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有效成分干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何雨沛 杨广君 +5 位作者 宋敏 郭成龙 刘建军 陈一新 齐鑫 左利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6-40,I0002,共6页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的两种最重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有关其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者发现葛根、杜仲、黄芪等中药有效成分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减轻氧化应激反...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的两种最重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有关其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者发现葛根、杜仲、黄芪等中药有效成分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缓解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来发挥控制血糖以及抗骨质疏松作用。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一直受到关注,许多研究指标证明了中药有效成分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通路机制及其潜力。文章将探讨中草药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深入认识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能为其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炎症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气留滞”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抗缺血性脑病炎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潇 徐青云 +5 位作者 李文武 王羽 雷烨 张怡敏 朱慧渊 苗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36-40,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大脑血管阻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炎性损伤已被证明是IS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广泛运用于IS等疾病,具有抗感染、抗氧化应激等效应。核因子-κB(NF-... 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大脑血管阻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目前,炎性损伤已被证明是IS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广泛运用于IS等疾病,具有抗感染、抗氧化应激等效应。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作为关键的炎症通路之一,广泛参与IS的病理进程。本文拟以NF-κB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对益气活血中药有效成分防治IS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后续使用中药有效成分干预IS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益气活血 中药有效成分 炎性损伤 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倩倩 陈璐瑶 汪涛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3-87,共5页
从中医理论入手,总结中医古代医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相关论述,认为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及特点,是筛选PCa新治疗药物的资源库,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研究中已被证明可有效减缓PCa病理进程。此外还归纳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 从中医理论入手,总结中医古代医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相关论述,认为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及特点,是筛选PCa新治疗药物的资源库,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在研究中已被证明可有效减缓PCa病理进程。此外还归纳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PCa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PCa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中医理论 中药有效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抽提物体外抑菌试验及对仔猪生长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韩剑众 胡永金 +1 位作者 田允波 葛长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复方中药应用常温及低温减压抽提 ,其提取物对仔猪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能显著促进小猪生长 ,并可有效调节肠道的微生物区系。体外抑菌试验表明 ,抽提物对猪肠道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及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抽提物 体外抑菌试验 仔猪生长 肠道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孟胜喜 霍清萍 +4 位作者 王兵 彭文波 王宇新 黄侃 梁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中药有效成分具有物质基础相对清晰、疗效明确、作用机制相对清楚等特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并认为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是一种基于中医药理论... 中药有效成分具有物质基础相对清晰、疗效明确、作用机制相对清楚等特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并认为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是一种基于中医药理论的创新研究模式,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申凯 寇俊萍 余伯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2-540,共9页
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调控途径主要包括NF-κB通路、p53通路、MAPK通路、PI3K/Akt通路、Nrf2通路等信号通路。大量文献报道,中药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 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调控途径主要包括NF-κB通路、p53通路、MAPK通路、PI3K/Akt通路、Nrf2通路等信号通路。大量文献报道,中药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近5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阐释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更有效地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神经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常虹 郭凯 +1 位作者 孟洪宇 刘树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期148-153,共6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促进HSC凋亡两方面成为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中药能够多途径、多靶点,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通路作用于HSC,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该文总结HSC激活及凋亡...