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缪《局外人》内部世界的荒诞性
1
作者 李淑婷 陈浩月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4期29-31,共3页
《局外人》以零度叙事塑造了一个离经叛道、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局外人”形象。透过这一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书中世界的荒诞性和排除异己的残酷性。在莫尔索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极端真实的理性人格,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与... 《局外人》以零度叙事塑造了一个离经叛道、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局外人”形象。透过这一人物形象,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书中世界的荒诞性和排除异己的残酷性。在莫尔索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极端真实的理性人格,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局外人》内部世界的荒诞本质,揭示荒诞文学中独行者反叛之必殇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缪 《局外人》 莫尔索 荒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生存张力:解析赖特《局外人》 被引量:6
2
作者 庞好农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5期73-79,共7页
赖特的《局外人》讲述了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空间迁移和空间重构等方面的故事,其笔下的城市空间成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有机统一体。他借助于"公众空间"、"职场空间"、"空间重构"等概念界说... 赖特的《局外人》讲述了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空间迁移和空间重构等方面的故事,其笔下的城市空间成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有机统一体。他借助于"公众空间"、"职场空间"、"空间重构"等概念界说了城市空间的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展现了非裔美国城市自然主义小说的空间诗学。赖特从城市空间迁移、生死空间迁移和种族空间迁移三个方面描写了芝加哥和纽约的城市空间里黑人和白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和迷茫,同时还揭示了空间变换后的身份焦虑感和惶恐感。在社会空间视角导向下,赖特展现了因空间重构而产生的道德伦理危机,显示出热爱生活和国家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赖特 《局外人》 城市空间 生存张力 道德伦理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外人》中的青少年话语及其隐喻 被引量:2
3
作者 芮渝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美国作家辛顿的《局外人》是一部以青少年口语撰写的小说,形象生动的比喻、措辞、俚语和青少年特色话语随处可见。青少年话语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对青少年身份的构建和语言本身的灵活生动上;其社会学意义在于它从话语层面展示了弱势群体身... 美国作家辛顿的《局外人》是一部以青少年口语撰写的小说,形象生动的比喻、措辞、俚语和青少年特色话语随处可见。青少年话语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对青少年身份的构建和语言本身的灵活生动上;其社会学意义在于它从话语层面展示了弱势群体身份与话语的关系;其心理学价值在于它反映了青少年追求新颖时尚、自由创新的心境;其语言学价值在于它让街头青少年口语进入了文学的大雅之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青少年话语 身份构建 艺术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多不分”:渴望“关系”的《局外人》
4
作者 余亮妹 田辰山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5-128,140,共5页
从中西比较阐释哲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局外人》的荒诞本质。西方“一多二元”的世界观导致了默尔索阴阳对立的个人主义“异化”;中国“一多不分”的“关系”内核有助于弥补存在主义局限,即从全息宇宙视角发现小说“幸福”结局的个人英雄... 从中西比较阐释哲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局外人》的荒诞本质。西方“一多二元”的世界观导致了默尔索阴阳对立的个人主义“异化”;中国“一多不分”的“关系”内核有助于弥补存在主义局限,即从全息宇宙视角发现小说“幸福”结局的个人英雄主义套路,但加缪并不止于套路,默尔索的“冷漠”恰恰反映了小说对“关系”的渴望。这也印证了“一多不分”理论维度阐释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有助于消解局内局外对立,走出个人主义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个人主义 存在主义 “一多不分”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荒诞剧《局外人》看加缪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解读
5
作者 张岩 宁海亮 《剧影月报》 2009年第5期68-69,共2页
阿尔贝·力口缪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由于他对于荒谬现象的哲学发现和哲学阐释而被誉为“荒诞哲学家”。加缪的思想和作品不仅揭示了当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而且还向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在荒诞世界中生存的艺术:他... 阿尔贝·力口缪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由于他对于荒谬现象的哲学发现和哲学阐释而被誉为“荒诞哲学家”。加缪的思想和作品不仅揭示了当代人面临的生存困境,而且还向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在荒诞世界中生存的艺术:他告诫人们,不应因世界不可理解与缺乏希望而悲观,要充满激隋地顽强生活下去;尽管人类命运是悲观的,但要以清醒的意识、蔑视的态度乐观地去面对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读 生存困境 人类命运 荒诞剧 《局外人》 加缪 存在主义 哲学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缪《局外人》中的帝国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伟豪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S1期14-17,共4页
