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8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人才培养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逻辑、定位与路向
1
作者 王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需求、具备参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破解高职人才培养在定位、布局和机制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三方面统筹综合改革和试点推进,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明确定位,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属性;面向创新,深化高职院校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多元协同,优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新型区域创新体系:框架体系与构建路径——以天津市为例
2
作者 马虎兆 王梦瑶 +1 位作者 王方 郭海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区域创新体系既是理论框架,也是政策分析工具。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出现了众多新范式,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框架成为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梳理提炼... 区域创新体系既是理论框架,也是政策分析工具。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学术界提出一系列新的创新理论,科技创新出现了众多新范式,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新框架成为当前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梳理提炼了当前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演进发展新趋向,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新框架,并基于服务链接机制、平台链接机制、金融链接机制、制度链接机制、应用链接机制、条件链接机制,构建了“三层六链两通”新框架。同时基于新框架,以天津市为例,提出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思路建议,设计出“六个连接度”的构建路径,以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转型为牵引的航天科研院所创新体系
3
作者 郭文彧 张煜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6期56-57,共2页
全球科技与产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驱动国家航天科研任务采购政策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变,原有科研计划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航天科研院所在以市场化转型为牵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技术... 全球科技与产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驱动国家航天科研任务采购政策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转变,原有科研计划模式已经发生变化。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航天科研院所在以市场化转型为牵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稳步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抢占空间技术发展制高点。本文总结航天科研院所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做法及特色机制,提出创新体系建设的后续思考,为更好适应“十五五”发展竞争新态势,为建设符合世界一流宇航公司特点的创新实力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转型 航天科研院所 技术创新体系 世界一流宇航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4
《云南农业》 2025年第1期8-8,共1页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会议强调,要着力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把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业科技领军企业等组织起来,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同向发力、协同创新。要优化农业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攻克“瓶颈”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协同创新 创新主体 组织管理机制 自立自强 韩俊 国家科研机构 国家重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童小华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指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指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三会”精神落到实处。在此,结合同济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实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五项基本要素,就构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谈一些学习认识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两院院士大会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与进路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1 位作者 陈泰伦 金珺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判性回顾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和有组织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瓶颈”,基于整合式创新思想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提出以“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战略范式,明晰有组织创新的内涵边界和理论基础,系统探讨其核心构成要素和典型特征,进一步从结构、过程和功能视角阐释运行机理,提出实践进路。研究结果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战略导向从后发追赶、创新驱动向超越追赶、创新引领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路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形成科技先导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引与战略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举国体制 企业主导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创新体系: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哲 杨洋 胡志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规律、世界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和全球挑战等催生的“双赢”与合作的稳定因素。从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看,中美创新体系内部围绕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制度冲突、调整、适应仍将持续。保持中美创新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此,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开放、合作、包容等原则,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开放等方面共同促进体系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科技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劲 李根祎 《创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支撑,亟须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和战略规划,重塑国家创新体系并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可持续提升的体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战略支撑,亟须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和战略规划,重塑国家创新体系并形成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可持续提升的体制机制。面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紧迫目标,需要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重塑,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关系已从“政府—市场”的二元互动共进范式向“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互动共进范式演变。从强化政府凝聚力、激活市场竞争力、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3个方面探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重塑与发展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创造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举措
9
作者 杨洋 李哲 +1 位作者 蔡笑天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知识的数量、结构以及知识生产与知识配置的能力提出了新需求,进而引致对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度耦合,可以通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支撑经济...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知识的数量、结构以及知识生产与知识配置的能力提出了新需求,进而引致对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新需求。这些需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度耦合,可以通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支撑经济发展、推进原始创新等重要方面的能力来实现。需要以能力目标为导向,对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与创新环境进行系统性优化与调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供给能力。同时,要通过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平台等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治理的底层支撑能力,确保有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创新体系 原始创新 国家战略需求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的研究
10
作者 杜传忠 李钰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5,共11页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需统一于共同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着眼于领跑式创新和全面创新,深入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实践场景。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首先从创新目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完成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进而明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作用机制。最终在实践路径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制度创新,破除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体系,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构建数字生态,实现创新要素变革和创新体系提质增效;强化开放创新,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导科技向善,建设惠及大众的国家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型举国体制 新一轮科技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中山:产医融合特色6P创新体系
