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吃人者”到“真的人”——鲁迅《狂人日记》细读
1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6,共6页
只有准确把握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方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做出客观历史评价。文章从具体文本出发,通过语义分析解读《狂人日记》,着重提出“真的人”是“吃人者”的对立面。狂人既是鲜活的个人又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鲁迅赋予“真的... 只有准确把握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方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做出客观历史评价。文章从具体文本出发,通过语义分析解读《狂人日记》,着重提出“真的人”是“吃人者”的对立面。狂人既是鲜活的个人又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鲁迅赋予“真的人”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立人”与“兴国”,到“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到“诚与爱”,到“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期待着出现一个簇新的、真正空前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狂人日记》 狂人 “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的日记体传统与现代转型
2
作者 杨维磊 石小寒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狂人日记》的日记体形式虽已被学界所察,但其日记体传统却并未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日记体是一望而知的形式,不存在学术争议;另一方面学界多认为其形式是对果戈理小说的吸收与借鉴,忽略了中国日记体传统对《狂人日记》创作的影... 《狂人日记》的日记体形式虽已被学界所察,但其日记体传统却并未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日记体是一望而知的形式,不存在学术争议;另一方面学界多认为其形式是对果戈理小说的吸收与借鉴,忽略了中国日记体传统对《狂人日记》创作的影响。日记体发展至晚清形成了以治病救人、省身改过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并在师门、朋友间互相传阅,以为警示。鲁迅虽然关注以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为底色的思想个性,但又强调传统复古倾向的道德本性,所以他在革命性文本《狂人日记》中沿用近代文人常用的修身日记为体裁,但日记内容、形式、流通发生了现代转型,体现出新旧道德冲突以及传统和现代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日记 修身日记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人生,怎样“立人”?——《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互文性解读
3
作者 王海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7,共15页
《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间存在彼此指涉的互文关系,能看到周氏兄弟对于“立人”思想命题的完整呈现。《人的文学》中“灵肉一致”的观点缝合了《狂人日记》里“吃人”话语的双重所指,将其写实意义与比喻意义统一起来。周作人改良... 《狂人日记》与《人的文学》之间存在彼此指涉的互文关系,能看到周氏兄弟对于“立人”思想命题的完整呈现。《人的文学》中“灵肉一致”的观点缝合了《狂人日记》里“吃人”话语的双重所指,将其写实意义与比喻意义统一起来。周作人改良人类关系的设想部分符合了鲁迅本人的思想修正。而《狂人日记》中反求诸己的思想维度对于渴望“真理”认识的《人的文学》具有匡正的作用。从“人的文学”的定义出发来分析《狂人日记》,可以发现其是“有关小说的小说”,包含现代“元小说”的特质,而“记录研究”“非人的生活”正是周氏兄弟关于启蒙时代文学何为的共同认知,其背后是破旧立新的历史主体的转喻,体现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评判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人的文学》 鲁迅 周作人 “立人”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作人对鲁迅《狂人日记》的模拟写作及其周边——以小说《真的疯人日记》为中心
4
作者 陈青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1922年《呐喊》出版前夕,周作人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小说《真的疯人日记》,这是其时隔六年后再度尝试创作小说。较之单个文本的内容,周作人重启小说写作的举动,本身包含着更深刻的思想史意义。本文从《真的疯人日记》与《狂人... 1922年《呐喊》出版前夕,周作人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了小说《真的疯人日记》,这是其时隔六年后再度尝试创作小说。较之单个文本的内容,周作人重启小说写作的举动,本身包含着更深刻的思想史意义。本文从《真的疯人日记》与《狂人日记》的文本比较出发,回溯周作人小说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梳理其模拟鲁迅《狂人日记》重启小说写作的精神契机、创作意图与方法论,并借此考察1922年前后周作人文学理念的转折,及其与鲁迅的思想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的疯人日记》 《狂人日记》 周作人 鲁迅 模拟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苦旅:“吃人”意象的精神对应——鲁迅《狂人日记》和莫言《酒国》之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6,共5页
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 :搬动巨石 ,滚动它并把它推向山顶 ,但巨石在到达顶峰的瞬间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去———他于是又向山下走去。———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 《酒国》 吃人 莫言 人的文学 沈雁冰 对应 百年 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文学底革命军”立一墓碣——由《狂人日记》文言识语出发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1,共10页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开篇的文言部分,作为虚构中的虚构,文本中的文本,学界多有讨论。论者一般将其称为“小序”,只有少数研究者意识到其与序言迥异的文体,而没有以序言之名目和功能立论。实际上,这段只有207字(不含标点)的叙...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开篇的文言部分,作为虚构中的虚构,文本中的文本,学界多有讨论。论者一般将其称为“小序”,只有少数研究者意识到其与序言迥异的文体,而没有以序言之名目和功能立论。实际上,这段只有207字(不含标点)的叙述,最后说的明白:“七年四月二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言 革命军 文学 短篇小说 序言 研究者 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百年祭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业松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0,共11页
