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辅助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1
作者 刘晓鹏 孙芳芳 +1 位作者 王晓璇 雷玉琳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7期1116-1121,共6页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视力提高转变为视觉质量的提高,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逐渐成为人们的青睐选择,飞秒激光辅助制瓣为个性化LASIK手术提供了更好的优势。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常用的个性化...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视力提高转变为视觉质量的提高,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逐渐成为人们的青睐选择,飞秒激光辅助制瓣为个性化LASIK手术提供了更好的优势。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常用的个性化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如波前像差优化、波前像差引导、角膜地形图引导、Q值引导(非球面切削),个性化手术“全光塑”,以及包括在矫正伴有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的患者时的个性化手术。文章重点分析了不同的个性化FS-LASIK的优缺点,以及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同时也重点对比了不同的个性化手术之间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的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波前像差优化 波前像差引导 角膜地形图引导 Q值引导 全光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馨 白继 +1 位作者 贺翔鸽 张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K。术后1天、7天及1、3、4、5、6月处死动物取角膜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于PRK组。结论:术后LASEK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弱于PRK ,这可能是LASEK术后角膜恢复正常较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厚度近视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晶 郑晓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59-196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和薄角膜厚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3-06/202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03眼。... 目的:对比研究经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和薄角膜厚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3-06/202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03眼。根据中央角膜厚度不同分为薄角膜厚度(460-499μm)近视组27例50眼,正常角膜厚度(500-550μm)近视组28例53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wk, 1、2、3、4 mo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剩余角膜厚度、眼压(IOP)、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计算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对两组所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比、年龄、SE、裸眼视力、BCVA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UCVA组间和交互作用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时间比较有差异(P<0.001),术后UCVA均较术前改善。两组患者术后4 mo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E交互作用相比无差异(P>0.05),组间和时间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SE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薄角膜厚度近视组术后早期有轻度近视漂移。两组患者手术前后ΔIOP组间、时间和交互作用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角膜发生haze情况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术前SE、术后4 mo SE、术后4 mo IO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LASEK治疗薄角膜厚度近视与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一样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LASEK) 近视 角膜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玺皓 王保君 +3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代志强 袁小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对角膜光密度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80例,均选取右眼纳入研究。对比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光密度与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角膜光密度和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TransPR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2~6 mm和>6~10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级散光差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2,P=0.024)。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总高阶像差、彗差的变化值均存在正相关性(r=0.403、0.567,均为P=0.000);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607,P=0.000)。术后6个月时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的变化值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257,P=0.021);以角膜顶点为中心>2~6 mm区域内角膜光密度变化值与彗差的变化值存在正相关性(r=0.244,P=0.029),与球差的变化值存在负相关性(r=-0.374,P=0.001)。结论角膜光密度可以作为评判角膜健康情况的定量客观指标,其可以评估TransPRK术后患者角膜的恢复情况,并且预测或者提示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 角膜光密度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2 位作者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玉芹 周春阳 +2 位作者 文龙 袁晓辉 谢艾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3-975,979,共4页
目的研究智能脉冲技术(smart pulse technology,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使用1050 Hz切削频率和SPT... 目的研究智能脉冲技术(smart pulse technology,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使用1050 Hz切削频率和SPT辅助的Trans-PR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9例(75眼)的临床资料,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无一例下降超过一行,46.67%(35/75)的患眼无变化,37.33%(28/75)的患眼提高一行,16.00%(12/75)的患眼提高两行。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100.00%(75/75)的患眼达到20/20或更好,88.00%(66/75)的患眼达到20/16或更好,60.00%(45/75)的患眼达到20/13或更好,8.00%(6/75)的患眼达到20/10。术后6个月,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球差、高阶像差、彗差分别为(0.25±0.14)μm、(0.45±0.15)μm和(0.23±0.11)μm,均较术前(0.19±0.07)μm、(0.33±0.07)μm和(0.19±0.09)μm增加(均为P<0.05)。