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研究
1
作者 邓湘宁 隋鑫宇 +5 位作者 李楠 冯杰莉 陈少敏 徐昕晔 唐熠达 汪宇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I0019-I0021,共10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21年全球CAVD患者达1332万例,导致14.2万例死亡。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3.2/10万)高于女性(128.9/10万)。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85岁人群占CAVD患者的64.0%,85岁及以上超高龄者占16.1%。1990—2021年,男性和女性CAVD患病率均呈总体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72%和0.57%,男性增幅更大,且均在2000—2010年增长最快,此后增速放缓,2015—2021年转为下降。死亡率分析显示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改变:65岁以下患者中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4倍,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出现逆转,女性死亡率(117.3/10万)超过男性(99.1/10万)。YLD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幅度小于死亡率,且各年龄组中男性均高于女性。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升幅更为显著。结论:CAVD疾病负担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老年群体尤其是超高龄女性的疾病负担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性别差异 年龄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和归因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黄丹琪 杨敏 +4 位作者 熊巍 刘婧一 陈万青 翟静波 李江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4,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归因风险因素。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诊断年龄<50岁)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归因风险因素。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诊断年龄<50岁)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绝对值和粗率,提取5种风险因素(吸烟、饮酒、低体力活动、高红肉饮食、高空腹血糖)和全部风险因素的DALYs归因占比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标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早发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均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国:AAPC=2.25%;全球:AAPC=0.64%;成对比较,P<0.001),标化死亡率(中国:AAPC=-0.82%;全球:AAPC=-0.26%;成对比较,P<0.001)和标化DALYs率(中国:AAPC=-0.63%;全球:AAPC=-0.18%;成对比较,P=0.004)均呈整体下降趋势。2021年中国和全球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3.49/10万和13.6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9/10万和3.14/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APC=0.78%)和标化DALYs率(APC=1.38%)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呈逐渐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13.55%)与全球(11.20%)早发女性乳腺癌DALYs归因于高红肉饮食的比例均相对最高。结论中国早发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增长迅速,正向全球整体水平靠近,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在近十余年均呈上升趋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乳腺癌筛查项目的推广范围,优化乳腺癌筛查方案,提高居民癌症防治知识水平,以减轻中国日益增长的早发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女性乳腺癌 疾病负担 归因风险因素 中国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归因于烟草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3
作者 闫昱名 付宏利 +1 位作者 关礼春 虞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4期366-372,共7页
目的 探讨1990年至2021年中国和全球归因于烟草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揭示不同性别、年龄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控烟政策制定和干预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 目的 探讨1990年至2021年中国和全球归因于烟草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揭示不同性别、年龄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控烟政策制定和干预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年至2021年间归因于烟草的IHD疾病负担相关数据,主要指标包括死亡数、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标化死亡率及标化DALY率。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此外,根据社会人口指数(SDI)对不同地区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结果 研究发现,2021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IHD死亡数和DALY值分别较1990年显著上升184.34%和121.12%,但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无显著变化。相比之下,全球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下降40.43%和39.95%。高SDI地区的标化指标下降最为明显,低SDI地区则下降幅度较小。男性因吸烟导致的IHD疾病负担显著高于女性,二手烟对女性的影响显著。此外,疾病负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中负担最为突出。结论 尽管全球在控烟政策、健康教育和戒烟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烟草相关IHD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男性和老年群体中亟待改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控烟立法和政策执行力度,优化公共健康干预,特别是在低SDI地区推广无烟环境建设。针对高风险人群的个性化干预和对二手烟暴露的防控同样至关重要。本研究为中国及全球IHD防治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烟草 全球疾病负担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婧 王正静 +3 位作者 杨梅 胡红芳 冯亮 赵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率、患病人数、DALYs和DALY率数据,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析中国AMD患者患病和DALYs的趋势变化,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估算AMD患病风险和DALY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结果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99.94%和148.02%,2021年DALYs和DALY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3.95%和134.80%,其中女性的相关指标均高于男性。1990~2021年AMD标化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17%。AMD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0.03%。