《狂人日记》阐释中始终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对"狂人"及其结局的理解,这个问题的形式化表现即是正文的"白话"与小序的"文言"之间触目的并置与对立。这一形式化的呈现,实体化了时代的根本困境,也使得作... 《狂人日记》阐释中始终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对"狂人"及其结局的理解,这个问题的形式化表现即是正文的"白话"与小序的"文言"之间触目的并置与对立。这一形式化的呈现,实体化了时代的根本困境,也使得作品的意义表达变得暧昧:作品所提供的"新"与"旧"的情境框架,是"狂人"败北的象征,抑或有意味的措置?细读本文,以"狂人"名号系日记作者愈后自题,"候补"说法系来自"不可靠信源"的"被污染信息"以及日记结尾"救救孩子……"句尾的省略号等长期被忽略的细节为突破口,重新定义了《狂人日记》的经典性。认为《狂人日记》的创作来源于鲁迅长期以来的关怀,有赴日留学时期明治知识环境的熏陶,更多是"从太炎游"的思想和人格典范作用所致,总体上属于晚清一民初自国(尤其是语言、文化)知识环境的产物,代表了这一时期"狂人"话语的主流形态。其开创性意义,在于树立了现代自我的典型,是康德意义上的启蒙的示范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狂人 不可靠信源 标点符号 章太炎 狂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解读——以竹内好的《鲁迅》和伊藤虎丸的《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为中心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晓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5,共7页
关键词 竹内好 伊藤虎丸 鲁迅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否定性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被引量:8
9
作者 文贵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14,共11页
《狂人日记》诞生已近百年,对它的评说何止千千万。一般说来,《狂人日记》被认定为中国现代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虽有学者拈出陈衡哲的《一日》试图取而代之,可绝大部分学者不为所动。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否定性 语言 中国现代 白话小说 《一日》 陈衡哲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再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志彪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0,共7页
日本学者李冬木《明治时代“食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研究者就此展开讨论,对李文观点,有持明确反对态度者,有表示审慎或部分赞同者,也有在此基础上重新或进一步... 日本学者李冬木《明治时代“食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研究者就此展开讨论,对李文观点,有持明确反对态度者,有表示审慎或部分赞同者,也有在此基础上重新或进一步探索“吃人”意象生成的种种原因者。不管目下能否达成一致意见或日后是否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从学理看,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其实,自《狂人日记》发表至今,“吃人”意象始终是理解《狂人日记》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始终是鲁迅研究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李冬木文引发的讨论为基点,从影响角度探讨这一意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吃人”意象 意象生成 《文学评论》 鲁迅研究 明治时代 日本学者 焦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一)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学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文学 生命结构 精神特质 文学世界 白话小说 文学作家 启蒙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研究中的图文互动及其价值--以赵延年插图本《狂人日记》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东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5,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与图像"成为文学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进入新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以来,由于当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的一个新的转向:从传统的文字写作逐步过渡到新兴的图像写作,文学批评界也出现了一个‘图像的转折’。"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图文互动 鲁迅研究 插图 价值 文学创作 文字写作 全球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鲁迅早期“立人”思想的首次文学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焕亭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4,共8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固然有对外国文学借鉴和模仿的成分,但其独创成分也是不可抹杀的。如果没有鲁迅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长期思考,如果没有鲁迅对中国历史的清醒认识,纵然有再多的外来影响,鲁迅也不可能创作出《狂人日记》。鲁迅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固然有对外国文学借鉴和模仿的成分,但其独创成分也是不可抹杀的。如果没有鲁迅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长期思考,如果没有鲁迅对中国历史的清醒认识,纵然有再多的外来影响,鲁迅也不可能创作出《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他从留日期间就进行国民性思考和人类学思考的文学形式的结晶,鲁迅青年时代特别是留日期间关于文化、文学和革命的思考主要从他早年发表在《河南》杂志上的三篇文言论文中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学表达 “立人”思想 鲁迅 早期 文学借鉴 中国历史 外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小植 雷亚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34,共7页
