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影片《特洛伊》谈早期西方文化中的英雄主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燕 杜渤 张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1,共1页
影片《特洛伊》以它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历史。这部影片取材于人类最古老的长篇史诗《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它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 影片《特洛伊》以它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再现了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历史。这部影片取材于人类最古老的长篇史诗《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它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塑造的最具有氏族贵族英雄性格品质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体现了早期西方文化所颂扬的英雄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西方文化 英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洛伊》:神话战争的人性化诠释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润 史立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5,共2页
影片《特洛伊》以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为蓝本,重现了希腊神话中悲壮的特洛伊战争。影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人性化演绎、人物命运的人性化阐释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人性化诉求,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产生的人性根源,... 影片《特洛伊》以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为蓝本,重现了希腊神话中悲壮的特洛伊战争。影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人性化演绎、人物命运的人性化阐释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人性化诉求,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产生的人性根源,从多个侧面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展示了人间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珍贵,表达了人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而更多的是心灵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伊利亚特》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影片《特洛伊》对史诗的重构魅力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刚 胡安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90-92,共3页
影片《特洛伊》是以经典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注入了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好莱坞特质的些许自由元素,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幅充斥着血腥杀戮、雄壮力量、隐忍情怀和凄婉情感的战争场景。影片对经典的重构不仅再现了古希腊的地貌人情,更重... 影片《特洛伊》是以经典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注入了后现代主义尤其是好莱坞特质的些许自由元素,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幅充斥着血腥杀戮、雄壮力量、隐忍情怀和凄婉情感的战争场景。影片对经典的重构不仅再现了古希腊的地貌人情,更重要的是给现代人奉送了一道极具艺术魅力的丰盛大餐。本文从影片场面的视觉冲击、主要角色的人性凸显和部分改编语言的精化隽永三方面对其艺术魅力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 《特洛伊》 艺术魅力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洛伊》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艾 张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97,共2页
电影《特洛伊》是以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利用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对经典的重构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二者对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阐释一脉相承。本文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从而进一步从影片的思想内容和表... 电影《特洛伊》是以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利用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对经典的重构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二者对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阐释一脉相承。本文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从而进一步从影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剖析了西方核心文化价值观,旨在积极审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衡量标准,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特洛伊》 西方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的误读及其大众化——评电影《特洛伊》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国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96,共2页
《荷马史诗》与《特洛伊》,一个是远古的文学经典,一个是当代好莱坞的影片,后者以前者为蓝本,力求在银幕上重塑经典。本文试在大众文化热潮的背景下,探求该片如何在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最佳契合点上完成对《荷马史诗》的误读。
关键词 《荷马史诗》 《特洛伊》 经典 误读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特洛伊》、《夜宴》悲剧精神之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78,共2页
"悲剧"作为美学的范畴来源于西方。悲剧作为一种戏剧种类,源于古希腊的酒神颂。电影《特洛伊》和《夜宴》取材都源自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影片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但在悲剧品格以及悲剧精神的表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从影... "悲剧"作为美学的范畴来源于西方。悲剧作为一种戏剧种类,源于古希腊的酒神颂。电影《特洛伊》和《夜宴》取材都源自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影片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但在悲剧品格以及悲剧精神的表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从影片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视听语言等三个方面比较两部影片的悲剧精神之差异,更有助于人们对两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夜宴》 悲剧精神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特洛伊》对文学经典的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新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2,共3页
