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聚甘露糖增强短双歧杆菌抑制具核梭杆菌生长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旭妍 刘瑞洁 +1 位作者 赵博 许晓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探究双歧杆菌与低聚糖协同抑制具核梭杆菌作用及机理,采用6种常见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代谢6种不同结构且应用广泛的低聚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 为探究双歧杆菌与低聚糖协同抑制具核梭杆菌作用及机理,采用6种常见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代谢6种不同结构且应用广泛的低聚糖(低聚甘露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阿拉伯半乳聚糖),通过硫化氢的生成与生物膜的抑制,确定最佳抑制具核梭杆菌组合,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与流式细胞仪分析具核梭杆菌菌体细胞完整性,研究抑菌机理,并探讨其酸性代谢产物对具核梭杆菌的抑制作用影响,测定其短链脂肪酸产量,此外还挖掘了双歧杆菌潜在细菌素基因簇。结果显示,低聚甘露糖促进短双歧杆菌抑制具核梭杆菌效果最佳,其组合可显著减少硫化氢的产生与生物膜的形成,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添加量达到20%时,对具核梭杆菌的抑制率可达到63.16%±4.48%,其表观结构明显损伤,蛋白和核酸流出,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被破坏。这种抑菌效果会随着上清液pH向中性环境的靠近而下降,表明上清液中酸性代谢产物在发挥抑菌效果中起重要作用,上清液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分别含量为26.112、10.829、5.106、5.232 mmol/L。此外基因预测到短双歧杆菌包含2个潜在的细菌素合成基因簇。综上,低聚甘露糖配合短双歧杆菌的合生元组合或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具核梭杆菌生物防控抑制剂,为预防及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等肿瘤疾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低聚糖 抑菌机制 短链脂肪酸 具核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曲别芳芳 江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9-384,共6页
口腔黏膜癌变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具核梭杆菌作为口腔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被视为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感染性因素之一。本综述旨在全面探讨具核梭杆菌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作用和机制。通过分... 口腔黏膜癌变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具核梭杆菌作为口腔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被视为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感染性因素之一。本综述旨在全面探讨具核梭杆菌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作用和机制。通过分析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该菌种可以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以及激活免疫检查点。此外,具核梭杆菌还可能作为口腔癌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目标。然而,该领域的研究仍面临样本数量不足、患者特异性强以及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挑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并探索其在口腔癌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口腔黏膜癌变 肿瘤免疫微环境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与miR-49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关系
3
作者 王威 周培华 +1 位作者 武伦 周文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具核梭杆菌与微小RNA(miR)-49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调控关系。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转染miR-497过表达质粒miR-497 mimic,随机分为感染指数(MOI)100组、MOI 200组、MOI 500组、MOI 1000组,... 目的观察具核梭杆菌与微小RNA(miR)-49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调控关系。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转染miR-497过表达质粒miR-497 mimic,随机分为感染指数(MOI)100组、MOI 200组、MOI 500组、MOI 1000组,分别与MOI为100、200、500、1000的具核梭杆菌进行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497,选择miR-497表达最低的细菌处理浓度作为具核梭杆菌后续的作用浓度。取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497过表达组、miR-497降表达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培养,miR-497过表达组、miR-497降表达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miR-497 mimics、miR-497 inhibitor、mimic NC及inhibitor NC,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另取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497过表达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及过表达+具核梭杆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培养,miR-497过表达组转染miR-497 mimic,过表达阴性对照组转染mimic NC,过表达+具核梭杆菌组在转染miR-497 mimic后与选定浓度的具核梭杆菌进行共培养,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miR-497表达MOI 100组>MOI 200组>MOI 500组>MOI 1000组(P均<0.05),选择MOI 1000作为具核梭杆菌后续作用浓度。细胞增殖率、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miR-497降表达组>对照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miR-497过表达组(P均<0.05);细胞增殖率、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miR-497过表达组<过表达+具核梭杆菌组<对照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具核梭杆菌可以通过负向调控miR-497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微小RNA-497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4
