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辞学视角下的鲁迅小说语言分析——以《阿Q正传(节选)》为例
1
作者 庄伟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在文学语言分析过程中,一般的读者对小说语言的修辞功能有种自动化的固有认识,而鲁迅小说的语言有意识地改造或突破了小说语言固化的修辞功能。笔者以《阿Q正传(节选)》的语言分析为例,通过对文本标点、字词、句型、句群、篇章等言语表... 在文学语言分析过程中,一般的读者对小说语言的修辞功能有种自动化的固有认识,而鲁迅小说的语言有意识地改造或突破了小说语言固化的修辞功能。笔者以《阿Q正传(节选)》的语言分析为例,通过对文本标点、字词、句型、句群、篇章等言语表达效果的分析,来欣赏鲁迅小说语言的修辞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节选)》 文学语言 视觉之美 变化之美 侧重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知识自觉”与鲁迅的“正名”思想
2
作者 王朝阳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阿Q正传》存在鲁迅设定的“正名”问题。阿Q与徐文长的互文,打开了解读此文的“知识”视角。鲁迅通过“名”提出了知识权力所引发的意义混乱与信息危机问题,其“正名”思想一方面延续了章太炎等晚清学人重提名学的革命逻辑,以“字”... 《阿Q正传》存在鲁迅设定的“正名”问题。阿Q与徐文长的互文,打开了解读此文的“知识”视角。鲁迅通过“名”提出了知识权力所引发的意义混乱与信息危机问题,其“正名”思想一方面延续了章太炎等晚清学人重提名学的革命逻辑,以“字”的文学观和“求真”目的追寻“根柢”;另一方面也通过“知识”与“精神胜利法”的关系来反思民元革命。文中阿Q的认识重建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发了他的“知识自觉”进而走向革命。阿Q之死则建构了身体、知识、言说与死亡的互嵌,反思了革命发生期知识分子的有限启蒙。鲁迅以“正名”姿态突破知识者与无知者的意义屏障,思考阿Q面临的“知识的限度”难题,并试图以新的知识系统重建主体和重审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知识自觉 正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两英译本翻译风格之译者行为批评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勤 冯赛男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本文基于自建的《阿Q正传》原文本与华人离散译者王际真英译本、英语母语译者威廉·莱尔英译本的平行语料库,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依据,以计量风格学和语料库翻译学的相关风格分析参数为参照,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 本文基于自建的《阿Q正传》原文本与华人离散译者王际真英译本、英语母语译者威廉·莱尔英译本的平行语料库,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依据,以计量风格学和语料库翻译学的相关风格分析参数为参照,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上述两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观照下,王译本更偏向于“求真”,而莱尔译本则更注重“务实”。两译本呈现的不同翻译风格和译者行为与译者所处的社会语境、译介动机和文化身份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语料库 王际真 威廉·莱尔 翻译风格 译者行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与悲剧——论《阿Q正传》的连环画改编
4
作者 李洪华 高毅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9,共14页
鲁迅的《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先后被改编成10余种版本连环画。小说原著主要由阿Q的生活片段连缀而成,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贯穿前后的中心线索,这对于以故事性和通俗化见长的连环画而言,既增加了改编的难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开放性。不... 鲁迅的《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先后被改编成10余种版本连环画。小说原著主要由阿Q的生活片段连缀而成,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贯穿前后的中心线索,这对于以故事性和通俗化见长的连环画而言,既增加了改编的难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开放性。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改编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生活经验和艺术规律进行了再创造,用不同的艺术方式以图释文,为沉默的国民塑形,再现了旧中国底层民众不幸与不争的悲剧,描绘了旧时代沉滞的乡村图景,对于原著的大众传播和经典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连环画改编 以图释文 魂灵与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作者 陆春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4,共4页
[教学目标]1.把握阿Q的形象特征以及未庄的文化环境。2.理解阿Q形象塑造的价值和意义。3.体味鲁迅对国民性的观察与对民族未来的深切思考。
关键词 阿q正传 未庄 鲁迅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阿Q正传》(节选)的人物与主题
6
作者 尔东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3期42-44,共3页
《阿Q正传》(节选)是选取全文的第七、第八两章.这两章表现的主题是: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这一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一主题是通过小说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阿Q这一形象反映... 《阿Q正传》(节选)是选取全文的第七、第八两章.这两章表现的主题是: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这一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一主题是通过小说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阿Q这一形象反映出来的.课文开头告诉我们,辛亥革命开始曾给闭塞的落后的未庄带来不安和骚动,“全村人心就很摇动.”可见这场革命开头影响是不小的.但人们是否对这场革命有所了解呢?不!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党是什么样呢?“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辛亥革命 革命党人 洋鬼子 举人 不彻底性 白甲 主题 农民 地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改编史论 被引量:11
7
作者 金宏宇 原小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鲁迅 文学改编 小说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的“解放”与启蒙的“颠倒”——重读《阿Q正传》 被引量:23
8
作者 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3,153-154,共7页
