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论《孤独者》中的传统礼俗书写
1
作者 姜溪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鲁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孤独者》,显示出现代知识分子面对传统礼俗时的复杂心态。鲁迅将魏连殳对于祖母葬礼的“照旧”与“不哭”统一于批判庸众的启蒙逻辑之下。而在批判庸众之外,魏连殳的选择中包含着更为幽微的情感指向。... 鲁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孤独者》,显示出现代知识分子面对传统礼俗时的复杂心态。鲁迅将魏连殳对于祖母葬礼的“照旧”与“不哭”统一于批判庸众的启蒙逻辑之下。而在批判庸众之外,魏连殳的选择中包含着更为幽微的情感指向。鲁迅以魏连殳之“大殓不哭”,体现出现代情感主体对于传统礼俗情感异化机制的反思,这一反思路径的形成,与鲁迅在父亲临终时的礼俗创伤体验有关。魏连殳之“照旧”,从情感角度而言,乃是出于对祖母葬礼情感纯粹性的维护。而现实中鲁迅之“照旧”,则更有对母亲礼俗情感需求的尊重。鲁迅现实选择与文学书写间的关联和差异,正体现出转型期知识分子启蒙理性和个人情感间的冲突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传统礼俗 葬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魇”中的姊妹篇:《在酒楼上》与《孤独者》 被引量:21
2
作者 汪卫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5,共12页
经过1923年的沉默,1924年2月,鲁迅开始写《彷徨》,第一个月一口气写了三篇,其中第二篇就是《在酒楼上》,在这重新开口的小说中,是否存在打破沉默的秘密?1925年10月,鲁迅又写了《孤独者》和《伤逝》,这是其仅有的两篇写完但没... 经过1923年的沉默,1924年2月,鲁迅开始写《彷徨》,第一个月一口气写了三篇,其中第二篇就是《在酒楼上》,在这重新开口的小说中,是否存在打破沉默的秘密?1925年10月,鲁迅又写了《孤独者》和《伤逝》,这是其仅有的两篇写完但没有立即发表的小说,篇幅很长,却没有发表,对于以写作为生的鲁迅,颇显蹊跷,莫非牵涉隐私不好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酒楼上》 《孤独者》 梦魇 《彷徨》 《伤逝》 鲁迅 沉默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林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8-35,共18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孤独者》 知识分子群体 自我认同 社会群体 中国古代 产生 政治家 近代中国 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现代知识分子书写及其意义——《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阅读札记 被引量:8
4
作者 谢晓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4,共10页
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经历了冲破“铁屋子”的呐喊之后,鲁迅将笔触伸向了后“五四”时代的现代知识分子。《彷徨》中的许多篇什忠实地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落在“五四”退潮期的境遇,其中尤... 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经历了冲破“铁屋子”的呐喊之后,鲁迅将笔触伸向了后“五四”时代的现代知识分子。《彷徨》中的许多篇什忠实地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落在“五四”退潮期的境遇,其中尤以《伤逝》《孤独者》和《在酒楼上》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在酒楼上》 《孤独者》 鲁迅小说 《伤逝》 “五四”时代 札记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连殳为什么“孤独”?——关于《孤独者》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建先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鲁迅的小说《孤独者》,写于1925年10月17日,这篇作品在收入《彷徨》之前,并没有公开发表过,以至于学界对它猜测纷纷。许多人都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出发,去探讨魏连殳这一艺术形象的悲剧成因,并以此去证明强大的封建传统势力对现代知识分... 鲁迅的小说《孤独者》,写于1925年10月17日,这篇作品在收入《彷徨》之前,并没有公开发表过,以至于学界对它猜测纷纷。许多人都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出发,去探讨魏连殳这一艺术形象的悲剧成因,并以此去证明强大的封建传统势力对现代知识分子从物质到精神上的残酷虐杀。笔者不揣浅陋,也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魏连殳 现代知识分子 《彷徨》 思想启蒙 悲剧成因 艺术形象 封建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路径的翻译批评探索——鲁迅《孤独者》三个译本译者的意识形态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树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5,共9页
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探索翻译批评。在爬梳Fairclough,van Dijk,Wodak的批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鲁迅小说《孤独者》的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莱尔译文、蓝诗玲译文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语篇实践分析法、社会-认知分析法、话语-历史批评法,... 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探索翻译批评。在爬梳Fairclough,van Dijk,Wodak的批评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鲁迅小说《孤独者》的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文、莱尔译文、蓝诗玲译文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语篇实践分析法、社会-认知分析法、话语-历史批评法,通过分析三个译文不同的人物身份和社会批判,描写译文主题的意识形态。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法、话语-历史批评中的语境分析法,揭示译者在社会实践中的意识形态,进而阐释译文主题意识形态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翻译批评 《孤独者》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乞者”身份与存在之问——鲁迅《求乞者》《孤独者》等文本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5,共10页
