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神经瘤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听力保留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聿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听力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的听神经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听力情况分为听力保留组、听力损失组。比较两...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听力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的听神经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听力情况分为听力保留组、听力损失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听力保留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Koos分级3~4级、内听道底部受累、肿瘤发生囊性病变是听神经瘤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听力保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5岁、Koos分级3~4级、内听道底部受累、肿瘤发生囊性病变是听神经瘤患者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听力保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手术前,医师应对患者做好充分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 听神经瘤 听力保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吉林 任国良 张晓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 :探讨乙状窦沟的发育差异 ,为临床上乙状窦前、后入路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和资料。方法 :采用 1 40侧颅骨 ,用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乙状窦沟的宽度 ,深度及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部分颅骨以外耳门为中心作水平锯切 ,直... 目的 :探讨乙状窦沟的发育差异 ,为临床上乙状窦前、后入路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和资料。方法 :采用 1 40侧颅骨 ,用分规和游标卡尺测量乙状窦沟的宽度 ,深度及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部分颅骨以外耳门为中心作水平锯切 ,直接测量乙状窦沟的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 ,同时进行Law氏位X线摄片对照。结果 :乙状窦前缘至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在 1 0mm以上者 1 0 8例 (77% ) ,距离在 8~ 9mm者 2 1侧 (1 5 % ) ,距离在 6~ 7mm者 7侧 (5 % ) ,距离在 5mm以下者 4侧 (3 % )。以 1 0mm为正常值 ,右侧的乙状窦前移多于左侧 (1 8∶1 4) ,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乙状窦前移在国人中的发生率为 2 3 % ,进行乙状窦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 乙状窦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搏动性耳鸣乙状窦骨壁缺损与病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兴旺 崔豹 +5 位作者 徐卫峰 杜昱平 祝玉芬 康云辉 周永青 崔进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 目的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颞骨影像学特点,以及SSD与病程关系。方法纳入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愈PT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侧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TB-HRCT)影像学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SSD位置并测量最大长度,是否伴有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高位及乳突导静脉畸形,并统计学分析SSD与病程关系。结果 13例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34.31±11.56)岁,PT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44±3.28)年,右侧11例,左侧2例,乙状窦憩室8例。患侧SSD长度平均为(5.32±2.28)mm,均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区前外侧壁。多因素分析SSD主要由病程决定(P=0.007<0.05)。SSD长度与PT病程具有明显相关性(r=0.825,P=0.001<0.05)。观察者间测量SSD长度一致性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SSD可能具有进展性,相关PT病程越长,SSD长度可能越大。通过TB-HRCT可以充分显示SSD位置并准确、可重复测量其长度,对术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乙状窦 骨壁缺损 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善凤 肖武 +2 位作者 牟晓飞 刘琳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 目的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脉窦优势引流侧;静脉窦双能量减影图像直观地显示横窦-乙状窦憩室,表现为静脉窦管腔局部呈囊袋样、指状及棘样突起;CTV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局部膨隆的静脉窦经邻近骨壁缺损处疝入邻近的乳突。结论脑CTA/CTV检查对诊断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横窦-乙状窦 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健 王振常 +2 位作者 鲜军鲂 王征宇 刘兆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乙状窦憩室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例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患者,回顾性分析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乙状窦壁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右侧9例,左侧3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乙状窦前...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乙状窦憩室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例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患者,回顾性分析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乙状窦壁异常引起搏动性耳鸣患者中右侧9例,左侧3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乙状窦前外壁或外壁骨质缺损,边缘光整的软组织团块突入乳突蜂房内,其中2例突出至皮下,突出的软组织与乙状窦相延续且密度相等。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对于乙状窦壁异常所致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临床仍需结合耳鸣特点选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憩室 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源性耳鸣颞骨气化程度的CT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兆会 王振常 +4 位作者 龚树生 鲜军舫 郝欣平 龙海珊 李轶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颞骨气化程度及含气状态在乙状窦源性耳鸣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手术证实的29例乙状窦源性耳鸣和116例正常人颞骨CT图像。结果正常组男性右侧颞骨气化II度3例,III度19例,IV度36例;左侧气化II度5例,III度12例,IV度41例。女性右... 目的探讨颞骨气化程度及含气状态在乙状窦源性耳鸣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手术证实的29例乙状窦源性耳鸣和116例正常人颞骨CT图像。结果正常组男性右侧颞骨气化II度3例,III度19例,IV度36例;左侧气化II度5例,III度12例,IV度41例。女性右侧颞骨气化II度5例,III度10例,IV度43例;左侧气化II度6例,III度9例,IV度43例。耳鸣组患侧颞骨气化II度2例,III度12例,IV度15例;健侧气化II度2例,III度8例,IV度19例。统计学分析证实正常组左右侧间,耳鸣组患侧与健侧,正常组男性和女性之间及耳鸣组与正常组之间颞骨气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耳鸣组颞骨气房及鼓室内均含气。