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
1
作者 杨凌乔 杨俊 +2 位作者 马梦伟 陈卫国 徐泽园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乳腺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高级别(n=109)及高级别(n=130)。把采集的10个临床... 目的探讨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乳腺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高级别(n=109)及高级别(n=130)。把采集的10个临床信息及15个乳腺X线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构建极端梯度提升、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3种机器学习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为主要指标择出最优模型。结果极端梯度提升、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790、0.794、0.802,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760、0.758、0.774,准确度分别为0.760、0.759、0.774,敏感度分别为0.725、0.825、0.800,特异度分别为0.625、0.434、0.62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多项式朴素贝叶斯的预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导管内癌 组织学分级 乳腺X线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血清因子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燕 杨宪鲁 +3 位作者 汤华晓 于洋 梁晓玲 高胜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78-82,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8、IL-2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DCIS患者作为DCIS组, 153例IDC患...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8、IL-2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DCIS患者作为DCIS组, 153例IDC患者作为IDC组,另选取134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根据TNM分期将IDC组患者分为Ⅰ组(轻度IDC患者, TNM分期Ⅰ+Ⅱ期, 62例)及Ⅱ组(重度IDC患者, TNM分期Ⅲ+Ⅳ期, 91例)。DCIS组和IDC组患者接受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IL-6、IL-8、IL-2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SCC-Ag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YFRA21-1水平。比较DCIS组与IDC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组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各组不同疗效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各组SCC-Ag和CYFRA21-1水平;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DCIS组及IDC-Ⅰ组、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DCIS组相比, IDC-Ⅰ组、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DC-Ⅰ组相比, IDC-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DCIS组、IDC-Ⅰ组、IDC-Ⅱ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均较稳定(SD)+进展(PD)患者明显下降(P<0.05)。DCIS组和IDC组术后复发患者分别为5例和16例, DCIS组和IDC组患者SCC-Ag和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DCIS组术后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为60.0%(3/5), CYFRA21-1阳性率为80.0%(4/5);IDC组术后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为62.5%(10/16), CYFRA21-1阳性率为68.8%(11/16)。279例乳腺癌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44.8%(125/279)、18.6%(52/279)、13.3%(37/279)。SCC-Ag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而SCC-Ag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 SCC-Ag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SCC-Ag阳性患者;CYFRA21-1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 CYFRA21-1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 CYFRA21-1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CYFRA21-1阳性患者。结论 血清IL-6、IL-8、IL-22、SCC-Ag和CYFRA21-1被认为是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 血清因子 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鹏 杨德启 +4 位作者 乔新民 曹迎明 佟富中 周波 刘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 目的 :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的表现。结果 :3 8例中 ,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丛样微小钙化点 16例( 4 2 .1% ) ,边界不规则高密度影 13例 ( 3 4.2 %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充盈缺损或中断 6例 ( 15 .8% )。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 11例 ( 2 8.9% ) ,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 6例 ( 15 .8% ) ,囊实性肿块 3例 ( 7.9%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准确诊断率分别为 78.9%和 5 2 .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有诊断价值 ,但前者优于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诊断 乳腺导管内癌 X线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与E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延延 王春光 +3 位作者 孙文奎 张宇鹏 代统斌 宋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二维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与雌激素受体表达(E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185例患者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的表现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超声、乳腺X线摄影征...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二维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与雌激素受体表达(E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185例患者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的表现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超声、乳腺X线摄影征象与E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CIS肿块最大直径、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与ER表达有相关性(P=0.013,P=0.003);乳腺X线摄影表现中ER阴性DCIS及阳性DCIS的主要表现均为单纯钙化(80.4%,70.6%),且细多形性及线样分支样是主要的钙化形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DCIS的团块密度与ER表达相关(P=0.018)。结论 DCIS的部分超声学征象及X线影像征象与ER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诊断 乳腺X线摄影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激素受体表达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超 刘志英 +1 位作者 肖刚 冬国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 乳腺导管内癌 雌激素受体 表达比 人表皮生长因子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玥 朱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5-66,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方法将9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 目的对比观察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的效果。