引言一般认为,鲁迅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力干将之一。而《狂人日记》则是其启蒙行动的标志性文本。关于《狂人日记》的启蒙意图,鲁迅自己有过明确的论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功能则抱持着一边倒... 引言一般认为,鲁迅是五四启蒙运动的主力干将之一。而《狂人日记》则是其启蒙行动的标志性文本。关于《狂人日记》的启蒙意图,鲁迅自己有过明确的论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学界对《狂人日记》的启蒙功能则抱持着一边倒的肯定态度。然而,对文本功能的深入分析,才是衡量这种启蒙意图是否得以实行的真正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本功能 叙述形式 五四启蒙 抱持 家族制度 阅读过程 平凡的世界 合作式 救救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人格的生成(上)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林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23,共12页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人格的生成(上)●李林荣在本初意义上,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归为人类言说范畴里的同一种类。与别种言说形态不同,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一次性地展开于相对确定的说者和听者的关系中,而是随着这种听说关系的变化...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人格的生成(上)●李林荣在本初意义上,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归为人类言说范畴里的同一种类。与别种言说形态不同,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一次性地展开于相对确定的说者和听者的关系中,而是随着这种听说关系的变化逐步明朗逐步丰富。我国社会文化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现代人格 “真的人” 近代中国 传统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 理性思维 世界主义 人格成长 “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序言新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福湘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15,共5页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在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之后,就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①迄今为止的近百年里,这个短...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在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之后,就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①迄今为止的近百年里,这个短篇小说仍然是接受史上公认的文学经典,创作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序言 中国现代小说 《新青年》 白话小说 文学革命 青年读者 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叙事——重读《狂人日记》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海波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1,21,共9页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同时发表了胡适的《论短篇小说》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一篇文学论文,主要涉及短篇小说的文体问题;一篇则是小说创作,实现了中国小说文体尤其是短篇小说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日常生活叙事 精神病患者 重读 短篇小说 小说文体 《新青年》 文学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广大而尽精微——基于《新青年》语境下的《狂人日记》细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靳新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0,共7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篇经典之作,其经典意义的生成离不开《新青年》这一原生态语境,陈思和即认为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创作,就不得不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篇经典之作,其经典意义的生成离不开《新青年》这一原生态语境,陈思和即认为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创作,就不得不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取‘同一的步调’……”这里揭示的正是经典文本与其所处文化语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杂志 《狂人日记》 文化语境 细读 新文化运动 现代文学 经典文本 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狂人日记》与莫泊桑《奥尔拉》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卫东 何欣潼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24,32,共4页
鲁迅谈到《狂人日记》时说过这样两段话: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 鲁迅谈到《狂人日记》时说过这样两段话: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 莫泊桑 外国作品 小说 参考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与《资治通鉴》——《狂人日记》“吃人”意象再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战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自1918年5月《狂人日记》发表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吃人”意象的解读主要有两种倾向。第一,强调社会批判意义,吴虞的《吃人与礼教》提出:“我觉得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 自1918年5月《狂人日记》发表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吃人”意象的解读主要有两种倾向。第一,强调社会批判意义,吴虞的《吃人与礼教》提出:“我觉得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①鲁迅也认同了吴虞的说法,他在1935年3月追认:“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人”意象 《狂人日记》 《资治通鉴》 解读 道教 批判意义 仁义道德 家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