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郭丽萍 史香芬 袁冬冬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门诊诊疗的5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长期服用华法林分为研究组(299例)和对照组(299...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门诊诊疗的5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长期服用华法林分为研究组(299例)和对照组(299例),其中研究组为长期服用华法林6个月以上,对照组为未服用或停用华法林1个月以上。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数据、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肝肾功能等临床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红细胞计数水平、血红蛋白浓度、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4.04±0.56)×10^(9)L^(-1)、(120.95±18.14)g·L^(-1)、(1.52±0.57)×10^(9)L^(-1),以上3个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常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会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基于华法林在临床的高频使用,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关注和警惕长期服用华法林出现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常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液系统 华法林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工作模式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海宁 宋慧 侯晓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枣庄市立医院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主要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房颤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 目的:探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枣庄市立医院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主要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房颤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临床药师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合格情况、服用依从性、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干预组终止华法林抗凝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师干预组的INR达标率、稳定达标率、服药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师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CDTM模式下临床药师主导的全程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INR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抗凝治疗 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 临床药师 疗效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余彬 罗潇 +2 位作者 袁明清 柳万千 陈玲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目的:探讨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就诊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143例,首先根据抗凝稳定性(TTR)是否≥70%将所有患者分为高... 目的:探讨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2023年6月就诊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143例,首先根据抗凝稳定性(TTR)是否≥70%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质量组和非高质量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血液学检查、彩超检查方面的差异,并就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TTR的因素,进而选择彩超中相关性最强的影响因素和血液学检查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进行单独和联合预测价值评估。结果: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脂蛋白a[Lp(a)]、左房前后径(LA-APD)、右房上下径(RA-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APTT、血红蛋白(Hb)、RDW、LA-APD、左房上下径(LA-VD)、RA-VD、LVDs是华法林抗凝高质量与否的影响因素。Hb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95%CI:0.587~0.76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8和0.560,约登指数为0.348,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24%。RDW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640(95%CI:0.545~0.7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38和0.725,约登指数为0.263,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13.95%。LA-APD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67(95%CI:0.803~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4和0.813,约登指数为0.717,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36.50%。LA-APD联合Hb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82(95%CI:0.821~0.94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5和0.857,约登指数为0.742,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46%。LA-APD联合RDW诊断华法林抗凝高质量的AUC为0.889(95%CI:0.831~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和0.813,约登指数为0.736,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346%。结论:左房前后径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稳定性达标的预测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前后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华法林 抗凝稳定性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房颤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杨振浩 申凌豪 +1 位作者 杨永冠 刘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心血管内科经PCI术后房颤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n=51,采用华法...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心血管内科经PCI术后房颤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n=51,采用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和达比加群酯组(n=52,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凝血指标、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房颤患者均有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预防血栓发生,但达比加群酯辅助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相对较高,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的多态性分布
5
作者 王慧 甄拴平 +2 位作者 冯淳 王华 邓明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华法林药物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分别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华法林药物相关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规律,475例患者VKORC1基因型分别是AA型、AG型、GG型,基因频率分别为83.79%,15.58%,0.63%;CYP2C9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1/*2型,基因频率分别为95.17%,4.74%,0.11%,未检出*2/*2、*2/*3、*3/*3基因型;CYP4F2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3/*3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40%,39.37%,8.21%。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陕西宝鸡地区汉族人群华法林药物基因VKORC1(c.-1639G>A)以变异型为主,包括纯合变异和杂合变异,而CYP2C9(*1、*2、*3)和CYP4F2(*1,*3)以野生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 CYP2C9基因 VKORC1基因 CYP4F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西振 蒋培培 王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达比加群酯组(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次,2次/d)及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起始剂量2.5 mg/次,1次/d,依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目标值2.0~3.0,华法林每次用量可增减0.625 mg],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INR、PT、APTT低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后三组hs-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hs-CRP、Hcy水平低于华法林组(P<0.05);三组血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三种药物均可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脑卒中的发生,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更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改善凝血功能,调节hs-CRP、Hcy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培民 索贞 宋燕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对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2例,随机抽取66例作为观察组,由临床药师、护士和住院医生联合抗凝管理,另外66例...