotypic variation
hybrid vigor
genetic effect
cluster analysis
分类号
S72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和单交种的优势比较
被引量:
12
2
作者
胡宝成
陈凤祥
李成
李强生
荚恒斌
陈维生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共3页
基金
安徽省"八五"攻关资助
文摘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及其相应的单交种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三交种、单交种相互之间,三交种之间及单交种之间的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主要性状差异极显著。比较各性状平均差异,三交种单株产量略优于单交种,其他各性状则相当。12个三交种中有2个的单株产量略高于最优的单交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
雄性不育
三交种
单交
种
Keywords
Brassica napus
CMS
Three-way cross hybrid
Single cross
分类号
S565.4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可供北疆冬麦后复播的玉米单交种试种初报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树秀
高永红
孙保成
赵奇
华静娴
机构
新疆农科院派作所
新疆农科院试验场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47-248,共2页
基金
新疆"九五"重点科研项目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试种
麦茬地
北疆地区
分类号
S513.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
被引量:
6
4
作者
侯树敏
胡宝成
陈凤祥
李强生
吴新杰
费维新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4期308-309,317,共3页
文摘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时,需要拔去50% 的可育株,从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隐性核不育
单交
种
三交种
Keywords
Rapeseed,Recessive genetic sterility,Single cross hybrid,Triple cross hybrid
分类号
S565.4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单交种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举仁
杨爱芳
张可炜
李蓓
魏爱英
李宁
机构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9-,共1页
文摘
我国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淡水资源也相对匮乏,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耐盐耐旱玉米品种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本实验室以我国生产上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转化参数,建立起一套优化程序,将来自E.coli的甘氨酸甜菜碱合成酶基因betA、来自盐生植物盐芥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和液泡膜上焦磷酸酶PPase基因分别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获得了耐盐耐旱性明显提高的转基因自交系.其中一些自交系的幼苗在0.8%NaCl浇灌下仍能较好生长,耐旱性也显著提高,在干旱或盐胁迫下植株受害程度及细胞膜损伤较轻.一些转基因耐盐耐旱自交系组配的单交种在滨海盐碱地中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在中度含盐量的土地比未转基因的对照杂交种增产1.5倍以上.这些结果表明,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可有效提高玉米的耐盐耐旱性.
关键词
自交系
品系(育种)
单交
种
玉米
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及单交种
被引量:
6
6
作者
张可炜
王先艳
王灵芝
张举仁
许方佐
徐立华
周柱华
机构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6期15-17,24,共4页
基金
山东省教委"利用多种生物技术创造玉米育种新材料"的部分研究内容
文摘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 4、齐 319和 8112的幼胚为外植体 ,用含有 10g/LNaCl的培养基筛选获取耐盐愈伤组织。耐盐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 ,自交结实。子一代通过水培进行耐盐性测定 ,选择耐盐植株 ,对其后代继续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 ,获得耐盐突变体。以农艺性状稳定和耐盐性稳定的自交系为材料 ,组配出耐盐杂交种N2 - 1×N1- 4A和 8112 - 1×N1- 6A等杂交组合。盐碱地试验表明 ,这些组合适合于在中度盐碱地种植 ,且在生长后期可以用 5 0
关键词
耐盐愈伤组织
耐盐自交系
玉米
培育
细胞工程
单交
种
Keywords
NaCl-tolerant calli, salt-tolerant inbred lines,maize
分类号
S513.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单交种新玉8号
被引量:
1
7
作者
饶春富
郭斌
陈树宾
王婷
机构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7-67,共1页
文摘
新玉8号是我所通过有性杂文选育而成的中熟单交种。1 选育过程 新玉8号的母本为黄早4,父本为733。其中,黄早4是从国内品种唐四平头选得的优良自交系,其株型紧凑,生长势强,雌雄发育协调,花粉量大,花丝生活力强,结实率和双穗率都较高。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新玉8号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雄性不育化不育单交种利用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马冲
苏波
闫保罗
侯玮
机构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雄性不育单交种与可育单交种按一定种子量比例(量比)掺和和以行数比例(行比)间种,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其中雄性不育单交种与可育单交种以量比3∶1的处理小区产量最高,其次是以行比4∶2的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化
单交
种
掺和方式
Keywords
Maize
Male-sterile single hybrid
Utilization mode
分类号
S513.0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甜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初探
被引量:
2
9
作者
郭章贤
卢华兵
郭国锦
机构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427-428,共2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011102184)
文摘
甜玉米单交种春季制种产量低、发芽率低是困扰浙江省育种工作者的2个难题。通过分析及参阅有关气象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制种技术,该技术能使春季甜玉米单交种花期和结实期避开恶劣的气候环境,从而明显地提高制种产量。采用该技术制种,单交种浙甜7号产量可达957 kg/hm2,比常规制种对照增产484 kg/hm2。
关键词
甜玉米
单交
种
制种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性状分析
被引量:
3
10
作者
魏文武
易泽林
陈绍云
机构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西农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文摘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000~4000株/667m2范围内,西农单交2号产量表现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以32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不同种植密度对是空秆率、千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行粒数、千粒重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西农
单交
2号
种植密度
产量分析
植株性状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的选育及利用
11
作者
刘建华
李余良
王晓明
方志伟
刘晓津
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文摘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玉米自交系478的改良系为母本,与优质玉米自交系77杂交,于1991年育成了优质、高产、中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1993年又采用温-热杂交模式,以粤单1号为母本与属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育群体改良品种泰苏黄杂交,成功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粮饲兼用型玉米顶交种粤农9号。这两个品种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粤单l号品种
选育
利用
特征特性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姊妹系配制玉米改良单交种
12
作者
王叔明
李绍白
机构
新疆农垦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07-108,共2页
文摘
单交种的亲本是经多年自交育成的自交系,因多年自交,生活力衰退,制种产量低,加上有些单交种制种技术难于掌握,故农民不愿制种。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玉米面积不断扩大,但其种子生产却逐年萎缩,因玉米种子数量不足,只好四处调种。这个问题不解决。
关键词
玉米
姊妹系
改良
单交
种
育种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
13
作者
王新勇
王主选
王建华
机构
新疆农科院经作所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1-22,共2页
