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孔隙介质中循环驱替对两相渗流及毛细捕获的影响
1
作者 邓汉鑫 武东生 +1 位作者 王晓光 王东坡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4,共10页
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渗流和毛细捕获是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CO_(2))封存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机制。尽管已有研究对两相流驱替模式及其判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循环驱替过程中两相渗流特性和毛细捕获机制的研究仍相对不足。通过孔隙尺度的水-油... 孔隙介质中的两相渗流和毛细捕获是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CO_(2))封存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机制。尽管已有研究对两相流驱替模式及其判据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循环驱替过程中两相渗流特性和毛细捕获机制的研究仍相对不足。通过孔隙尺度的水-油两相循环驱替可视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孔隙非均质性和循环驱替次数对两相渗流特性及毛细捕获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循环驱替破坏了非润湿相的连续性,使其分解为难以重新活化的孤立“液滴”,经过4次循环驱替后,毛细捕获效率最高可达40%。随着孔隙介质非均质性的增加,通过绕流机制大量捕获非润湿相,非均质孔隙结构中毛细捕获效率相比均质介质提高了32.5%。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循环驱替过程中4种典型的毛细捕获液滴类型:附着型、桥接型、团状型和簇状型液滴,其中,附着型液滴的数量占比最高,但其捕获体积较小,而簇状型液滴对毛细捕获效率贡献最大。该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循环注入过程中毛细捕获机制的理解,并为提高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孔隙介质 两相渗流 循环驱替 毛细捕获 微流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两相渗流流线模拟新方法
2
作者 饶翔 何旭鹏 +1 位作者 赵辉 刘怡娜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流线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适用于全张量渗透率及非结构网格的模拟有限差分法获取高精度的压力及渗流速度分布,采用简易的流线追踪方法在二维三角网格或三维四面体网格情况下快速获取流线分布并计算流线... 首次提出了基于模拟有限差分法的流线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适用于全张量渗透率及非结构网格的模拟有限差分法获取高精度的压力及渗流速度分布,采用简易的流线追踪方法在二维三角网格或三维四面体网格情况下快速获取流线分布并计算流线上的飞行时间分布,使用基于简化龙格库塔格式的间断伽辽金法在各一维流线上获取低数值耗散的含水饱和度分布。理论上来说,相较于传统各类流线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适用于复杂油藏几何和各向异性储层,相较于仅计算网格平均饱和度的有限体积、模拟有限差分等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饱和度计算的数值耗散,相较于计算网格顶点饱和度的间断伽辽金法等高阶方法,该方法能避免强稳定性条件对时间步的限制而提高计算效率,且能进一步降低数值耗散。数值算例也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各向异性渗透率、非结构网格、复杂几何情况下具有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双重优势,且能够提供直观的流动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有限差分 流线模拟 间断伽辽金 油水两相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微观孔隙模型中气水两相渗流机理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登伟 张烈辉 +1 位作者 周克明 郭了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3,共4页
采用激光刻蚀的均质微观孔隙模型对低渗透油气藏岩心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试验。模型亲水,驱替基质为蒸馏水加甲基红,气体为氮气。研究结果表明:在驱替压差不大的情况下,无论是孔隙还是喉道,气水分布及流动方式主要为水包气,水沿管壁流动... 采用激光刻蚀的均质微观孔隙模型对低渗透油气藏岩心进行了气水两相渗流试验。模型亲水,驱替基质为蒸馏水加甲基红,气体为氮气。研究结果表明:在驱替压差不大的情况下,无论是孔隙还是喉道,气水分布及流动方式主要为水包气,水沿管壁流动,气体在孔道中央流动;水驱气过程中封闭气的形成方式主要有绕流形成的封闭气、卡断形成的封闭气、孔隙盲端和角隅形成的封闭气、"H型"孔道形成的封闭气;同时,水锁也是多孔介质中两相渗流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降低压力使气体充分膨胀和提高驱替压差来提高采收率,降低封闭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微观孔隙模型 气水两相渗流 封闭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岗地区储层微观鲕粒模型气水两相渗流可视化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鄢友军 陈俊宇 +2 位作者 郭静姝 陈英 张清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6,123-124,共3页
为了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在鲕粒灰岩中形成封闭气和残余水的机理,选取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储层铸体薄片为模板制作的激光刻蚀微观鲕粒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实验过程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气驱水和水驱气现象进行拍摄和记录。对实验现象... 为了研究气水两相渗流在鲕粒灰岩中形成封闭气和残余水的机理,选取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储层铸体薄片为模板制作的激光刻蚀微观鲕粒模型,进行了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实验过程用高清数码相机对气驱水和水驱气现象进行拍摄和记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鲕粒模型,水驱气时卡断、绕流是形成封闭气的主要原因,盲端和不连通的孔隙也会形成封闭气;在气驱水时,细长孔道、狭窄喉道处以及卡断都有可能形成残余水。这些现象及其机理分析对于以鲕粒灰岩为主的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气田 储集层 鲕粒 两相渗流 封闭气 残余水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气水两相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吴建发 郭建春 赵金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5-87,共3页
文章首先利用先进的激光刻蚀技术,将岩石的真实裂缝结构刻蚀在光学玻璃板上,制作成可供摄像用的透明微观物理模型,并加压让气水两相流过微裂缝,观察到气水两相在裂缝性地层中的流动分为三种现象,即水窜、绕流、和卡断现象。在此基础上,... 文章首先利用先进的激光刻蚀技术,将岩石的真实裂缝结构刻蚀在光学玻璃板上,制作成可供摄像用的透明微观物理模型,并加压让气水两相流过微裂缝,观察到气水两相在裂缝性地层中的流动分为三种现象,即水窜、绕流、和卡断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水两相裂缝渗流模型,将气水两相流动分为四个流动阶段,即静止、运动、卡住和卡断阶段。从微观渗流角度出发,利用能量守恒原理详细地分析了裂缝性地层中气水两相渗流机理,证明裂缝性地层中气水两相流动具有不连续性。该过程不能用Vogel方程进行分析计算,同时也说明裂缝性地层中的气水分布与压力分布无关,只与构造形态、水侵特征和产水历史有关。由此我们知道有水气井井底产水具有波动性,不能用井口产水来描述井底产水,从而提高了对裂缝性地层中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指导裂缝性地层中有水气井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井底 两相渗流 气井 地层 水侵 水窜 中气 气水分布 构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端孔道内黏弹性聚合物驱油两相渗流规律 被引量:16