方法将9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CEF方案与CTF方案化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记录两组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5年以统计两组5年无病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无病生存期为(50.7±6.2)个月、5年生存率为45.8%,对照组分别为(48.7±7.3)个月、4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系统、心脏及皮肤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0.8%、25.0%、12.5%,低于对照组的58.3%、56.3%、41.7%(P均<0.05);两组生殖、消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后行CEF与CTF方案化疗的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别,但CEF方案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化学疗法 预后 吡喃阿霉素 表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和粉刺样坏死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冰天 高海东 +2 位作者 张凯 张翠娟 马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8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和粉刺样坏死(comedo-necrosis)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整理分析112例DCI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本组DCIS病例中,DCIS-Mi占25%,DCIS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和粉刺样坏死(comedo-necrosis)病例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整理分析112例DCI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本组DCIS病例中,DCIS-Mi占25%,DCIS伴粉刺样坏死占31%。(2)病灶越大,发生微浸润的危险越高(P=0.025),病灶>2 cm时,DCIS-Mi的发生率为37.8%。微浸润的发生与粉刺样坏死、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38;P<0.001),与ER、PR的表达无关。(3)DCIS-Mi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受累率为17.9%,不伴微浸润的DCIS患者腋窝受累率为0。(4)粉刺样坏死与ER、PR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01),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168)。结论:伴有微浸润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含有粉刺样坏死的DCIS易发生微浸润,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倾向于全乳腺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微浸润 粉刺型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摄片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洋 黄宇辉 +2 位作者 姚国燕 黄惠珍 张璘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16-19,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主诉分组,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21个经病理证实为DCIS病灶的钼靶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以触诊乳腺肿物为主诉的9例患者10个病...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主诉分组,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21个经病理证实为DCIS病灶的钼靶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以触诊乳腺肿物为主诉的9例患者10个病灶中,表现为结节并微小钙化者6例,乳头血性溢液者1例,片状增高密度影2例,另1例患者影像表现阴性,上述后3例病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以腺体增厚为主诉的5例患者中,钼靶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其中2例伴微小钙化及乳头溢液,单纯性微小钙化3例;以单纯性乳头溢液为主诉者2例,均伴微小钙化,导管造影示导管局部显影中断或间断显影;以乳腺癌术后复查发现另一侧乳腺单纯性微小钙化灶者2例;1位患者因乳腺脂肪瘤而漏诊。结论钼靶影像学能为DCI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对临床检查阴性的患者,乳腺钼靶摄片辅以导管造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乳腺癌不可或缺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摄影 乳腺 乳腺导管内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 被引量:7
9
作者 崔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手术方式、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0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首发症、5年存活率;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存活率、粉刺型和非粉刺型患者的存活率;了解微浸润与粉刺型的相关性,以及与...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手术方式、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0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首发症、5年存活率;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存活率、粉刺型和非粉刺型患者的存活率;了解微浸润与粉刺型的相关性,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首发症状主要是乳房肿块,有59.3%患者出现;至末次随访时,150例患者总的生存率93.3%,死因为乳腺癌的占50%。5年存活率在保乳术患者中为93.8%,在改良根治术患者中为93.5%,在癌根治术患者中为90.9%,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DCIS粉刺型死亡率为11.5%,非粉刺型死亡率为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P=0.021)。DCIS微浸润与DCIS伴粉刺样坏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x^2=19.57,P=0.00)。DCIS微浸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χ~2=16.38,P=0.00)。结论:DCIS患者最多见的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以及保乳术均可取得良好预后。DCIS的粉刺型与微浸润、微浸润与腋窝淋巴结之间具有相关性对于DCIS的粉刺型和伴微浸润患者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手术方式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万广 刘保池 王钟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6X期38-39,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导管内癌的疗效分析,探讨对乳腺导管内癌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1年10月~2003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2例乳腺导管内癌,分别用传统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 目的:通过对乳腺导管内癌的疗效分析,探讨对乳腺导管内癌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1年10月~2003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2例乳腺导管内癌,分别用传统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6~246个月不等,中位随访114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或转移19例,其中死亡14例,其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9.2%,、90.2%、87.5%。各种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是治疗乳腺导管内癌的理想选择,乳房区段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应是治疗乳腺导管内癌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癌磁共振征象分析
11
作者 李骥 闫金银 +3 位作者 李丹丹 彭飞 孙秋原 李丁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粉刺型DCIS和17例非粉刺型DCIS病例的MRI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不同病理类型DCIS的特征性MRI表现。结果 34例...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磁共振(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粉刺型DCIS和17例非粉刺型DCIS病例的MRI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不同病理类型DCIS的特征性MRI表现。结果 34例粉刺型DCIS中,10例表现为线状及导管状强化,16例表现为段样强化,3例表现为局灶性及斑点样强化,5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而17例非粉刺型DCIS中,有14例表现为肿块样较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线状强化或不规则形较弱强化。结论粉刺型DCIS的MRI影像学具有线状、导管状及段样强化的特征性表现,非粉刺型DCIS在MRI检查中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缺乏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磁共振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诊断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信吉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89-89,共1页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乳腺导管内癌可表现为导管扩张型、局限性腺体增厚型、实性低回声结节...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乳腺导管内癌可表现为导管扩张型、局限性腺体增厚型、实性低回声结节型、混合回声型;肿块内多可显示散在或密集分布的钙化灶,部分可探及高阻力频谱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反映乳腺癌肿块的特征性表现,在乳腺癌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解丽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4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结果腺病型11例,腺体局部增厚,结构紊乱;导管扩张型7例,3例单纯导管扩张,4例扩张导管欠光整,内见隆起性小光团;实性肿块型24例,腺体内实性低回声,纵横比<...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4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结果腺病型11例,腺体局部增厚,结构紊乱;导管扩张型7例,3例单纯导管扩张,4例扩张导管欠光整,内见隆起性小光团;实性肿块型24例,腺体内实性低回声,纵横比<1;混合肿块型2例,腺体内见境界尚清的囊实混合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内部见团絮状弱回声。结论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导管内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和ER、PR、p53和Ki-67表达差异分析