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对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2例,随机抽取66例作为观察组,由临床药师、护士和住院医生联合抗凝管理,另外66例作为对照组,由住院医生、主管护士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抗凝管理。探究两组间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效果和安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89.39%)优于对照组(5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P<0.001);出血性事件发病率观察组(9.09%)则低于对照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可以显著提升非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效果与安全,应当加强临床药师对抗凝防治的监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房颤 华法林 抗凝剂 药物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杜欢欢 翟景明 +1 位作者 屈振威 邱立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8-290,4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112例房颤拟服用或正在服用华法林的...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112例房颤拟服用或正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规组56例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抗凝组56例给予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 m的干预,采集静脉血对比抗凝效果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对比自我管理能力,统计并记录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抗凝组INR达标率低于常规组,TTR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dult health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AHSM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3 m后,两组AHSMSRS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抗凝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D-二聚体(D-Dimer,D-D)、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N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3 m后,两组D-D、NB、FIB、FDP水平均降低,且抗凝组低于常规组(P<0.05);抗凝组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护士主导的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应用于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有助于增强抗凝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 集束化抗凝管理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标志物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臧月月 魏萌 +1 位作者 王李腾(综述) 周国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华法林是用于防治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个体化用药关注的焦点。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剂量不足达不到抗凝疗效,或剂量过大而引发出血的不同治疗反应。... 华法林是用于防治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治疗窗窄、个体药效差异大,一直以来都是个体化用药关注的焦点。同等剂量的华法林对于不同患者可能出现剂量不足达不到抗凝疗效,或剂量过大而引发出血的不同治疗反应。对于华法林剂量的预测,即使联合基因组学,也有50%的剂量差异得不到解释。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为实现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深入了解患者的代谢物谱和肠道微生物群,可更准确预测患者的华法林剂量需求,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文章主要对与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相关的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标志物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枸杞与华法林在大鼠体内的协同作用
10
作者 周丽婷 丁珊 +3 位作者 陈芳伟 方盈盈 陈悦迪 叶岩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3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在大鼠体内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组、华法林组、枸杞组及华法林与枸杞的低、中、高3个剂量联用组,设定系列采血点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并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 目的研究枸杞在大鼠体内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组、华法林组、枸杞组及华法林与枸杞的低、中、高3个剂量联用组,设定系列采血点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并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大鼠体内华法林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华法林组与空白组、枸杞组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给药24、48、72、96 h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NR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24、48、72 h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华法林血药浓度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药代动力学参数t_(1/2)、曲线下面积、面积-时间曲线下面积和平均滞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max)、CL_(z)/F和V_(z)/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枸杞与华法林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提高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药效指标,增加抗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枸杞 抗凝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华法林尺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兆玲 范晴云 +1 位作者 钱益萍 赵新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自制华法林尺在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2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设计并应用华法林尺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测评两组华法林相关知识水平.结果 干预组... 目的 探讨自制华法林尺在口服华法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2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设计并应用华法林尺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测评两组华法林相关知识水平.结果 干预组华法林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华法林尺设计合理,使用及携带方便,能更好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华法林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具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相关肾病的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荷荷 聂晓静 +3 位作者 夏丽 赵萌 王金萍 姚燕琴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12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相关肾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防治对策以及抗凝药物的选择,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华法林导致血尿及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网等数据库,收... 目的探讨华法林相关肾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防治对策以及抗凝药物的选择,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华法林导致血尿及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华法林致肾病的文献报道并统计分析。结果检索48例华法林相关肾病病例,87.50%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3;用药6~8周发生率高(29.17%);好发于高龄(≥65岁)患者(47.92%);主要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升高、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和蛋白尿;47例(97.92%)患者行肾穿刺活检;18例患者(37.50%)同时合并基础肾病;8.33%(4/48)患者未再使用抗凝药物,27.27%(12/44)患者重启华法林治疗;11例(22.92%)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32例(66.66%)患者肾功能未完全恢复,5例(10.42%)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华法林致肾病发生率不低,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优化抗凝药物选择,提升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急性肾损伤 华法林相关肾病 病例报道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20
13