6
作者 钟会影 李园园 +1 位作者 尹洪军 孟宪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已有的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均已证实聚合物的弹性特征能够扩大其在多孔介质内的波及效率。在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原油两相流动中弹性对两相渗流的作用机制问题,建立了黏弹性流体... 已有的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均已证实聚合物的弹性特征能够扩大其在多孔介质内的波及效率。在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单相渗流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原油两相流动中弹性对两相渗流的作用机制问题,建立了黏弹性流体、牛顿流体的两相渗流控制方程,用VOF方法进行两相界面追踪,以Open FOAM为平台,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组数值求解,研究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在盲端孔道内的流动规律。从饱和度分布、速度分布、驱替压差和第一法向应力差变化特征方面,揭示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的微观渗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松弛时间的增加,即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增大,两相界面向盲端内部扩展越深,驱油效率越高;当驱替时间达23. 0 s时,松弛时间为0. 100 s的聚合物溶液驱油效率,比松弛时间为0. 001、0. 010 s时分别高19. 0%、9. 2%;聚合物溶液的弹性越大,附加压降越大,其第一法向应力差也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驱油效率。研究结果为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体系设计、筛选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同时有益于丰富黏弹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聚合物溶液 两相渗流 OPENFOAM 盲端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的地层流体复合注水井试井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佳洁 孟英峰 +3 位作者 李皋 魏纳 毕波 李文政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8-132,9,共5页
目前,注水井试井以单相渗流为基础,缺乏考虑含水率、水驱前缘半径等参数,以及缺乏分析地层性质与流体性质的变化对压力特征曲线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结合注水井岩心归一化相渗曲线,建立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关系,以油水两相流渗流... 目前,注水井试井以单相渗流为基础,缺乏考虑含水率、水驱前缘半径等参数,以及缺乏分析地层性质与流体性质的变化对压力特征曲线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结合注水井岩心归一化相渗曲线,建立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关系,以油水两相流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地层流体复合注水井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实空间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分析水驱前缘半径、油水两相驱前半径缘、两相区含水率、两相区含水饱和度等注水油藏重要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讨论流体性质与地层性质的变化对试井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认识注水油藏的物性参数及注水情况起到重要作用,为注水油藏进一步合理注水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渗流 试井分析 水驱前缘半径 含水率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顺 胥元刚 魏红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20-22,共3页
依据已有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分析表明 ,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 ,就得到中高渗流油气两相渗流表达式 ,因此统一了油气两相达西流和非达西流的渗流方程 .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是影响低渗油藏开采率低的主要... 依据已有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分析表明 ,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 ,就得到中高渗流油气两相渗流表达式 ,因此统一了油气两相达西流和非达西流的渗流方程 .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是影响低渗油藏开采率低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油气 两相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非达西流 渗流方程 理论模型 开采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压裂井网两相渗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明 朱维耀 +2 位作者 李继山 刘合 宋洪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95-3299,3304,共6页
依据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压裂井网不同流动区域的流动规律,建立了反映压裂开采过程物理本质的三区模型,推导出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基质非达西渗流、椭圆渗流和裂缝非线性流动的三区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裂缝越长,累积产量越高... 依据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压裂井网不同流动区域的流动规律,建立了反映压裂开采过程物理本质的三区模型,推导出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基质非达西渗流、椭圆渗流和裂缝非线性流动的三区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裂缝越长,累积产量越高,含水率增加越快;裂缝的导流能力越低,其累积产量越小,含水率也越小,随着导流能力的增加,累积产量的增加幅度变小;注水井排与裂缝的夹角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井排距对产量影响明显,对压裂井应采取较大的井排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菱形反九点井网 基质-裂缝 两相渗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水气两相渗流有限元数值模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丙印 朱京义 王昆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1-705,共5页
根据非饱和土水气两相渗流理论,用Galerkin法建立了用以计算非饱和土水气两相渗流流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编制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并介绍了该计算模型在可挥发污染物抽气曝气组合清除法中的应用。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水气 两相渗流 有限元 数值模型 有机污染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两相渗流稳定与不稳定试井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成绥民 成珍 +3 位作者 杨勤涛 李莲明 郝玉鸿 强小龙 《油气井测试》 2006年第3期4-8,共5页
