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刘辉 季海峰 +2 位作者 王四新 陈美霞 张董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目的]旨在对1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三代PacBio RSⅡ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GO、EggNOG、KEG... [目的]旨在对1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三代PacBio RSⅡ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GO、EggNOG、KEGG、CAZy、VFDB和CARD等数据库注释功能基因,利用TYGS(Type Strain Genome Server)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2株同源模式菌株进行了共线性分析。[结果]动物联合乳杆菌S7的基因组大小为2.03 Mb, GC含量为44.14%,共预测到1 993个编码基因,包含65个tRNA、19个rRNA、35个sRNA、29个持家基因、11个基因组岛、6个前噬菌体、4个CRISPR-Cas、8个插入序列和10个转座子;分别有1 521、1 567、1 185和60个基因在GO、EggNOG、KEGG和CAZy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在VFDB和CARD数据库中注释到181个毒力基因和110个耐药基因;另外有14个基因参与耐酸,2个基因参与耐胆盐,22个基因参与黏附和聚集;基因组中还包括与温度应激、氧化应激和细菌素合成等多种与益生功能相关的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共线性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模式菌株Ligilactobacillus animalis P38的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动物联合乳杆菌S7基因组中具有与耐酸、耐胆盐、黏附和聚集、温度应激、氧化应激和细菌素等相关的功能基因,可为菌株在饲料添加剂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联合乳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鸡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茹梦珂 李穗湘 +3 位作者 吴雪琴 严钰璋 王璐 程海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7-989,共13页
【目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公众卫生安全带来压力,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鸡源性奇异变形杆菌NXQI.22的基因组学信息、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药物对多重... 【目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耐药性不断增强对公众卫生安全带来压力,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鸡源性奇异变形杆菌NXQI.22的基因组学信息、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药物对多重耐药奇异变形杆菌的作用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基础。【方法】采用第三代高通量Nanopore平台,进行分离株NXQI.22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其基因组基本特征及其耐药性。【结果】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NXQI.22基因组包括1条环状染色体,大小为3862364 bp,GC含量为38.83%,共预测到3551个编码基因;预测到6个前噬菌体,2个CRISPR序列,且存在典型的T3SS和T6SS分泌系统;含有15个基因岛,存在磺胺类、消毒剂类抗性基因及多个与沙门菌的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相关的毒力因子。注释结果显示,分菌株NXQI.22携带362个毒力基因,参与铁摄取、细胞黏附、蛋白质水解、抗生素耐药性及生物膜的形成等功能。包含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等多种耐药基因,通过抗生素外排、使抗生素失活、改变或替代抗生素靶点等途径使菌株产生耐药性,多个耐药基因显示为多重耐药表型。奇异变形杆菌NXQI.22中多个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与可遗传移动元件相关联。【结论】鸡源性奇异变形杆菌NXQI.22基因组中携带大量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解发酵饲料中亚硝酸盐菌株JBA-3全基因组测序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3
作者 石金炼 王智谦 +2 位作者 吕腾 李娇卓 姜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共4页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饲料加工工业中的常见菌,为了提高发酵饲料的品质,降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从发酵饲料中筛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目标菌种,经过前期对发酵饲料多株降解亚硝酸盐菌的筛选,成功地从固态发酵饲料中筛选出了一株...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饲料加工工业中的常见菌,为了提高发酵饲料的品质,降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从发酵饲料中筛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目标菌种,经过前期对发酵饲料多株降解亚硝酸盐菌的筛选,成功地从固态发酵饲料中筛选出了一株革兰氏阳性、圆端、直杆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JBA-3,该菌能高效降解亚硝酸盐,并对解淀粉芽孢杆菌JBA-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大量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相关的功能基因,并且含有与亚硝酸盐代谢相关的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JBA-3是一株能高效降解发酵饲料中亚硝酸盐的功能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降解亚硝酸盐 解淀粉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生畜肉中沙门氏菌血清型、耐药性与毒力因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靓 李兵兵 +5 位作者 李洁 李双姝 孙敏 杨鹏飞 邢亚东 陈大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了解市售生畜肉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血清型、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分布、耐药性和毒力因子特征,探讨ST与耐药性和毒力的关系。收集2020—2023年从生畜肉中分离的68株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 了解市售生畜肉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血清型、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分布、耐药性和毒力因子特征,探讨ST与耐药性和毒力的关系。收集2020—2023年从生畜肉中分离的68株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检测;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并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68株沙门氏菌可分为14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ST以ST19、ST34和ST11为主;多重耐药菌株占比69.12%(47/68),对氨苄西林(76.47%)、四环素(55.88%)和萘啶酸(52.94%)耐药率较高;68株沙门氏菌均携带菌毛吸附相关因子、镁离子转运相关因子、非菌毛类吸附相关因子、调控相关因子和分泌系统相关因子;生畜肉中污染的沙门氏菌血清型种类多样,耐药性严重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需要加强畜类养殖和生产销售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列型 耐药性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菌宽谱烈性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初步应用
