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融资困境何解?
1
作者 刘雪云 《中国报道》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发展中国家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而发达国家则强调其经济增长放缓和排放量减少,资金来源和资金需求的不匹配成为融资阻碍。2024年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幕... 发展中国家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而发达国家则强调其经济增长放缓和排放量减少,资金来源和资金需求的不匹配成为融资阻碍。2024年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落幕。历经长达两周的谈判,延期30多个小时后,会议最终设立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全球气候 适应气候变化 融资困境 资金需求 阿塞拜疆 缔约方大会 资金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回顾与我国气候行动展望
2
作者 吕学都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过去一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局部战争持续发展、地缘政治关系持续紧张及生变等纷繁乱象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护气候依然呈现很多亮点、成就不俗。本文简要回顾梳理了过去一年全球推进保护气候的主要行动、成就及影响;在此基础上... 过去一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局部战争持续发展、地缘政治关系持续紧张及生变等纷繁乱象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护气候依然呈现很多亮点、成就不俗。本文简要回顾梳理了过去一年全球推进保护气候的主要行动、成就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25年及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国气候治理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地缘政治关系 绿色低碳发展 五年计划 政策回顾 简要回顾 气候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
3
作者 赵怡 《江苏教育》 2024年第43期70-72,共3页
构建学科大概念统领的课程内容体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创新。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是围绕社会问题进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对个人和社会群体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高中地理课程包含众多社会性科学议题,本... 构建学科大概念统领的课程内容体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创新。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是围绕社会问题进行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对个人和社会群体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高中地理课程包含众多社会性科学议题,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阐述基于学科大概念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流程:关注焦点问题、参与学习实践、整合所思所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学科大概念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型对东北地区地下水储量评估的不确定性
4
作者 王海庆 齐鹏 +1 位作者 章光新 陈月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7,109,共11页
基于全球气候模型GCMs集合是进行水文变量预测的常用方法,但GCMs的多样性使模型预测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结合7种GCMs集合预测了东北地区2022—2100年4种情景下的月尺度地下水储量。结果表明:通过等权平均... 基于全球气候模型GCMs集合是进行水文变量预测的常用方法,但GCMs的多样性使模型预测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结合7种GCMs集合预测了东北地区2022—2100年4种情景下的月尺度地下水储量。结果表明:通过等权平均,东北地区地下水储量(GWS)总体呈现上升趋势,SSP585情景增长速率最大,达到0.20 mm/a;不同GCMs的输出结果在空间、变化幅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趋势差异最值达到0.33 mm/a,且不确定性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以44°N为分界线,所有GCMs较历史时期的GWS差值变化在不同情景下均呈现南部减少、北部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GCMs在气候模拟中的应用,以及预测中国东北地区未来的地下水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储量 全球气候模型 CMIP6 LSTM法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土壤碳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喜悦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碳汇潜力巨大,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人类社会受到严重威胁。森林土壤碳库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土壤... 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碳汇潜力巨大,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人类社会受到严重威胁。森林土壤碳库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土壤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来应对这一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此背景下了解和管理森林土壤碳汇不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为此,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土壤碳汇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森林土壤碳汇的计量监测方法,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碳汇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绿色结构性权力及其运行效应分析
6
作者 王亚茹 许开轶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
全球气候治理早已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镶嵌在安全、生产、经济、技术四个各不相同但相互联系的结构中,造成“依托结构的权力”的变化,衍生出一种新的权力样态——绿色结构性权力。绿色结构性权力具有一种典型的气候塑造政治的权力属性... 全球气候治理早已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镶嵌在安全、生产、经济、技术四个各不相同但相互联系的结构中,造成“依托结构的权力”的变化,衍生出一种新的权力样态——绿色结构性权力。绿色结构性权力具有一种典型的气候塑造政治的权力属性。观照斯特兰奇结构性权力的理论模型,绿色结构性权力应包含低碳生产、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和绿色知识四个维度,且每一维度都有其独特的权力形式。然而,由于国际行为体间的气候资源、能力禀赋并不均衡,其绿色结构性权力及其分配、应用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与影响。绿色先发国利用较强的绿色结构性权力“护持”霸权,推动国际权力向绿色强国聚集;绿色后发国依托后发优势“撬动”全球气候治理链中的单极绿色权力结构,推动国际权力扩散;非国家行为体则利用其互补作用“进阶”国际地位,实现权力增量,加速国际主体权力等级秩序的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权力 结构性权力 绿色结构性权力 国际权力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粤港澳大湾区防洪情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振 余增鑫 陈雅芬 《人民珠江》 2024年第S02期17-19,共3页
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口、GDP大幅增长,建成区面积明显扩大,人口、经济不断聚集导致洪水风险也不断增大。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结合社情、水情、工情新变化,提出复核防洪减灾工作基础、优化防洪工程顶层设计、强化流域治理... 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口、GDP大幅增长,建成区面积明显扩大,人口、经济不断聚集导致洪水风险也不断增大。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结合社情、水情、工情新变化,提出复核防洪减灾工作基础、优化防洪工程顶层设计、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高雨水情监测预报能力、研究应对超标准洪水措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防洪安全 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式地理跨学科主题课程的系统化设计逻辑——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跨学科课程的实践研究