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AMD患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5~89岁时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AMD的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ALY风险随时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队列结果显示,我国AMD患病风险队列效应整体波动不大,呈现先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趋势,DALY风险则随着出生队列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女性群体疾病负担高于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仍将持续上升,根据我国人群AMD患病和DALYs的相关特点,提示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群体的干预,同时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科普教育并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预防政策,以期降低我国AMD造成的重大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全球疾病负担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分段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负担及公平性分析
5
作者 沈广电 朱隆珠 +5 位作者 应佳瑶 单诗怡 罗泽宇 蒋德楠 吴静 朱越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I0002-I0018,共28页
目的:评估1990至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LEPAD)的负担情况和不公平性,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15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的LEPAD年龄标化患病... 目的:评估1990至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LEPAD)的负担情况和不公平性,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15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的LE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损失生命年(YLD)率,变化趋势使用估计年变化百分比(EAPC)衡量。采用不平等斜率指数和集中指数量化国家间LEPAD负担的绝对不公平和相对不公平。结果: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LE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168.26/10万,死亡率为3.09/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4.30%和19.31%。1990至2021年,YLD率从16.23/10万降至15.58/10万,降幅达4.00%。女性患病率和YLD率高于男性,男性死亡率则高于女性。男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EAPC为0.22%,略高于女性的0.17%;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的EAPC为2.02%,高于男性的1.45%。女性的年龄标化YLD率下降速度快于男性,EAPC分别为-0.12%和-0.06%。不同国家间LEPAD负担差异显著,欧洲国家负担普遍较高,海湾国家负担增长速度更快。LEPAD患病率与社会人口指数(SDI)相关,高SDI国家的LEPAD患病率较高。公平性分析显示,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年龄标化YLD率的不平等斜率指数为52.90/10万,年龄标化YLD数的集中指数为0.038,较1990年下降,表明各国的绝对和相对不公平性改善。女性LEPAD的绝对不公平性始终高于男性,相对不公平性也于2021年转变为高于男性(2021年女性和男性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8和-0.026)。结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0岁及以上人群LE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但YLD率有所下降,不同性别、不同国家间存在差异,提示各国应加强对40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的LEPAD早期筛查和健康教育,共享防控经验,共同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数据库分析中国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负担及年龄-时期-队列效应
6
作者 郑春燕 南安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1537-1542,共6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分析中国屈光不正疾病流行病学负担变化及趋势,为屈光不正防控和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下载GBD 2021数据库中我国屈光不正的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分析中国屈光不正疾病流行病学负担变化及趋势,为屈光不正防控和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下载GBD 2021数据库中我国屈光不正的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软件分析中国屈光不正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构建年龄-时期-队列(APC)分析模型,分析中国屈光不正患病风险的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屈光不正粗患病人数和DALYs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女性高于男性。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和DALYs率整体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中国屈光不正的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高年龄组患病风险的增加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低年龄组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屈光不正疾病负担上升,且患病风险与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均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中国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数据库中国青光眼流行病学负担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高天雨 关徐涛 +1 位作者 刘瑞宝 杨稀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2-386,390,共6页
目的下载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青光眼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青光眼的疾病流行病学负担,从而为中国青光眼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下载GBD(2019)数据库中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1990—... 目的下载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中国青光眼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青光眼的疾病流行病学负担,从而为中国青光眼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下载GBD(2019)数据库中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中国1990—2019年青光眼流行趋势及年龄、时期、性别趋势和青光眼与社会人口指数(SDI)之间的关系。结果2019年,中国青光眼粗患病人数位于全球首位,中国青光眼导致的DALYs位于全球第二。2019年,中国青光眼患病率位于全球高水平,患病人数为1990年的1.92倍,患病率及DALY率均持续上升;中国青光眼患病人数年龄趋势呈中间高、两头低形态,且男性高于女性,随着SDI的增长,年龄标化患病率和DALY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均为负数。患病人数的年龄趋势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随着SDI的增长,年龄标化患病率和DALY率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均为负数。结论1990—2019年间,中国青光眼疾病负担显著上升,居全球前列,且与社会发展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中国 疾病负担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与低、中、高SDI国家4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负担趋势比较分析
