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甘晓明 苏玉仙 +4 位作者 应文伟 王建峰 刘力 周晓峰 温世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讨论了稀土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设计特点以及光动力治疗对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要求,进一步详述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光敏剂以及靶向体的材料结合方式和应用效果,最后综述了光动力治疗和放疗、化疗及光热治疗相结合的协同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光敏剂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HF/H_(2)法的YF_(3)∶Yb^(3+),Er^(3+)上转换发光性能增强研究
2
作者 李翰 宋昱龙 +2 位作者 姜迪 汤睿 钱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3,共5页
近年来,稀土材料因其独特的上转换光致发光特性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Yb^(3+)和Er^(3+)的YF_(3)上转换发光材料。为了提高晶体结晶度和消除氧杂质的影响,采用500℃高温和HF/H_(2)气氛进行脱水除氧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 近年来,稀土材料因其独特的上转换光致发光特性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Yb^(3+)和Er^(3+)的YF_(3)上转换发光材料。为了提高晶体结晶度和消除氧杂质的影响,采用500℃高温和HF/H_(2)气氛进行脱水除氧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氧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经过HF/H_(2)气氛高温脱氧处理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更优异的发光性能,表现出更高的量子产率。揭示了氧杂质对YF_(3)∶Yb^(3+),Er^(3+)上转换发光材料性能的负面影响,而采用高温HF/H_(2)气氛处理是提高发光性能的有效途径,为类似发光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氧杂质 氟化钇 脱水除氧 稀土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增强NaGd(WO_(4))_(2)∶Yb^(3+)/Er^(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和温度传感性能
3
作者 吴超飞 田孜雨 +5 位作者 刘一凡 王恒越 穆浩楠 徐若瑜 贺乔 于晓晨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81-90,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Gd(WO_(4))_(2)∶0.05Yb^(3+)/0.005Er^(3+)/xLi^(+)(x=0,0.01,0.02,0.03,0.05)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PL)谱等手段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表明,L...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Gd(WO_(4))_(2)∶0.05Yb^(3+)/0.005Er^(3+)/xLi^(+)(x=0,0.01,0.02,0.03,0.05)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PL)谱等手段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表明,Li的掺杂并未改变NaGd(WO_(4))_(2)∶Yb^(3+)/Er^(3+)荧光粉的四方相晶体结构,但在波长980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发生明显改变。随着x的增加,Er^(3+)的绿光和红光发光强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x=0.0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的依赖关系表明,绿光和红光发射都属于双光子吸收过程。此外,采用基于Er^(3+)热耦合能级的荧光强度比(FIR)测温技术,研究了+NaGd(WO_(4))_(2)∶0.05Yb^(3+)/0.005Er^(3+)/0.03Li^(+)荧光粉在298~573K温度范围内的温度传感性能。该结果表明NaGd(WO_(4))_(2)∶0.05Yb^(3+)/0.005Er^(3+)/0.03Li^(+)荧光粉相对灵敏度(SR)在298K时达到最大值0.0119K^(-1),表明其在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Li^(+)掺杂 稀土 荧光强度比(FIR)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用于细胞色素C的检测
4
作者 董佳瑶 易静 +2 位作者 刘浏 于贺 唐宏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本工作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其中第一层是惰性核,第二层为发光层,为了增强上转换发光强度,又在表面包覆了第三层惰性壳层。该材料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其发光层厚度约为2.4nm,惰性壳层厚度约为2.9nm。在其表面修饰... 本工作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其中第一层是惰性核,第二层为发光层,为了增强上转换发光强度,又在表面包覆了第三层惰性壳层。该材料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其发光层厚度约为2.4nm,惰性壳层厚度约为2.9nm。在其表面修饰了细胞色素C的适配体链及互补链,在适配体的3’端修饰了BHQ3基团,能够猝灭上转换纳米粒子在655nm波长处的发光。当细胞色素C存在时,适配体与细胞色素C结合从而离开其表面,使655nm处的发光恢复。在检测过程中,540nm处的发光强度不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作细胞色素C的比率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5~80μmol/L范围时,发光信号恢复程度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1μmol/L。所建立方法可为细胞色素C的荧光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 细胞色素C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发光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饮用水中苯并[a]芘残留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燕 朱凡君 +1 位作者 费建枫 韦何雯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133-136,147,共5页