8
作者 潘红星 鲍俊含 朱雪梅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0-44,共5页
开展项目式跨学科主题课程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具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大意义。其设计应遵循“理念—目标—任务—情境—内容—学习—评价”的系统化逻辑。课程设计的七大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 开展项目式跨学科主题课程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具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大意义。其设计应遵循“理念—目标—任务—情境—内容—学习—评价”的系统化逻辑。课程设计的七大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跨学科主题课程案例,本文解析了项目式跨学科主题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设置素养导向的学习任务,以劣构的社会情境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以“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项目式学习 设计逻辑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创新型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
9
作者 高娟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环境下,气候在不断改变,推动环境工程技术不断创新。因为气候变化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问题,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这样的挑战,要注重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治理污水,让大...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环境下,气候在不断改变,推动环境工程技术不断创新。因为气候变化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问题,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这样的挑战,要注重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治理污水,让大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这对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创新型环境工程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应用,即创新型环境工程技术在污水治理和大气质量改善两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为有关研究的顺利展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环境工程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 污水治理 大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生态问题的地质学探析
10
作者 张万刚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的生态问题,并重点关注地质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地质学调查的研究方法。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所带来... 该文旨在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的生态问题,并重点关注地质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地质学调查的研究方法。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被带上升和物种分布的变化,降水不均增加了干旱和洪水事件的频率,冰川融化对水资源供应构成了威胁。地质学在解决祁连山地区生态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 祁连山 生态问题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气候治理难题的破解之道
11
作者 杨龙菲 华启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气候变化关系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发,许多国家遭受高温热浪天气,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人民造成的危害仍在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成为了... 气候变化关系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发,许多国家遭受高温热浪天气,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人民造成的危害仍在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成为了解决气候治理难题新的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气候治理 破解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国家级气候外交正接近全球气候治理舞台中心
12
作者 张彦著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第7期19-22,共4页
在全球范围,当国家层面政府间合作陷入僵局时,次国家级气候外交不仅为维系国际交往对话、巩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1.5轨、2轨渠道,也为多利益相关方拓展了合作场域,并能有效提升次国家级行为主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谈判和国际议程制定的... 在全球范围,当国家层面政府间合作陷入僵局时,次国家级气候外交不仅为维系国际交往对话、巩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1.5轨、2轨渠道,也为多利益相关方拓展了合作场域,并能有效提升次国家级行为主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谈判和国际议程制定的资格身份与干预能力。在当今世界外交舞台,次国家级外交(subnational diplomacy)已成为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次国家级外交现象,是指次国家级政府采取跨国行动,处理传统上被定义为外交政策或国际关系的事务。国家以下各级政府的运作通常能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于尝试新举措的试点示范更具有政策创新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合作 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外交 多利益相关方 舞台中心 行为主体 全球范围 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利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国庆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共1页
近100年地球表面气温上升了0.74℃,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近50年全球气温线性增暖速率为0.13℃/10a,几乎是近100年的2倍,而在1995--2006年期间.有11个年份位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全球气候变暖已... 近100年地球表面气温上升了0.74℃,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近50年全球气温线性增暖速率为0.13℃/10a,几乎是近100年的2倍,而在1995--2006年期间.有11个年份位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水利 全球气候变暖 气温上升 地球表面 全球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一汇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第1期44-45,共2页