电影《特洛伊》中讲述了一场由爱情引起的关于权利和荣誉的民族之间的讨伐战争的故事,在电影中人物形象生动且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在场景的塑造上从一种悲剧的感情氛围中以较有力的场景突出英雄人物在电影中的作用,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幅... 电影《特洛伊》中讲述了一场由爱情引起的关于权利和荣誉的民族之间的讨伐战争的故事,在电影中人物形象生动且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在场景的塑造上从一种悲剧的感情氛围中以较有力的场景突出英雄人物在电影中的作用,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充满血腥和杀戮的战争场景,影片对经典的重构不仅使古希腊的地貌人情得到展现,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奉献了一场具有艺术魅力的视觉大餐。本文从电影中具体情节出发,对电影中所展现的文学价值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电影的整体感受分析其与文学作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特洛伊》 文学经典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洛伊》中阿喀里斯的人性回归之路
8
作者 黄海瑛 刘华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电影《特洛伊》塑造了阿喀里斯的经典人物形象。故事取材于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阿喀里斯是一位战神,刚毅果敢,勇猛过人,在战争中所向披靡。在荣誉的光环后面,是伶仃的孤独。社会对"英雄"的评判成了他身上不... 电影《特洛伊》塑造了阿喀里斯的经典人物形象。故事取材于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阿喀里斯是一位战神,刚毅果敢,勇猛过人,在战争中所向披靡。在荣誉的光环后面,是伶仃的孤独。社会对"英雄"的评判成了他身上不可承受的负重。亲情、爱情、自由并没有因为荣光而拥有。社会性的价值塑造和个体性的本真觉醒的二元对立中,他选择了后者,最后在爱人的怀里,安然而逝。本文解读了阿喀里斯从荣誉巅峰到本真觉醒、人性回归的心路历程,展示了英雄后面所展示的人类脆弱性的生存境遇,分析了人类脆弱性后面的本真诉求与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喀里斯 本真 《特洛伊》 人性回归 沉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和《特洛伊》中“英雄形象”的比较
9
作者 邓海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47-48,共2页
《特洛伊》和《英雄》都是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内容,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具有伟大人格的勇猛之士,同时又带有悲剧色彩。与此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信息传播方式(高语境与低语境)、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VS.集体... 《特洛伊》和《英雄》都是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内容,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具有伟大人格的勇猛之士,同时又带有悲剧色彩。与此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信息传播方式(高语境与低语境)、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等方面存在差异,两部影片的英雄形象塑造方面表现出西方的"张扬"和东方的"含蓄"之异,而影片中的英雄在权力体系中所处位置也反映出中西方对于权力距离的不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特洛伊》 英雄形象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朽的阿基琉斯,永远的《特洛伊》
10
作者 魏媛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27,共3页
2004年沃尔夫冈·彼得森导演制作的《特洛伊》是对《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的经典诠释。彼得森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伊利亚特》进行了"去神化"演绎,展现了阿基琉斯在亲情、爱情、友情及强敌面前"人性"的一面... 2004年沃尔夫冈·彼得森导演制作的《特洛伊》是对《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的经典诠释。彼得森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伊利亚特》进行了"去神化"演绎,展现了阿基琉斯在亲情、爱情、友情及强敌面前"人性"的一面。史诗中目不识丁的英雄在影片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影片主角阿基琉斯是彼得森对《伊利亚特》原型深入挖掘的结果。阿基琉斯从一个"单面"莽夫变为"多面"豪杰,展示了人在命运与选择面前的无畏和自信以及导演彼得森深厚的古典功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沃尔夫冈·彼得森 《荷马史诗》 阿基琉斯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特洛伊的海伦》到《特洛伊》看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的审美演变
11
作者 张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1-31,33,共2页
《特洛伊的海伦》与《特洛伊》均由华纳影片公司出品,均改编自于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时隔半个世纪该公司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对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的处理均有不同的理念.
关键词 《特洛伊的海伦》 《特洛伊》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特洛伊》中人性矛盾之美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王朝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08,共2页
《荷马史诗》中家喻户晓的特洛伊战争于2004年被再次搬上了银幕,演绎了希腊和特洛伊长达十年的战争场面。庞杂的人物关系、史诗般的故事线索、宏大的战争场面以及大牌明星的领衔主演都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增光添彩。然而,更吸引观众眼球... 《荷马史诗》中家喻户晓的特洛伊战争于2004年被再次搬上了银幕,演绎了希腊和特洛伊长达十年的战争场面。庞杂的人物关系、史诗般的故事线索、宏大的战争场面以及大牌明星的领衔主演都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增光添彩。然而,更吸引观众眼球的却是战争中英雄人物的命运和爱情。阿基里斯与赫克托耳的生死决战、海伦与帕里斯的绝世恋情……英雄们坎坷的命运、生死的抉择、爱情的纠葛无不展露出人类内心深处深邃的思想,展现出人性矛盾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人性 矛盾 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莱坞化的史诗英雄——影片《特洛伊》中角色塑造的成败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念一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0-83,共4页
美国大片《特洛伊》中对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角色塑造各有千秋,败多成少,有着明显的好莱坞化的史诗英雄倾向。相比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不可企及。沿用一般好莱坞商业片的拍摄手法,只注重视觉冲击和大场面,把过多的流行通俗元素引入对人... 美国大片《特洛伊》中对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角色塑造各有千秋,败多成少,有着明显的好莱坞化的史诗英雄倾向。相比三千年前的荷马史诗不可企及。沿用一般好莱坞商业片的拍摄手法,只注重视觉冲击和大场面,把过多的流行通俗元素引入对人物的刻画,而不去真正贴近和研究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和发掘人物的性格个性和精神气质,是不能成功塑造人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角色塑造 好莱坞化 艺术媚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价值焦虑——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货币、商品与国家安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久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3,212,共14页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货币与商品价值摇摆于内外价值之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日益呈现出外在转向之态势。