建立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定量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卡,用于饮用水中苯并[a]芘的快速定量检测,并对所制备的试纸条性能进行评价。采取免疫竞争法,通过优化试纸条各因素,研制苯并[a]芘检测试纸,并对其标准曲线、检测限、定量限、特异性... 建立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定量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卡,用于饮用水中苯并[a]芘的快速定量检测,并对所制备的试纸条性能进行评价。采取免疫竞争法,通过优化试纸条各因素,研制苯并[a]芘检测试纸,并对其标准曲线、检测限、定量限、特异性、准确度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纸卡标准曲线回归方程R2为0.9835,检测限为1.007 ng/mL,定量限为1.938 ng/mL;与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加标回收率为86.00%~108.47%。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苯并[a]芘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快速、简便的优点,可以用于饮用水中苯[a]并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免疫层析 上转换发光材料 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研究性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邢明铭 付姚 +3 位作者 张映辉 田莹 殷燕 汪红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研究性创新实验。实验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Y_(2)O_(3):Yb^(3+),Ho^(3+)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材料的结构、... 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研究性创新实验。实验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Y_(2)O_(3):Yb^(3+),Ho^(3+)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并分析材料粒子尺寸对发光颜色的影响。实验中包含纳米材料制备、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等科研热点内容,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实验的学习和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发光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兴趣,加深学生对材料合成方法和发光过程的认知,既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又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沉淀法 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 科研成果转化 研究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r^(3+)掺杂溴化铯铅钙钛矿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
7
作者 陈修齐 高远 +4 位作者 赵和平 王丽丽 李静 彭亚茹 陈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6-1682,共7页
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Yb^(3+)-Er^(3+)共掺溴化铯铅钙钛矿纳米晶体。通过控制前驱体注入温度以及溶剂和络合剂之间的比例,可以对纳米晶体的形貌进行调控,例如,反应生成量子点、纳米立方体、纳米花、纳米棒、纳米带和纳米片。通过透射电子... 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Yb^(3+)-Er^(3+)共掺溴化铯铅钙钛矿纳米晶体。通过控制前驱体注入温度以及溶剂和络合剂之间的比例,可以对纳米晶体的形貌进行调控,例如,反应生成量子点、纳米立方体、纳米花、纳米棒、纳米带和纳米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光激光激发下,Yb^(3+)-Er^(3+)共掺溴化铯铅钙钛矿纳米晶中可观察到来自Er离子的绿光(540 nm)和红光(646 nm)发射。对于不同形貌的Yb^(3+)-Er^(3+)共掺溴化铯铅钙钛矿纳米晶体,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均观察到Yb^(3+)离子敏化Er^(3+)离子发光现象,这是由于存在Yb^(3+)→Er^(3+)的能量转移。对钙钛矿材料进行稀土掺杂实现了在近红外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现象,这有利于钙钛矿家族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纳米结构 镧系元素 近红外激发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增强上转换发光的窄带1550 nm光探测
8
作者 周博明 覃子晟 +7 位作者 王姝欢 杨棕媛 江苇瑶 赵赫然 曹鹏 鲍民杰 程惠宁 季亚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近红外光(NIR)探测技术在军事、通信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NIR光电探测器(PDs)研究的快速发展。具有双光子或多光子泵浦特性的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可以将NIR光子转换为可见光子或紫外光子,并被... 近红外光(NIR)探测技术在军事、通信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NIR光电探测器(PDs)研究的快速发展。具有双光子或多光子泵浦特性的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可以将NIR光子转换为可见光子或紫外光子,并被禁带宽度更宽的半导体吸收,进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上转换PDs。然而,NIR窄带上转换PDs的实现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例如稀土离子荧光量子效率低、需要高泵浦阈值才能实现可探测的上转换发光。在此,我们利用NaYF4∶4%Er UCNPs与钙钛矿半导体层相结合,实现了1550 nm的窄带上转换PDs。通过使用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棒层(Ag NRs)增强了UCNPs的上转换发光,从而降低了上转换PDs的泵浦阈值。基于Ag NRs/NaYF4∶4%Er UCNPs/MAPbI3复合结构的PDs的最佳响应度(R)和探测率(D*)分别约为48.5 mA/W和5.7×10^(8) Jones。与纯UNCP/MAPbI3 PDs相比,R和D*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简单的策略来制造出稳定的近红外窄带P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局域场调制 窄带近红外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d(MoO_(4))_(2)∶Er^(3+),Yb^(3+)发光粉的合成与上转换发光性质
