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氏相声中喜剧势能的积累与释放——以马三立相声《黄鹤楼》为例 |
马六甲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2
|
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黄鹤楼》《凤凰台》接受史比较研究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6
|
|
3
|
《黄鹤楼》“重檐翼馆”之“馆”刊正 |
王卯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4
|
崔颢影响了李白,还是李白改变了崔诗——《黄鹤楼》异文的产生、演变及其原因 |
方胜
|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从琵琶协奏曲《黄鹤楼》谈中西音乐交融 |
王欢
韩世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6
|
李白、崔颢《黄鹤楼》诗案考辨 |
姜同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1
|
|
7
|
旅游审美视角下赏析《黄鹤楼》 |
王茹
娄冰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戏曲角色创造”教学的策略与实施——创作剧目《少年花木兰》、《黄鹤楼》为例 |
叶萍
|
《戏剧之家》
|
2011 |
2
|
|
9
|
李白题《黄鹤楼》本事的生成、传衍及原因探析 |
熊言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湖春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
李航
谭克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1
|
诗“愁”的解构与重构——《黄鹤楼》例评 |
李传贵
冯铁山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2
|
“古韵今声,和诗以歌”——浅论古典诗词歌曲《黄鹤楼》的创作与演唱 |
高琦
|
《戏剧之家》
|
2022 |
0 |
|
13
|
把握三大起点,让诗歌烙印在学生心中——两教《黄鹤楼》的反思 |
华慧
|
《教育视界》
|
2018 |
0 |
|
14
|
《黄鹤楼》教学设计 |
刘恺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1 |
0 |
|
15
|
抓取律诗关键词的方法——《野望》《黄鹤楼》等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
白真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2 |
0 |
|
16
|
浅析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张塘林
|
《北方音乐》
|
2012 |
3
|
|
17
|
许渊冲中诗英译赏析——以《小雅·采薇》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 |
周建军
张顺生
|
《英语教师》
|
2019 |
2
|
|
18
|
好一个“情”字了得——范颖琼《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实录与赏析 |
林春曹
|
《四川教育》
|
2007 |
0 |
|
19
|
李白搁笔黄鹤楼 |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2001 |
0 |
|
20
|
黄鹤楼 |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