以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鲁迅的分析为出发点,重读《阿Q正传》。可以看到:小说关于"阿Q姓什么"的讨论,构成了"作者"为阿Q"做正传"的起点;关于"阿Q想姓赵,赵老太爷却不让他姓赵"的叙... 以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鲁迅的分析为出发点,重读《阿Q正传》。可以看到:小说关于"阿Q姓什么"的讨论,构成了"作者"为阿Q"做正传"的起点;关于"阿Q想姓赵,赵老太爷却不让他姓赵"的叙述,构成了阿Q整个生命故事的起点;然而更重要的是,倘若把《阿Q正传》视为鲁迅对"辛亥革命"最深刻的反思,那么他就通过对"阿Q姓什么"的讨论和对"赵老太爷不准阿Q姓赵"的叙述,将"乡里空间"的崩溃作为反思"辛亥革命"的起点。这样来解读《阿Q正传》,并非要证明鲁迅先知先觉般地反驳了从"乡里空间"到"各省之力"的"辛亥革命新论",而是要揭示出他深刻地预见了"乡里空间"崩溃所带来的悲剧性与革命性并重的后果,也就是从原来似乎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的宗法制社会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放逐出、驱赶出一批又一批"阿Q"式的人物,他们就像一群又一群游荡在荒野上的孤魂野鬼,从而使得阿Q的"解放"构成了重新理解"启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阿q 鲁迅 瞿秋白 辛亥革命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负载词在《阿Q正传》中的处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唐述宗 刘少仙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1期96-99,共4页
具有民族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在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两种语言间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直接找到现成的、完全与之对应的表达。因此,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具有民族性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在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两种语言间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直接找到现成的、完全与之对应的表达。因此,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例,探讨其常用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方法 《阿q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主义起源的“名”“言”之辩:重读《阿Q正传》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旭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0,共17页
从“现代主义”的概念出发重读《阿Q正传》,也意味着从作品出发对这个批评的框架作出说明。在鲁迅作品里,说《野草》是一部“现代派”作品大概不会招致激烈的反对,在风格、意象、气质等各个方面,鲁迅的散文诗带有鲜明的、有意识的... 从“现代主义”的概念出发重读《阿Q正传》,也意味着从作品出发对这个批评的框架作出说明。在鲁迅作品里,说《野草》是一部“现代派”作品大概不会招致激烈的反对,在风格、意象、气质等各个方面,鲁迅的散文诗带有鲜明的、有意识的现代主义色彩。但鲁迅的小说,除《狂人日记》之外,似乎很难在形式或审美意义上归人现代主义的范畴,而在所有小说作品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 《阿q正传 重读 “言” “名” 鲁迅作品 起源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定势折射的多棱文化镜像——《阿Q正传》三个译本的文化折射率与译者学术定势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树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6,共7页
本文提出“文化折射率”的概念,以定量方式考察译语文本对原语文本的文化忠实度,并揭示译者的文化立场。我们选取《阿Q正传》作为研究个案,调查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莱尔译本、蓝诗玲译本在文化因素上的异同。运用文化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本文提出“文化折射率”的概念,以定量方式考察译语文本对原语文本的文化忠实度,并揭示译者的文化立场。我们选取《阿Q正传》作为研究个案,调查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莱尔译本、蓝诗玲译本在文化因素上的异同。运用文化折射率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莱尔译本在表层物质文化上折射率最大,文化忠实度最低,在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心理文化上折射率最小,文化忠实度最高;蓝诗玲译本在物质文化上折射率最小,在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上文化折射率最大;杨氏译本三个层次的文化折射率均居于中间。文本外对翻译家学术定势的考察显示:莱尔突出的是政治倾向、文献倾向和原创倾向;蓝诗玲突出的是文学倾向、愉悦倾向和互文倾向;杨氏在各个方面居于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层次 文化折射率 学术定势 《阿q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庄”为何难容“阿Q”?--也谈《阿Q正传》中“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剑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0,13,共11页
自从1922年,周作人以“仲密”署名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评论《阿Q正传》开始,鲁迅的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了九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在这九十多年当中,研究者究竟发表过多少文章去解读《阿Q正传》,其数量之庞大恐怕没有人能够去准确地统... 自从1922年,周作人以“仲密”署名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评论《阿Q正传》开始,鲁迅的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了九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在这九十多年当中,研究者究竟发表过多少文章去解读《阿Q正传》,其数量之庞大恐怕没有人能够去准确地统计,仅中国知网就收录有1204篇。我们不妨就以中国知网的检索信息为例,去做这样一种简单的数字换算:假如一篇研究论文平均为一万字,我们最起码知道已有一千二百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个体” 共同体 《晨报副刊》 文章评论 中国知网 检索信息 研究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剑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7,共9页
鲁迅先生病逝之后,丰子恺发愿把《阿Q正传》绘成连环漫画,期盼中国不复有阿Q及产生阿Q的环境。《漫画〈阿Q正传〉》出版后,受到周作人、冯雪峰的否定性批评。丰子恺以毛笔简笔画绘漫画,在其绘画中注重神似注重情韵。丰子恺以简笔写意绘... 鲁迅先生病逝之后,丰子恺发愿把《阿Q正传》绘成连环漫画,期盼中国不复有阿Q及产生阿Q的环境。《漫画〈阿Q正传〉》出版后,受到周作人、冯雪峰的否定性批评。丰子恺以毛笔简笔画绘漫画,在其绘画中注重神似注重情韵。丰子恺以简笔写意绘出阿Q悲哀的人生,以均衡构图呈现乡土社会的世象,以细节点缀表现出浙东民俗风情。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和煦春风的风格,是与丰子恺所受到的中日画家的影响、宗教的濡染、审美观念等有关,构成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多温婉少讥刺、多悲悯少愤懑的原委。与陈铁耕、刘岘、鸿梁等绘的阿Q比较,丰子恺绘的阿Q更多浙东地方色彩,丰子恺启迪了刘建庵、丁聪、郭士奇等《阿Q正传》的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阿q正传 漫画 情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话剧语言阐释“‘活生生的阿Q’形象”——论许幸之的《阿Q正传》六幕剧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9,共11页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强化了角色的阶级性。许幸之的改编本基本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设置整体结构,阐释了阿Q人生的悲剧;演绎了阿Q精神胜利的特质;突显了当时阿Q般国民的麻木愚昧。但是由于过多地穿插其他小说的情节,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许幸之 话剧 《晨报副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中的《阿Q正传》早期译介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淼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4-180,共7页