结论SPT辅助的Trans-PRK矫正中低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有一定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角膜像差 智能脉冲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22眼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宝文 胡建荣 +1 位作者 严宗辉 孙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83-684,共2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22眼,术中角膜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观察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分级。结果:随访显示用药组角膜雾状混浊分级为1.64±0.49,较...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22眼,术中角膜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观察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分级。结果:随访显示用药组角膜雾状混浊分级为1.64±0.49,较对照组2.05±0.65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术后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三尖杉酯碱能够有效的降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药物防治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角膜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RK术后近视22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雷鸣 李琦云 金淑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71-372,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22例39眼RK术后残留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5a,平均屈光度...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22例39眼RK术后残留的近视及近视散光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5a,平均屈光度由术前-4.21±1.42D下降至术后的-0.41±0.31D,34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裸眼视力≥1.0者32眼,术后裸眼视力≥1.0者30眼,回退4眼(10%),回退度数<-1.25D。术前矫正视力≤0.9者,术后5a时仅2眼裸眼视力≥1.0。结论:PRK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矫正RK术后残留近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RK 角膜放射状切开 ArF分子激光 裸眼视力 后残留近视 近视散光 矫正视力 治疗 安全性 屈光度 prk 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三种不同切削模式的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巴俊 李艳红 +3 位作者 吴岩 朱玮 金依华 于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三种不同模式:标准模式(standar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S-LASIK)、非球面切削模式(aspheric ablation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A-LASIK)和组织节约模式(tissue-saving laser in situ...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三种不同模式:标准模式(standar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S-LASIK)、非球面切削模式(aspheric ablation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A-LASIK)和组织节约模式(tissue-saving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T-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为2011-02/2012-10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并随访6mo以上的患者66例112眼。采用博士伦公司217z准分子激光机进行手术,Moria公司OUP90制作110μm角膜瓣。根据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厚度和暗光下的瞳孔直径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削模式,分为S-LASIK组(n=36)、ALASIK组(n=40)和T-LASIK组(n=36)。检测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6mo患者夜间视力满意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K值、最薄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及5mm瞳孔直径高阶像差分析。观察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术后6mo夜间视力满意度调查,A-LASIK组优于T-LASIK组和S-LASIK组。术后6mo三组等值球镜在±0.5D以内占96.43%。术后三组高阶像差RMS(RMSh)、垂直彗差(C7)、球差(C12)较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ASIK,A-LASIK和T-LASIK组角膜实际切削深度较理论切削深度分别增加14.94±29.81,11.2±10.94,5.83±17.09μm;单位面积单位屈光度的切削厚度分别为0.85±0.27,0.72±0.08,0.59±0.09μm/(D·mm2)(P<0.05),T-LASIK和A-LASIK切削的角膜厚度较S-LASIK分别节约30.59%和15.29%。结论:S-LASIK,A-LASIK和T-LASIK均能有效地矫正近视散光,术后彗差、球差和高阶像差RMS值有增加,A-LASIK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其他两组的可能与相差的改变少有关。A-LASIK和T-LASIK较S-LASIK均可有效节省角膜。T-LASIK组在保证临床矫正效果的同时减少角膜切削量,尽可能减少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像差 角膜厚度 切削深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浩江 李林 +3 位作者 窦晓燕 司马晶 吕秀芳 魏玉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60-136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眼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共95例190眼PRK病例,术后随机选择一只眼戴软性亲水性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另一只眼配戴普通月抛...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眼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共95例190眼PRK病例,术后随机选择一只眼戴软性亲水性高透氧的角膜接触镜,另一只眼配戴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术后记录术眼自觉症状,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检查术后6mo裸眼视力,同时进行haze评分。结果: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术眼视物模糊、眼痛、畏光均轻于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3.11±2.12d,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02±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72h内愈合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占46%,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占36%。术后第7d裸眼视力高于1.0者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组为60眼(63%),普通月抛型角膜接触镜组为48眼(51%)。术后6mo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35),两组haz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5)。