8
作者 谷珍珍 陈曦 +1 位作者 郝晓凤 谢立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8-475,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及低社会人口学指数(SDI)、中SDI、高SDI国家和地区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流行病学负担,为AMD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GBD数据库1990-2021年的公开数据,包括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DALYs率,... 目的分析中国及低社会人口学指数(SDI)、中SDI、高SDI国家和地区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流行病学负担,为AMD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GBD数据库1990-2021年的公开数据,包括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DALYs率,分析中国及低SDI、中SDI、高SDI国家和地区的AMD特征,评估疾病负担及其与SDI的关系。结果2021年,中国的AMD患病人数和DALYs居全球首位,中国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ASDR)在全球排名分别为第46位和第64位。高SDI国家的AMD患病人数和DALYs显著低于中SDI和低SDI国家。中国的ASPR和ASDR高于高SDI国家,但低于低SDI国家,且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5岁以上人群的AMD患病率显著升高,高SDI国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中国及中SDI国家患病率在65~69岁达到高峰,而低SDI国家患病率在75~79岁人群中达到峰值。女性的AMD疾病负担明显高于男性。1990-2021年,全球AMD患病人数总体均呈增长趋势,中国患病人数增长最快(3.11倍);中国AMD的ASPR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而低、中、高SDI国家ADM的ASPR均呈下降趋势;DALYs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DALYs增幅(2.84倍)超过其他三个地区,而ASDR则总体下降,高SDI国家的下降幅度最为显著,中国ASDR自1990-2021年呈波浪式下降后近期出现回升趋势。SII和集中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1990-2021年,高收入与低收入国家AMD疾病负担的差距逐渐扩大,低SDI国家负担更为严重。结论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DALYs居全球首位。中国AMD的整体疾病负担介于高、低SDI国家之间,但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升高,且女性负担高于男性。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及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低、中、高SDI国家呈下降趋势;DALYs总体增长,ASDR总体下降。高SDI国家与低SDI国家AMD负担差距扩大,低SDI国家负担更为严重。AMD疾病负担与年龄、性别及SDI水平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需纳入防控策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全球疾病负担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癌症负担评价助力癌症防治:应用与挑战
9
作者 陈宏达 陈万青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512,共7页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997万,死亡病例974万,给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系统全面掌握癌症负担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基石。以GLOBOCAN数据库和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为代表的开源数据库为掌握最...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022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1997万,死亡病例974万,给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系统全面掌握癌症负担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基石。以GLOBOCAN数据库和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为代表的开源数据库为掌握最新癌症负担数据、确定重点防治领域、指导筛查与早诊早治、评估防治措施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癌症大数据领域也面临数据标准化程度不足和隐私保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在确保患者隐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推进数据共享、提升癌症防治资源公平性并加强国际合作,合理促进癌症防控策略的精准化与科学化发展,从而为降低癌症负担、增进全球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负担 大数据 癌症防治 GLOBOCAN数据库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负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子强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4-79,共6页
一般来说,由于疾病、伤害或者过早死亡等原因,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所造成的所有健康和(或)经济等方面的损失,以及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都可以称作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关键词 全球疾病负担(gbd)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疾病负担测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预防的出生缺陷——全球的良好契机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丽新 关怀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出生缺陷是全球婴儿死亡率的首要原因之一,5岁以内儿童每年死于出生缺陷的人数超过300万[1]。出生缺陷还是50岁以下人口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受累个体、家庭以及社会造成长远的健康损害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紧迫的全球性健康问... 出生缺陷是全球婴儿死亡率的首要原因之一,5岁以内儿童每年死于出生缺陷的人数超过300万[1]。出生缺陷还是50岁以下人口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受累个体、家庭以及社会造成长远的健康损害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紧迫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幸运的是,像脊髓灰质炎和天花一样,很多出生缺陷是可以预防的,甚至通过及时的初级预防即可被消灭。最近,有关全球疾病负担的报道称,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婴儿死亡率 性健康问题 初级预防 全球疾病负担 丙戊酸 摄入情况 疫苗接种 风疹疫苗 育龄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化”驱动肿瘤精准防治的广西实践
12