5
作者 王娟 刘俊辉 +12 位作者 宋时萍 黄秀梅 李彦 刘娜 赵建梅 刘燕鑫 段笑笑 高玉斌 王琳 赵格 张喜悦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111-117,128,共8页
为探索控制弯曲菌污染的新途径,以弯曲菌NCTC12662为宿主菌,从养殖场鸡粪便中分离纯化得到弯曲菌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电镜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基因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棋盘法,测试噬菌体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从山... 为探索控制弯曲菌污染的新途径,以弯曲菌NCTC12662为宿主菌,从养殖场鸡粪便中分离纯化得到弯曲菌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电镜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基因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棋盘法,测试噬菌体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从山东省胶东地区养鸡场粪便中分离到1株噬菌体P-61。透射电镜下显示该噬菌体颗粒具有1个直径约为102.6 nm的二十面体头部和1个长度约为112.9 nm的长尾部,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裂解谱为48.48%,裂解效价为5.5×10^(11)pfu/mL,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约为130 min,裂解量为240 pfu/cell;最适宜生长温度为42℃,pH耐受性较强,在pH 5~9范围内效价较稳定。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130425 bp,G+C含量为26.13%,共有176个开放阅读框、3个tRNA,软件预测基因组中不含毒力基因和抗生素耐药基因。利用棋盘法测得,当噬菌体为10^(6) pfu/mL时,环丙沙星最低浓度降至1/8 MIC,联合用药组具有明显的联合杀菌效果。综上可知,得到的噬菌体P-61具有效价高、裂解谱宽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生物学特性,且基因组信息清晰,能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消毒、净化等临床应用可能性。本研究为噬菌体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全基因组测序 联合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基因组特征和耐药性
6
作者 王娟 宋时萍 +10 位作者 黄秀梅 刘俊辉 王琳 苗帅 刘娜 赵建梅 高玉斌 赵格 张喜悦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22-28,共7页
为了解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的耐药特征、毒力特征及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对2021-2022年来自胶东地区26个养禽场的31株弯曲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然后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 为了解山东省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的耐药特征、毒力特征及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对2021-2022年来自胶东地区26个养禽场的31株弯曲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然后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并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弯曲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6.77%,对环丙沙星、萘啶酸的耐药率均为93.55%;31株菌呈现出6种耐药谱,15株菌耐3类及以上药物。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31株弯曲菌分为20个序列型(ST),其中结肠弯曲菌优势克隆群为CC828,空肠弯曲菌呈现多样性分布;携带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多种类型耐药基因,携带已知功能的6类42种毒力基因。经wgSNPs遗传进化分析,结肠弯曲菌优势克隆群CC828分布在3个小分支中,空肠弯曲菌分布在7个小分支中,分布分散。结果表明:胶东地区禽源弯曲菌耐药严重,耐药谱较广,携带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有一定关系;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多,结肠弯曲菌有优势克隆群,空肠弯曲菌ST型呈多样性,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降低禽源弯曲菌向人类传播的概率,实现“同一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弯曲菌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毒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孔雀源奇异变形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与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焦凤超 雷震 +2 位作者 李迎晓 武娴 曲哲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0-3040,共11页
【目的】试验旨在了解分离自蓝孔雀的奇异变形杆菌PM19的毒力、耐药性以及基因组特征。【方法】采用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耐药性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并运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NR... 【目的】试验旨在了解分离自蓝孔雀的奇异变形杆菌PM19的毒力、耐药性以及基因组特征。【方法】采用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耐药性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并运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基因组框架图测序,通过NR、KEGG、Swiss-Prot、COG、PHI-base、CAZy、CARD和VFDB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注释以及病原宿主互作用蛋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预测分析。【结果】分离菌PM19为多重耐药菌,对受试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嘧啶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共14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分离菌具有较强毒力,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6.19×10^(6)CFU。FliL、zapA、rsmA、hmpA、mrpA、atfA、pmfA和ureC共8种毒力基因在该菌中被检测到。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约为3.98 Mb,GC含量为38.94%,预测到3715个编码基因。PHI-base数据库注释出158个与病原宿主互作用有关的蛋白基因;CAZy数据库注释出101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通过CARD数据库和VFDB数据库分别注释到92个耐药基因和8类毒力相关基因。【结论】奇异变形杆菌PM19菌株具有较强毒力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携带大量病原宿主互作用蛋白基因、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多重耐药性 毒力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塘鳢肠道致病菌G-2全基因组测序及信息分析