作为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作家,加缪的创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流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帝国意识,其小说《局外人》通过描写处于统治地位的欧裔白人与被言说、被殖民的阿拉伯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在主人与局外人之间透漏出固有的帝国意识。
关键词 《局外人》 帝国意识 主人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荒诞:加缪《局外人》中荒诞美学谈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茵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法国著名大师加缪的《局外人》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原则,以一种反常理的创作模式表达出了存在的荒诞,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境。对小说中的荒诞性和悲喜交加的审美感悟分别进行了阐释,并对《局外人》荒诞主题所要表达出的意义... 法国著名大师加缪的《局外人》彻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原则,以一种反常理的创作模式表达出了存在的荒诞,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困境。对小说中的荒诞性和悲喜交加的审美感悟分别进行了阐释,并对《局外人》荒诞主题所要表达出的意义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荒诞 存在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甩不出切线的圆——从《鲜血梅花》和《局外人》的差异看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
8
作者 厉梅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鲜血梅花》 《局外人》 先锋文学 余华 加谬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局外人》的叙事特征对荒诞哲学的表达
9
作者 申燕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2期204-205,共2页
《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作为一部荒诞哲学的作品,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赋予这部小说极大的艺术魅力。从其叙事特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加缪的哲学系统。本文试图从《局外人》小说的叙事特征出发,从小说的主人公塑造、沉默的世界,以及主... 《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作为一部荒诞哲学的作品,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赋予这部小说极大的艺术魅力。从其叙事特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加缪的哲学系统。本文试图从《局外人》小说的叙事特征出发,从小说的主人公塑造、沉默的世界,以及主人公在面对这个世界所表现出的态度,探求文本背后加缪的荒诞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叙事特征 哲学 荒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局外人》中的听觉叙事功能
10
作者 谢慧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84,共4页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其荒诞哲学思想最典型的代表作。小说中的多重音景不仅为静态的视觉文本增添了强大的动态气围,也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延申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局外人》中的自然音景、社...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其荒诞哲学思想最典型的代表作。小说中的多重音景不仅为静态的视觉文本增添了强大的动态气围,也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延申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局外人》中的自然音景、社会音景以及无声音景为着眼点,考察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声音现象,可以深入探究听觉叙事对小说人物塑造、情节构建以及主题强化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加缪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烛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音景 听觉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局外人》中的加缪新人本主义生死观
11
作者 赵忻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S01期69-71,共3页
本文以创新理论、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尝试通过研究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对其揭示的新人本主义生死观的生活与生命两个核心观念进行解读与研究,并就上述核心问题与中国传统儒家人本主义生死观进行比较,以说明加缪新人本主义生... 本文以创新理论、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尝试通过研究加缪的代表作《局外人》,对其揭示的新人本主义生死观的生活与生命两个核心观念进行解读与研究,并就上述核心问题与中国传统儒家人本主义生死观进行比较,以说明加缪新人本主义生死观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加缪新人本主义生死观 传统儒家人本主义生死观 生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局外人》幸福的可能性
12
作者 韩璇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6期23-25,共3页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前期代表作。本文主要认为“局外人”默尔索实现自我幸福经历了三个阶段,文本则是通过反讽的方式揭示了默尔索触摸幸福本质的真相。默尔索或被动或主动地放弃与他人发生深层联系,由此遗失人的社会性是...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前期代表作。本文主要认为“局外人”默尔索实现自我幸福经历了三个阶段,文本则是通过反讽的方式揭示了默尔索触摸幸福本质的真相。默尔索或被动或主动地放弃与他人发生深层联系,由此遗失人的社会性是他不幸福的原因。基于默尔索自身“幸福”与“不幸福”的矛盾特质,本文提出默尔索延续幸福的另一种可能性,既不抛弃鲜活的生命体验和清醒的自我坚守意识,又须改变以沉默、忍让反抗荒诞的态度,用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和社会规约,学会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和他人一同反抗荒诞,成为一个追索人生意义的自由人。本文借对“局外人”幸福可能性的分析,期望给精神异化、漂泊的现代人提供某种思想指引,帮助个体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及获得幸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荒诞 幸福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自由——读加缪《局外人》
