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重新思考 |
陈思和
刘志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2
|
九十年代诞生的新一代作家──关于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作家现象分析 |
吴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3
|
六十年代初安徽责任田问题风波 |
陆德生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4
|
毛泽东六十年代初期浙江调研的现实意义 |
金延锋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5
|
关于六十年代“清官”问题争论的思考 |
何理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6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与加拿大粮食贸易及美国的干涉 |
李节传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7
|
试论毛泽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
鲁振祥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8
|
六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宗教革新运动与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
文晓灵
|
《社会主义研究》
|
1985 |
1
|
|
9
|
文化逆子——六十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年轻人 |
沈映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照片简介 |
徐林
|
《建筑史学刊》
|
2021 |
1
|
|
11
|
刘少奇对六十年代调整的贡献及其在调整思路上与毛泽东的差异 |
杨先材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2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
毛艳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0 |
0 |
|
13
|
六十年代人的精神碎片——有关《蔚蓝色天空的黄金》之随感 |
汪剑钊
|
《产经评论》
|
1997 |
0 |
|
14
|
重析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经济调整 |
伍小涛
宋存修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5
|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的创作风格 |
宋雯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反映论”音乐观在我国的移入 |
郭云楠
|
《戏剧之家》
|
2012 |
0 |
|
17
|
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美学思想的整体考察 |
梁鸿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8
|
六十年代 “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
金春明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3
|
|
19
|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 |
侯文惠
|
《史学集刊》
|
1986 |
4
|
|
20
|
“职业意识论”和六十年代美国工人运动的现实 |
张友伦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