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免疫炎症反应的变化及氢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旭东 宋锦宁 +5 位作者 赵永林 张斌飞 李丹东 刘尊伟 赵君杰 赵雅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7,33,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及氢气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DAI模型组(6h、1d、3d)和氢气干预组(6h、1d、3d)。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干预组... 目的探讨免疫炎症反应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及氢气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DAI模型组(6h、1d、3d)和氢气干预组(6h、1d、3d)。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干预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高纯度氢气(10mL/kg)。各组于预定时间点通过HE染色、嗜银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炎症因子IL-6、IL-1β和信号通路JNK、p-JN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DAI顶叶皮髓交界区出现轴索肿胀、迂曲、轴索球等DAI特征性改变,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IL-6、IL-1β和p-JNK表达增高(P<0.01),氢气干预组较模型组脑组织形态学有所改善,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IL-6、IL-1β和p-JNK表达降低(P<0.01)。结论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DAI急性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导致脑损伤的加重。氢气能够通过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改善DAI急性期脑损伤。减轻免疫炎症反应程度对DAI急性期脑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免疫炎症反应 氢气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肠道菌群失调幼鼠肺部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武妍琳 刘喜平 +5 位作者 贾育新 王小荣 武燕 李永玉 张映红 刘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79-85,共7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幼鼠肺部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Balb/c幼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幼鼠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诱导肠道菌群失调,连续21 d,末次灌胃后12 h,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幼鼠分为模型...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幼鼠肺部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Balb/c幼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幼鼠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诱导肠道菌群失调,连续21 d,末次灌胃后12 h,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幼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68 g/kg)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29.12、14.56、7.28 g/kg),每组10只,分别灌胃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灌胃后收集幼鼠粪便,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口咽吸入脂多糖诱导肺部炎症反应,7 d后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幼鼠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明显降低(P<0.01),变形菌门丰度明显增加(P<0.01),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幼鼠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明显升高(P<0.01),变形菌门丰度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明显增加(P<0.01),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幼鼠肠道疣微菌门丰度增加(P<0.05,P<0.01)。HE染色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幼鼠肺组织损伤严重,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各剂量组幼鼠肺组织损伤有所减轻,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幼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1),IFN-γ、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IgM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幼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IFN-γ、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血清IgM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幼鼠菌群结构,改善其肺部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抗生素 参苓白术散 免疫炎症反应 幼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肪因子和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任丽丽 吴丹 刘胜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1期70-73,共4页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因诊断不及时而使病情恶化,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1])等肾脏损害性病变,最终出现严重的...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肾病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因诊断不及时而使病情恶化,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1])等肾脏损害性病变,最终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终末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萎缩 免疫炎症反应 糖尿病并发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 肾间质纤维化 代谢性疾病 肾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应用
4
作者 关廷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3期85-85,88,共2页
目的:探讨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用HE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观察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与肾组织感染、肾间质炎症(免疫炎症)间的... 目的:探讨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用HE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观察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与肾组织感染、肾间质炎症(免疫炎症)间的关系。结果:活性蛋白A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表达明显,在免疫调控和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SP-A在肾盂肾炎的天然免疫及炎症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 免疫炎症反应 肾盂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百强 杨娜 +6 位作者 叶博 董杰 杨琦 柯路 童智慧 李维勤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9-724,共6页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ICU住院时间>14 d的214例SA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ICS诊断标准分成2组:PICS组(149例,SAP并发PICS患者)和非PICS组(65例,SAP患者未并发PICS)。比较2组患者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和胰腺炎特异性并发症,ICU病死率及随访13个月的存活率;并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PICS组胆源性SAP、MODS发生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44.3%vs 29.2%、93.3%vs 5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24(OR=2.307,95%CI:1.033~5.156)、胆源性病因(OR=4.207,95%CI:1.364~12.974)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4.384,95%CI:1.334~14.405)是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随访13个月的患者存活率PICS组较非PICS组明显降低(88.5%vs 98.2%,P=0.036)。结论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尤其需要警惕存在肥胖、胆源性病因以及MODS的SAP并发PICS患者。合并PICS可能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慢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炎症免疫角度探究心阳片改善尿毒症心肌病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倪世豪 刘东华 +11 位作者 何星灵 欧阳小露 张小娇 李锦 陈星伶 陈梓欣 王陵军 冼绍祥 汪朝晖 廖慧丽 鲁路 杨忠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67-1273,共7页