11
作者 谢晓凤 韩璐 +2 位作者 花倩 曹蕾 仓静 《中国医院院长》 2024年第19期66-68,共3页
产医融合创新6P体系,打造医学科技创新全链路闭环。当前,我国医药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完全改变,医学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难题。高水平公立医院在... 产医融合创新6P体系,打造医学科技创新全链路闭环。当前,我国医药科技创新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完全改变,医学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难题。高水平公立医院在我国高质量医学创新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体系 医学科学研究 融合创新 成果转化 公立医院 医学创新 主体作用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34
12
作者 柳卸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6-28,共3页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企业发展的依靠。近几年,国际上又出现了一股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订经济和科技政策依据的潮流。出现这一潮流不是偶然的。... 国家创新体系的引入及对中国的意义柳卸林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创新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企业发展的依靠。近几年,国际上又出现了一股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订经济和科技政策依据的潮流。出现这一潮流不是偶然的。近几十年来,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安全视角构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创新体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狄刚 柴跃廷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数字金融安全保障工作是落实金融强国6大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前提.做好数字金融安全保障需基于多维安全视角,深入分析其在新的安全场景下,面临新安全威胁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要以分散风险、失陷假设、攻防相长... 数字金融安全保障工作是落实金融强国6大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前提.做好数字金融安全保障需基于多维安全视角,深入分析其在新的安全场景下,面临新安全威胁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要以分散风险、失陷假设、攻防相长、持续演进的新思路进行应对,综合云原生安全、零信任、威胁感知等新技术手段,采用新型数字金融安全模型,依托包括后量子密码技术在内的数字金融安全技术,构筑数字金融安全底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体系 基础设施安全 分散风险 安全模型 威胁感知 新技术手段 安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四链”融合发展:现状、关系与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敬怡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0,共13页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为探究“四链”融合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内在机理,本文首先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内涵、系统运行结构以及效能提升框架,详细梳理单链发展现状和多链融合现状;然后...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为探究“四链”融合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内在机理,本文首先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内涵、系统运行结构以及效能提升框架,详细梳理单链发展现状和多链融合现状;然后针对现状解析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四链”作用关系;进一步揭示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系统结构与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依托、螺旋发展的作用关系是“四链”交叉作用关系网络的结构基础,资金链与人才链之间呈现激励反哺关系,合力服务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产业链上布局创新链、创新链上布局产业链、平台模式融合发展为起点的3条融合路径分别从需求端、供给端以及供需匹配视角实现“四链”融合,进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促进“四链”融合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提质增效的实践启示,置于国家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网络情境设计“四链”融合发展的研究展望框架,深化国家创新体系与全球创新网络的理论研究,为“四链”深度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螺旋理论下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庆龄 曾立 《国防科技》 2024年第2期51-60,共10页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出以军政系统、学研系统和企业系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模型,论证三方主体的职能分工及其协同合作关系,揭示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在合作模式、顶层设计、制度体系、资源分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分工合... 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出以军政系统、学研系统和企业系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模型,论证三方主体的职能分工及其协同合作关系,揭示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在合作模式、顶层设计、制度体系、资源分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落实分工合作、创新服务平台、谋划体制机制、培养创新人才等优化策略建议,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 创新体系 三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高校有组织科研范式革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彦雷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共10页
在知识社会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校的科研及其服务功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高校科研功能是由有组织科研和无组织科研两种科研范式承担的,在外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内部知识... 在知识社会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能力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校的科研及其服务功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高校科研功能是由有组织科研和无组织科研两种科研范式承担的,在外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内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同频共振下,有组织科研的优越性彰显,成为高校科研范式的主流。高校有组织科研形成过程中要构建政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开放式学术共同体以及互惠互利的知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现代化 有组织科研 范式革命 学术共同体 国家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17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第16期I0001-I0001,共1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科技界的共同努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并取得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体制改革 技术创新体系 产学研相结合 知识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以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奕群 邱垚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68,共6页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进一步明确大学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价值,即发挥知识流转枢...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进一步明确大学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价值,即发挥知识流转枢纽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并论述了在推进有组织科研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创新体系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有组织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项目管理创新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丁 王明 +1 位作者 武轩伊 赵莞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5期132-134,共3页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航空项目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体系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论文以航空科研项目管理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项目管理现状和... 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航空项目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体系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论文以航空科研项目管理创新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项目管理现状和创新体系的分析,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通过实施该优化策略,可提高航空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的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项目管理 创新体系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振兴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3期13-15,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的技术创新体系应用的有效性,保证其完善性以及科学性,首先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背景,其次探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即强化政府补贴、健全产业链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的技术创新体系应用的有效性,保证其完善性以及科学性,首先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背景,其次探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即强化政府补贴、健全产业链结构以及明确技术创新效率,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可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实现了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推动“绿色发展”的落实以及降低汽油与柴油消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 产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