为深入研究天然气田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及其试井分析、产能计算,建立和提出气水两相渗流基本理论与稳定、不稳定试井基本原理及产能分析方法。针对长庆榆林等气田建立了气水两相气井产能分析的理论和经验方程,对近10口产水气井进行资料处... 为深入研究天然气田气水两相渗流理论及其试井分析、产能计算,建立和提出气水两相渗流基本理论与稳定、不稳定试井基本原理及产能分析方法。针对长庆榆林等气田建立了气水两相气井产能分析的理论和经验方程,对近10口产水气井进行资料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渗流 稳定试井 不稳定试井 产水气井 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毛伟 贾红兵 杜朋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3-105,129,共3页
油水两相驱替实验主要从宏观角度描述渗流特征,但无法从微观层面对储层动用状况进行描述。为解决该问题,使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角度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运用弛豫时间谱转换成喉道半径分布法和各喉道区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饱和水状... 油水两相驱替实验主要从宏观角度描述渗流特征,但无法从微观层面对储层动用状况进行描述。为解决该问题,使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角度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特征,运用弛豫时间谱转换成喉道半径分布法和各喉道区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饱和水状态下油驱水特征以及饱和油状态下水驱油特征,得出了不同驱替阶段油水在孔隙空间中的分布以及各喉道区间油相采出程度。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两相渗流机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新区勘探和老油田开发技术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油水两相渗流 喉道半径 水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描述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秀林 邓宏文 谷丽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2-344,共3页
采用压差-流量法确定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气测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由单相流试验拟合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不能真实反映油水两相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在描述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启... 采用压差-流量法确定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回归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气测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由单相流试验拟合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不能真实反映油水两相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在描述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时,应考虑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而相对渗透率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建立了低渗透油藏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水饱和度的幂函数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计算了合理注采井距,与矿场真实井距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两相渗流 对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幂函数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姚约东 葛家理 李相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6,共5页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新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方程,并建立了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中储层参数、流体特性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非...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新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方程,并建立了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中储层参数、流体特性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非达西渗流的影响,注水开发时容易发生指进现象,而地层倾角的增大可以削弱指进;地层原油粘度的增大会增强开采难度,而地层渗透性能的改善会使油井产能提高。因此,低渗透油藏应加密井网,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注水开发效果 因次分析法 非达西渗流 实验数据 渗流方程 数学模型 实例计算 储层参数 开采方式 流体特性 地层倾角 原油粘度 油井产能 渗透性能 加密井网 生产压差 指进 增大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压力平方法解释煤层气藏气-水两相渗流试井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小虎 郑世毅 +2 位作者 胡素明 张冬玲 翟雨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2,167,共5页
煤层气井在投产前,主要采用注入-压降法进行试井,以保证在测试期间不发生解吸,保持单相渗流。但煤层气藏在很长的排采期内,气-水两相将同时存在,因此,研究气-水两相渗流时的试井解释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直接使用油藏的多相渗流试... 煤层气井在投产前,主要采用注入-压降法进行试井,以保证在测试期间不发生解吸,保持单相渗流。但煤层气藏在很长的排采期内,气-水两相将同时存在,因此,研究气-水两相渗流时的试井解释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直接使用油藏的多相渗流试井解释方法来解释煤层气井气-水两相渗流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流度法需要忽略压力及含气饱和度的梯度,拟压力法所需的相渗数据很难获取,压力平方法虽然可在没有相渗曲线的情况下完成试井解释,但不能直接用于煤层气藏试井解释。该论文参照油藏的压力平方法,建立了适合煤层气藏的气-水两相渗流试井解释方法。用该方法对煤层气数值模拟的试井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出的气、水相的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数值,与输入数值模拟软件的数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两相渗流 试井解释 压力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启动压力梯度油藏的两相渗流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宋付权 刘慈群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47-50,共4页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根据BucklyLeveret不混溶两相渗流驱替理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对水驱油两相渗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含启动压力梯度油藏中线性水驱、径向水驱、垂直裂缝井水驱和水平井油水两... 