9
作者 韩昆伯 马晶 +1 位作者 漆加兴 李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4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NaGd(MoO_(4))_(2)结构;pH对...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NaGd(MoO_(4))_(2)结构;pH对样品的形貌有影响;980nm红外光激发下,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显示来自于Er^(3+)的^(2)H_(11/2)→^(4)I_(15)和^(4)S_(3/2)→^(4)I_(15/2)跃迁产生的绿光发射和4I 9/2→4I 15/2跃迁产生的红光发射。比较各样品的发光强度和绿光/红光相对积分强度比,结果显示上转换发光强度和绿光/红光相对积分强度比与晶粒尺寸、晶粒表面形貌,以及Er^(3+)和Yb^(3+)掺杂浓度有关。讨论了可能的上转换发光过程,并计算了样品的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MoO_(4))_(2)∶Er^(3+) Yb^(3+) 发光 水热法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在增强上转换发光的应用
10
作者 陈明杰 郑飘飘 《光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用改进的St?ber法制备了均一分散的SiO_(2)微球。探讨了不同温度环境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用量对生成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紫外-近红外吸收发射光谱仪等仪器对粉末和薄膜的形貌与光学性能进... 用改进的St?ber法制备了均一分散的SiO_(2)微球。探讨了不同温度环境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用量对生成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紫外-近红外吸收发射光谱仪等仪器对粉末和薄膜的形貌与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微球的粒径不断减小。TEOS试剂的用量增加,生成微球的粒径也随之增加。讨论了不同温度的自组装环境对光子晶体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自组装温度为55℃时制备的二氧化硅光子晶体薄膜质量最高。用980 nm激发光对旋涂在玻璃基板和光子晶体上的上转换薄膜进行发光测试,红光发光增强1.72倍,绿光发光增强1.93倍。这是由于带隙位于激发光波段的光子晶体表面具有高光子态密度,能够增强发光粒子周围电磁场强度,提高了电子跃迁的几率,从而增强了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微球 光子晶体 纳米颗粒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Tm^(3+)共掺层状钙钛矿型CaBi_(2)Nb_(2)O_(9)半导体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郎景 杨芳 +5 位作者 舒匀 李昱 石艺 李文睿 李世坤 彭跃红 《大学物理实验》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Yb^(3+)/Tm^(3+)共掺杂的层状钙钛矿型CaBi_(2)Nb_(2)O_(9)(CBN)上转换(UC)发光材料,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UC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物相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在980 nm激发下,CaBi_...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Yb^(3+)/Tm^(3+)共掺杂的层状钙钛矿型CaBi_(2)Nb_(2)O_(9)(CBN)上转换(UC)发光材料,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UC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物相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在980 nm激发下,CaBi_(2)Nb_(2)O_(9):Yb^(3+)/Tm^(3+)样品呈现出以478 nm为中心的强蓝光发射,并伴有典型的647 nm、695 nm弱红光发射和783 nm近红外发射,这归因于Tm^(3+)分别对应于^(1)G_(4)→^(3)H_(6)、^(1)G_(4)→^(3)F_(4)、^(3)F_(3)→^(3)H_(6)和^(3)H_(4)→^(3)H_(6)跃迁。功率依赖性研究表明,所有UC发射都是双光子过程。结果表明,CaBi_(2)Nb_(2)O_(9)是一种很有前途的UC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层状半导体 CaBi_(2)Nb_(2)O_(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NaYF4∶Yb/Tm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欢 揣晓红 +4 位作者 王丽丽 翟雪松 姜涛 赵丹 秦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2,共5页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YF4:20%Yb,0.5%Tm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NP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发光光谱测量等手段对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和发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UCNPs是纯立方相的NaYF4,尺寸均匀分布在30nm左右。在9...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aYF4:20%Yb,0.5%Tm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UCNPs),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发光光谱测量等手段对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了形貌和发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UCNPs是纯立方相的NaYF4,尺寸均匀分布在30nm左右。在980nm红外光的激发下,UCNPs能够发出肉眼可见的明亮的蓝紫色光。发射光谱中最强发射峰在479nm,来源于Tm^3+离子的1↑G4→3↑H6发射,并且给出了UCNPs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所制备的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尺寸较小,在生物荧光标记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 水溶性 纳米粒子 稀土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 nm LD激发下Yb^(3+),Er^(3+)∶Y_2O_3纳米晶粉体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15