作者 卢冰清 童淑萍 +5 位作者 惠杰 刘婷 杨小芳 薛媛 钱璐 汪小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 :构建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及预实验构建初始量表;再选择江浙沪三地5所医院共149例房颤患者进行调查,对初始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量表。结果 :探索... 目的 :构建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及预实验构建初始量表;再选择江浙沪三地5所医院共149例房颤患者进行调查,对初始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形成正式量表。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含有22个条目的 6个公因子,累积解释变异率达60.054%,内容效度指数为0.988,内部一致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73,重测信度为0.829。结论 :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评价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 自我管理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新兵 黄红漫 +5 位作者 冯六六 龚冰璐 王琳琳 梅香 许其倓 周明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1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45例,华法林初始量为1.25mg/d,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3-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1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45例,华法林初始量为1.25mg/d,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4,3-5d加0.5-1.0mg/d,INR维持1.4-2.0;中强度组46例,INR维持2.0-2.6。平均随访2年,比较2组主要终点(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次要终点(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及安全性终点(致命性出血、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结果与中强度组比较,低强度组INR明显降低(1.70±0.36 vs 2.35±0.37,P=0.034),华法林用量明显减少[(2.70±0.30)mg/d vs(3.50±0.35)mg/d,P=0.040]。中强度组安全性终点中的总出血事件比例明显高于低强度组(17.4%vs 4.4%,P=0.040)。结论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低强度与中强度抗凝治疗比较,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终点相似,但安全性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药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华 陈新军 +4 位作者 郑若龙 李伟章 钱惠东 雷汉东 周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拜阿司匹林及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抗栓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PAF患者663例,并随机单盲分为4组:A组154例(拜阿司匹林150 mg/d),B组132例[华法林抗凝,国际... 目的探讨应用拜阿司匹林及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抗栓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PAF患者663例,并随机单盲分为4组:A组154例(拜阿司匹林150 mg/d),B组132例[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2~1.6],C组197例(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1.7~2.5),D组180例(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6~3.0),随访近5年,记录4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总主要事件、总事件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P<0.01);D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增加,总主要事件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PAF患者的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安全有效,而再增加抗凝强度并不增加获益,反而增加出血及其他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药 阿司匹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卢冰清 汪小华 +3 位作者 杨小芳 薛媛 惠杰 童淑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 :调查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151例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38.... 目的 :调查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151例房颤服用华法林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38.26±9.24)分,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结论 :本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需要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对疾病了解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 自我管理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司在霞 曹广庆 +2 位作者 郭灵霞 周敏 李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9-11,38,共4页
目的评估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并探讨其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电话回访2011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130例,对其进行华法林服药信念问卷及抗凝治疗依从性... 目的评估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并探讨其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电话回访2011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130例,对其进行华法林服药信念问卷及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的调查。结果本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得分为(6.49±3.11)分,其中知觉受益维度得分为(16.18±1.76)分,高于知觉障碍维度得分[(9.68±1.96)分](P<0.01);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7.12±4.33)分,63.2%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评估患者的华法林服药信念,及时识别患者的不良认知并有效引导患者树立积极正确的华法林服药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药信念 依从性 华法林 抗凝 机械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宗社 舒端朝 +2 位作者 魏涛 王小军 王淑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给药方法、影响因素和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113例因瓣膜疾病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术后按计划采用抗...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给药方法、影响因素和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113例因瓣膜疾病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术后按计划采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出院后复查随访由专人负责按照设计时间做INR值的测定。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瓣膜相关病态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手术后住院期间无死亡,出院死亡4例,占3.54%,脑出血1例,占0.09%,泌尿系出血1例,占0.09%。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病态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关,与患者当时的肝功能有关系。手术后前4天给等剂量华法林,大多患者INR呈持续上升,应根据病情及国人的生理特点给个体化药量。我们推荐INR值在1.8~2.6之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药 心脏瓣膜 人工 国际标准化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馈教学在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夏沪露 张晓艳 +1 位作者 蒋凌燕 张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7月住院的61例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将2015年8~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当天的抗凝知识掌...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7月住院的61例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将2015年8~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当天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出院3个月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情况,以及出血、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依从性、INR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教学能有效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确保抗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依从性 回馈教学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治疗华法林剂量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肖洁 胡大一 +3 位作者 赵秀丽 商丽华 汤楚中 李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起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监测、药物剂量调整方法 ,进一步推动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 持续性房颤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 96例 ,男 5 8例 ,女 3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起... 目的 探讨我国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起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监测、药物剂量调整方法 ,进一步推动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 持续性房颤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 96例 ,男 5 8例 ,女 3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起始剂量、常用维持剂量、INR监测及出血副作用等。结果 华法林维持剂量及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 ,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 89.6 %患者华法林起始剂量为 3mg ,10 .4 %起始剂量为 2mg ;维持剂量波动于 1.5~ 5 .0mg ,81.3%患者用量 2 .0~ 3.5mg/d ;9.4 %患者最大剂量可达 6~ 7mg/d。INR达到 2 .0需 4~12d ;稳定于 2 .0~ 3.0需 8~ 2 6d。调节剂量过程中 79.2 %患者INR曾一度达到 3.0~ 5 .6 ,只要及时调整用药 ,患者无严重出血。但部分高危患者 ,即使INR <2 .0 ,也有出血的可能 ,除监测INR外 ,需严密观察临床情况。结论 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 ,个体应用差异大 ,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 ,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