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归因风险因素。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诊断年龄<50岁)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归因风险因素。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诊断年龄<50岁)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绝对值和粗率,提取5种风险因素(吸烟、饮酒、低体力活动、高红肉饮食、高空腹血糖)和全部风险因素的DALYs归因占比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标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均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国:AAPC=2.25%;全球:AAPC=0.64%;成对比较,P<0.001),标化死亡率(中国:AAPC=-0.82%;全球:AAPC=-0.26%;成对比较,P<0.001)和标化DALYs率(中国:AAPC=-0.63%;全球:AAPC=-0.18%;成对比较,P=0.004)均呈整体下降趋势。2021年中国和全球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3.49/10万和13.6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9/10万和3.14/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APC=0.78%)和标化DALYs率(APC=1.38%)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呈逐渐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13.55%)与全球(11.20%)早发女性乳腺癌DALYs归因于高红肉饮食的比例均相对最高。结论中国早发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增长迅速,正向全球整体水平靠近,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在近十余年均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乳腺癌筛查项目的推广范围,优化乳腺癌筛查方案,提高居民癌症防治知识水平,以减轻中国日益增长的早发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1990年至2021年中国和全球归因于烟草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揭示不同性别、年龄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控烟政策制定和干预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年至2021年间归因于烟草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主要指标包括死亡数、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标化死亡率及标化DALY率。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此外,根据社会人口指数(SDI)对不同地区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结果 研究发现,2021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IHD死亡数和DALY值分别较1990年显著上升184.34%和121.12%,但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无显著变化。相比之下,全球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下降40.43%和39.95%。高SDI地区的标化指标下降最为明显,低SDI地区则下降幅度较小。男性因吸烟导致的IHD疾病负担显著高于女性,二手烟对女性的影响显著。此外,疾病负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中负担最为突出。结论 尽管全球在控烟政策、健康教育和戒烟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烟草相关IHD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男性和老年群体中亟待改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控烟立法和政策执行力度,优化公共健康干预,特别是在低SDI地区推广无烟环境建设。针对高风险人群的个性化干预和对二手烟暴露的防控同样至关重要。本研究为中国及全球IHD防治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