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型低雷诺数层流分离泡数值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白鹏 崔尔杰 +1 位作者 周伟江 李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6-424,共9页
翼型在不可压和低雷诺数条件下工作时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Rogers发展的双时间步Roe格式,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S方程。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条件下(Re=6.0×104,1.0×105,2.0×106),E387翼型在不... 翼型在不可压和低雷诺数条件下工作时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Rogers发展的双时间步Roe格式,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S方程。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条件下(Re=6.0×104,1.0×105,2.0×106),E387翼型在不同攻角条件下(α=0°、4°、7°)翼上表面后缘部分的层流分离现象,对应于长分离泡。时均化的结果同McGhee[12]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了低雷诺数层流分离的非定常和时均化特性,并对漩涡脱落中主涡、二次涡以及出现的漩涡对并的周期性过程和对气动力脉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条件下的层流分离现象,是周期性的旋涡脱落过程。所谓长层流分离泡是其时均化积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不可压 层流分离泡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翼型层流分离泡及吹吸气控制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沛清 马利川 +1 位作者 屈秋林 段中喆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8-524,540,共8页
在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表面会出现层流分离泡现象,因此本文使用Fluent求解器开展吹/吸气控制翼型表面层流分离泡的数值研究,主要探究了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速度比三个控制参数对层流分离泡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与... 在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表面会出现层流分离泡现象,因此本文使用Fluent求解器开展吹/吸气控制翼型表面层流分离泡的数值研究,主要探究了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速度比三个控制参数对层流分离泡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与SSTk-ω湍流模型耦合的γ-R槇eθt转捩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层流分离泡的位置;吹/吸气可以有效抑制低雷诺数下层流分离泡的发展,明显提高低雷诺数下翼型升阻比。固定射流位置,较大吸气速度比和较小吹气速度比可分别获得较好的流动控制效果,且吸气控制比吹气控制对层流分离泡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泡 流动控制 转捩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层流分离泡的粘性绕流精确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方良 韩忠华 +1 位作者 宋文萍 张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0-835,共6页
高精度CFD求解器是翼型设计的基础,而翼型流动转捩的准确预测是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的关键之一。eN方法是比较可靠的且可应用于翼型设计的转捩判断方法,但目前国内耦合eN转捩预测与二维雷诺平均N-S(RANS)方程求解器的研究仍需要通过求解层... 高精度CFD求解器是翼型设计的基础,而翼型流动转捩的准确预测是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的关键之一。eN方法是比较可靠的且可应用于翼型设计的转捩判断方法,但目前国内耦合eN转捩预测与二维雷诺平均N-S(RANS)方程求解器的研究仍需要通过求解层流边界层方程为转捩判断提供所需的边界层信息。这种方法不能处理含层流分离泡的流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发展了一种直接求解RANS方程为转捩判断提供高精度的边界层解的方法,耦合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eN转捩判断方法实现了含层流分离泡流动的转捩点自动判断。采用文中方法对含层流分离泡的翼型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转捩预测位置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气动力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方程 eN转捩判断方法 线性稳定性理论 边界层转捩 层流分离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低雷诺数翼型转捩分离泡位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铁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在翼型模型的表面粘贴表面热膜,由其给出脉动电压的均方根值和波形图,可测出层流边界层分离点和湍流边界层再附点,转捩分离泡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关键词 翼型 转捩分离泡 表面热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223翼型低雷诺数下分离泡及气动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皓田 朱杨柱 +1 位作者 车学科 李修乾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8,I0002,共10页
