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裂缝亚临界扩展理论的页岩吸水起裂微观力学机制
1
作者 杨斌 张浩 +4 位作者 杨建 李越 曾港彬 刘国庆 杨珊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吸水起裂是页岩的典型特征,也是井壁失稳关键诱因和页岩气储层压裂后焖井制度的重要立足点,但现有理论尚难以解释页岩吸水慢速起裂扩展,而后趋于稳定或发展为快速失稳扩展的差异化现象。为揭示页岩吸水诱发裂缝扩展的微观力学机制,基于... 吸水起裂是页岩的典型特征,也是井壁失稳关键诱因和页岩气储层压裂后焖井制度的重要立足点,但现有理论尚难以解释页岩吸水慢速起裂扩展,而后趋于稳定或发展为快速失稳扩展的差异化现象。为揭示页岩吸水诱发裂缝扩展的微观力学机制,基于裂缝亚临界扩展理论,从Griffith能量平衡概念出发,测试计算了不考虑宏观地应力场时页岩吸水前后表面能大小,建立了毛细管力驱动裂缝亚临界扩展力学模型,并形成了页岩裂缝扩展分析图版。研究结果表明:①干燥页岩表面能平均为68.31 mJ/m^(2),吸水后页岩—水相界面能平均降低至4.62 mJ/m^(2),降幅与接触角呈显著的负相关性;②以0.1μm缝宽裂缝为例,毛细管力在裂缝尖端的机械能释放率为13.9 mJ/m^(2),能够克服吸水后裂缝的扩展阻力并诱发裂缝亚临界扩展;③毛细管力所产生的机械能释放率随缝宽增大而呈现先降低后快速升高的趋势,形成了类似“势阱”的区间,该区间的大小及缝宽分布范围决定了特定裂缝吸水后是否发生扩展,以及扩展后是趋于稳定还是演变为失稳破坏。结论认为,该认识有效揭示了裂缝发育特征、岩石—流体表/界面相互作用对页岩吸水起裂扩展的微观控制机理,对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预测、页岩气储层压裂后焖井致裂评估与排采制度优化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吸水起裂 表面自由能 亚临界扩展 毛细管力 机械能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和膜技术精制元宝枫籽油的工艺优化
2
作者 冉娴婷 王瑜 +4 位作者 李立郎 张朝举 罗忠圣 彭梅 杨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7,共10页
为了提高元宝枫籽油(ASO)的质量特性和储藏稳定性,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元宝枫籽油进行精制,以去除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本文对亚临界萃取AS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原油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胶精制,以膜通量,脱胶率、碘... 为了提高元宝枫籽油(ASO)的质量特性和储藏稳定性,对亚临界萃取得到的元宝枫籽油进行精制,以去除磷脂、过氧化物和游离脂肪酸。本文对亚临界萃取AS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原油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脱胶精制,以膜通量,脱胶率、碘值、过氧化值、酸价为指标,对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砜膜进行筛选。考察膜截留分子量、温度和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ASO精制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精制前后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当粒径为30目、萃取温度50℃,固液比为1:4 g/mL,聚醚砜膜分子量为100 kD,温度44℃,压力1.9 MPa,ASO得油率均值为35.92%,脱胶率为86.73%,通量为12.51 L/m2·h,碘值为116.93 g/100 g,过氧化值为0.06 g/100 g,酸价为3.66 g/100 g,与原油相比脂肪酸含量无明显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用膜分离法脱胶是一种提高油脂品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可为优质元宝枫籽油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籽油(ASO) 亚临界萃取 膜分离 聚醚砜有机膜 脱胶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MW亚临界机组升参数改造关键技术
3
作者 撒兰波 叶兴柱 李杨 《热力透平》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随着我国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亚临界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升参数改造是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案之一。主要介绍了600 MW等级亚临界机组的升参数改造技术方案,在维持主汽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主汽、... 随着我国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亚临界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升参数改造是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案之一。主要介绍了600 MW等级亚临界机组的升参数改造技术方案,在维持主汽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主汽、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提升至610℃、620℃。在机组原回热抽汽系统的基础上,新增2级高压回热抽汽(1抽和2抽),使给水温度保持在较高水平。该方案可进一步提升机组低负荷运行经济性,同时满足锅炉全负荷脱硝的要求。机组配置调节级和补汽阀,以定—滑—定方式运行,当机组到额定负荷时调阀全开,超过额定负荷则逐步切除2号高加,并开启补汽阀,以提升做功能力。所述亚临界升参数改造技术可实现机组高效宽负荷运行,并最大程度增强调峰能力,使额定工况下热耗率较常规通流改造降低约4%~6%。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高温亚临界机组项目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改造 宽负荷 深度调峰 升参数 亚临界 回热抽汽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水提取艾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换平 张怡怡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134-140,共7页