目的从炎症免疫角度探究心阳片对尿毒症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心肌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心阳片组,每组15只;另设15只假手术小鼠作为假手术组。心阳片组术后给予心阳片0.34 g/(kg·d)灌胃8... 目的从炎症免疫角度探究心阳片对尿毒症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心肌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心阳片组,每组15只;另设15只假手术小鼠作为假手术组。心阳片组术后给予心阳片0.34 g/(kg·d)灌胃8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8周。通过心脏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尿毒症心肌病小鼠的心脏炎症免疫状态及心阳片的调节效果和作用机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脏中炎症因子和炎症免疫细胞相关标记物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脏中炎症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心脏转录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心阳片可能参与抑制尿毒症心肌病的多个炎症免疫相关生物过程。心脏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心阳片抑制了心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和炎症免疫细胞相关标记物(CD_(86)、CD_(72)、淋巴细胞抗原6c1、整合素β2)水平,且减少了炎症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_(86)+巨噬细胞、CD_(72)hi巨噬细胞)的浸润。q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心阳片组小鼠心脏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mRNA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心阳片组中心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_(72)hi巨噬细胞的浸润均显著减少。此外,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心阳片组核因子-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被明显抑制(富集评分分别为-0.55、-0.54、-0.43、-0.50)。结论心阳片可能通过抑制心脏的炎症免疫反应以改善尿毒症心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心肌病 心阳片 炎症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炎症免疫反应探究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卜彦昊 姚淮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究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1.5mg/kg.d)、复方三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7.5g/kg.d、14.5g/kg.d、21.5g/kg.d),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干预并观... 目的:探究复方三七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组(1.5mg/kg.d)、复方三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7.5g/kg.d、14.5g/kg.d、21.5g/kg.d),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干预并观察28d。透射电镜下观察主动脉血管的结构变化;生化法及实时荧光技术(RT-qPCR)检测相关炎症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管壁内脂质条纹沉积,平滑肌细胞增厚且排列紊乱,内皮细胞损伤、剥脱,可见数个巨噬细胞,其内泡沫细胞聚集;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平滑肌细胞及脂质沉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4、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TGF-β和LC3Ⅱ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ULK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立普妥组及复方三七颗粒各剂量组IL-4、IL-10显著升高(P<0.01,P<0.05),TNF-α、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TGF-β和LC3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ULK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复方三七颗粒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10、IL-4、TNF-α等抗炎因子水平,并上调主动脉TGF-β、LC3ⅡmRNA表达,同时下调IL-1β水平,从而保护主动脉血管免受炎症反应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小鼠 炎症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霍继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141-143,167,共4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进行体检... 目的探究并分析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黏附分子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分析炎症因子以及细胞黏附分子与AI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I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s-ICAM)、E选择素(sE-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VCAM、sICAM、sE-SE、ESR、CRP与AIP呈正相关(r=0.726、0.502、0.204、0.465、0.646,P〈0.05),sVCAM与sICAM、ESR、CRP呈正相关(r=0.645、0.422、0.784,P〈0.05),sICAM与ESR、CRP、sE-SE呈正相关(r=0.483、0.511、0.486,P〈0.05)。结论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AIP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与异常免疫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
9
作者 厉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187-188,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炎症免疫反应进行概述,并分析中药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影响介质的作用、影响活性氧的生成、影响核因子的功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 目的研究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炎症免疫反应进行概述,并分析中药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中药影响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影响介质的作用、影响活性氧的生成、影响核因子的功能、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生成以及影响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凋亡。结论由于许多化学药物在影响炎症免疫反应时存在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所以,近几年中药对于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炎症免疫反应 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狼疮方对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干扰素及自身免疫炎症损伤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瑞华 黄旋 +5 位作者 吴海珊 叶红坚 詹翠霞 范瑾瑾 李晓艳 阳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1期6-10,I000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狼疮方对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干扰素(IFN)及自身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周龄的雌性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狼疮方组,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和... 目的:通过研究狼疮方对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干扰素(IFN)及自身免疫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狼疮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周龄的雌性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狼疮方组,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狼疮方组予狼疮方颗粒溶液(3.9 g/kg)0.2 ml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肾脏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0水平;qPCR检测肾组织IFNα和IFNγmRNA水平变化;试剂盒检测肾组织Caspase3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非经典自噬通路LC3及Rubicon蛋白表达。结果:与狼疮小鼠模型组比较,狼疮方治疗组小鼠第2周和第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2.58±1.30)g vs.(0.99±0.10)g;(3.26±1.92)g vs.(1.22±0.41) g,P均<0.05。血清抗dsDNA抗体、ANA抗体及IL-1β显著降低,IL-10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别。肾小球细胞增生及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IgG沉积显著减少;肾组织IFNαmRNA表达显著降低,IFNγ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Caspase3活性显著下降(201.1±50.3%vs.128.9±49.4,P<0.05);LC3及Rubico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中药复方狼疮方能抑制狼疮小鼠肾组织IFNα表达,降低肾组织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显著改善狼疮小鼠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狼疮方 肾脏损伤 自身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学静 史为伍 张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炎症状态 糖尿病肾病 左卡尼汀 治疗 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炎症 肾脏损害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静 覃霞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移植物的免疫细胞攻击受体细胞而发生的免疫炎症反应,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免疫抑制药物进行防治。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抑制剂 防治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药物 受体细胞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胰岛素抵抗的炎症机制及血液灌流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荆萌萌 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1033-1034,共2页