8
作者 赵彦华 夏爱军 +2 位作者 姜虎成 薛晖 刘国兴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14,共7页
为探明造成养殖沙塘鳢肠道出血的病原菌G-2的特性,对G-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基因组组分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G-2的总基因数为5134个,其中蛋白编码基因4977个,非蛋白编码基因157个,非编码基因中tRNA基因107个,rRNA基因42个,s... 为探明造成养殖沙塘鳢肠道出血的病原菌G-2的特性,对G-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基因组组分分析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G-2的总基因数为5134个,其中蛋白编码基因4977个,非蛋白编码基因157个,非编码基因中tRNA基因107个,rRNA基因42个,sRNA基因8个;分别有5109、3339、3362、2543个基因在对应的Nr、SwissProt、COG、KEGG数据库中获得注释;毒力基因分析表明G-2含有多种肠毒素和溶血素基因、InhA蛋白、磷脂酶及蛋白质毒素,解释了该菌造成养殖沙塘鳢肠道出血的原因。基于G-2菌株的16S rRNA序列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其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塘鳢 全基因组测序 苏云金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45株沙门氏菌分子分型、耐药性与毒力携带情况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奔 赵薇 +2 位作者 孙景昱 李可维 孟祥逸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79-88,共10页
目的了解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耐药性及毒力因子特征,探究血清型与耐药性以及毒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吉林省2023年分离到的45株沙门氏菌,采用血清凝集法鉴定血清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利用全基因... 目的了解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耐药性及毒力因子特征,探究血清型与耐药性以及毒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吉林省2023年分离到的45株沙门氏菌,采用血清凝集法鉴定血清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对沙门氏菌基因组进行ST型、cgMLST、wgSNP、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分析。结果45株沙门氏菌分为11种血清型(13种ST型),鼠伤寒沙门氏菌(35.56%,16/45)与肠炎沙门氏菌(31.11%,14/35)为优势血清型,ST以ST11和ST34为主,其中存在1株未知血清型I4,[5],12:d:-(ST279型)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率(73.33%,33/45),多重耐药菌株占比66.67%(30/45);携带率较高的耐药基因有:TEM-1、aac(6')-Iy、aac(6')-Iaa、aph(6)-Id、sul2,存在11株携带使氟喹诺酮耐药性升高的gyrA变异基因(D87N与D87Y);45株沙门氏菌携带毒力因子以菌毛粘附毒力因子、前噬菌体相关毒力因子、镁离子转运相关毒力因子、非菌毛吸附相关毒力因子、调控毒力因子、分泌系统相关毒力因子为主。结论本研究中沙门氏菌存在多种血清型与ST型,多重耐药严重,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应加强监管与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血清型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ycolatopsis sp.的全基因组测序及香兰素合成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冠娜 郑义培 郑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 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CCTCC NO:M2011265是一株可以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菌株,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拟无枝酸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并从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参与香兰素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总共组装得到64个scaffolds,整个基因组组装大小约为8425551 bp,总GC含量为71.89%。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香兰素合成关键基因ech、fcs和ech2基因,及香兰素分解代谢基因vdh基因,其中ech和fcs为一个基因簇,并进一步构建过表达ech-fcs-ech2菌株,其摇瓶发酵表明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速率加快,发酵时间显著缩短。该研究获得的拟无枝酸菌的全基因组信息为解析其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提供遗传信息基础,也为通过代谢工程获得高产香兰素菌株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拟无枝酸菌 全基因组测序 阿魏酸 基因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ST515型多重耐药单增李斯特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1
作者 杜冬冬 钱晶 +6 位作者 常恒瑞 李红敏 魏向利 刘长勇 罗瑞峰 王国红 康立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7-2716,共10页
【目的】了解1株分离自调理肉制品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携带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可移动元件情况以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以1株从新疆某地的调理肉制品中分离获得的LM菌株LM5567为研究对象,通过VITEK-2 Compact... 【目的】了解1株分离自调理肉制品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携带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可移动元件情况以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以1株从新疆某地的调理肉制品中分离获得的LM菌株LM5567为研究对象,通过VITEK-2 Compact和AST-GP67药敏卡检测LM5567菌株耐药性;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对LM5567菌株进行功能注释、分子分型、遗传进化关系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及可移动元件携带情况分析。【结果】LM5567菌株对苄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抗菌药均有耐药性,其基因组全长为2.974 Mb,包含2 941个编码基因。通过GO注释共获得2 144个基因,包含了50种功能特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显示,LM5567菌株为ST515型,与分离自不同国家的复合克隆系(clonal complex, CC)CC1菌株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表明,LM5567菌株与来自加拿大的菌株02_17924b、02_1103和1株来自波兰的菌株220的突变位点最少,该菌株携带88个毒力基因和6个耐药基因,存在1个转座子Tn6009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结论】食源性LM5567菌株为ST515型多重耐药菌株,基因组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1个转座子,具有发生耐药性转移的潜力,存在通过食物链传播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CS2108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金谷 马振花 +6 位作者 王志强 韩书煜 罗福广 文衍红 易弋 苏在权 佀再勇 《南方农业》 2024年第5期1-7,F0003,共8页