结论颞骨气化良好及含气是引起乙状窦源性耳鸣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颞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政刚 齐洪武 +5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王帅 赵亚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内听道部分,锐性剥离面神经上残存肿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45例(92%),次全切除4例(8%),全组无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2例(86%),术后2周功能保留36例(73%);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14%),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6%)。1例手术区血肿再手术清除。37例随访0.5~5年,平均2.8年,肿瘤无复发,均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肿瘤的全切率高,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地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憩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严羽 康厚墉 +3 位作者 钱怡 钟时勋 胡国华 曾继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分析8例乙状窦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耳鸣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行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阻抗测听、耳声发射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颞骨薄层CT/HRCT平扫,8例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窦憩室。其中6例患... 目的:分析8例乙状窦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耳鸣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行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阻抗测听、耳声发射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颞骨薄层CT/HRCT平扫,8例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窦憩室。其中6例患者选择行乙状窦憩室还纳填塞术,2例拒绝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结果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诊断正确,术中乙状窦沟壁重建后搏动性耳鸣症状消失,随访2~16个月,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无明显好转。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听力检查、颞骨CT/HRCT、头颅CTA/CTV可诊断乙状窦憩室。乙状窦憩室还纳填塞术是较好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憩室 外科手术 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位置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戴培东 张天宇 +1 位作者 王克强 贾剑国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 :研究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2侧正常成人头颈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建立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乳突段位置的三维空间参照系 ,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乳突板障型和气化型标本的乙状窦... 目的 :研究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2侧正常成人头颈标本进行显微解剖 ,建立乙状窦、颈静脉球及面神经乳突段位置的三维空间参照系 ,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乳突板障型和气化型标本的乙状窦 外耳门距离均大于硬化型。乙状窦 外耳门距离与颈静脉球高度、鼓索起点高度负相关 ,与面神经 乙状窦距离正相关 ;棘孔 颈静脉球距离与颈静脉球顶 内耳门水平距离正相关 ;颈静脉球顶 外半规管垂直距离与颈静脉球顶 内耳门水平距离之间负相关 ,与面神经 颈静脉球距离正相关 ,而颈静脉球顶 内耳门水平距离与面神经 颈静脉球距离负相关。结论 :乙状窦前移则颈静脉球偏高 ,鼓索起点位置亦偏高 ;颈静脉球前移则伴随着内移 ;颈静脉球顶高则颈静脉球外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 颈静脉球 面神经 颅底手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乙状窦后-内耳道上入路显微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松 钟东 +6 位作者 唐玲 汪克建 骆世芳 侯良娟 漆伟 孙善全 冉建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将现代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仪相结合用于改良的乙状窦后—内耳道上入路来进行量化研究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扩大磨除的范围以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材料:10%甲醛固定好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双侧共计30组数据)、64排螺旋CT... 目的:探讨将现代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仪相结合用于改良的乙状窦后—内耳道上入路来进行量化研究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扩大磨除的范围以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材料:10%甲醛固定好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双侧共计30组数据)、64排螺旋CT(0.625mm层厚)、Mimics V10.0软件、神经导航仪等。方法:在神经导航仪的精确引导下模拟该手术入路,并进行逐层显微解剖定位,从后向前对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骨质进行安全磨除,以提高骨质磨除的安全性,并采用CT测量的方法来观察和测量内耳道上结节和岩尖的磨除范围以及三叉神经等结构的显露范围;并借助Mimics V10.0软件来三维重建内耳及颞骨,以此来估算岩骨骨质磨除相对比较安全的范围。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在改良的RSSMA中,内耳道上结节前—后、中线一侧方的骨质可以全部磨除;岩尖的上—下(可磨除8.22mm骨质)、前—后:中线一侧方的骨质可以部分磨除;其中三叉神经在磨除后可增加显露9.26mm;内耳道前后壁夹角可扩大33.06°的手术视野;可显露上斜坡的范围约93.08mm2,中颅窝约148.76mm2。结论: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神经导航仪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改良的RSSMA较传统入路更简便、安全、实用、微创,改良的RSSMA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研究 乙状窦后入路 岩斜区 内耳道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巨大听神经瘤切除的显微手术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柯雅娟 蔡淑琼 +3 位作者 吴丽珍 符淑美 陈乙婕 陈运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听神经瘤切除 手术护理 颅内肿瘤 后组颅神经 手术室护士 桥小脑角 解剖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巨大岩斜脑膜瘤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汉东 史继新 +1 位作者 刘承基 谭启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岩斜型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相当困难 ,本文对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该区肿瘤作一评价。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4年 11月~ 1996年 1月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的巨大岩斜型脑膜瘤 5例。  结果 :5例患者中 ,全切除 3例 ,其中 ... 目的 :岩斜型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相当困难 ,本文对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该区肿瘤作一评价。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4年 11月~ 1996年 1月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的巨大岩斜型脑膜瘤 5例。  结果 :5例患者中 ,全切除 3例 ,其中 2例恢复良好 ,1例术后偏瘫和多脑神经麻痹 ;因肿瘤与脑干不能分开而行肿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 1例 ,其中 1例遗留永久性动眼神经麻痹 ,另 1例术后长期昏迷。  结论 :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该区肿瘤具有以下优点 :1.到达岩斜区最直接、路径最短 ;2 .手术野开阔 ,显露良好 ;3.可多视角操作 ;4 .