作者 黎春海 闫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3期49-55,共7页
早期筛查、防治癌前病变是降低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癌症生物学研究揭示微生物在CRC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CRC筛查与诊断方面,微生物组带来的潜力并未被重视。近年来,具核梭杆菌(Fn)已被证实与CRC密切相关,作... 早期筛查、防治癌前病变是降低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癌症生物学研究揭示微生物在CRC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CRC筛查与诊断方面,微生物组带来的潜力并未被重视。近年来,具核梭杆菌(Fn)已被证实与CRC密切相关,作为CRC新的生物标志物,其表现出良好的CRC诊断性能。Fn的检测依赖于粪便、血液和唾液样本,其非侵入性更易在常规体检中实施。本文总结Fn在CR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在CRC早期无创筛查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现有CRC筛查提供新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 筛查和诊断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表面及糖暴露后具核梭杆菌黏附及生物膜特性
5
作者 邵青意 冯丹峰 +3 位作者 虞臻迪 陈丹蕾 计友棋 程东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在口腔常用材料(钛、树脂义齿、聚苯乙烯)表面的聚集、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特性,以及糖(蔗糖、乳糖、木糖醇)暴露对其的影响,旨在揭示F.nucleatum在不同口腔条件下的致病力。方法 将F.nucleatum在不同载... 目的 探讨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在口腔常用材料(钛、树脂义齿、聚苯乙烯)表面的聚集、黏附和生物膜形成特性,以及糖(蔗糖、乳糖、木糖醇)暴露对其的影响,旨在揭示F.nucleatum在不同口腔条件下的致病力。方法 将F.nucleatum在不同载体表面、不同糖暴露下厌氧培养2 h、4 h、6 h、8 h(黏附时期)、12 h、24 h、48 h、72 h、96 h(生物膜时期),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F.nucleatum在不同条件下各时间点生物量,并计算黏附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黏附时期的F.nucleatum形态。将F.nucleatum于不同材料(钛、树脂义齿、聚苯乙烯)表面、含有不同糖(蔗糖、乳糖、木糖醇)的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 h形成生物膜,将生物膜中细菌重悬后静置检测上清液吸光度值计算得到自聚集率。结果 0.1 m、0.5 m、1.5 m、3 m、4.0 m钛片、聚苯乙烯、树脂义齿表面F.nucleatum自聚集率分别为36.14%、53.76%、46.18%、45.08%、44.83%、50.22%;蔗糖、乳糖、木糖醇暴露后自聚集率分别为60.58%、43.36%、36.50%。F.nucleatum在0.1 m、0.5m、1.5 m、3 m钛片、树脂义齿表面于6 h达到最大黏附率,黏附率分别为98.00%、180.00%、177.00%、40.00%;4 m钛片、聚苯乙烯8 h黏附率分别为108.00%、548.00%。蔗糖、乳糖、木糖醇最大黏附率分别为370.00%、196.00%、144.00%、97.00%。所有条件下,F.nucleatum均在48 h达到最大生物膜生物量,生物膜成熟,72 h、96 h生物膜生物量减少,生物膜走向衰亡。结论 F.nucleatum在不同载体上、不同糖暴露下具有较好的聚集、黏附、形成生物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聚集 黏附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唾液生物膜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晟利 李旭明 +2 位作者 王琪波 李海清 李春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提取血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10556)细菌素,研究其对唾液生物膜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超声破碎,高速离心,盐析等方法提取血链球菌细菌素;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血链球菌细菌素对浮游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 目的:提取血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10556)细菌素,研究其对唾液生物膜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超声破碎,高速离心,盐析等方法提取血链球菌细菌素;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血链球菌细菌素对浮游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在体外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唾液生物膜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该生物膜中细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血链球菌细菌素对浮游状态下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MIC为0.5 g/L;使用血链球菌细菌素作用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物膜,活菌百分比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链球菌细菌素对浮游状态下和生物膜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细菌素 拮抗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调控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周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晴萱 刘俊超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ingivalis)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F.nucleatum)感染对KB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初步探讨牙周细菌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 目的:通过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ingivalis)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F.nucleatum)感染对KB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初步探讨牙周细菌感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P.gingivalis和F.nucleatum单独或联合感染KB细胞模型,透射电镜观察细菌感染细胞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IL-6和IL-8蛋白分泌水平。结果:P.gingivalis联合F.nucleatum感染KB细胞8h抑制细胞周期进程,感染24h后加速细胞周期进程;P.gingivalis联合F.nucleatum感染促进KB细胞分泌IL-6和IL-8,并且有时间和F.nucleatum浓度依赖性。