在低渗透油藏中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根据BucklyLeveret不混溶两相渗流驱替理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对水驱油两相渗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含启动压力梯度油藏中线性水驱、径向水驱、垂直裂缝井水驱和水平井油水两相渗流的解析解公式。对于含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两相渗流的效果受相渗曲线、注入速率、油水相启动压力梯度和重力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原油的开采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增大注入速率可以减少启动压力梯度对两相渗流的不利影响,提高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因此,开发低渗透油藏,应采用小井距、大流量、大压差的注水开发方案。对于倾斜地层,应尽可能采用从高位井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两相渗流 压力梯度 采收率 渗流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敏感的致密油藏孔隙结构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长权 田中敬 +2 位作者 王晨晨 陈亮 王国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针对致密油藏应力敏感性强引起流体渗流能力变差和产能降低的问题,选取冀东油田某致密储层岩心进行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和原位CT扫描实验,研究应力敏感作用下的致密油藏孔隙结构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表明:随净应力的增加,应力敏感性... 针对致密油藏应力敏感性强引起流体渗流能力变差和产能降低的问题,选取冀东油田某致密储层岩心进行全直径岩心驱替实验和原位CT扫描实验,研究应力敏感作用下的致密油藏孔隙结构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表明:随净应力的增加,应力敏感性增强,岩心的喉道和较大孔隙受到压缩而发生变形,部分超微细小孔隙甚至闭合,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速度和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速度均增大,两相渗透率曲线逐渐下移;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均增大,共渗点右移,两相渗流区逐渐变小,水驱油效率降低,说明油井见水后,含水率大幅增加,油水同产期较短,水驱突破快,水驱油效率下降,主要依靠补充地层能量降低应力敏感对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成果对致密油藏开发技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应力敏感 孔隙结构 油水两相渗流 对渗透率 驱油效率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脱效应的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数值模拟器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文德 郭肖 贾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低渗透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的特点,气体渗流存在明显的滑脱效应。Klinkenberg在1941年提出了气体在不含束缚水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出现滑脱现象,而且岩石越致密,渗透率越低,滑脱效应越明显。目前对低渗透气藏的数值模拟... 低渗透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的特点,气体渗流存在明显的滑脱效应。Klinkenberg在1941年提出了气体在不含束缚水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出现滑脱现象,而且岩石越致密,渗透率越低,滑脱效应越明显。目前对低渗透气藏的数值模拟研究仍采用常规气藏模型,导致预测开发指标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低渗透气藏渗流机理的分析,建立了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流动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同时引入考虑滑脱效应的气相相对渗透率概念,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和模拟模型,并根据所建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编制了考虑气体滑脱效应的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数值模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两相渗流 高含水 开发指标 对渗透率 渗流机理 非线性渗流 效应 编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油藏三维油、水两相渗流的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林松 李春兰 郎兆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7,33,共3页
本文建立了一裂缝性油藏三维油、水两相的渗流模型。采用双孔隙度、单渗透率的渗流微分方程组描述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中流体的流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差分离散,并将油、水井视为单元的边界进行处理,选用任意形状六... 本文建立了一裂缝性油藏三维油、水两相的渗流模型。采用双孔隙度、单渗透率的渗流微分方程组描述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中流体的流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差分离散,并将油、水井视为单元的边界进行处理,选用任意形状六面体(曲边)单元和等参元变换以及隐式压力和隐式饱和度交替求解的方法。文中还给出了本模型对Kazemi算例的计算对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藏 渗流 有限元 两相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渗透率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两相渗流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英尔 刘慈群 刘树根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37-39,91,共3页
建立了在水平井开发的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中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其解 ,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含水饱和度沿x、y、z轴坐标方向的分布 ,分别讨论了各向异性、双重介质吸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渗透率较大的方... 建立了在水平井开发的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中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其解 ,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含水饱和度沿x、y、z轴坐标方向的分布 ,分别讨论了各向异性、双重介质吸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渗透率较大的方向 ,前缘推进速度较快 ,油井见水较早 ;吸渗使前缘推进速度减慢 ,使油井见水晚。水平井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开发 渗透率 各向异性 双重介质 油藏 两相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