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促进HSC凋亡两方面成为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中药能够多途径、多靶点,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通路作用于HSC,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该文总结HSC激活及凋亡主要分子机制,及近几年有关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HSC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为深入开展抗肝纤维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史海敏 丁库克 张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中药在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大量研究发现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影响Bcl-2基因家族、Caspase蛋白酶家族、Fas/Fasl基因系统、某些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来... 目的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中药在治疗宫颈癌放化疗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大量研究发现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影响Bcl-2基因家族、Caspase蛋白酶家族、Fas/Fasl基因系统、某些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来实现。文章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些中药入手,综述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在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例如文中提到中药温莪术有效成分β-榄香烯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来促进Hela凋亡;栝楼根的有效活性成分天花粉蛋白促凋亡过程与Caspase家族有关;薏苡仁酯诱导Fas表达上调、Fasl表达下调来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机制的目的是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和筛选抗宫颈癌新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宫颈癌HELA细胞 细胞凋亡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水产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0
9
作者 聂鲡蓉 郑曙明 仇登高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4,共4页
选择12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采用平板挖洞法对3种水产常见致病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然后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有效成分对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 选择12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采用平板挖洞法对3种水产常见致病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然后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有效成分对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12种中药有效成分对3株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没食子酸、槲皮素、黄岑苷、大黄酸、盐酸小檗碱、大黄素甲醚对温和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好,没食子酸、槲皮素对温和气单胞菌MIC、MBC最小,MIC为0.03125mg/mL,MBC为0.0625mg/mL;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甘草酸、槲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效果最好,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甘草酸对嗜水气单胞菌MIC、MBC最小,MIC为0.03125mg/mL,MBC为0.0625mg/mL;大黄素甲醚、甘草酸、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对变形杆菌抑制效果为最好,没食子酸,大黄素甲醚、甘草酸对变形杆菌MIC、MBC均最小,MIC为0.03125mg/mL,MBC为0.06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温和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变形杆菌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筛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蕾 崔蒙 +3 位作者 尹爱宁 曹洪欣 刘丽红 奚怀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4-95,共2页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和中药新药研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自麻黄碱成功提取后,我国常用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成为中医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后靛玉红、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白血病及青蒿素开发成抗疟疾药物等成功的实例使中药有效...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和中药新药研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自麻黄碱成功提取后,我国常用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成为中医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后靛玉红、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白血病及青蒿素开发成抗疟疾药物等成功的实例使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为世人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 筛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冬 许晶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786-786,共1页
关键词 大孔树脂 中药有效成分 分离纯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英 林洪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在于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这既是中医药取得临床疗效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中医药客观化、直观化、普及化乃至国际化、现代化的极大障碍。本院肿瘤科林洪生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的肿瘤基础科研中,一直强调对中药...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在于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这既是中医药取得临床疗效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中医药客观化、直观化、普及化乃至国际化、现代化的极大障碍。本院肿瘤科林洪生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的肿瘤基础科研中,一直强调对中药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按照中医的配伍理论对其进行有机的整合,试图探索出一条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新途径。笔者现就林洪生主任医师有关“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的学术观点加以总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药有效成分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辉 高巍 +2 位作者 尚伟 刘知勤 申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有效成分 防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杰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6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中药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FN-γ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红 胡格 +3 位作者 索占伟 伊鹏霏 胡屹屹 穆祥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49,共4页