采用表面测压技术,测量了低雷诺数下(Re=6.0×10^(4)、1.0×10^(5)、2.0×10^(5)) S1223翼型的表面压力分布,通过时均化处理及瞬态处理方法,分别获得了翼型稳态和瞬态压力系数、升力系数,分析了流场结构随雷诺数及攻角的变... 采用表面测压技术,测量了低雷诺数下(Re=6.0×10^(4)、1.0×10^(5)、2.0×10^(5)) S1223翼型的表面压力分布,通过时均化处理及瞬态处理方法,分别获得了翼型稳态和瞬态压力系数、升力系数,分析了流场结构随雷诺数及攻角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雷诺数及攻角对翼型升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从时均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规律来看,S1223翼型在低雷诺数下存在"静态滞回"效应。攻角由负逐渐增大至0°时,下翼面由完全分离转变为出现层流分离泡,随后分离泡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导致升力系数斜率呈现随攻角逐渐增大的非线性现象。当攻角超过临界攻角后,不同雷诺数下翼型流场结构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存在本质不同,Re=6.0×10^(4)和1.0×10^(5)时,翼型周围流场迅速发生大范围流动分离,升力系数迅速减小;而Re=2.0×10^(5)时,上翼面周期性生成短泡,引发低频振荡现象,升力系数呈现准周期性变化,α=16°时上翼面时均流场呈现40%弦长的长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气动特性 非线性 分离泡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串与进气道肩部分离泡相互作用
6
作者 聂宝平 李祝飞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1,共14页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相互作用时的流动振荡问题,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激波风洞中,采用高速纹影拍摄结合壁面动态压力测量,研究了有/无抽吸情况下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当激波串前移至肩部附近时,...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相互作用时的流动振荡问题,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激波风洞中,采用高速纹影拍摄结合壁面动态压力测量,研究了有/无抽吸情况下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当激波串前移至肩部附近时,有抽吸进气道也会产生大尺度的分离泡,进而有/无抽吸进气道内的激波串均会与肩部分离泡形成耦合振荡,并造成严重的脉动压力。在激波串的推动下,分离泡能够自由地越过肩部凸拐角,使得其自身的低频振荡特性能够显现。激波串内的压力波动会显著改变分离泡的形态,而分离泡形态的变化又会影响激波串内的压力,两者相互耦合从而维持这种低频振荡。无抽吸进气道具有相同的低频耦合振荡特性;而抽吸缝阻碍了上下游的信息传递,使得有抽吸进气道的分离泡低频振荡显著,而激波串振荡具有一定的宽频特性。经分离激波振荡范围和进气道入口速度无量纲后,有/无抽吸进气道低频耦合振荡的St均处于0.011~0.021,与经典分离泡的低频振荡特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边界层抽吸 激波串 分离泡 耦合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涡相互作用下翼型分离泡内流动动力学特征
7
作者 史泽奇 刘勇 +1 位作者 钟伯文 汤崇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7,I0001,共10页
基于LBM-LES方法对中等雷诺数下NACA0012翼型气动噪声进行了直接模拟,得到了声涡相互作用下气动噪声声场和流场,分析了剪切层内流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翼型壁面附近剪切层内,扰动从分离前T-S不稳定分离后向K-H不稳定转变,K-H不稳定... 基于LBM-LES方法对中等雷诺数下NACA0012翼型气动噪声进行了直接模拟,得到了声涡相互作用下气动噪声声场和流场,分析了剪切层内流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翼型壁面附近剪切层内,扰动从分离前T-S不稳定分离后向K-H不稳定转变,K-H不稳定对扰动的增长起重要作用;分离泡内湍流强度显著增长直至转捩成湍流,但流动再附后,湍流强度有所降低;750 Hz的大尺度旋涡结构是在分离泡内形成并发展成稳定结构,而2次和3次谐波频率对应的旋涡结构形成于流动转捩后,在分离泡外发展成稳定结构,说明远场2次及3次谐波纯音噪声和750 Hz主纯音噪声生成机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动力学 分离泡 声涡相互作用 纯音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员侧安全气囊点爆的软质仪表板皮泡分离试验及仿真研究
8
作者 瞿力铮 江楷涛 +1 位作者 蔡庆荣 赵婷婷 《上海汽车》 2024年第8期4-11,共8页
文章对于软质仪表板在PAB点爆工况下的皮泡分离失效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试验及仿真研究:设计并开展样条级拉断力与撕剥力试验,表征了特征结构样条拉断失效阈值与剥离强度区间。建立了层合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等效厚度方法模拟表皮与... 文章对于软质仪表板在PAB点爆工况下的皮泡分离失效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试验及仿真研究:设计并开展样条级拉断力与撕剥力试验,表征了特征结构样条拉断失效阈值与剥离强度区间。建立了层合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等效厚度方法模拟表皮与骨架弱化区域特性,使用*MAT_169材料本构表征发泡失效特性。对标结果显示,样条级与系统级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均吻合良好,验证了该建模方法和仿真参数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集成仿真分析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并闭环验证了最终方案的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皮泡撕剥长度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0%,为类似设计概念和制造工艺的零件开发提供了工程经验与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仪表板 PAB集成点爆 汽车安全技术 分离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岩 梁亚 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共17例(17只眼),均采用滤过泡针分离... 目的探讨滤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共17例(17只眼),均采用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治疗后1 d、7 d、 1个月、 3个月、 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白内障术前、滤过泡分离术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3.5±2.1)、(40.4±6.5)、(15.5±2.5)、(16.1±2.3)、(16.2±2.1)、(15.6±2.4)、(15.8±2.1) mmHg,治疗后眼压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滤过泡分离后滤过泡均能重新形成,视力较治疗前明显进步。结论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分离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理论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锋 白鹏 刘强 《气体物理》 2017年第5期1-10,共10页
