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学视野下《出师表》《陈情表》的文学特征和教学启示
1
作者 马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出师表》和《陈情表》是作者在面对特定阅读情境而创作的实用文本,具有明确的写作意图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本文基于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表文的教学内容,以文体学的角度解读《出师表》《陈情表》的体裁规范,分析二表文本的语体审... 《出师表》和《陈情表》是作者在面对特定阅读情境而创作的实用文本,具有明确的写作意图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本文基于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表文的教学内容,以文体学的角度解读《出师表》《陈情表》的体裁规范,分析二表文本的语体审美,探究诸葛亮和李密对表文体的风格创造,调整“情感至上”的理解偏颇,进而得到理论化的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师表》 《陈情表》 文体学 文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情表》“拒绝”艺术的语用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昌萍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陈情表》的题旨是"辞不就职",不符合会话的"合作原则",但其作者李密充分运用"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一致准则、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辩证处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博得了会话对象晋武帝的同情与... 《陈情表》的题旨是"辞不就职",不符合会话的"合作原则",但其作者李密充分运用"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一致准则、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辩证处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博得了会话对象晋武帝的同情与嘉许,成功地实现了其言语行为的目的。其"拒绝"艺术有很高的语用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拒绝”言语行为 语用学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情表》中的“愿”字解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垂忠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8期96-97,共2页
《陈情表》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经典的以情感人的美文,经久以来作为优秀散文作品被选入历代文集和高中、大学等各种教材中,广泛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据笔者细心考察各家文本对文中的两个“愿(顾)”字的解释都不太准确。... 《陈情表》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经典的以情感人的美文,经久以来作为优秀散文作品被选入历代文集和高中、大学等各种教材中,广泛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据笔者细心考察各家文本对文中的两个“愿(顾)”字的解释都不太准确。现据文章的体裁特点,作者的身份处境和表文的主旨要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以情感人 散文作品 文学史 高中 教材 名篇 细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视:危机公关范本——交际语境写作视域下的《陈情表》
4
作者 曹振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7期35-38,共4页
《陈情表》是中学语文课文的传统篇目,之前的各种版本教材多已入选,最新统编本也不会"遗珠"(据网传的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目录,《陈情表》依旧位列于选择性必修目录中)。历来对《陈情表》的评价,大多着眼于"情"。如... 《陈情表》是中学语文课文的传统篇目,之前的各种版本教材多已入选,最新统编本也不会"遗珠"(据网传的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目录,《陈情表》依旧位列于选择性必修目录中)。历来对《陈情表》的评价,大多着眼于"情"。如北宋李格非(李清照之父)认为,它的妙处在于"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南宋末年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评论,"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清人编选的《古文观止》评价其"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选注者把它的特点归结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人林云铭《古文析义》评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琢,唯见天真烂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观止》 《陈情表》 中学语文课 高中语文教材 不事雕琢 李格非 林云铭 危机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刀不误砍柴工——《陈情表》写作背景小议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共1页
在教学《陈情表》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是简单介绍写作背景:晋武帝司马炎灭蜀后,为巩固新政权,对前朝旧臣采取怀柔政策。面对新朝的征召是否应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李密在尽孝与报国的两难之境中,以晋武帝标举的“以孝治天下”... 在教学《陈情表》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是简单介绍写作背景:晋武帝司马炎灭蜀后,为巩固新政权,对前朝旧臣采取怀柔政策。面对新朝的征召是否应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李密在尽孝与报国的两难之境中,以晋武帝标举的“以孝治天下”为理论依据,陈述因祖母无人奉养,“愿乞终养”“辞不赴命”的情由,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教学参考书一般也是这么介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写作背景 教学参考书 怀柔政策 晋武帝 司马炎 孝治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体验和体验式教学——从《陈情表》的教学谈开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尚余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阅读体验 体验式教学 学习兴趣 《陈情表》 语文教学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情表》中三个被误解的同义复词
7
作者 袁巧儿 周掌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期153-154,共2页
常言道,"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陈情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翘楚,语言委婉恳切,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选入了这篇文章.作为一篇典范的文... 常言道,"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陈情表》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翘楚,语言委婉恳切,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选入了这篇文章.作为一篇典范的文言文,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同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同的语素连在一起使用的复合词)值得师生仔细解读、正确掌握.但教材编者或许对同义复词这种语言现象缺乏了解,往往按现代汉语的常用义进行拆分理解,造成解释错误.下面列举三例试加考证,希望有助于教材注解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出师表》 同义复词 抒情文 感情真挚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常用义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缜密的文思,巧妙的布局:《陈情表》赏析
8
作者 谢小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陈情表》 文思 赏析 《出师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文也能教出“现代范儿”——《陈情表》教学设计
9
作者 史蕾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5期82-82,共1页
文言文阅读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也是高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并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因文白差异和古今价值观的不同,很多学生厌恶学习... 文言文阅读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也是高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并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因文白差异和古今价值观的不同,很多学生厌恶学习,教师也头疼教法。本文仅以李密《陈情表》的实践教学为例,说明文言文也能教出现代范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陈情表》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讀李密《陳情表》小識