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阿Q正传》早期译介,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时代氛围中的域外传播实践,又是鲁迅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体系的重要开端,激发了诸多异文化读者对于阿Q的关注与反思。本文将从《阿Q正传... 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阿Q正传》早期译介,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时代氛围中的域外传播实践,又是鲁迅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体系的重要开端,激发了诸多异文化读者对于阿Q的关注与反思。本文将从《阿Q正传》早期译介与域外传播中的译介者、接受者和源文本创作者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其早期译介究竟如何发生,以及这一过程中"世界文学"的生成与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阿q正传 早期译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如何启蒙?——《阿Q正传》再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4,共8页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总是把阿Q与"国民性"联系起来进行解读,《阿Q正传》也被认为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小说确实有批判国民性的一面,但是,对这一方面的过度强调,使我们仅仅关注于阿Q行状的国民性,而遮蔽掉了小...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总是把阿Q与"国民性"联系起来进行解读,《阿Q正传》也被认为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小说确实有批判国民性的一面,但是,对这一方面的过度强调,使我们仅仅关注于阿Q行状的国民性,而遮蔽掉了小说序言中的某些重要信息。鲁迅批判的对象并不仅仅只是阿Q这样的愚昧民众,他同时也指向了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新旧知识分子。通过序言及小说中对赵秀才、钱假洋鬼子的书写,从而把虚构的小说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了起来,促使读者去重新反思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知识分子 启蒙 革命 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受到《堂吉诃德》影响了吗?——对一个老问题的新看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卫平 王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0-47,共8页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的关系已有多篇文章研究,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阿Q正传》的创作借鉴了《堂吉诃德》,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观点似乎很流行。事实是这样吗?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真的受到《堂吉诃德》的影响了吗?这...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的关系已有多篇文章研究,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阿Q正传》的创作借鉴了《堂吉诃德》,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观点似乎很流行。事实是这样吗?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真的受到《堂吉诃德》的影响了吗?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和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吉诃德》 《阿q正传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叙事中的深度时空意识——《阿Q正传》的文化诗学解读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继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文化诗学 时空意识 历史叙事 解读 中国政治 文学经典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阿Q正传》的电影改编模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伟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5,共8页
前言 迄今为止,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阿Q正传》是所有改编自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影视作品中影响最大者。该电影由陈白尘编剧、岑范导演,曾获葡萄牙菲格拉棕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83年),主演严顺开在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 前言 迄今为止,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阿Q正传》是所有改编自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影视作品中影响最大者。该电影由陈白尘编剧、岑范导演,曾获葡萄牙菲格拉棕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1983年),主演严顺开在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上获最佳男演员奖1、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3年)2等多种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电影改编 国际电影节 电影制片厂 影视作品 鲁迅小说 男演员 陈白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为什么不看重《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主义之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9,共5页
鲁迅对《阿Q正传》的较低评价长期以来遭到了遮蔽。该文抉发有关文学史实,从创作主体自我评价、史家评述两方面证实了这一问题,并进而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其对20世纪文学的客观影响。该文认为,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五四启蒙文学之所以... 鲁迅对《阿Q正传》的较低评价长期以来遭到了遮蔽。该文抉发有关文学史实,从创作主体自我评价、史家评述两方面证实了这一问题,并进而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及其对20世纪文学的客观影响。该文认为,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五四启蒙文学之所以陷入客体化、非人化的写作误区,既是启蒙宗旨与国民性批判表述模式之间固有的缝隙所致,也与儒家传统的君子哲学深有关联。这一局限深刻地制约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国民性批判 启蒙主义 缝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