低Reynolds数流动由于自身特点导致气动特性严重恶化,非定常、非线性效应突出且预测困难,加之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给以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和高性能微小型飞行器为代表的低Reynolds数飞行器的开发和研制带来了瓶颈和挑战.首先概述了飞... 低Reynolds数流动由于自身特点导致气动特性严重恶化,非定常、非线性效应突出且预测困难,加之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给以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和高性能微小型飞行器为代表的低Reynolds数飞行器的开发和研制带来了瓶颈和挑战.首先概述了飞行器低Reynolds数的范畴、低Reynolds数空气动力学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随后从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基础理论出发,依次介绍了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经典理论、低Reynolds数层流分离非定常流动特性、低Reynolds数后缘层流分离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典长层流分离泡与后缘层流分离泡力学特性的差异以及随攻角和Reynolds数的演化规律的详细分析,逐步揭示了一些低Reynolds数复杂气动效应的本质,如小攻角升力系数的非线性效应,翼型随Reynolds数下降气动特性的二次恶化效应等.最后对低Reynolds数流动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层流分离诱导转捩及再附效应等复杂流动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Reynolds数 层流分离泡 非定常 后缘层流分离泡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叶栅缝隙射流对分离流动及叶栅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汉儒 岳少原 +1 位作者 王掩刚 张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28-2736,共9页
为了研究串列叶栅前后叶缝隙流作用对流动分离和叶栅性能影响机制,通过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串列叶栅轴向重合度和节距系数两种缝隙参数组合对高负荷压气机串列叶栅在大攻角11°下性能影响以及缝隙流掺混作用下前后叶流动分离的时... 为了研究串列叶栅前后叶缝隙流作用对流动分离和叶栅性能影响机制,通过非定常数值计算分析了串列叶栅轴向重合度和节距系数两种缝隙参数组合对高负荷压气机串列叶栅在大攻角11°下性能影响以及缝隙流掺混作用下前后叶流动分离的时空演化机制的影响规律,并且提出了缝隙流对串列叶栅流动及性能影响的综合性参数-缝隙收缩比。研究结果表明:轴向重合度在-0.022~0.023,节距系数在0.6~0.9时,串列叶栅能取得较好气动性能;在缝隙非定常吹除作用下,后叶吸力面分离泡被周期性抑制,前叶吸力面分离泡受缝隙射流源的影响较弱;提出的缝隙收缩比作为综合匹配参数可以更清晰揭示出串列叶栅有效工作条件,在亚声速来流工况下,缝隙收缩比大于1是串列叶片能正常工作的前提,缝隙收缩比小于1,缝隙加速作用消失,叶栅性能较差,最佳的缝隙收缩比范围是1.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叶栅 非定常流动 分离泡 压力波动特征 缝隙收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内流动分离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勇 季燕羽 +2 位作者 杨洪镔 唐晓晨 谈明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针对离心泵叶轮内流动分离的现象,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一台低比转数离心泵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在叶轮的设计工况Q/Q_(BEP)=0.18下,不同相位时,不同流道内流动分离产生的分离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蜗壳周向的压力不平衡,分离... 针对离心泵叶轮内流动分离的现象,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一台低比转数离心泵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在叶轮的设计工况Q/Q_(BEP)=0.18下,不同相位时,不同流道内流动分离产生的分离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蜗壳周向的压力不平衡,分离泡随叶轮旋转周期性地产生、发展和溃灭。由于流道进口相互作用的影响,流动分离和分离泡的周期性变化与流道出口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不一致。分离泡在叶片压力面中部产生,而在叶片压力面出口附近溃灭。在分离泡形成初期,分离泡的滞止点运动轨迹近似呈线性;在分离泡发展稳定后直到溃灭前,滞止点运动轨迹近似呈圆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比转数离心泵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流动分离 分离泡 滞止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转捩与压缩拐角分离流动的非定常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解少飞 宫建 +2 位作者 高波 杨学军 沈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了认识激波与转捩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压缩拐角模型为研究对象,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激波/转捩边界层干扰试验研究。试验在FD-20炮风洞中进行,试验马赫数为8,雷诺数0.5×107~2×107/m。试验采用了薄膜电阻温度计和常... 