10
作者 單周堯 《岭南学报》 2015年第1期337-344,共8页
注釋李密(582—619)《陳情表》之書甚夥,惟各書注釋,不盡相同,且多未能道出其解釋之根據。本文於《陳情表》及其注釋,詳稽博辨,指微抉奥,以就正於方家。
关键词 《陳情表》 險釁 優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与接受视域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以《陈情表》为例
11
作者 朱瑞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记录载体,是我国丰厚的文化沉淀,有着极其深远的文化影响,能够为读者反复阅读、欣赏。在高中教习文言文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文言文这一文体形式,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文言文的审美艺术,文言文与接受美学间...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记录载体,是我国丰厚的文化沉淀,有着极其深远的文化影响,能够为读者反复阅读、欣赏。在高中教习文言文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文言文这一文体形式,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文言文的审美艺术,文言文与接受美学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具体表现在文言文的召唤性、审美主体的开放性及接受过程的对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高中文言文 我国古代文化 文化沉淀 文体形式 记录载体 教学设计 对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情表》《项脊轩志》双文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12
作者 王忠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7期154-157,共4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开启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由解读课文转为落实任务,由“课文,问题,内容”转为“情境,任务,活动”,语文的教学样态正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开启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由解读课文转为落实任务,由“课文,问题,内容”转为“情境,任务,活动”,语文的教学样态正进入“时代转型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落实却并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要么依旧是传统教学,没有改变;要么是情境设置虚假,与传统教学的导语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脊轩志》 用教材教 学习任务群 《陈情表》 教教材 情境设置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陈情表》中的情感因素
13
作者 李贺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13期63-63,共1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的说法。李密因其对祖母的孝道和乌鸦反哺的真诚被誉为孝道的典范。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并且“诏书切峻,郡县逼迫,急于星火”。在当时那个...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的说法。李密因其对祖母的孝道和乌鸦反哺的真诚被誉为孝道的典范。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并且“诏书切峻,郡县逼迫,急于星火”。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李密不敢直言拒绝,他用感人泪下的《陈情表》巧妙地拒绝了晋武帝的任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文学评论 中国 文学史 情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应该是童仆还是儿童——《陈情表》“僮”字释义辨疑
14
作者 罗献中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159-160,共2页
西晋李密的《陈情表》中有这样一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句中"僮"字是什么意思?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等一些选本皆注释云:"僮,童仆。"该注看似可通,其实与语境失协,又与情理相悖,故不能... 西晋李密的《陈情表》中有这样一句:"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句中"僮"字是什么意思?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等一些选本皆注释云:"僮,童仆。"该注看似可通,其实与语境失协,又与情理相悖,故不能成立。诚然,在汉晋时期的古文献中,"僮"字确有"童仆"之意,且用例颇多。例如贾谊《治安策》:"今民卖僮者,为之……纳之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情表》 汉晋时期 治安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外无期 古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故老”
15
作者 王美淼 叶丽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故老” 2004年第6期 《陈情表》 课本注释 注释辨正 语文建设 年老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区区”非“拳拳”
16
作者 张士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7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陈情表》 第一人称代词 2000版 第3册 课文 人教版 鲁教版 注释 “区区” “拳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区”语义探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勇 雷希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区区”的语义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最近在教学时因为学生的发问才显现出来。我们看下面几个句子:(1)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2)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3)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过秦论》... “区区”的语义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最近在教学时因为学生的发问才显现出来。我们看下面几个句子:(1)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2)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3)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过秦论》);(4)是以区区不能痰远(《陈情表》)。这四个句子都是高中课本上的句子,教材中对句中的的“区区”是这样解释的:“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是“真情挚意”的意思:“何乃太区区”中的“区区”是“愚拙凡庸”的意思:“然秦以区区之地”中的“区区”是“小小的”意思;“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是“拳拳”的意思,来形容自己的私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问题 《孔雀东南飞》 《过秦论》 《陈情表》 意思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老”注释辨正
18
作者 董秋成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故老” 注释 李密 《陈情表》 中学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庶”字说开去
19
作者 卢优卫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4年第9期29-29,28,共2页
关键词 第三册 西晋 《陈情表》 高中 语文 文言文 注释 “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有关官职任免升迁的用语
20
作者 徐传武 《滨州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61-63,共3页
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 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上任为官称之为“就任”、“就职”、“就吏”。《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晋书·阮籍传》:“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世说新语 官职 《陈情表》 《史记·淮阴侯列传》 乞骸骨 选拔任用 三国志 《史记·项羽本纪》 裴松之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