结论:牙周致病菌之间的联合作用更能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及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细胞周期 细胞因子 K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姚谊晶 朱绍平 +1 位作者 郭杨 肖水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变化的影响,分析其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64例,分别于矫治前后不同时期采集龈沟液标本,采用16SrDNA PCR技术对具核梭杆菌进行... 目的:探讨正畸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变化的影响,分析其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64例,分别于矫治前后不同时期采集龈沟液标本,采用16SrDNA PCR技术对具核梭杆菌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牙龈炎症性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矫治器戴入的不同时期具核梭杆菌的检出率有一定的变化,其与矫治过程中的牙龈炎性反应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畸医师应高度重视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卫生指导与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固定矫治器 牙龈炎性反应 16SrDNA 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血和肝脓肿引流液培养出具核梭杆菌1例
9
作者 黄磊 徐国宾 Minghsun Liu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肝脓肿 具核梭杆菌 16S RDNA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或伴放线聚集杆菌诱导多形核白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 杨春瑜 +2 位作者 刘宗霞 张彦表 梁广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Fn)共同感染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或伴放线聚集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Aa)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抗凝外周血,经Percoll分离后取PMNs,将分... 目的:探讨与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Fn)共同感染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或伴放线聚集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Aa)对多形核白细胞(PMNs)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抗凝外周血,经Percoll分离后取PMNs,将分离的PMNs与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混合,于37℃的水浴箱中孵育15min,然后分别向管中加入A组和B组细菌(细菌分组:A1,Pg;A2,Aa;A3,Fn;B1,Pg+Fn;B2,Aa+Fn;B3,Pg+Aa;B4,Pg+Aa+Fn;B5,Aa+Pg+Fn),充分混合后于37℃孵育1h和4h,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MNs产生ROS的量。结果:不同牙周致病菌与分离的PMNs在37℃作用1h,PMNs生成ROS的量分别是A1-16.52;A2-18.74;A3-19.59;B1-17.60;B2-20.09,其中B1>A1;B2>A2,差异显著(P<0.05)。不同微生物与分离的PMNs在37℃作用4h,PMNs生成ROS的量分别是A1-176.05;A2-203.19;A3-230.36;B1-259.08;B2-274.89,其中B1>A1;B2>A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Fn共聚后,Pg或Aa诱导PMNs产生ROS的能力被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白细胞 活性氧 具核梭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伴放线聚集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玉 谭诗云 +1 位作者 李明 马凤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期30-33,共4页
结直肠癌(CRC)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核梭杆菌(Fn)与CRC发生发展及耐药性关系密切,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从炎症、免疫、表型遗传、代谢、耐药等途径对机制进行探讨。此外,Fn还可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CRC的临床诊断中,粪便检测... 结直肠癌(CRC)具有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核梭杆菌(Fn)与CRC发生发展及耐药性关系密切,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从炎症、免疫、表型遗传、代谢、耐药等途径对机制进行探讨。此外,Fn还可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CRC的临床诊断中,粪便检测、血清学检测、电喷雾电离质谱检测等极具临床诊断价值。同时,针对Fn的抗生素治疗及疫苗治疗为CRC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拟Fn导致CRC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诊断价值、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 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艳芳 李鹏 +1 位作者 潘耀谦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流行癌症,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大量研究证明,结直肠局部微生态改变与CRC的发生有关。通过宏基因组学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运用,发现CRC患者的肿瘤微生态环境和粪便样本富集了大量具核梭杆菌。因此,具核梭杆菌...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流行癌症,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大量研究证明,结直肠局部微生态改变与CRC的发生有关。通过宏基因组学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运用,发现CRC患者的肿瘤微生态环境和粪便样本富集了大量具核梭杆菌。因此,具核梭杆菌被认为是CRC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具核梭杆菌引起CRC的发生机理还不清楚。