为了认识激波与转捩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压缩拐角模型为研究对象,在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激波/转捩边界层干扰试验研究。试验在FD-20炮风洞中进行,试验马赫数为8,雷诺数0.5×107~2×107/m。试验采用了薄膜电阻温度计和常规压力传感器,分别测量压缩拐角周围的热流和压力分布。根据干扰区上下游的边界层流态,将试验分为两部分:层流/湍流干扰和转捩/湍流干扰。对比分析了边界层转捩发生在干扰区时的热流分布、压力分布以及脉动热流的非定常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激波/转捩边界层干扰的热流和压力分布特征,不同于常规的层流干扰和湍流干扰,其介于二者之间。层流/湍流干扰的热流和压力分布特征类似于层流干扰;转捩/湍流干扰的热流和压力分布特征类似于湍流干扰。互双谱分析结果表明,当边界层转捩发生在分离区时,转捩脉动与分离泡脉动同时出现并增长。当两者幅值足够大时,转捩脉动会与分离泡脉动发生非线性耦合作用。这种耦合作用会诱导出新的频率特征的脉动结构,从而使分离区内的脉动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转捩 压缩拐角 转捩脉动 分离泡脉动 非定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椭圆翼型层流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君 李天歌 +1 位作者 司腾飞 孙霁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3-1760,共8页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相对厚度的椭圆翼型在低雷诺数范围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椭圆翼型在低雷诺数下的层流分离现象及流场结构.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下,薄椭圆翼型在小攻角时前缘出现层流分离泡是其具有高的升力系数及升阻...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相对厚度的椭圆翼型在低雷诺数范围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椭圆翼型在低雷诺数下的层流分离现象及流场结构.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下,薄椭圆翼型在小攻角时前缘出现层流分离泡是其具有高的升力系数及升阻比的原因,随厚度的增加,前缘层流分离泡逐渐消失,在后缘形成时均小泡.随着雷诺数升高,薄椭圆翼型时均分离泡都出现在前缘,但外形缩小,而在较低雷诺数下,薄椭圆翼型小攻角时没有发生转捩再附现象;同时层流分离泡的出现也对翼型后缘分离涡的尺寸和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对厚度和雷诺数通过影响椭圆翼型上表面层流分离泡的尺寸、位置以及后缘分离涡的形态结构,进而改变了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翼型 低雷诺数 相对厚度 气动特性 层流分离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分离流场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瑶 高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47,769,共9页
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易导致边界层分离,为了分析其局部流场结构,捕获局部高压、高热区,掌握分离泡的大小,本文针对入射激波导致的边界层分离流场,构造简化模型,辅助以极曲线理论分析描述,结合自由干扰理论、激波关系式以及分离区长度工... 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易导致边界层分离,为了分析其局部流场结构,捕获局部高压、高热区,掌握分离泡的大小,本文针对入射激波导致的边界层分离流场,构造简化模型,辅助以极曲线理论分析描述,结合自由干扰理论、激波关系式以及分离区长度工程估算首次给出完整的理论求解。该理论模型可快速获得流动图画,给出流场参数分布,便于分析整体流场结构,并得到了很好的数值验证。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分离泡高度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离泡高度随来流马赫数的增大先略有减小再增大,同时是外压缩角以及飞行高度的增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边界层干扰 分离泡 流场结构 极曲线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翼型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
16
作者 刘宇琪 夏天宇 +1 位作者 董昊 程克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7,共11页
为消除低雷诺数下对称翼型小迎角范围内的气动力非线性现象,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及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并耦合RANS的数值方法建立了低雷诺数翼型优化设计程序,以多个状态下小迎角范围内的平均巡航因子为目标函数开展翼型优化设计。... 为消除低雷诺数下对称翼型小迎角范围内的气动力非线性现象,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及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并耦合RANS的数值方法建立了低雷诺数翼型优化设计程序,以多个状态下小迎角范围内的平均巡航因子为目标函数开展翼型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翼型具有明显的几何凸起,有效改变了分离泡的位置和类型,进而显著改善翼型气动特性,Re=4×104时小迎角范围内的升力系数非线性现象基本消失。进一步分析发现优化翼型的凸起增强了壁面的对流影响和来流抵抗逆压梯度的能力,进而改善了翼型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气动力非线性现象 加点准则 翼型多目标优化 层流分离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 Control with Intermittent Disturbance for the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 on a NACA633-421 Airfoil
17