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的主要病原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实验室前期从罗非鱼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命名为Sreptococcus agalactiae CS2108。深入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 CS2108的致病机制,为有效... 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的主要病原菌,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实验室前期从罗非鱼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命名为Sreptococcus agalactiae CS2108。深入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 CS2108的致病机制,为有效防治无乳链球菌病提供理论支撑。采用Illumina Hiseq+PacBio的测序方法获得S.agalactiae CS2108基因组完成图,进一步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预测与功能注释,并在相应数据库预测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S.agalactiae CS2108基因组包含1条染色体和1个质粒,染色体大小为2189951 bp,质粒大小为4440 bp;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分别为CP123969、CP123970;含有8个基因组岛,2个前噬菌体和6个CRISPR-Cas序列;得到248个毒力因子和141个耐药基因。报道这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功能,为后续罗非鱼无乳链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细菌素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3
作者 陆童 王云飞 +3 位作者 蒋吕鹏 董文龙 李国江 尹柏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1,共6页
为筛选对大肠杆菌高效、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本试验从内蒙古自治区泡菜中分离鉴定一株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T-1,其所产细菌素pH为3时抑菌效果最好,且热稳定性较好,经10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略微减小,其所产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 为筛选对大肠杆菌高效、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本试验从内蒙古自治区泡菜中分离鉴定一株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T-1,其所产细菌素pH为3时抑菌效果最好,且热稳定性较好,经10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略微减小,其所产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较为敏感。LT-1所产细菌素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及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LT-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细菌素编码基因簇进行预测,LT-1所产细菌素的基因簇主要编码乳球菌素、肠球菌素和细菌素免疫蛋白。本研究所筛选的细菌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大肠杆菌替抗产品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大肠杆菌 仔猪腹泻 细菌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T10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婷 韩著 +4 位作者 徐业芬 蔡林 索朗斯珠 徐晋花 牛家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4-2167,共14页
旨在进一步完善牛支原体全基因组数据库,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和遗传进化关系,对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T10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使用Nanopore和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对T10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基因... 旨在进一步完善牛支原体全基因组数据库,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和遗传进化关系,对西藏牦牛源牛支原体T10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使用Nanopore和Illumina PE150测序平台对T10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基因组特征分析和利用基因系统进化树与国内外分离株进行遗传进化关系比对。基因测序结果显示,T10株全基因组大小为987 812 bp, GC含量为29.27%,预测到822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709 129 bp;通过功能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注释到与膜转运蛋白相关基因22个,碳水化合物酶相关基因7个、糖基转移酶类相关基因4个,分泌蛋白基因相关43个、T3SS效应蛋白相关基因51个,病原与宿主互作相关基因28个,细菌毒力相关基因14个,抗性相关基因10个;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T10与08M、CQ-W70、Hubei-1、Ningxia-1和PG45均存在氨基酸突变和基因片段的插入或缺失,以及基因家族数量的差异,其中基因家族数量差异在8~32个。通过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显示:T10与HB0801、16M、Hubei-1、CQ-W70、NM2012、Ningxia-1、08M、JF4278、KG4397和PG45均在同一分支,但与PG1、PG2处于不同分支,其中与HB0801亲缘关系最近,与PG45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不仅完善了牛支原体全基因组数据库,详细阐述了与致病性相关基因,还充分阐明了T10株以及与国内外其他牛支原体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明确了T10株基本基因组信息以及与国内外菌株亲缘关系,为后续进行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支原体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比较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脂肪酶木糖葡萄球菌YCC3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15