文摘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王新勇(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乌鲁木齐,830000)王主选,王建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叶城县种子公司)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系原新疆八一农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用自交系81-27作母本,引进自交系甸11B作父本,于198...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八农701
复播
分类号
S513.0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单交种衡单3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14
作者
彭海成
谢俊良
李建兵
卜俊周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出处
《作物研究》
2007年第3期316-317,共2页
文摘
衡单311玉米单交种组合为H23×H72,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育成.该品种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适宜河北省春播玉米区推广种植,种植密度4.50~5.25万株/hm2.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衡单311
分类号
S513.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单交种龙作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15
作者
于金海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3期144-145,共2页
文摘
龙作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交系"L201"为母本、自交系"L2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单交种。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龙作2号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平均增产13.6%;生产试验龙作2号较对照增产19.5%。该品种具有抗倒性极强,高产、稳产、籽粒品质好、出籽率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2013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关键词
龙作2号
玉米
单交
种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选育报告
16
作者
王鹏文
王国琴
辛德财
新楠
机构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天津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9-10,共2页
基金
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津农系列’糯玉米新品种繁育
开发和中试"(07ZHNZNC03000)
文摘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0802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作为鲜食玉米,可以在国内多数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单交
种
津农0802
Keywords
food waxy corn
hybrid variety
Jinnong No. 0802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955”选育报告
17
作者
王鹏文
王国琴
辛德财
新楠
机构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天津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5-6,共2页
基金
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专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研究"(08ZCKFNC01300)
文摘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955"的选育过程,研究了该品种的产量性状、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津农糯955具有熟期适中、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作为鲜食及加工保鲜专用糯玉米可以在天津及国内多数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单交
种
津农糯955
Keywords
food waxy corn
hybrid variety
Jinnongnuo No.955
分类号
S331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的选育
18
作者
宋儒
徐福春
杨永华
郭志有
刘洋
机构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文摘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其选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产量超过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5%以上,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倒伏,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为重点,丰产性好,无空秆,活秆成熟,制种容易,生育期在125d左右的中晚熟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
单交
种
选育
玉米品种
主栽品种
丝黑穗病
品质优良
大斑病
小斑病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糯玉米单交种垦粘3号的选育
19
作者
张亚田
刘晓广
常大军
刘清海
机构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
出处
《现代化农业》
1998年第6期18-18,共1页
文摘
白糯玉米单交种垦粘3号的选育张亚田刘晓广常大军刘清海(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佳木斯154007)白糯玉米在食品加工、淀粉、纺织等行业有其特殊的利用价值,而且它适口性好,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青食品种。白糯玉米农家品种产量低,抗性差,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
关键词
玉米
白糯玉米
单交
种
垦粘3号
选育
分类号
S513.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甜玉米单交种金穗6号
20
作者
朱永平
周苏文
赵磊峰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出处
《云南农业》
2002年第7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品种特性
栽培
超甜玉米
单交
种
金穗6号
分类号
S649 [农业科学—蔬菜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杉木单交F_(1)代的表型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万柯慧
徐德志
边黎明
张龙
陈志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和单交种的优势比较
胡宝成
陈凤祥
李成
李强生
荚恒斌
陈维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个可供北疆冬麦后复播的玉米单交种试种初报
朱树秀
高永红
孙保成
赵奇
华静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
侯树敏
胡宝成
陈凤祥
李强生
吴新杰
费维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单交种
张举仁
杨爱芳
张可炜
李蓓
魏爱英
李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及单交种
张可炜
王先艳
王灵芝
张举仁
许方佐
徐立华
周柱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玉米单交种新玉8号
饶春富
郭斌
陈树宾
王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玉米雄性不育化不育单交种利用方式的研究
马冲
苏波
闫保罗
侯玮
《山东农业科学》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甜玉米单交种制种技术初探
郭章贤
卢华兵
郭国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西农单交2号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性状分析
魏文武
易泽林
陈绍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1号的选育及利用
刘建华
李余良
王晓明
方志伟
刘晓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利用姊妹系配制玉米改良单交种
王叔明
李绍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复播玉米单交种八农701
王新勇
王主选
王建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玉米单交种衡单3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彭海成
谢俊良
李建兵
卜俊周
《作物研究》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玉米单交种龙作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于金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0802”选育报告
王鹏文
王国琴
辛德财
新楠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津农糯955”选育报告
王鹏文
王国琴
辛德财
新楠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玉米单交种东单335的选育
宋儒
徐福春
杨永华
郭志有
刘洋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白糯玉米单交种垦粘3号的选育
张亚田
刘晓广
常大军
刘清海
《现代化农业》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超甜玉米单交种金穗6号
朱永平
周苏文
赵磊峰
《云南农业》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