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 ,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及侵犯了软脑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脑膜瘤 手术入路 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磊 王敢 +2 位作者 陈鑫 张朋奇 田恒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经乙状窦后入路的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10例成人尸头,取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程观察。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7例。结果通过显微镜及不同角度... 目的通过对经乙状窦后入路的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10例成人尸头,取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程观察。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7例。结果通过显微镜及不同角度内镜,能够清楚观察到桥小脑角区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构。听神经瘤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5例;脑膜瘤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3例;胆脂瘤7例均全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与神经内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经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暴露良好,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较单纯显微手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解剖 乙状窦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小燕 钟小春 国宁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2期45-47,共3页
总结了20例行左枕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继发颅内血肿、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呛咳和面瘫。经过术前对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综合评估及检查,结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及早地预防和发... 总结了20例行左枕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继发颅内血肿、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呛咳和面瘫。经过术前对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综合评估及检查,结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及早地预防和发现了并发症,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认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乙状窦后入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玉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6-37,共2页
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式。作者通过对47例施行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认为:术前做好疼痛护理、消毒术区、练习床上排便、排尿及建立病人的自信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对各种... 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式。作者通过对47例施行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认为:术前做好疼痛护理、消毒术区、练习床上排便、排尿及建立病人的自信心;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对各种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与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进路 三叉神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对面肌痉挛(HFS)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出脑干(REZ)区的MVD治疗,观察组采取乙状... 目的研究对面肌痉挛(HFS)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面肌痉挛患者,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出脑干(REZ)区的MVD治疗,观察组采取乙状窦后入路全程的MV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面部神经功能(House-Brachmann)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House-Brachmann评分(1.59±0.25)分低于对照组的(2.12±1.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是全程MVD更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面神经保护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志勤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1004-1008,共5页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桥脑小脑角肿瘤的80%~90%,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面神经保护是听神经瘤手术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保护面神经,需对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熟知面...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桥脑小脑角肿瘤的80%~90%,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面神经保护是听神经瘤手术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保护面神经,需对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熟知面神经在桥脑小脑角池和内听道内的走行方式及其变化,术中需适当磨除内听道后壁骨质,充分降低颅内压力和肿瘤内减压,遵循神经束膜下分离和双向分离原则,并尽量减少双极电凝的使用,而面神经监护需贯穿于整个听神经瘤的暴露和切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例报告
18
作者 宗强 韩光良 +2 位作者 杨胜烨 陆成芳 张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乙状窦后入路 面肌痉挛 微骨孔 治疗 发生情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学评估的乙状窦骨壁缺损相关搏动性耳鸣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辉林 周永青 +2 位作者 崔豹 谢永伟 张艳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45-748,共4页
目的基于乙状窦骨壁重建术前、术后影像学改变及疗效分析,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相关搏动性耳鸣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疗的搏动性耳鸣(PT)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患侧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 目的基于乙状窦骨壁重建术前、术后影像学改变及疗效分析,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相关搏动性耳鸣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乙状窦骨壁重建术治疗的搏动性耳鸣(PT)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患侧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明确相关临床病史,对比术前、术后颞骨CT的影像学改变,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手术治疗17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9±9.9)岁,病程平均(1.94±1.93)年,右侧11例(64.71%)。手术治愈11例(64.71%),症状缓解3例(17.65%),治疗无效3例(17.65%)。所有患者缺损骨壁均得到修复,术后与术前相比耳鸣程度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治愈及缓解患者乳突蜂房均存在大幅度的含气程度降低,而手术治疗无效患者的乳突蜂房含气状态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乙状窦骨壁重建术的疗效可能与术后乳突蜂房的含气状态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乙状窦骨壁缺损 乙状窦骨壁重建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减压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20
作者 徐志勇 桂训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乙状窦后入路 三叉神经根减压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