结论:PRK术后使用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减少患者的术后不适感,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 角膜接触镜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患者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张颖 马志兴 张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2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00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功能性光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预防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浩江 窦晓燕 司马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120例(240眼)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作用时间为20~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120例(240眼)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作用时间为20~9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01±0.72d;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62);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mo0~0.5级haze218眼(90.8%),1级haze21眼(8.75%),2级haze1眼(0.83%),术后12mo1级haze12眼(5%);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结论:使用0.2g/L丝裂霉素预防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 HA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13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性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角膜前表面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丽君 张亚丽 +2 位作者 徐湘辉 刘蕾 李招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87,共4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对角膜曲率、非球面性参数(Q值)及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PRK手术治疗并随访6mo以上的近视患者29例58眼,Pentacam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析术前和术后6mo时1~8mm直径曲率、目标曲率和术后3mm环曲率,Q值和角膜像差。结果:1~8mm范围,角膜曲率术后比术前各范围均有显著性降低。术后3mm环曲率39.20±1.99D,手术目标曲率39.51±1.99D,两者呈显著相关(r=0.98)。术前术后Q值分别为-0.44^-0.30、0.34~0.66(P<0.05)。术前和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41±0.10、0.17±0.08、-0.07±0.23和0.72±0.23、0.41±0.17、-0.24±0.32,术后有显著性增加;手术前后水平彗差分别为-0.03±0.12、-0.03±0.30(P>0.05)。结论:TPRK手术后角膜曲率显著性降低,3mm区域的变化量最大;术后Q值、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垂直彗差均显著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角膜曲率 Q值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后的止痛措施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原 黄一飞 高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421-1425,共5页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因降低角膜膨隆的风险和避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而受到青睐。但术后严重疼痛不适为表层切削的主要缺陷,因此表层切削术后疼痛不适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总结了表层切削术后...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因降低角膜膨隆的风险和避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而受到青睐。但术后严重疼痛不适为表层切削的主要缺陷,因此表层切削术后疼痛不适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总结了表层切削术后疼痛的机制以及降低术后疼痛的措施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表层切削 止痛 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 机械法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陆霞 贺忠江 +1 位作者 张凤妍 王卫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 角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手术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4
17
作者 宿可昕 邱红 +3 位作者 张丽伟 姜红 徐晶 刘淑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验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随访性良好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0例(35眼),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6个月,临... 目的临床观察验证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随访性良好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0例(35眼),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情况、术后角膜上皮生长修复速度、schirmer试验(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散光(电脑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患眼术后不适感程度。结果在3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随访6个月,术眼术区没有复发体征。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是一种有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翼状胬肉切除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PTK) 胬肉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5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4年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芳 李镜海 +2 位作者 李艳 李海英 李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远期疗效 稳定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双珍 吴小影 +3 位作者 王平宝 夏小波 谭星平 胡生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近视散光的远期疗效,分析术后远期视力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比较79例(137眼)不同程度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PRK术后1和7a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角膜Haze变化,并对术后...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近视散光的远期疗效,分析术后远期视力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比较79例(137眼)不同程度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PRK术后1和7a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角膜Haze变化,并对术后视力回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术后7a视力、屈光度与术后1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术后不同时期屈光度低组与高组比较视力及屈光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角膜厚度术后7a较术后1a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角膜屈光力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术后裸眼视力回退(Y)与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变化(X)呈正相关(r =0.49,P <0.01),与术前球镜屈光度呈负相关(r =-0.20,P <0.05),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 =0.08+0.12X。结论:PRK术后远期视力及屈光度均有轻度回退,以高度近视眼明显,影响术后远期视力回退的主要因素是术后屈光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近视散光 远期疗效 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伴角膜雾浊再次手术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政伟 马群 +2 位作者 黄震晞 李丽 吴金桃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 角膜切削 屈光回退 角膜雾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