论文从具核梭杆菌对大肠及CRC组织固有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核梭杆菌特异性毒性因子对CRC发生的影响、具核梭杆菌的促癌性miRNA形成和具核梭杆菌促炎性因子对CRC细胞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具核梭杆菌引起CRC的发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具核梭杆菌 毒性因子 固有免疫 促炎因子 微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乳酸对具核梭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孔祥丽 马岩石 +1 位作者 吴昕雨 许晓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4,共7页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有研究发现该菌是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的主要共生微生物,可保护肿瘤细胞抵抗抗生素并促进其增殖及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L-3-苯乳酸对Fn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有研究发现该菌是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的主要共生微生物,可保护肿瘤细胞抵抗抗生素并促进其增殖及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L-3-苯乳酸对Fn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制,为通过食用天然生物酸预防癌症研究提供方向。通过Fn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Fn最佳生长周期及苯乳酸对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探究在苯乳酸作用下的Fn细胞膜形态、完整性及受损程度等,确定苯乳酸抑制Fn的能力。结果表明:Fn的最佳生长周期为27 h;苯乳酸对Fn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0 mg/mL;0.50 mg/mL苯乳酸处理2 h,Fn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形态明显改变;苯乳酸对Fn形成的生物膜有破坏作用,且降低了Fn的黏附性。结论:苯乳酸具有破坏Fn细胞膜结构及抑制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可使其内容物外泄,胞内蛋白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乳酸 最小抑菌浓度 具核梭杆菌 细胞膜通透性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常见微生物粘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懿洋 周学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4-287,共4页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含量最高的梭杆菌,可成为早期和晚期定植的微生物的连接桥梁,以共生菌的形式存在,也可成为致病菌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口腔的健康状...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含量最高的梭杆菌,可成为早期和晚期定植的微生物的连接桥梁,以共生菌的形式存在,也可成为致病菌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口腔的健康状态。粘附是最直接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是微生物进入生物膜和侵袭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常见微生物的粘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粘附作用 口腔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感染与高龄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超伟 张哲源 +3 位作者 何珂瑶 张家豪 刘怡文 周福有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0-35,共6页
目的 观察具核梭杆菌(Fn)感染与高龄食管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龄(≥75岁)ESCC患者106例,分别应用Q-PCR及RNAscope法检测癌组织中Fn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采用Q-PCR检测结果分析Fn感染与... 目的 观察具核梭杆菌(Fn)感染与高龄食管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龄(≥75岁)ESCC患者106例,分别应用Q-PCR及RNAscope法检测癌组织中Fn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采用Q-PCR检测结果分析Fn感染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术后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Fn阳性与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和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法分析Fn感染对高龄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Q-PCR及RNAscope法分别检出Fn阳性65例(61.32%)、62例(58.49%),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值为0.941,P<0.05)。Fn阳性高龄ESCC患者男性、吸烟、饮酒、有ESCC家族史、有吞咽哽噎症状、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侵及纤维膜、淋巴结转移阳性、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均高于Fn阴性患者(P均<0.05)。Fn阳性高龄ESCC患者生存28例、死亡37例(2年生存率43.08%),阴性患者生存36例、死亡5例(2年生存率87.80%),Fn阳性高龄ESCC患者的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Fn阴性患者(P均<0.05)。Fn阳性是影响高龄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吸烟、饮酒史及ESCC家族史的男性高龄ESCC患者感染Fn的风险升高,且感染Fn的高龄ESCC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具核梭杆菌 高龄 预后 临床病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IgY抑制具核梭杆菌增殖的研究
16
作者 许啸晨 王芳 +3 位作者 罗鑫龙 周喻 郭锐华 吴文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免疫球蛋白Y(IgY)影响口腔唾液模拟环境中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的生长繁殖特性,发现F.nucleatum最终菌落数与培养时间、F.nucleatum初始接种浓度和IgY剂量的关系。方法:以F.nucleatum最终菌落数为评价指标,在...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研究免疫球蛋白Y(IgY)影响口腔唾液模拟环境中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的生长繁殖特性,发现F.nucleatum最终菌落数与培养时间、F.nucleatum初始接种浓度和IgY剂量的关系。方法:以F.nucleatum最终菌落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对回归方程的分析,得到各因素最佳条件,优化后的条件重复试验3次,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以2×10~6CFU/mL初始浓度接种F.nucleatum、181mmol/L剂量给药IgY,培养时间6h得到最终菌落数4.52×10~4 CFU/mL,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5%,方差分析表明模型P值显著,缺失值P值不显著,理论值与实测值拟合度良好,优化后F.nucleatum最终菌落数显著降低。