14
作者 郑佩赞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81-81,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患者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乳腺导管内癌和微浸润癌ER、PR、p53和Ki-67表达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微浸润癌ER、PR表达均低于乳腺导管内癌...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病理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患者2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乳腺导管内癌和微浸润癌ER、PR、p53和Ki-67表达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微浸润癌ER、PR表达均低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导管内癌的Ki67明显低于微浸润癌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癌变的p53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进展和ER、PR、p53和Ki-67异常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Ki-67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微浸润 病理 ER PR P53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手术方式的影响及其与术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
15
作者 毛洁飞 乔恩奇 张喜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及其与术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85例单侧DCIS女性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结果85例DCIS患者中行乳房切除术的比例(92.9%...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及其与术后病理组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85例单侧DCIS女性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结果85例DCIS患者中行乳房切除术的比例(92.9%)高于保乳术(7.1%)。术前超声检查提示的乳房肿块大小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影响(P<0.05),而钼靶检查提示的钙化类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无影响(P>0.05)。影像学检查提示的不同类型钙化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肿块伴钙化型在中高级别组织学分级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的乳房肿块大小与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的瘤体大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1,r=0.8604)。结论在疑似DCIS或穿刺明确为DCIS的患者作术前评估时获得超声及钼靶检查结果,可以根据钙化灶的情况预估病理组织学分级,进而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 钼靶 手术方式 病理组织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ag-1、Bcl-2、Bax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印春 张丽娜 +3 位作者 齐立强 顾林 付丽 范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Bag-1、Bcl-2、Bax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ID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Bag-1、Bcl-2、Bax。结果 DC组织中Bag-1、Bcl-2、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79/85)、78.8%(67/85)... 目的观察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Bag-1、Bcl-2、Bax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ID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Bag-1、Bcl-2、Bax。结果 DC组织中Bag-1、Bcl-2、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79/85)、78.8%(67/85)、74.1%(63/85),癌旁组织中分别为58.8%(50/85)、58.8%(50/85)、67.1%(57/85)。IDC组织中Bag-1、Bcl-2阳性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比较,P均<0.05。Bag-1表达与IDC肿瘤直径有关(P<0.05)。IDC组织中,Bag-1、Bcl-2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IDC组织中Bag-1、Bcl-2高表达,二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1 人Bcl-2相关X蛋白 乳腺浸润性导管 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中的比较
17
作者 张琳 聂惠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方法对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5例导管内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组)在钼靶X线的图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导管内癌钙化灶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方法对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5例导管内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组)在钼靶X线的图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有145例(51.8%)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其中出现钙化的患者有127例(45.4%)出现肿块,出现钙化但是没有出现肿块的有18例(6.4%);乳腺导管内癌组中有29例(82.9%)患者的钼靶X线中可观察到钙化,其中有6例(17.1%)出现钙化肿块,23例(65.7%)出现钙化但没有出现肿块。乳腺导管内癌组出现钙化及钙化无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钙化伴肿块的发生率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内癌在钼靶X线中的特点分析,能够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癌的诊断,对提高各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乳腺导管内癌 钼靶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艳娥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超声表现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并分析其与病理学亚型及核级间... 目的探讨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超声表现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并分析其与病理学亚型及核级间的关系。结果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病灶80例中,43例(53.8%)呈肿块影,1例(1.2%)呈不对称性致密,36例(45.0%)无异常;超声62例(77.5%)显示肿块型,16例(20.0%)显示非肿块型,2例(2.5%)未见异常;8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50例,准确率为62.5%,其中肿块型诊断准确46例,诊断率为74.2%,非肿块型诊断准确4例,准确率为25.0%。超声诊断肿块型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4.2%,高于非肿块型25.0%(P<0.05)。11例(13.8%)超声探及微钙化,其中8例(12.9%)为肿块型,3例(18.8%)为非肿块型,超声显示微钙化在肿块型、非肿块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亚型、核分级在肿块型、非肿块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多表现为肿块型,以非粉刺型、中低核级为病理表现,超声可作为乳腺钼靶阴性的有效辅助,进而减少或避免漏诊,值得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 微钙化阴性 乳腺单纯性导管内 超声表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孔繁奇 曹军英 +1 位作者 高越 金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病变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50例患者共53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50例患者的53个病灶中,非肿瘤病灶8个,肿瘤病灶45个(其中良性组28个...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病变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50例患者共53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50例患者的53个病灶中,非肿瘤病灶8个,肿瘤病灶45个(其中良性组28个;恶性组17个)。超声造影后导管内非肿瘤病变多表现为无增强或低增强;恶性组多表现为增强后纵径增大及增强后病灶边界不清晰,相较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结论局限于导管内的乳腺病灶在常规超声中表现复杂多样,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导管内是否有实质性肿物有重要意义,对导管内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