借助于响应面法探究亚临界水提取艾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以及磁力搅拌转速等单因素条件对艾草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建立亚临界水提取艾草总黄酮的... 借助于响应面法探究亚临界水提取艾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以及磁力搅拌转速等单因素条件对艾草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建立亚临界水提取艾草总黄酮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拟合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27.3℃、提取时间20.8 min、液料比87.7∶1 mL/g,艾草总黄酮提取率的预测值15.28%与验证值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较好的预测艾草黄酮的提取率。采用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艾草总黄酮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综合分析,推测艾草总黄酮中可能含有大豆素。该提取工艺简单可靠,经济环保,可为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提供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亚临界 提取 艾草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谭云 吴红 +1 位作者 黎继烈 申爱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工艺条件,并运用GC-MS分析缬草精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0.47 MPa、萃取温度47℃、液料比11∶1、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缬草精油得率达到(3.383±0.004)%;亚临界丁烷萃取的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5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为29.63%,关键药理成分缬草醛和缬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28%和0.25%。综上,亚临界丁烷萃取缬草精油得率高,缬草精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缬草醛和缬草素,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精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均匀设计 缬草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油莎豆油亚临界萃取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淑君 郝琴 +3 位作者 万楚筠 郭婷婷 魏春磊 郑明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8-1186,共9页
为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脱皮油莎豆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水平,中心复合表面设计(CCF)安排寻优试验,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响应面(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PSO)对BP-ANN模型进行优化,并对RSM和PSO-... 为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脱皮油莎豆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水平,中心复合表面设计(CCF)安排寻优试验,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响应面(RSM)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PSO)对BP-ANN模型进行优化,并对RSM和PSO-BP-ANN模型的寻优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SM模型优化的萃取条件为:料液比(脱皮油莎豆∶丁烷)1∶10.36 g/mL、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30℃、坯料厚度0.5 mm;PSOBP-ANN模型优化的萃取条件为:料液比1∶10.67 g/mL、萃取时间40.10 min、萃取温度34℃、轧坯厚度0.5 mm。在最佳条件下,RSM模型预测提取率为91.63%,验证值为94.27%,相对误差2.56%;PSO-BP-ANN模型预测值为95.58%,验证值为95.14%,相对误差0.46%。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耦合粒子群算法(PSO-BP-ANN)优化油莎豆油亚临界萃取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相对误差小等优势。本研究可为亚临界萃取技术在油莎豆油高效制取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亚临界丁烷萃取 脱皮油莎豆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对亚临界CO_(2)萃取红花籽油的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祎 郭建章 +1 位作者 陈星 王威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5-233,共9页
本文旨在寻找有效建模方法以预测亚临界CO_(2)萃取红花籽油的萃取率,优化其萃取工艺条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萃取压力、分离温度、萃取时间对红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人工神经网络(... 本文旨在寻找有效建模方法以预测亚临界CO_(2)萃取红花籽油的萃取率,优化其萃取工艺条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萃取压力、分离温度、萃取时间对红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两种方法分别对同一实验进行建模分析,通过RSM数值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ANN-GA)两种方法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RSM与ANN两种模型均能较为精准预测,但通过两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值比较,得出ANN模型(R^(2)=0.9966)的预测效果较优于RSM模型(R^(2)=0.9950)。ANN-GA确定的最佳萃取条件及萃取率分别为:萃取压力19.04 MPa、分离温度55.50℃、萃取时间134.98 min、萃取率23.52%。综上,RSM和ANN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亚临界CO_(2)萃取带壳红花籽油的建模与优化,但ANN的预测准确度及拟合能力更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O_(2)萃取 红花籽油 响应面法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提取紫斑牡丹精油及其成分抗氧化能力分析