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免疫炎症反应,常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慢性炎症状态、贫血、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报道证... 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免疫炎症反应,常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慢性炎症状态、贫血、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报道证实利用血液灌流(HP)技术可通过有效吸附血液内中分子、大分子炎症介质,从而达到改善终末期肾病IR的目的[1].本文拟就终末期肾病IR的炎症机制及HP治疗对其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治疗 终末期肾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机制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 免疫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吸附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冉 周亦伦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9期627-629,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NMO首次发病见于各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1]。患者临床表现常为亚急性视力减退、轻瘫或四肢瘫痪,严重者可发生...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NMO首次发病见于各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1]。患者临床表现常为亚急性视力减退、轻瘫或四肢瘫痪,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病程特点多具有高复发性[2]。2004年Lennon等[3]初次在NMO患者血液中检测到针对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免疫球蛋白血清自身抗体AQP4-IgG,并以此将NMO与多发性硬化相区分。该抗体的产生及免疫炎症反应在NMO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AQP4 视力减退 免疫炎症反应 多发性硬化 免疫介导 轻瘫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对炎性肠病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焦谊 张英琦 +3 位作者 鲁梦倩 于天源 刘志凤 刘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1期38-41,共4页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变部位在结肠和直肠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IBD多与饮食、情志、感染、免疫相关,其中对免疫的研究最多,临床多选取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灌肠疗法4种中医外治法。本文从IBD的炎症免疫角度,探讨中医外治法...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变部位在结肠和直肠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IBD多与饮食、情志、感染、免疫相关,其中对免疫的研究最多,临床多选取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灌肠疗法4种中医外治法。本文从IBD的炎症免疫角度,探讨中医外治法对IBD的免疫调节机制。中医外治法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节机体炎症免疫反应,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本文涉及的4种外治法干预方式不同,涉及的机制也有差异,针刺予以机械刺激,艾灸予以温热刺激,推拿同时予以机械刺激和温热刺激,中药灌肠疗法予以药物刺激。针刺和艾灸都涉及平衡免疫微环境及抗炎机制,针刺还涉及抗氧化应激反应、抗内质网应激反应和缓解内脏敏感性,推拿主要提供了充足的形态学依据,中药灌肠疗法通过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调节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针刺 艾灸 推拿 中药灌肠疗法 炎症免疫反应 炎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静霞 陈智红 +4 位作者 习晓红 张唤 李春珍 叶风芳 董洁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540-542,共3页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会出现肾损伤等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其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在HSP的炎症反应启动过程中...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会出现肾损伤等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其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在HSP的炎症反应启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HSP临床治疗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易复发[1,2]。研究表明,丙种球蛋白能够防止血小板损伤,能够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著[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免疫炎症反应 用药疗效 丙种球蛋白 血液灌流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肾泄浊汤联合治疗对CKD3~4期颈动脉硬化患者NF-κB及TMAO的影响
17
作者 王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439-441,共3页
颈动脉硬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出现,积极防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3,4],CKD颈动脉硬化发病机制与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等... 颈动脉硬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出现,积极防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3,4],CKD颈动脉硬化发病机制与高血压、糖尿病、炎症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随着相关研究进展[5-7],有学者提出“肠道-免疫-血管”轴的概念,认为肠道毒素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钙化,进而加重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免疫炎症反应 疾病进展 心血管事件 肠道毒素 氧化应激 CKD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赵宇 王展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发现癫痫继发高危人群及指导临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3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早期发现癫痫继发高危人群及指导临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3例,根据是否继发癫痫分为癫痫组(33例)和无癫痫组(170例),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合并基础疾病、梗死病变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法评价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3例中继发癫痫33例,发生率为16.26%。两组梗死范围、局部血容量、局部血流量、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层梗死、低局部血容量、低局部血流量、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均是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与梗死范围、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及免疫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有关;其中皮层梗死、低局部血容量、低局部血流量、高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高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患者更易继发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癫痫 危险因素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炎康复片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立群 何灵杰 +2 位作者 林岳镔 闫语 张医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目前DN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已成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第二位病因。研究表明DN时存在多种炎症因子、细胞介质,它们通过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引起并加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目前DN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已成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第二位病因。研究表明DN时存在多种炎症因子、细胞介质,它们通过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引起并加重肾脏病理损害。因此,早期积极防治其炎性改变,有助于延缓DN进展。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防治和延缓DN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拟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其对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N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TNF-Α 肾炎康复片 炎性因子 IL-6 厄贝沙坦 免疫炎症反应 肾脏病理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RDW、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祥坡 王焕新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4期89-90,共2页
免疫炎症反应在冠心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凝状态及血栓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原因。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机体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时升高;研究表明,
关键词 血D-二聚体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水平变化 RDW CRP hs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