作者 刘莹 蒙志明 +1 位作者 席越阳 朱迎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8,共13页
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ylosus)YCC3是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产脂肪酶活性高的菌株,为研究该菌株在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和功能,采用PromethION和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S.xylosus YCC3进行完成图测序... 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ylosus)YCC3是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产脂肪酶活性高的菌株,为研究该菌株在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代谢机理和功能,采用PromethION和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S.xylosus YCC3进行完成图测序分析。结果表明,S.xylosus YCC3基因组为1套含有3个质粒的环状分子,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2773035 bp,GC含量(鸟嘌呤和胞嘧啶占基因组序列的比率)为32.88%。基因组中预测到2540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2742136 bp,平均长度为1079.58 bp,占基因组的83.24%。S.xylosus YCC3的编码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数据库注释,预测到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基因3个;COG(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数据库注释到与脂质运输和代谢相关的基因中有8个含有脂肪酸合成基因、4个含有脂肪水解酶基因;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注释到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16个,与脂肪酸降解相关的基因10个,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3个。S.xylosus菌株的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旨在为菌株作为发酵剂在香肠发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葡萄球菌 脂肪酶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发酵香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肽酶生产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BJ4-5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功能分析
16
作者 郭宝松 张玉姣 +3 位作者 代艺伟 陈映羲 董亮 张素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2-41,共10页
本研究从郫县豆瓣中分离获得一株高产氨肽酶菌株B. subtilis LBJ4-5,通过溶血性试验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评估了其安全性。同时,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高通量Pacbio测序平台对B. subtilis LBJ4-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其基因... 本研究从郫县豆瓣中分离获得一株高产氨肽酶菌株B. subtilis LBJ4-5,通过溶血性试验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评估了其安全性。同时,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高通量Pacbio测序平台对B. subtilis LBJ4-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其基因组特征信息,并通过COG、GO、KEGG、CAZY、CARD和VFDB等数据库进行基因预测及功能注释,以及评价其氨肽酶生产性能和安全性。结果显示,B. subtilis LBJ4-5经48 h摇瓶培养后发酵上清中的氨肽酶活达到179.23 U/mL,菌株无溶血活性且对头孢唑林、万古霉素、青霉素G、头孢氨苄等10种抗生素均高度敏感(直径≥20 mm),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B. subtilis LBJ4-5的基因组由一条环状闭合DNA及一个环状质粒组成,大小为4053926 bp,GC含量为43.66%,共预测到42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5个tRNA基因、33个rRNA基因、119个sRNA。在COG、GO、KEGG、CAZY、CARD和VFDB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3386、2581、2552、144、256和401个功能基因。进一步的信息挖掘分析表明,B. subtilis LBJ4-5的基因组中含有31个氨肽酶编码基因。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基因的预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B. subtilis LBJ4-5菌株的安全性。综上,B.subtilis LBJ4-5可用作发酵食品加工的发酵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氨肽酶 基因功能注释 郫县豆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多重耐药菌株YA-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7
作者 王梓 孙淼 +6 位作者 王永强 孟令浩 耿超 石金川 陈伟 邱军 刘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85-2596,共12页
【目的】大肠杆菌作为家禽最常见细菌性病原之一,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已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通辽地区部分鸭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为该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16S rRNA测序、生... 【目的】大肠杆菌作为家禽最常见细菌性病原之一,其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已引起广泛关注。试验旨在了解通辽地区部分鸭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为该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经16S rRNA测序、生化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送检的通辽市各旗县15份病死鸭肠道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的PCR检测,并选取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所分离的10株鸭源大肠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在80%及以上,耐药基因aphA1、strB和qnrS的检出率最高,达到100%。多重耐药菌株YA-1全基因组测序证实,该菌株染色体大小为4 844 827 bp,携带3个完整的质粒,大小分别为144 776 bp(pTLYA-1)、113 584 bp(pTLYA-2)和77 544 bp(pTLYA-3)。分离菌株携带arr-3、aadA16、sul1等70个耐药基因,其中pTLYA-1中携arr-3、dfrA27、aadA16等8个可移动耐药基因,pTLYA-3中携带floR、tetA、sul2等5个可移动耐药基因,pTLYA-2中未发现耐药基因。【结论】由通辽地区部分鸭场分离的鸭源大肠杆菌存在多重耐药性,耐药水平较高,aphA1、strB和qnrS耐药基因普遍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 plantarum SGJ-24 全基因组测序及活性 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分析
