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
98
1
作者
周进高
徐春春
+7 位作者
姚根顺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潘立银
谷明峰
李文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6,共9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和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8%,储集层平均厚度约36 m,以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形成受颗粒滩、准同生溶蚀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储集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孔隙形成期奠定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条件,表生岩溶期进一步改善储集层的物性,热液矿物充填期孔隙度减小,埋藏溶蚀和沥青充填期使储集层进一步致密化。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华蓥山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古地貌高带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广安—南充—剑阁一带有望取得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形成主控因素
储集层演化模式
储集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及周缘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沉积模式
2
作者
张亚
张本健
+7 位作者
李勇
周刚
陈迪
梁金同
李成龙
蒋华川
龙虹宇
文华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6,共16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精细刻画其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进一步拓展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的关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盆内钻井以及地...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精细刻画其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进一步拓展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的关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盆内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系统总结了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格局,建立了沉积模式,并最终明确了颗粒滩发育规律及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一段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浅水内缓坡、深水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类型;②龙王庙组二段为碳酸盐岩弱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自西向东主要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和盆地等沉积相类型;③龙王庙组颗粒滩体受控于古隆起、潟湖边缘和同沉积断裂3种控滩机制,其中膏质潟湖受华蓥山和齐岳山同沉积断裂控制;④龙王庙组沉积是一个由早期碳酸盐岩缓坡台地向晚期弱镶边台地演化的过程,晚期由同沉积断裂导致的生物礁丘快速建隆作用是控制该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类型演化的关键。结论认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演化新模式和3种控滩机制可为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拓展和天然气规模增储上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控滩机制
沉积模式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
98
1
作者
周进高
徐春春
姚根顺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潘立银
谷明峰
李文正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6,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4-00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重大项目(2012ZD01-02-03)
中国石油重大专项(2014E-3202)
文摘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和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8%,储集层平均厚度约36 m,以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形成受颗粒滩、准同生溶蚀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储集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孔隙形成期奠定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条件,表生岩溶期进一步改善储集层的物性,热液矿物充填期孔隙度减小,埋藏溶蚀和沥青充填期使储集层进一步致密化。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华蓥山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古地貌高带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广安—南充—剑阁一带有望取得勘探突破。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形成主控因素
储集层演化模式
储集层预测
Keywords
Sichuan Basin
Lower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reservoir type
reservoir controlling factor
reservoir evolution mode
reservoir predictio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及周缘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沉积模式
2
作者
张亚
张本健
李勇
周刚
陈迪
梁金同
李成龙
蒋华川
龙虹宇
文华国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6,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扬子西北缘早古生代海相盆地多幕次构造—沉积转换及其成烃成储响应”(编号:U2344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规模增储上产与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23ZZ16YJ01)。
文摘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精细刻画其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进一步拓展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的关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盆内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系统总结了龙王庙组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岩相古地理格局,建立了沉积模式,并最终明确了颗粒滩发育规律及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及周缘龙王庙组一段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浅水内缓坡、深水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类型;②龙王庙组二段为碳酸盐岩弱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自西向东主要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和盆地等沉积相类型;③龙王庙组颗粒滩体受控于古隆起、潟湖边缘和同沉积断裂3种控滩机制,其中膏质潟湖受华蓥山和齐岳山同沉积断裂控制;④龙王庙组沉积是一个由早期碳酸盐岩缓坡台地向晚期弱镶边台地演化的过程,晚期由同沉积断裂导致的生物礁丘快速建隆作用是控制该时期碳酸盐岩台地类型演化的关键。结论认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演化新模式和3种控滩机制可为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拓展和天然气规模增储上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控滩机制
沉积模式
勘探方向
Keywords
Sichuan Basin
Lower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Sedimentary facies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Mechanism controlling grain shoal development
Sedimentary model
Exploration directio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形成与演化
周进高
徐春春
姚根顺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潘立银
谷明峰
李文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及周缘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沉积模式
张亚
张本健
李勇
周刚
陈迪
梁金同
李成龙
蒋华川
龙虹宇
文华国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