在鲁迅的作品中,有一些很奇异的文本和概念,文本如《求乞者》《狗的驳诘》《孤独者》,而概念有“求乞者”“求乞”“像乞食者”“乞丐似的”等,与这些概念相关联的文本是《过客》《铸剑》《非攻》《理水》,还有书信《250411致赵其... 在鲁迅的作品中,有一些很奇异的文本和概念,文本如《求乞者》《狗的驳诘》《孤独者》,而概念有“求乞者”“求乞”“像乞食者”“乞丐似的”等,与这些概念相关联的文本是《过客》《铸剑》《非攻》《理水》,还有书信《250411致赵其文》、杂文《我的“籍”与“系”》等,这些文本和概念颇难理解,歧义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求乞者》 文本 鲁迅 《铸剑》 《过客》 概念 书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的孤独与复仇——鲁迅《孤独者》和《铸剑》艺术表现之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庆东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8期65-69,共5页
潜心于鲁迅的作品,会有一种孤独的气息宛如一团淡淡的黑雾,掩面袭来。我们能够发现,鲁迅在娴熟地运用色彩技巧去达到他的艺术表现目的之时,最喜欢、也最擅长使用的颜色,是黑色。我们还能够发现,与黑色同时出现的,往往是孤独的情调或形象... 潜心于鲁迅的作品,会有一种孤独的气息宛如一团淡淡的黑雾,掩面袭来。我们能够发现,鲁迅在娴熟地运用色彩技巧去达到他的艺术表现目的之时,最喜欢、也最擅长使用的颜色,是黑色。我们还能够发现,与黑色同时出现的,往往是孤独的情调或形象,如同冬夜,天愈黑,冷愈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表现 《铸剑》 《孤独者》 鲁迅 作品 小说 眉间 黑色人 少年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的告别--重读《孤独者》与《颓败线的颤动》
9
作者 孙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47,共9页
以往研究界对《孤独者》的解读,往往从“先觉者”受“庸众”迫害的角度,总结出鲁迅作为启蒙精英的独特反抗哲学,但忽略了他作为一个具有真实生命温度的个体,在最具体生存意义上的孤独困境。
关键词 《孤独者》 重读 告别 生存意义 反抗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 被引量:35
10
作者 钱理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0期31-35,共5页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钱理群1写于1925年10月的《孤独者》与完稿于1927年4月的《铸剑》,一为描写知识分子现实题材的作品,一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的现代重写,分别收入《彷徨》与《故事新...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钱理群1写于1925年10月的《孤独者》与完稿于1927年4月的《铸剑》,一为描写知识分子现实题材的作品,一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的现代重写,分别收入《彷徨》与《故事新编》。但他们之间又似乎确实存在着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孤独者》 魏连殳 《铸剑》 复仇者 眉间 复仇精神 还治其人之身 小说主人公 以其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者》细读 被引量:24
11
作者 薛毅 钱理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7期23-29,共7页
《孤独者》细读薛毅,钱理群1这一篇“以送殓始,以送殓终”的小说也以“一匹受伤的狼”始,以“一匹受伤的狼”终: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孤独者》细读薛毅,钱理群1这一篇“以送殓始,以送殓终”的小说也以“一匹受伤的狼”始,以“一匹受伤的狼”终: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连殳 叙述者 生存意义 《孤独者》 鲁迅 生存状态 小说 自我毁灭 无路可走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旧我告别──《孤独者》新说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允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6期30-36,共7页
向旧我告别──《孤独者》新说李允经《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发表了胡风先生撰写的《鲁迅先生》一文,其中回忆说:我问:"《孤独者》里面的魏连殳,是不是有范爱农的影子?"他不假思索地说:"其实,那是写我自己的……"... 向旧我告别──《孤独者》新说李允经《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发表了胡风先生撰写的《鲁迅先生》一文,其中回忆说:我问:"《孤独者》里面的魏连殳,是不是有范爱农的影子?"他不假思索地说:"其实,那是写我自己的……"停了一下又说:"当然,也有范爱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鲁迅小说 魏连殳 许广平 祖母 《鲁迅生活中的女性》 孙伏园 鲁迅先生 作品 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伦的《海盗》与鲁迅的《孤独者》《铸剑》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旭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94-98,共5页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在弃医从文的时候,却非常喜欢浪漫主义作品,如拜伦的《海盗》等浪漫传奇。那么,青年鲁迅对于浪漫主义作品的热心,给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给他的现实主义作品打上了怎样的烙印?其现实...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在弃医从文的时候,却非常喜欢浪漫主义作品,如拜伦的《海盗》等浪漫传奇。那么,青年鲁迅对于浪漫主义作品的热心,给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给他的现实主义作品打上了怎样的烙印?其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浪漫因素与一般的浪漫主义又有什么不同?并怎样构成了鲁迅作品的美学风格?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仅就拜伦的《海盗》对鲁迅创作的影响,谈点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海盗 《铸剑》 《孤独者》 康拉德 浪漫主义 宴之敖者 力之美 雄狮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者》与《工人绥惠略夫》比较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致中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3期42-48,35,共8页