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海伦和克瑞西达正如商品化了的金银货币,剧中人物对她们的价值辩论与早期现代... 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货币与商品价值摇摆于内外价值之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日益呈现出外在转向之态势。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海伦和克瑞西达正如商品化了的金银货币,剧中人物对她们的价值辩论与早期现代英国的货币价值论争基本呼应,其价值在自身内在价值和王室主观判断之间摆动,显现出一种基于商品稀缺性抑或供求关系的市场价值转向。然而,特洛伊人罔顾人的内在价值,始终依靠市场逻辑定义人际价值,夸大海伦价值让两国陷入消耗巨大的战争之中,对国家安全与政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映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市场价值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国家安全 货币 商品 市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世纪两部关于特洛伊战争史诗片的比较
15
作者 吴红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6,共2页
2003年环球电影公司发行的《新木马屠城记》(Helen of Troy)和2004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的《特洛伊》(Troy)都是改编自《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神话的反映特洛伊战争的影片。本文对两部影片的故事改编、演员阵容及演绎、艺术表现形... 2003年环球电影公司发行的《新木马屠城记》(Helen of Troy)和2004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的《特洛伊》(Troy)都是改编自《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神话的反映特洛伊战争的影片。本文对两部影片的故事改编、演员阵容及演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评价了其艺术观赏价值和对文化交流所起的推进作用,认为两部影片各有特色,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在表现古代异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洛伊》 《新木马屠城记》 电影对比 电影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乔叟对中世纪宫廷爱情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16
作者 肖明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98,共8页
乔叟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情叙事诗。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主题和文体等方面 ,作者都继承了中世纪宫廷爱情文学传统 ,但他也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内心描写和思想观念上突破了宫廷爱情浪漫故事的模式 ,... 乔叟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情叙事诗。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主题和文体等方面 ,作者都继承了中世纪宫廷爱情文学传统 ,但他也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内心描写和思想观念上突破了宫廷爱情浪漫故事的模式 ,表现出中世纪文学中所少见的现实主义倾向并复苏了悲剧精神。乔叟对中世纪宫廷爱情文学传统的继承、改造和超越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和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学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叟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宫廷爱情 现实主义 悲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歌剧之杰作《特洛伊人》的音乐创作特征研究
17
作者 邢依楠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3-134,共2页
19世纪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以其独具特性的音乐语言、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区别于同时期的其他法国作曲家。在柏辽兹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其创作的歌剧《特洛伊人》由于宏大史诗般的演唱、强烈交响性的乐队处理、浓厚的个人特征、独特的法国歌剧... 19世纪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以其独具特性的音乐语言、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区别于同时期的其他法国作曲家。在柏辽兹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其创作的歌剧《特洛伊人》由于宏大史诗般的演唱、强烈交响性的乐队处理、浓厚的个人特征、独特的法国歌剧韵味而屹立于世界歌剧舞台,久演不衰。在本文中,本人将对这部歌剧作品中的主题特征、合唱处理、乐队技法等多方面创作特征做进一步研究,以窥探柏辽兹音乐创作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歌剧 《特洛伊人》 音乐特征 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柏辽兹的歌剧:当代视野中的价值重估
18
作者 杨燕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I0004,共9页
文章从柏辽兹歌剧的接受史和当前评价入手,论及柏辽兹歌剧的总体特征,对他的歌剧作品《本韦努托·切利尼》《特洛伊人》《比特阿丽斯与本尼迪克特》《浮士德的惩罚》的创作用意和艺术特色进行批评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柏辽兹歌剧对... 文章从柏辽兹歌剧的接受史和当前评价入手,论及柏辽兹歌剧的总体特征,对他的歌剧作品《本韦努托·切利尼》《特洛伊人》《比特阿丽斯与本尼迪克特》《浮士德的惩罚》的创作用意和艺术特色进行批评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柏辽兹歌剧对于理解这位作曲家的重要意义,艺术作品的价值确立机制,接受史之于艺术理解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辽兹 歌剧 《本韦努托·切利尼》 《特洛伊人》 《比特阿丽斯与本尼迪克特》 《浮士德的惩罚》 接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下神坛的人性——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伊利亚特》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克琪 沈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程中也反映了当代人与古希腊时期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对比能反映古希腊时代生态观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及能反应当代生态观的电影《特洛伊》,找出古今生态观的异同点。希望能追溯今日盛行的生态观的雏形,并借希腊智慧之光,找到能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艺术创作 《伊利亚特》 《特洛伊》 生态批评 人性 电影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女性审美:“美”的海伦与“丑”的克鲁格尔
20
作者 李进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5-86,共2页
电影《特洛伊》中由德国籍女星狄安娜·克鲁格尔饰演的美女海伦形象饱受争议。《荷马史诗》时代的女性以肥胖为美,以瘦弱为丑,而现代大众的口味则刚好与之相反。故而,影片很难在史诗传统和现代大众口味的交汇点上找到一个好的平... 电影《特洛伊》中由德国籍女星狄安娜·克鲁格尔饰演的美女海伦形象饱受争议。《荷马史诗》时代的女性以肥胖为美,以瘦弱为丑,而现代大众的口味则刚好与之相反。故而,影片很难在史诗传统和现代大众口味的交汇点上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所以,任凭哪位“美女”来扮演海伦,都难免遭到被批评的命运,这体现出了西方女性审美意识的一种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美 《荷马史诗》 《特洛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