13
作者 章健 王士维 +2 位作者 安丽琼 刘敏 陈立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9-793,共5页
用共沉淀法合成出Yb3+,Er3+离子双掺杂的Y2O3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为立方Y2O3结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其颗粒形状为球形,粒径为60~80 nm;该粉体在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62 nm的绿色和660... 用共沉淀法合成出Yb3+,Er3+离子双掺杂的Y2O3粉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粉体为立方Y2O3结构。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其颗粒形状为球形,粒径为60~80 nm;该粉体在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62 nm的绿色和660 n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4S3/2/2H11/2→4I15/2跃迁和4F9/2→4I15/2跃迁。发光强度和激发功率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均为双光子过程,能量传递和激发态吸收是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由于其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这种材料有可能应用于荧光标记和红外探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纳米晶粉体 上转换发光 激发态吸收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玻璃陶瓷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14
作者 傅恒毅 钱江云 +3 位作者 潘毓 骆群 乔旭升 樊先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6,88,共9页
实验制备了一类含有SrF2∶Yb3+,Tm3+及SrF2∶Yb3+,Er3+的透明发光玻璃和玻璃陶瓷,对比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玻璃陶瓷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玻璃陶瓷具有立方SrF2纳米晶相均匀分布于玻璃基体的复相结构,利用... 实验制备了一类含有SrF2∶Yb3+,Tm3+及SrF2∶Yb3+,Er3+的透明发光玻璃和玻璃陶瓷,对比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玻璃陶瓷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玻璃陶瓷具有立方SrF2纳米晶相均匀分布于玻璃基体的复相结构,利用HRTEM可观测到SrF2纳米晶相的(111)晶面,其晶粒尺度在10~30nm之间,且该析晶相中富集有Yb3+/Tm3+和Yb3+/Er3+。基于此,玻璃陶瓷在980nm LD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强度较玻璃样品有较大提高。其上转换发光机制分别主要为Yb3+-Yb3+之间的合作上转换,Yb3+-Tm3+和Tm3+-Tm3+之间的交叉弛豫能量传递过程,以及Yb3+-Er3+之间的能量传递上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纳米晶 玻璃陶瓷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SrTiO_3超细粉末的可见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海 董宁 +4 位作者 周民杰 尹民 张慰萍 楼立人 夏上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钛酸锶(SrTiO3)具有高介电常数、良好的绝缘性质、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优异的透明度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近年来,Al3+,Ga3+等离子共掺杂的SrTiO3∶Pr3+做为一种优异的红色场发射显示(FED)荧光粉引起了... 钛酸锶(SrTiO3)具有高介电常数、良好的绝缘性质、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优异的透明度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近年来,Al3+,Ga3+等离子共掺杂的SrTiO3∶Pr3+做为一种优异的红色场发射显示(FED)荧光粉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另外,SrTiO3具有相对较小的声子频率,因而它可以作为一种有利于上转换发光的基质材料。以NaCl为助熔剂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SrTiO3超细粉末。在980nm激发下,样品发出很强的来自于Er3+离子的2H11/2→4I15/2,4S3/2→4I15/2(绿光)和4F9/2→4I15/2(红光)跃迁的上转换发光。Yb3+离子的共掺杂对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起明显的增强作用。研究了上转换发光强度与稀土离子浓度以及激发光强度之间的依赖关系,表明在Er3+单掺杂和Er3+,Yb3+共掺杂的样品中,绿光和红光都是被双光子激发过程激发的。还对上转换发光的机理做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SRTIO3 能量传递 激发态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F_4∶Yb,Er/Tm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阳芳 郭红 +2 位作者 杨坚石 嵇天浩 孙家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4-27,共4页
含有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因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广泛研究,特别是六方相NaYF4已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发光强度最大的上转换基质材料。以稀土离子Yb和Er或Yb和Tm的共掺杂NaYF4上转换材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几种不同因素对其... 含有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因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广泛研究,特别是六方相NaYF4已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发光强度最大的上转换基质材料。以稀土离子Yb和Er或Yb和Tm的共掺杂NaYF4上转换材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几种不同因素对其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并对这种上转换材料的应用与研究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 稀土离子掺杂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激光激发下Er^(3+)和Yb^(3+)共掺杂氟氧玻璃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0