8
作者 应梦云 施建羽 +3 位作者 沈清宇 林富聪 余雯 叶秋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1期180-186,202,共8页
为优化紫斑牡丹精油提取工艺,分析精油成分与抗氧化能力。采用亚临界萃取与分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紫斑牡丹精油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紫斑牡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并测定其抗氧化... 为优化紫斑牡丹精油提取工艺,分析精油成分与抗氧化能力。采用亚临界萃取与分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紫斑牡丹精油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紫斑牡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用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提取精油的得率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所得精油含79种主要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香叶醇,占总含量的14.664%;包含采用常用方法提取的牡丹精油中少见的雪松醇。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提取的牡丹精油不仅对DPPH·、ABTS^(+)·、·OH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亚油酸酯质过氧化的作用。综上,采用亚临界萃取-分子蒸馏法提取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能获得更高品质的牡丹精油,有利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精油 亚临界萃取 分子蒸馏 精油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计算及实践
9
作者 杨凤玲 张普森 +3 位作者 张圆圆 赵明 贾阳杰 张培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4,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组在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各有蓄热能力部分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套针对CFB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某300 MW亚临界CFB机组的近零深度调峰运行实践。应用计算方法得出,锅炉视在蓄热总量为415.5 GJ,其中浇注层、金属壁、床料载体、汽水、烟气视在蓄热量分别为205.6、140.4、32.7、11.1、36.8 GJ。汽轮机做有效功的总热耗量为65.2 GJ,锅炉本体散热为6.1 GJ,数据展示了各蓄热部分随近零深度调峰过程的下降趋势。该计算方法实现了对亚临界循环流化床蓄释热量的量化计算,为后续预测指导近零深度调峰时长,研究锅炉的严密性和传热特性,以及为获得更多蓄热量提升蓄热效率和改善锅炉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FB 近零 深度调峰 蓄释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纹系的砼轴拉构件亚临界扩展研究
10
作者 郑涛 王桂尧 张永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7-1326,共10页
普通混凝土构件存在多裂纹的特点,现有的单裂纹模型仅反映了构件的抗裂能力,而没有反映构件内部在极限荷载之前既已发生的有害的裂纹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裂纹系模型研究混凝土构件的亚临界扩展过程。为简化,选取轴拉构件为... 普通混凝土构件存在多裂纹的特点,现有的单裂纹模型仅反映了构件的抗裂能力,而没有反映构件内部在极限荷载之前既已发生的有害的裂纹发展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裂纹系模型研究混凝土构件的亚临界扩展过程。为简化,选取轴拉构件为研究对象,以缝端微裂纹区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楔形的单裂纹模型,并以几何分布参数——裂纹平均间距、裂纹初始长度及其数量百分比为框架建立了由单裂纹模型串式排列而成的裂纹系模型。采用该模型模拟了轴拉构件的受拉试验和断裂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参数后模型能够准确反映混凝土宏观断裂过程和微观裂纹扩展过程,并且对于含预制裂缝试件,裂纹总数为实际数量的裂纹系模型结果与现有单裂纹模型结果吻合。采用该模型的分析表明,混凝土亚临界扩展过程源于混凝土初始裂纹系由长到短逐级开展;其真实起裂点远早于通常试验观测到的起裂点,其失稳点——失稳韧度可以通过减小混凝土初始裂纹系最小长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裂纹系模型 统计学参数 亚临界扩展 混凝土断裂 试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临界技术的铬革屑水解工艺研究
11
作者 张晓伟 卢欣雨 刘彦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2,93,共8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水解铬革屑最优工艺为:温度150℃、液比25、反应时间75 min、CaO用量6%。铬革屑水解率为(83.98±0.16)%。水解过程无废液产生,水解产物主要为多肽、短肽和少量氨基酸。水解产物的铬含量为(34.8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水解铬革屑最优工艺为:温度150℃、液比25、反应时间75 min、CaO用量6%。铬革屑水解率为(83.98±0.16)%。水解过程无废液产生,水解产物主要为多肽、短肽和少量氨基酸。水解产物的铬含量为(34.81±2.29)mg/kg,符合农业部有机肥铬含量标准,具有作为有机肥的应用前景。铬革屑水解产生的铬绝大部分沉积在铬渣中。铬渣浸出液的铬和六价铬含量分别为14.285 mg/L和1.544 mg/L,低于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的限值,实现了铬革屑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 铬革屑 水解 铬渣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萃取薄荷黄酮工艺优化及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晴晴 张梦娇 +1 位作者 马翊铭 蔡学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4,共8页