作者 SIPKADUWA MADUWA GURUGE Supun Induwara Perera LI Linkai WANG Shilo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S01期1-12,共12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NACA 633-421 airfoil and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intermittent disturbance flow control methods on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s(LSBs).It is found t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NACA 633-421 airfoil and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intermittent disturbance flow control methods on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s(LSBs).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velocity and influence range of the synthetic jet actuator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riving frequency and driving amplitude.LSB occurs at Re=1.0×10^(5),and ruptures atα=6°.But with intermittent disturbance control,the stall angle of attack(AoA)increases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drag.Research shows that although certain disturbance cannot fully recover from LSB stall,decreasing driving amplitude partially restores wing aerodynamic performance,more effectively than increasing driving ampl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r separation bubble intermittent disturbance control driving frequency driving amplitude synthetic jet actu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翼型低雷诺数小攻角升力系数非线性现象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白鹏 崔尔杰 +1 位作者 李锋 周伟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Rogers发展的三阶Roe格式,求解非定常不可压N-S方程,时间方向为二阶精度双时间步方法, 数值模拟了对称翼型SD8020低雷诺数(Re=40000,100000)条件下,流场层流分离涡结构和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同试验比较证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采用Rogers发展的三阶Roe格式,求解非定常不可压N-S方程,时间方向为二阶精度双时间步方法, 数值模拟了对称翼型SD8020低雷诺数(Re=40000,100000)条件下,流场层流分离涡结构和升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同试验比较证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通过对数值模拟时均化流场结果的详细分析,发现对称翼型在小雷诺数0°攻角附近出现的层流分离泡,其内部结构和演化规律都不同于经典层流分离泡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种后缘层流分离泡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对称翼型小攻角低雷诺数流场特性以及升力系数非线性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对称翼型 小攻角 非线性 后缘层流分离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A0012翼型低雷诺数绕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吴鋆 王晋军 李天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8,共7页
通过水槽氢气泡流动显示和PIV测速实验研究了NACA0012翼型在雷诺数为8200时的流动特性,重点关注了翼型绕流结构随迎角的变化。研究发现:分离点和分离剪切层形成旋涡的位置随迎角的增大而向上游移动,同时翼型上表面流动分离后形成的回流... 通过水槽氢气泡流动显示和PIV测速实验研究了NACA0012翼型在雷诺数为8200时的流动特性,重点关注了翼型绕流结构随迎角的变化。研究发现:分离点和分离剪切层形成旋涡的位置随迎角的增大而向上游移动,同时翼型上表面流动分离后形成的回流区尺寸随着翼型迎角的增加而增大。当流动再附于翼型上表面时,在再附点附近能够观测到展向涡的三维演化过程,并能观测到展向涡的局部配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 NACA0012翼型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泡 水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度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边界层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爽 雷志军 +1 位作者 朱俊强 李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7-355,共9页
基于IET-LPTA叶型研究了被动控制中的粗糙度对分离转捩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优化的粗糙度布置方式来减小叶型损失。研究以CFX数值模拟为主,对数值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主要考察了不同粗糙高度及不同粗糙度布置位置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变... 基于IET-LPTA叶型研究了被动控制中的粗糙度对分离转捩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优化的粗糙度布置方式来减小叶型损失。研究以CFX数值模拟为主,对数值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主要考察了不同粗糙高度及不同粗糙度布置位置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变粗糙高度的优化布置方案,并使用间歇因子、位移厚度、动量厚度、形状因子、湍流度等特征参数分析了粗糙度控制分离的机理。研究发现粗糙度对减小叶型损失,推迟开式分离泡的出现有显著作用,同时变粗糙高度结合前缘至转捩点的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抑制分离,减小叶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控制 分离泡 粗糙度 叶型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