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吉林
任国良
张晓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 :探讨乙状窦沟的发育差异 ,为临床上乙状窦前、后入路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和资料。方法 :采用 1 40侧颅骨 ,用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乙状窦沟的宽度 ,深度及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部分颅骨以外耳门为中心作水平锯切 ,直...
目的 :探讨乙状窦沟的发育差异 ,为临床上乙状窦前、后入路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和资料。方法 :采用 1 40侧颅骨 ,用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乙状窦沟的宽度 ,深度及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部分颅骨以外耳门为中心作水平锯切 ,直接测量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 ,同时进行Law氏位X线摄片对照。结果 :乙状窦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在 1 0mm以上者 1 0 8例 (77% ) ,距离在 8~ 9mm者 2 1侧 (1 5 % ) ,距离在 6~ 7mm者 7侧 (5 % ) ,距离在 5mm以下者 4侧 (3 % )。以 1 0mm为正常值 ,右侧的乙状窦前移多于左侧 (1 8∶1 4)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乙状窦前移在国人中的发生率为 2 3 % ,进行乙状窦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
乙状窦沟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巨大枕窦沟两例
2
作者
尹保国
张荣汉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6-16,共1页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两例巨大枕窦沟的形态和位置基本相同,均起自枕内隆凸左侧,沿枕内嵴左侧向下,经枕骨大孔左侧缘向前,连于左侧颈静脉孔(图1)。然而,两例枕窦沟的粗细略有差异,测量其中部,例一:沟宽9mm,沟深3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mm;例二:沟宽7.5mm,沟深2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5mm。此二例,除了枕窦沟巨大之外,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均不显。相反,两例右侧横窦沟和乙状窦沟特别粗大,且与上矢状窦沟相续。右侧颈静脉孔亦显著大于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乙状窦沟
内侧缘
横窦
沟
枕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有关解剖标志的测量
3
作者
赵同光
陆学纲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1期82-85,共4页
随着耳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经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前庭神经切断以及摘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的胆脂瘤或囊肿已取得一定进展。由于手术系沿小脑的边缘进入,较经颅中窝或枕下进路具有对小脑或脑干挤压轻微、并发症少、死...
随着耳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经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前庭神经切断以及摘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的胆脂瘤或囊肿已取得一定进展。由于手术系沿小脑的边缘进入,较经颅中窝或枕下进路具有对小脑或脑干挤压轻微、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上棘
乳突尖
顶切迹
前庭水管
乙状
沟
迷路后进路
乙状窦沟
外耳道
解剖标志
乳突骨
切断术
截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吉林
任国良
张晓明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研究所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7-468,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乙状窦沟的发育差异 ,为临床上乙状窦前、后入路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和资料。方法 :采用 1 40侧颅骨 ,用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乙状窦沟的宽度 ,深度及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部分颅骨以外耳门为中心作水平锯切 ,直接测量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 ,同时进行Law氏位X线摄片对照。结果 :乙状窦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在 1 0mm以上者 1 0 8例 (77% ) ,距离在 8~ 9mm者 2 1侧 (1 5 % ) ,距离在 6~ 7mm者 7侧 (5 % ) ,距离在 5mm以下者 4侧 (3 % )。以 1 0mm为正常值 ,右侧的乙状窦前移多于左侧 (1 8∶1 4)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乙状窦前移在国人中的发生率为 2 3 % ,进行乙状窦前。
关键词
乙状窦
乙状窦沟
解剖学
Keywords
sigmoid sinus
sigmoid sulcus
分类号
R32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巨大枕窦沟两例
2
作者
尹保国
张荣汉
机构
广州部队军医学校解剖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6-16,共1页
文摘
枕窦位于小脑镰后缘,上连窦汇,下至枕骨大孔分为左右两支,循枕骨大孔侧缘向前,合于基底丛。其压迹称枕窦沟。在通常情况下因枕窦细小,故枕窦沟不甚明显。我们在颅骨的调查中,发现两例巨大的枕窦沟兼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缺如,现报道于下:两例巨大枕窦沟的形态和位置基本相同,均起自枕内隆凸左侧,沿枕内嵴左侧向下,经枕骨大孔左侧缘向前,连于左侧颈静脉孔(图1)。然而,两例枕窦沟的粗细略有差异,测量其中部,例一:沟宽9mm,沟深3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mm;例二:沟宽7.5mm,沟深2mm,沟内侧缘距枕骨大孔边缘4.5mm。此二例,除了枕窦沟巨大之外,左侧横窦沟及乙状窦沟均不显。相反,两例右侧横窦沟和乙状窦沟特别粗大,且与上矢状窦沟相续。右侧颈静脉孔亦显著大于左侧。
关键词
枕骨大孔
乙状窦沟
内侧缘
横窦
沟
枕窦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有关解剖标志的测量
3
作者
赵同光
陆学纲
机构
山东省淄博医专解剖教研组
山东省淄博市耳鼻喉科医院
出处
《解剖学通报》
1982年第1期82-85,共4页
文摘
随着耳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经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前庭神经切断以及摘除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的胆脂瘤或囊肿已取得一定进展。由于手术系沿小脑的边缘进入,较经颅中窝或枕下进路具有对小脑或脑干挤压轻微、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
关键词
道上棘
乳突尖
顶切迹
前庭水管
乙状
沟
迷路后进路
乙状窦沟
外耳道
解剖标志
乳突骨
切断术
截断术
分类号
R7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研究
周吉林
任国良
张晓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巨大枕窦沟两例
尹保国
张荣汉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迷路后进路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有关解剖标志的测量
赵同光
陆学纲
《解剖学通报》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