18
作者 褚琪 张艳芳 +2 位作者 周浩然 邢鑫 孙舒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1-138,共8页
为全面了解植物乳杆菌SGJ-24的遗传信息,深入解析该菌与耐受酒体“恶劣”环境、生物降酸、生物胺降解活性有关的功能基因,本文通过二代Illumina HiSeq联合三代PacBio RS II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 为全面了解植物乳杆菌SGJ-24的遗传信息,深入解析该菌与耐受酒体“恶劣”环境、生物降酸、生物胺降解活性有关的功能基因,本文通过二代Illumina HiSeq联合三代PacBio RS II测序技术,对该菌株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基因组序列全长为3451191 bp,编码基因数量为3361,注释到营养物(糖类、氨基酸等)转运和代谢、蛋白质合成、核酸代谢等功能的基因数量较多。此外,对该菌株的功能基因挖掘过程中,发现其含有与苹果酸乳酸发酵活性(MLE等)、耐酸性(gadB等)、耐乙醇(PFK、GK等)和降解生物胺(GAPDH)功能有关的基因。研究结果深入揭示了其遗传信息特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功能基因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果聚糖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19M03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9
作者 孙大庆 齐贺 +5 位作者 邸子清 葛相麟 洪青平 杜新蕊 姚禹西 李洪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13-122,共10页
为探究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和开发低果聚糖发酵食品,本研究对287株酸面团来源的乳酸菌进行果聚糖利用能力筛选,获得1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之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果聚糖代谢机制分析。测序结... 为探究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和开发低果聚糖发酵食品,本研究对287株酸面团来源的乳酸菌进行果聚糖利用能力筛选,获得1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之后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果聚糖代谢机制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菌株19M03基因组含有1个染色体和9个质粒,基因组全长3246316 bp,GC相对含量44.53%,包含3084个编码基因、66个tRNA和16个rRNA。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分类学上菌株19M03属于植物乳植杆菌。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同源蛋白簇、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中,19M03共编码357个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和351个碳水化合物转运相关基因,其中与果聚糖代谢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均有12个。根据这些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的代谢关系,提出19M03果聚糖代谢模型。该模型解析了果聚糖水解过程及其催化反应的细胞定位(既可胞内,又可胞外)、细胞膜中运输低聚果糖和果糖的特异转运蛋白(IIABC^(FOS)、IIABCD^(fru)、IIABC^(fru))、细胞内果糖分解代谢途径(n=4)和果糖合成代谢途径(n=1)及其所有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此外,耐药和毒力基因分析证明19M0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总之,本研究筛选获得了1株嗜果聚糖乳酸菌19M03,并在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19M03果聚糖代谢机制,这些结果可为阐明乳酸菌果聚糖代谢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为今后低果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聚糖代谢 全基因组测序 代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全基因组测序及抑菌活性研究
20
作者 马浩天 李杨 +5 位作者 余梦博 潘瑞雪 龙赟而 赵一宁 彭金菊 马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17-5127,共11页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M7-4是从海水中分离的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本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抗菌机理,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其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方法】通过酸沉淀法得...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M7-4是从海水中分离的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本试验旨在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抗菌机理,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期挖掘其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方法】通过酸沉淀法得到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细菌素粗提物,通过固体琼脂打孔法测定蛋白酶K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基于MGI DNBSEQ-T7平台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通过序列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分析其产细菌素的潜质。【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细菌素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粪肠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8种不同的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蛋白酶K处理后细菌素粗提物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效果均极显著下降(P<0.01);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的基因组大小为3953124 bp,GC含量为47.04%;共预测到3870个蛋白编码基因、9个rRNA、81个tRNA、1个ncRNA;基因组中含有11个与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10个与抗氧化活性相关基因,以及4个与调控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CM7-4是一株潜在的产细菌素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菌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细菌素 基因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