以体外培养的RPMVECs(rat pul 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为模型,采用双夹心ELISA法和MTT法,研究了绿原酸、连翘酯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诱导RPMVECs表达IFN-γ(inferteron-γ)的影响以及对PMVECs的毒性。... 以体外培养的RPMVECs(rat pul 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为模型,采用双夹心ELISA法和MTT法,研究了绿原酸、连翘酯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诱导RPMVECs表达IFN-γ(inferteron-γ)的影响以及对PMVECs的毒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加入质量浓度为5,10,20,50,100μg/mL的5种中药成分刺激细胞16 h后,在培养细胞上清液内均能检测到IFN-γ,其中绿原酸、黄芩素组IFN-γ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减少;连翘酯苷组IFN-γ的表达量均较多;黄芩苷、汉黄芩素组均在10μg/mL时IFN-γ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IFN-γ的表达量随浓度增大而减少。MTT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的黄芩苷、黄芩素对PMVECs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连翘酯苷对PMVECs均有增殖作用,绿原酸、汉黄芩素的细胞毒性则随药物浓度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γ-干扰素 中药有效成分 ELISA法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美琴 牛丽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1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病毒感染是一大类严重威胁着畜禽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且由于疫苗高强度,大范围的使用,多数病毒毒力和抗原性发生了变异,使得防治病毒性疾病的难度增大。中药能够避免因使用西药或其他化学药品而造成的毒性和耐药性问题且价格低廉,因而许... 病毒感染是一大类严重威胁着畜禽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且由于疫苗高强度,大范围的使用,多数病毒毒力和抗原性发生了变异,使得防治病毒性疾病的难度增大。中药能够避免因使用西药或其他化学药品而造成的毒性和耐药性问题且价格低廉,因而许多的国内外专家把目光放在了中药上并已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将从筛选抗病毒中草药常用的体外细胞培养法入手,对中药有效成分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期为抗病毒中草药的筛选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细胞培养 中药有效成分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在血-眼屏障通透性及促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昱旸 唐由之 +3 位作者 王珍 梁丽娜 周尚昆 杨永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801-1804,共4页
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BEB)是机体维持眼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但同时也是药物治疗内眼疾病的主要制约因素。传统中药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且毒副作用较低,对治疗内眼疾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BEB的特性... 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BEB)是机体维持眼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但同时也是药物治疗内眼疾病的主要制约因素。传统中药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且毒副作用较低,对治疗内眼疾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BEB的特性作简要概括,并重点综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BEB通透性及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眼屏障 中药/有效成分 通透性 促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物对中药有效成分七叶内酯-BSA结合的扰动方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磊 刘雪锋 +1 位作者 方云 邹珠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吲二色光谱(CD)和紫外光谱研究了6种典型共存物分别对中药有效成分七叶内酯-BSA结合的扰动,得到含共存物时七叶内酯-BSA分子间结合的KP、KA、n和r等参数,归纳了共存物的具体扰动方式。结果表明,1^-使r减小0.3%~2... 采用荧光光谱、吲二色光谱(CD)和紫外光谱研究了6种典型共存物分别对中药有效成分七叶内酯-BSA结合的扰动,得到含共存物时七叶内酯-BSA分子间结合的KP、KA、n和r等参数,归纳了共存物的具体扰动方式。结果表明,1^-使r减小0.3%~2.7%,KP增大5.9%~8.1%,KA增大11.5%~20.6%,而n自1.58±0.04增为1.74±0.25,其扰动方式为离子架桥;SB使r减小2.4%~4.5%,KP增大3.9%~6.9%,KA减小1.9%~3.4%,而n自1.58±0.04减为0.92±0.16,SB扰动方式为同位取代;SDS使r增大1.2%~2.8%,KP减小11.4%~12.2%,KA减小27.5%~27.8%,而n自1.58±0.04减为1.06±0.12;TW80使r减小1.2%~2.4%,KP减小4.7%~4.9%,KA减小10.0%~20.1%,而n自1.58±0.04减为1.00±0.27。SDS和TW80扰动方式为对药物结合部位的破坏,TW80还可能有同位取代效应。CD结果表明,共存物与BSA结合导致BSA分子构象变化是共存物扰动七叶内酯-BSA结合的共通方式,是Glucose和VC的主要扰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物 扰动办式 中药有效成分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Vam3对小鼠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模型T_H1/T_H2应答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于农 王建英 +5 位作者 刘虹 张守强 王先芳 魏春华 温明春 侯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1期29-31,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气道炎症小鼠模型来探讨中药有效成分Vam3调节气管炎症的免疫平衡的效果。小鼠用伴清蛋白腹膜内致敏,然后气管内发敏。在首次发敏后24h用中药有效成分Vam3进行治疗。用地塞米松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及不作处理的空白对...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气道炎症小鼠模型来探讨中药有效成分Vam3调节气管炎症的免疫平衡的效果。小鼠用伴清蛋白腹膜内致敏,然后气管内发敏。在首次发敏后24h用中药有效成分Vam3进行治疗。用地塞米松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及不作处理的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中药有效成分Vam3的评价主要是对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及产生细胞因子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中药有效成分Vam3可有效减少抗原特异性IgE、IL-4、IL-5和IL-13的水平,而IgG2和IFN-γ合成不受抑制。证实其有抗气道炎症和调节TH1/TH2应答类型的作用,可用于气道炎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Vam3 气道炎症小鼠模型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抗炎活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夏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13期73-76,共4页
综述了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列举了研究较多的几大种类,并对其中的代表性中药成分的抗炎活性和抗炎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开发高效而低毒的抗炎中药成分具有重要意义,对后续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抗炎机制 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