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论《孤独者》中的传统礼俗书写 |
姜溪海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梦魇”中的姊妹篇:《在酒楼上》与《孤独者》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3
|
《孤独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4
|
鲁迅的现代知识分子书写及其意义——《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阅读札记 |
谢晓霞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5
|
魏连殳为什么“孤独”?——关于《孤独者》的几个问题 |
梁建先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6
|
批评话语分析路径的翻译批评探索——鲁迅《孤独者》三个译本译者的意识形态比较 |
王树槐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7
|
“求乞者”身份与存在之问——鲁迅《求乞者》《孤独者》等文本新论 |
李玉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黑色的孤独与复仇——鲁迅《孤独者》和《铸剑》艺术表现之比较 |
孔庆东
|
《鲁迅研究动态》
|
1988 |
2
|
|
9
|
影的告别--重读《孤独者》与《颓败线的颤动》 |
孙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0
|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 |
钱理群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5 |
35
|
|
11
|
《孤独者》细读 |
薛毅
钱理群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24
|
|
12
|
向旧我告别──《孤独者》新说 |
李允经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6 |
8
|
|
13
|
拜伦的《海盗》与鲁迅的《孤独者》《铸剑》 |
高旭东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6
|
|
14
|
《孤独者》与《工人绥惠略夫》比较论 |
程致中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9 |
3
|
|
15
|
何处是孤独者的巢穴?——重读《孤独者》 |
王本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0 |
1
|
|
16
|
《孤独者》影像中的鲁迅 |
邱志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7
|
从《孤独者》看鲁迅的审悲创作 |
隋清娥
平原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18
|
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初探──从《孤独者》谈起 |
梁惠玲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5 |
0 |
|
19
|
《孤独的伦敦人》中的身份迷失 |
王卉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20
|
《孤独旅者》与凯鲁亚克的文化记忆 |
徐翠波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