目的:优化亚临界水萃取薄荷黄酮提取工艺,探究薄荷黄酮对H_(2)O_(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萃取薄荷黄酮工艺,并与回流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 目的:优化亚临界水萃取薄荷黄酮提取工艺,探究薄荷黄酮对H_(2)O_(2)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萃取薄荷黄酮工艺,并与回流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进行比较。体外培养PC12细胞,建立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噻唑蓝(methyl thiazolye tetrazolium,MTT)法考察薄荷黄酮对PC12细胞存活力的影响,分析神经保护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42℃、提取时间38 min、液料比21:1 mL/g,在此条件下得到薄荷黄酮得率为14.07%±0.23%,比回流提取法提高了334%,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高了75%,比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高了173%,显著高于以上3种提取方法的得率(P<0.001)。与H_(2)O_(2)组比较,薄荷黄酮在1~100μg/mL浓度范围内,使PC12细胞存活率从53.61%±0.64%显著(P<0.001)提高到78.49%±0.84%,表明薄荷黄酮能明显缓解细胞氧化损伤。结论:建立了一套绿色、高效、可靠的亚临界水萃取薄荷黄酮的工艺,萃取的薄荷黄酮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极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黄酮 亚临界水萃取 响应面法 细胞损伤 神经保护活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燕麦麸皮β-葡聚糖工艺优化
13
作者 孙群钊 江昌富 +2 位作者 蔡秋杏 郝志明 王悦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171-179,共9页
目的采用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法提取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并对副产物进行测定。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燕麦麸皮β-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在亚临界水萃取温度为115℃、pH为... 目的采用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法提取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并对副产物进行测定。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燕麦麸皮β-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在亚临界水萃取温度为115℃、pH为7.0、酶反应温度为60℃、酶反应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14(g/mL)的条件下,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得率最高,达4.385%。酶法提取提升了燕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得率,而亚临界水辅助提取不仅提高得率还大幅缩短了提取时间,最终,燕麦麸皮的综合利用率达到72.78%。结论亚临界水辅助酶联合提取法不仅能够高效高质量提取燕麦麸皮β-葡聚糖,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燕麦资源的利用率。这种方法满足了市场和工业需求,并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皮 Β-葡聚糖 亚临界水萃取 酶处理 联合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子蔚 胡辉 +4 位作者 袁咏红 陈秀云 黄茜茜 龙林 孙代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技术进行荜茇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并对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 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技术进行荜茇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并对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30(g/mL),亚临界水提取温度125℃,亚临界水提取时间为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荜茇整株总黄酮最高提取量为(30±0.05)mg/g。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果穗>叶>根>茎,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荜茇果穗37.96、304.33μg/mL,荜茇叶44.55、384.36μg/mL,荜茇根47.68、461.54μg/mL,荜茇茎130.60、487.80μg/mL。采用超声波协同亚临界水提取荜茇整株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合理,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 总黄酮 超声波 亚临界 不同部位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用低热值气体燃料超高温亚临界箱式锅炉介绍
15
作者 颜廷锐 李金凤 柳清华 《锅炉制造》 2024年第6期1-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燃用低热值气体燃料超高温亚临界箱式锅炉设计方案,设计基本结构和设计特点,锅炉参数为17.5MPa.g/571/569℃。
关键词 气体燃料 亚临界 箱式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峰场景下的亚临界切圆燃烧锅炉灵活性挖掘
16