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IgY能显著抑制口腔唾液模拟环境中具核梭杆菌的增殖,回归模型能够预测IgY影响口腔唾液模拟环境中F.nucleatum增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 具核梭杆菌 免疫球蛋白Y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端 申道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8-311,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现已证实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独立相关的。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在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时,具核梭杆菌可通过受损的毛细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现已证实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独立相关的。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在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时,具核梭杆菌可通过受损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后粘附侵入内皮细胞,破坏内皮完整性,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同时,具核梭杆菌及其热休克蛋白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并激活促炎因子,增强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就具核梭杆菌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具核梭杆菌 FadA GROEL 炎症反应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云 姜国庆 +1 位作者 鲁绯 李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功能性低聚糖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产酸、粘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量等的影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加入... 为更好地了解功能性低聚糖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产酸、粘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量等的影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培养基培养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测定细菌在培养基中48 h生长过程中的OD值、pH、黏附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量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低聚糖对细菌发酵前后生长、产酸及黏附能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聚木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0.5%的低聚木糖和低聚半乳糖即能明显抑制三种菌液的产酸能力;相比糖醇和其它低聚糖,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7%浓度的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的黏附率均<50%;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山梨糖醇相比,复配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低聚半乳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产酸 黏附性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形杆菌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19
作者 韩晓东 李衎 +3 位作者 郭志朋 李磊 武亚超 黄天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评估具核梭形杆菌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研究具核梭形杆菌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倒方差法对总生存时间(OS)进行meta分析。结... 目的评估具核梭形杆菌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研究具核梭形杆菌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中的倒方差法对总生存时间(O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总计2022例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具核梭形杆菌高丰度组OS与具核梭形杆菌低丰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5,95%CI:1.18~1.79,I^(2)=20%,P<0.05)。结论具核梭形杆菌高丰度结直肠癌患者与具核梭形杆菌低丰度者相比,预后较差。具核梭形杆菌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杆菌 预后 总生存时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核梭形杆菌对食管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的影响
20
作者 陆冰啸 龚晓宇 +5 位作者 左相曾 吴娜 龚成树 赵娟 李云霞 吕东津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具核梭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具核梭形杆菌被发现与食管癌密切相关,可通过诱导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多胺代谢、促进炎症因子的释...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具核梭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具核梭形杆菌被发现与食管癌密切相关,可通过诱导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多胺代谢、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调控免疫微环境等机制促进食管癌的发展,还可以通过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诱导DNA损伤、诱导自噬体形成等机制导致食管癌患者对化疗及免疫药物的耐药。靶向具核梭形杆菌的治疗可能提供一种潜在的抗肿瘤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就具核梭形杆菌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化疗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食管癌 作用机制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