作者 唐勇 《中国医院院长》 2025年第5期65-67,共3页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智能化与规范化为抓手,推进区域肿瘤防治工作。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在我国西部地区,广西恶性肿瘤发病率(178.46/10万)和...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智能化与规范化为抓手,推进区域肿瘤防治工作。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疾病负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在我国西部地区,广西恶性肿瘤发病率(178.46/10万)和死亡率(106.26/10万)均高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发病率为170·24/10万、死亡率为101.74/10万)。特别是广西的肝癌和鼻咽癌发病率分别达到30.94/10万和8.31/10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21/10万和2.71/10万),凸显了该地区在肿瘤防控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防治 疾病负担 公共卫生 恶性肿瘤 鼻咽癌 全球范围 规范化 精准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洋 赵田 李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365-367,共3页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小组(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研究显示由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导致的死亡率已从第27位上升至18位。
关键词 肾脏病患者 终末期肾脏病 全球疾病负担 肾脏替代治疗 透析人群 BURDEN 矿物质代谢 静脉铁剂 磷代谢 血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在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锋(文/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5期1-3,共3页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2%,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14日设为“世界糖尿病日”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以提高人们...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2%,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14日设为“世界糖尿病日”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警醒与觉悟,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疗负担 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防治 国际糖尿病联盟 联合国糖尿病日 发病率高 全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共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漂飘 张雨晗 于恩彦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622-624,共3页
慢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均位列前十,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1]。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患者易产生负性情绪;而在抑郁障碍中,疼痛等躯体症状也较为多见。两者常相伴随行,相互影响,加重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因此,... 慢性疼痛和抑郁障碍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中均位列前十,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1]。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患者易产生负性情绪;而在抑郁障碍中,疼痛等躯体症状也较为多见。两者常相伴随行,相互影响,加重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本文对两种疾病共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可能的共存机制,有助于提供兼具镇痛和抗抑郁作用的药物干预方法,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患者负担 躯体症状 抗抑郁作用 全球疾病负担 慢性疼痛 负性情绪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新生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佩 文瑛 《校园心理》 2021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称,全世界超过3亿的人患有抑郁症,它是世界各地首要致残原因,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抑郁不仅会导致个体心境低落、出现睡眠障碍和进食障碍[1],而且与自杀行为关系...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称,全世界超过3亿的人患有抑郁症,它是世界各地首要致残原因,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抑郁不仅会导致个体心境低落、出现睡眠障碍和进食障碍[1],而且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大学是个体从青春期晚期到成年早期的重要过渡阶段,有研究表明抑郁或抑郁的症状在这个阶段变得更加普遍[2],且大学第一年是抑郁症状的高发期[3-4]。因此探讨大学新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疾病负担 进食障碍 抑郁症 致残原因 睡眠障碍 大学新生 自杀行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食为药——CKD治疗新视角
17
作者 于小勇 徐新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028-1028,共1页
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重视,中西方自古均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近代研究进一步证实饮食健康与慢性肾脏病(CKD)密切相关。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收集了195个国家的数据后发现,不健康饮食(通常为摄入钠、糖高,谷物、蔬... 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重视,中西方自古均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近代研究进一步证实饮食健康与慢性肾脏病(CKD)密切相关。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收集了195个国家的数据后发现,不健康饮食(通常为摄入钠、糖高,谷物、蔬菜和水果低)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2型糖尿病和CK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 药食同源 发病风险 CKD 2型糖尿病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消息
18
《中国医院院长》 2012年第4期12-12,共1页
中国全球基金艾滋项目提前终止卫生部近期简报显示,我国全球基金项目二期中,艾滋病项目将于今年底提前结束。结核病、疟疾项目也将分别于明年和今年中旬提前结束。这将涉及数十亿元的防控资金。卫生部称,从2012年1月起,20国集团中... 中国全球基金艾滋项目提前终止卫生部近期简报显示,我国全球基金项目二期中,艾滋病项目将于今年底提前结束。结核病、疟疾项目也将分别于明年和今年中旬提前结束。这将涉及数十亿元的防控资金。卫生部称,从2012年1月起,20国集团中的中高收入国家,如其疾病负担低于“极端严重”,将终止其已获得批准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消息 全球基金项目 提前终止 疾病负担 卫生部 艾滋病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研究:所有类型的咖啡均可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19
《饮料工业》 2021年第3期5-5,共1页
2020年8月,澳大利亚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rd Therapeutics期刊发表论文。通过对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集的分析发现,随着咖啡摄入量的增加,全球范围内肝癌相关死亡率下降。具体来说,如果世界上每人每天至少喝两杯咖啡... 2020年8月,澳大利亚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rd Therapeutics期刊发表论文。通过对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集的分析发现,随着咖啡摄入量的增加,全球范围内肝癌相关死亡率下降。具体来说,如果世界上每人每天至少喝两杯咖啡,全世界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数将减少45万以上,如果每人每天至少喝四杯咖啡,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数则将减少72万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全球疾病负担 咖啡 肝癌 全球范围 摄入量 澳大利亚 期刊发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