无论从需求还是从实际条件上,中国都能够在构建全球或地区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上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在全球气候治理理念和行动下,建立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是减少日益增加的气候风险威胁和灾害影响的有效手... 无论从需求还是从实际条件上,中国都能够在构建全球或地区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上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在全球气候治理理念和行动下,建立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是减少日益增加的气候风险威胁和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和积极行动,这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个具有高度共识且可实施的重大倡议和计划。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起的“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倡议,旨在加强最脆弱国家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复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系统 防御系统 全球气候治理 复原力 全球气候变化 高度共识 气候风险 灾害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碳汇潜势研究 被引量:131
15
作者 任继周 梁天刚 +5 位作者 林慧龙 冯琦胜 黄晓东 侯扶江 邹德富 王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共22页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 本研究用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分析了1950-2000年和2001-2050年期间的草原类型演替及碳汇动态。证明中国草地的碳汇主体依次是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斯泰普草地和半荒漠草地大类,占中国潜在草地总面积的85.52%,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29%。全球草地的碳汇主体是萨王纳、冻原和高山草地大类,两者的面积和占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的48.50%,年碳汇潜力占全球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72.22%。在全球气候暖干化的强(A2a)、弱(B2a)情景下,与当前(1950-2000年)情景相比,中国将呈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态势;与中国的趋势相反,全球将呈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的态势。在全球暖干化的A2a和B2a模式下,草地年碳汇潜力,中国将分别提升14.6%和18.5%,全球将分别提升17.3%和16.8%。但两者的增长方式不同,全球是以温带湿润草地大类年碳汇潜力大幅增加为特征,而中国是以负增长为特征。我国的暖干化趋势在草地年碳汇潜力上的反映较之全球更强烈。尽管造成全球气候暖干化的自然因素远非人力所能控制,但系统问题只能靠系统综合的办法治理。这是草地工作者当前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SCS) NPP分类指数模型 全球气候变化 碳汇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P,一种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琳 朱明善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3-38,共6页
介绍了几种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评价指标 ,包括全球变暖潜值GWP、变暖影响总当量TEWI及寿命期气候性能LCCP。特别讨论了LCCP概念的内涵 ,以及它与GWP和TEWI之间的关联和区别。综合介绍了使用不同制冷剂时单元式空调、冷水机组、商业制... 介绍了几种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评价指标 ,包括全球变暖潜值GWP、变暖影响总当量TEWI及寿命期气候性能LCCP。特别讨论了LCCP概念的内涵 ,以及它与GWP和TEWI之间的关联和区别。综合介绍了使用不同制冷剂时单元式空调、冷水机组、商业制冷、汽车空调及家用冰箱等制冷空调设备的LCCP典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商业 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寿命期 内涵 概念 TEWI 制冷空调 制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与星体轨道位置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克彪 左志远 +3 位作者 朱高峰 唐华俊 赵映慧 马莹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0-899,共10页
对全球二氧化碳、全球温度变化、全球大气水汽和全球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水汽分布与温度变化同时影响植被时空分布,水汽变化和植被时空变化影响着全球温度变化,同时调节或者部分抵消了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 对全球二氧化碳、全球温度变化、全球大气水汽和全球植被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水汽分布与温度变化同时影响植被时空分布,水汽变化和植被时空变化影响着全球温度变化,同时调节或者部分抵消了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影响,使得地球对温度变化具有自我调节功能。通过天体运行轨道分析,指出地球温度变化主要由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能级位置决定,气象(天气)和生态系统时空变化是地球内部系统为适应天体运行(太阳系和银河系)轨道位置变化的主要内在调节形式。通过建立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运行的简单模型图,提出地球磁场逆转或者大的变化是由于太阳运行轨道位置临界点转换而形成(类似地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地球等星体运行轨道呈椭圆形主要是由于太阳同时也在运动造成,地球上不同时期各种生物的出现、迁移和消失是由天体运行轨道位置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模型思想,此理论思想的提出为大时空尺度空间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模型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和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对空间气候变化和灾害预测以及生态物种时空演化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星体轨道 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问题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厚瑄 林而达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7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对"中国农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指出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本文对"中国农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指出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农业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CO_2、甲烷 CH_4、氧化亚氮 N_2O)的各项对策措施,以及争取国际资金援助及技术转让的必要性等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气候变化 策略 全球气候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被引量:111
19
作者 何建坤 苏明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2-47,147,共7页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 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全球气候资源的根本途径在于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高碳生产率。这也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本文进行了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析、碳生产率的国别比较分析、提高碳生产率途径的因素分析,阐明用碳生产率增长率度量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的观点,提出提高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的年增长率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2
20
作者 姚玉璧 李耀辉 +3 位作者 王毅荣 张秀云 李耀邦 魏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应用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 应用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产力 黄土高原 作物生产 季节 增产幅度 作物生长季 增温 全球气候变化 EOF 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