鲁迅1921年4月从德文转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1925年10月,创作了短篇小说《孤独者》。两篇作品在背景、人物和主题等方面多有可比之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阿氏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和... 鲁迅1921年4月从德文转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1925年10月,创作了短篇小说《孤独者》。两篇作品在背景、人物和主题等方面多有可比之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阿氏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和艺术的创造性。 一 《工人绥惠略夫》以彼德堡为中心,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生活。远在本世纪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连殳 鲁迅 《孤独者》 改革者 比较论 阿尔志跋绥夫 作品 主人公 俄国 黑暗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处是孤独者的巢穴?——重读《孤独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本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0年第2期48-53,共6页
鲁迅是在他孤独的时候创作的《孤独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孤独者》就是作者的自画像,它真实而复杂地表现了鲁迅的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其中对希望与绝望、生存与死亡、个体与社会、孤独与反孤独等的体验和思考与同时期创作的散文... 鲁迅是在他孤独的时候创作的《孤独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孤独者》就是作者的自画像,它真实而复杂地表现了鲁迅的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其中对希望与绝望、生存与死亡、个体与社会、孤独与反孤独等的体验和思考与同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野草》一样都指向着文本背后的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精神主体鲁迅,这个精神主体的特征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精神主体 鲁迅研究 《野草》 丰富情感 竹内好 自画像 叙述者 散文诗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者》影像中的鲁迅
16
作者 邱志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4-85,共2页
鲁迅在《孤独者》这篇小说里,始终突出的是两个感受,而且都是趋于极端的,一个是极端的异类感,一个是极端的绝望感。在《孤独者》里,鲁迅就是通过两种声音,叙事者"我"的声音和主人公魏连受的声音互相对峙、互相辩驳,写出了自... 鲁迅在《孤独者》这篇小说里,始终突出的是两个感受,而且都是趋于极端的,一个是极端的异类感,一个是极端的绝望感。在《孤独者》里,鲁迅就是通过两种声音,叙事者"我"的声音和主人公魏连受的声音互相对峙、互相辩驳,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鲁迅 魏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孤独者》看鲁迅的审悲创作
17
作者 隋清娥 平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孤独者》 鲁迅 悲剧主人公 悲剧人物 知识分子思想 个性主义 等级观念 新思想 艺术悲剧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初探──从《孤独者》谈起
18
作者 梁惠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3期30-33,共4页
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初探──从《孤独者》谈起梁惠玲1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是同时进行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与中国五四运动的交互作用是中国文学从古典进为现代的直接推动力。鲁迅的小说创作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西... 鲁迅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初探──从《孤独者》谈起梁惠玲1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是同时进行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与中国五四运动的交互作用是中国文学从古典进为现代的直接推动力。鲁迅的小说创作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正如一些论者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孤独者》 魏连殳 现代性 叙事者 个性主义 《狂人日记》 三人称叙述 中国传统小说 《长明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伦敦人》中的身份迷失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小说《孤独的伦敦人》,研究发现,伦敦充满敌意的都市空间、黑人移民共同体的缺失、移民们收入微薄的工作以及移民家庭的无望造成他们身份的迷失。本文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英国社会对于移民潮的民族焦虑以及英帝... 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小说《孤独的伦敦人》,研究发现,伦敦充满敌意的都市空间、黑人移民共同体的缺失、移民们收入微薄的工作以及移民家庭的无望造成他们身份的迷失。本文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英国社会对于移民潮的民族焦虑以及英帝国海外殖民政策的国内化造成移民身份构建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的伦敦人》 身份 迷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旅者》与凯鲁亚克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翠波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孤独旅者》是一部包含着凯鲁亚克个人经历和文化记忆的自传体小说。凯鲁亚克采取结合日记与个人经历的新颖的文学体裁,成功地描绘了一种多元文化的语境,旨在阐释垮掉派追求另类文化的原因并澄清批评界对他作为"反文化"作家... 《孤独旅者》是一部包含着凯鲁亚克个人经历和文化记忆的自传体小说。凯鲁亚克采取结合日记与个人经历的新颖的文学体裁,成功地描绘了一种多元文化的语境,旨在阐释垮掉派追求另类文化的原因并澄清批评界对他作为"反文化"作家代表的误解。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多元文化因素以及凯鲁亚克的文化立场,细致地探讨作品中的文化记忆,并认为凯鲁亚克把自传创作成为一部"小说",将自己视为一名传统文学的追随者,而不是反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旅者》 凯鲁亚克 文化记忆 反文化 垮掉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