17
作者 程丽红 曹望和 夏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 ,而且还避免了氟化物基质的缺点。其组分为 5 8.5 2 %PbF2 34.4 3%GeO2 3%Al2 O3 0 .0 5 %Er2 O3 4 %Yb2 O3 ,其中GeO2 为玻璃形成体氧化物 ,PbF2 和Al2 O3 为调整...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材料 ,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 ,而且还避免了氟化物基质的缺点。其组分为 5 8.5 2 %PbF2 34.4 3%GeO2 3%Al2 O3 0 .0 5 %Er2 O3 4 %Yb2 O3 ,其中GeO2 为玻璃形成体氧化物 ,PbF2 和Al2 O3 为调整剂 ,以共掺杂Er3 + 和Yb3 + 离子为上转换研究的对象。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 980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 ,观察到很强的 6 5 8nm的红光和 5 4 8,5 2 6nm的绿光 ,而且红光的发射强度远远强于绿光。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强度关系曲线的拟合 ,表明此材料的绿光发射和红光发射都为双光子过程。研究了激发光的工作电流与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离子Er^3+和Yb^3+ 氟氧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NaYF_4∶Tm^(3+),Yb^(3+)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家跃 杨志萍 杜海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NaYF4∶Tm3+,Yb3+材料为六方相晶体,其颗粒大小约为50~60 nm,产物结晶良好,含有少量杂相。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了蓝、绿色上转换发光。讨论了上转换发光的可能机理,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Tm3+的1D2→3H5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间接敏化 共沉淀法 NaYF4∶Tm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标记抗体的制备及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颖 李菲菲 +2 位作者 李春光 潘庆芝 崔满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793,共6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具有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六方相纳米粒子NaGdF4:Yb3+,Er3+(UCNPs),其晶粒大小约为65 nm,且粒子在980 nm的激发光下显示绿光(550 nm).进一步在NaGdF4:Yb3+,Er3+纳米晶的表面包覆了一层二氧化硅层,进行氨基功能化后获得...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具有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六方相纳米粒子NaGdF4:Yb3+,Er3+(UCNPs),其晶粒大小约为65 nm,且粒子在980 nm的激发光下显示绿光(550 nm).进一步在NaGdF4:Yb3+,Er3+纳米晶的表面包覆了一层二氧化硅层,进行氨基功能化后获得了表面共价结合氨基基团的粒径为70 nm的上转换发光纳米微球NaGdF4:Yb3+,Er3+@SiO2-NH2(UCNPs@SiO2-NH2).通过共价键将UCNPs@SiO2-NH2与多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联接,将标记后的多克隆抗体应用于传统的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腺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TIMP-4)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微波合成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形貌规则且粒径均一,包覆硅壳后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水溶性,荧光强度高且稳定,在980 nm激发光下对生物组织无背景荧光,可以很好地检测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稀土氟化物纳米晶 免疫组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F_4∶Er^(3+)的水热合成及其紫外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奇 樊君 +2 位作者 胡晓云 叶岩溪 孙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Er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和200℃时,晶体属于六方晶型和四角晶型混合相态;当反应温度为220℃时,该晶体属于纯六方晶型结构。SEM和TEM观察发现,晶粒为六角形,样品颗粒分散性...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Er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和200℃时,晶体属于六方晶型和四角晶型混合相态;当反应温度为220℃时,该晶体属于纯六方晶型结构。SEM和TEM观察发现,晶粒为六角形,样品颗粒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100 nm。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为500 nm时,样品发射出紫外光。从Er3+能级图谱可以得出,Er3+基态电子4I15/2首先跃迁到2H11/2与4S3/2能级上,随即经过能量转移上转换过程(ETU)分别发射出310 nm和340 nm的紫外光。结合Er3+发光机理可以推出上转换峰310 nm和340 nm均属于双光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以NaYF4为基质掺杂Er3+产生的紫外上转换光在生物成像、光催化发应及生物标记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4∶Er3+ 紫外上转换发光 水热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