作者 王明亮 王赫 +2 位作者 赵斌 陈晓龙 潘博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了提高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低负荷稳燃、宽负荷脱硝、快速变负荷速率、快速启停和调峰辅助服务等能力,挖掘亚临界切圆燃烧锅炉灵活性潜力,以某电厂6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采用直流燃烧器垂直浓淡改造技术、磨煤机动态分离器技术和省... 为了提高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低负荷稳燃、宽负荷脱硝、快速变负荷速率、快速启停和调峰辅助服务等能力,挖掘亚临界切圆燃烧锅炉灵活性潜力,以某电厂6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例,采用直流燃烧器垂直浓淡改造技术、磨煤机动态分离器技术和省煤器旁路烟道技术对锅炉进行综合改造。通过锅炉性能试验,比较分析了改造前后锅炉的主要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机组最低稳定燃烧负荷由额定负荷的40%下降到30%;改造后,最低稳定燃烧负荷下脱硝系统入口NO_(x)平均质量浓度为239.73 mg/Nm^(3),比改造前低168.53 mg/Nm^(3);经过动态分离器改造的磨煤机煤粉细度R_(90)可实现25%~38%的调节范围,煤粉细度R_(200)可实现2%~5%的调节范围;改造后,30%额定负荷脱硝系统入口烟气温度高于300℃。600 MW亚临界机组灵活性改造的成功案例,可为火电机组柔性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机组 灵活性改造 直流燃烧器 最低稳燃负荷 NO_(x)平均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锅炉厂600MW亚临界锅炉的改进与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济榕 黄莺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08-1213,共6页
介绍了哈锅 60 0 MW亚临界锅炉的设计和制造情况。着重针对早期 60 0 MW锅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论述了其产生原因、采取的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和有关科研成果 ,有力地指导了哈锅第二代 60 0 MW锅炉的优化设计。图 6表 2参
关键词 亚临界压力 优化设计 亚临界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作用下岩石亚临界裂纹的扩展规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曹平 杨慧 +2 位作者 江学良 陈瑜 马春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9-654,共6页
采用双扭试件,利用常位移松弛法,分别进行自然状态以及水岩作用下大理岩和混合岩的亚临界裂纹扩展实验,获得2种环境下岩石裂纹扩展速率v与应力强度因子KI的关系,并计算得到亚临界裂纹扩展参数A和n。通过对比,研究水对岩石亚临界裂纹扩... 采用双扭试件,利用常位移松弛法,分别进行自然状态以及水岩作用下大理岩和混合岩的亚临界裂纹扩展实验,获得2种环境下岩石裂纹扩展速率v与应力强度因子KI的关系,并计算得到亚临界裂纹扩展参数A和n。通过对比,研究水对岩石亚临界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理岩,其A为自然状态下的8.07×1016倍,n由自然状态下的48.33下降到8.28;对于混合岩,其A为自然状态下的5.45×109倍,n则由自然状态下的60.20下降到21.86,说明对应于同一应力强度因子水平,水作用下的岩石亚临界裂纹扩展速度要快;水的存在使得岩石的断裂韧度KIC明显降低,对于大理岩,自然状态下的KIC为3.0316MN/m3/2,水岩作用后KIC为2.2070MN/m3/2,下降27.19%;对于混合岩,2种状态下的KIC分别为2.0877和1.9398MN/m3/2,下降7.08%。该实验结果可为复杂矿岩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扭试件 常位移松弛法 水岩作用 亚临界裂纹扩展 应力强度因子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中黄芩苷的亚临界水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志宏 钱广生 +2 位作者 刘三康 李章万 陈筱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建立了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亚临界水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提取时间、提取物颗粒度、溶剂比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并与有机溶剂提取法比较。结果表明,当两者具有相同的提取效果时,亚临界水提取法的提取时间... 建立了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亚临界水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提取时间、提取物颗粒度、溶剂比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并与有机溶剂提取法比较。结果表明,当两者具有相同的提取效果时,亚临界水提取法的提取时间及提取溶剂的消耗量大大减少,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黄芩苷提取最佳条件为:样品颗粒度80~100目,溶剂比0 2mL/mg,5MPa,130℃保持10min。并通过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联机分析实现了对提取物的实时监测。该技术有望成为从中药材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亚临界水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实时监测 脂溶性成分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娄冠群 张永忠 +2 位作者 李振艳 刘潇 刘永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3,共3页
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150℃,液料比35∶1,提取时间11 min,该条件下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达22.8%。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可明显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 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亚临界水温度150℃,液料比35∶1,提取时间11 min,该条件下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达22.8%。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法可明显缩短提取时间,并提高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 提取 豆渣 可溶性大豆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