13
作者 姜锴博 《写作》 2015年第10期74-76,共3页
“我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能肯定。”
关键词 《局外人》 契约自由 加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角度下的《局外人》(节选)英译汉翻译分析
14
作者 史铭倩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6期35-37,共3页
《局外人》这部法律惊悚小说文笔细腻语言通俗、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并且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美国最高法院的运作和刑罚制度。为了平衡笔者和读者的交际目的,本文选取了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作为指导理论。从词汇和句法这两个层... 《局外人》这部法律惊悚小说文笔细腻语言通俗、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并且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美国最高法院的运作和刑罚制度。为了平衡笔者和读者的交际目的,本文选取了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作为指导理论。从词汇和句法这两个层面来对译例进行具体分析,促进中西方惊悚小说的交流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惊悚小说 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诞意识的中国式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书丽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如果按照加缪的定义——“荒谬在于人,也同样在于世界。它是目前为止人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那么,这种荒谬就是人和世界的一种本质联系了。但仔细甄别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因素和加缪笔下及荒诞派戏剧里的荒诞性,则是完全不同。... 如果按照加缪的定义——“荒谬在于人,也同样在于世界。它是目前为止人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那么,这种荒谬就是人和世界的一种本质联系了。但仔细甄别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因素和加缪笔下及荒诞派戏剧里的荒诞性,则是完全不同。无论是《局外人》里的莫尔索和他所身处的世界之间形成的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意识 中国式 人与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 荒诞派戏剧 《局外人》 本质联系 荒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曾投入,却已疏离——论阿尔贝·加缪笔下默尔索形象的隐喻性塑造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水萍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法国文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成名作小说《局外人》中,以其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表写着"未曾投入,却已疏离"为重大主题的美学哲思。他以最深刻的笔墨勾勒、审视着当下人类生存的遭际处境。加缪通过默尔索对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 法国文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成名作小说《局外人》中,以其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表写着"未曾投入,却已疏离"为重大主题的美学哲思。他以最深刻的笔墨勾勒、审视着当下人类生存的遭际处境。加缪通过默尔索对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的追问与反思,强而有力地导出"荒诞"意识背后隐潜着种种生命精神关联的"存在之思",势必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人类命运极深巨的视境启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加缪 荒诞 反抗 存在之思 《局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是难的,难的才是美的——当下小说创作状况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繁华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8,共7页
一、从加缪《沉默的人们》说起最初对加缪的了解,始于八十年代。那时,中国20世纪第二次"欧风东渐"正风起云涌,"现代派文学"有如石破天惊般地席卷中国文坛。那时的加缪是"现代派文学"的大师,他的名声虽然... 一、从加缪《沉默的人们》说起最初对加缪的了解,始于八十年代。那时,中国20世纪第二次"欧风东渐"正风起云涌,"现代派文学"有如石破天惊般地席卷中国文坛。那时的加缪是"现代派文学"的大师,他的名声虽然没有萨特更耀眼,但他的《鼠疫》《局外人》等小说,对那个时代中国作家的影响仍然巨大无比。后来,我在一些材料上还可以感受到加缪在一些作家那里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现代派文学 中国文坛 中国作家 《局外人》 八十年代 20世纪 《鼠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孤独的时代》聆听时代的呐喊与呼唤
18
作者 陈超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2-54,共3页
自法国诺贝尔奖得主加缪发表《局外人》以来,在文学界、影视界关于"边缘人"的探讨从未停歇;跨越半个多世纪之后,英国导演苏伯恩又一次通过影视文本向人们展示了这个令人内心不寒而栗的类型题材。与法国作家不同的是,在作为纪录影片的... 自法国诺贝尔奖得主加缪发表《局外人》以来,在文学界、影视界关于"边缘人"的探讨从未停歇;跨越半个多世纪之后,英国导演苏伯恩又一次通过影视文本向人们展示了这个令人内心不寒而栗的类型题材。与法国作家不同的是,在作为纪录影片的《孤独的时代》中,导演以"群像"的形式向世人袒露了孤独不仅仅来自边缘个体,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既包括于年轻人,也包括中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呐喊 电影 法国作家 《局外人》 诺贝尔奖 影视界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